1969年,粟裕给许世友打电话:老母亲在南京生活不便,请关照一下

“我老母亲现在独自在南京生活,麻烦你帮我照顾一下!”

1969年,犹豫再三的粟裕将军还是给老战友许世友拨去了这通电话。

粟裕将军是我国开国功勋之一,南昌起义、皖南事变、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这些大型战役,粟裕将军在其中功不可没。

粟裕

然而,这样一位闯荡半生于战场的人,这样一位劳苦功高为革命事业奉献终身的大将,究竟是为何到六十多岁的晚年,要拜托许世友将军照料老母亲呢?

戎马一生,与友相知

1907年,粟裕出生在湖南会同出生,在湘军的影响下,湖南大部分年轻人都会选择参军这条路。粟裕从小也想参军,奈何家里面世代务农,也找不到什么路子去参军。

1925年,粟裕考进了湖南省立二师,在学校里,学习氛围浓厚,学生们大都是关心国家时政的进步青年,粟裕在这里学习到了许多进步思想。

学生时期的粟裕的进步和好学,经常在校园内,甚至是大街上公然发表进步演讲,学生集会游行时,粟裕也总是义不容辞地冲在最前面。

青年粟裕

机缘巧合之下,他与学校的校长相识,校长也是一位有进步思想的学者,在校长的带领下,学校的革命氛围才能如此醇厚。

然而好景不长,几个月后,这位进步校长不幸遇害。粟裕等一众学生顿时群龙无首,只能被秘密转移到武昌的叶挺大队。

在叶挺等人的帮助和安排下,粟裕当上了叶挺大队学员班长。粟裕为人认真谨慎,做什么事都精益求精。很快,因为他的认真谨慎,再加上其之前在省立二师就是进步青年。

1926年,他被推举为班里的优秀学员代表,并且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半年后,粟裕因为表现优异,被直接转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以飞快的速度成长为一位无产阶级斗士,紧接着在成为中国共产党后的两个月内,他就英勇地参与了著名的南昌起义。

这位年轻的无产阶级战士,完成了从理论到实践的洗礼,第一次参与了他人生中的第一场实际意义上的战斗,此时的他,任职起义军警卫队班长。

1928年,参与湖南农民起义后,粟裕来到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此后,在红军学校里,粟裕一路升职,相继担任了团长,师长等,参谋长等。

1931年,日本关东军突袭我国沈阳,以武力方式占领我国东北大部,日本局部侵华战争就此爆发。

当时红军部队上急缺领导人才,于是在1932年,由红军学校调任红四军部队内,担任了红四军参谋长。而这样一位将帅,按部队其他队员的话来说,就是一个词“稳重”。

如此稳重的粟裕,很难想象他会和什么人在战场上“掐火”,然而就像古话里说的一样“不打不相识”。

冥冥之中,这位注定与粟裕产生羁绊的将领,此时也正在战场上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作斗争。这位值得粟裕老来将自己老母亲托付给他照顾的人,正是许世友。

如果说粟裕是遇事沉着冷静的刘备,那么就可以说许世友是雷厉风行的张飞。

1906年,许世友在湖北出生,家境贫寒的许世友并没有念过多少书,8岁那年,家里面将他送到了河南的嵩山少林寺学习武术,希望他能有个吃饭的本事。

然而他这一学,就学了八年,在少林寺的八年时间内,许世友不但学会了少林的十八般武艺,更是练就了一副侠肝义胆的脾性。

16岁那年,这是他第一次离开寺庙回乡探亲。然而好巧不巧,他碰上了村里的恶霸正在欺负村民,许世友二话不说,一个箭步冲上去,三下五除二就把恶霸给打死了。

然而恶霸家里是做官的,平时就喜欢仗势欺人。打死恶霸后,许世友自然不能再回寺庙了,又怕连累家人,于是索性连家也不回了。

流浪了一段时间后,为了糊口的许世友到了吴佩孚部下的军阀当兵。北伐战争后,吴佩孚势力不再。其部下的士兵被四处打散。

于是在1926年,许世友又到了武昌国民革命军当兵,并在这一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并于一年后,成功转入中国共产党。

这一年内他先后升任了排长、连长、营长。并参加了鄂豫边苏区战争。

这里不难看出,在战争年代,两位英雄人物都是在时代的召唤下,迅速成长为时代所需的人才,并且独守一方,冥冥之中两位好友的人生轨迹早就已经在相互应召了。

1948年,济南战争让两位战将终于在战场上相遇了,然而,这两位有着截然不同的脾性和战斗作风的人,共同指挥一场战争,究竟会碰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实际上,毛主席曾说:“攻打济南是一场严重的作战”。济南一直以来都是山东的省会城市,与众多铁路相连,交通便利,物资丰沛,自古以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蒋介石将部队部署在此处,一是看中济南易守难攻的特点,二是考虑到可以随时呼应增援。

毛主席审时度势,看穿蒋介石的战略部署,和粟裕等众多将领一致认为,攻克济南必须“速战速决”,毛主席更是直接下令,要求必须在十天时间内,攻克济南。

粟裕认为,在济南战役中,首先就是要考虑到蒋介石的用意。

这个地方交通便利,如果战线拉得太长,蒋介石的援兵就会赶到,到时候对于我军来说,情况只会更加棘手。

且济南战略位置优越,我军必须拿下,此战非胜不可。所以在此情形下,首先就是要切断蒋介石的后援防线。

根据计划,粟裕打算将部队分为两大部分,其中百分之四十四主要攻打国民党正面战场部队,其余百分之五十六负责切断国民党来援部队。

许世友却认为,此战不可以这样打。他认为打敌人援兵固然重要,但是战争的重心应该放在正面战场。

对于粟裕这样,把大部分兵力放在切断援兵上,他十分不认同,本就脾气火爆的他,直接和粟裕在战场上大吵起来。

主帅内部不安定,战士打仗自然也不能静心,毛主席得知情况后,为了稳定军心,一通电话直接拨到了战区。

毛主席强调,济南易守难攻,蒋介石这一出明显是想把我军耗死在战场上,等待援军抵达战场再将我们一锅端。

同时肯定了粟裕的打法,于是任命许世友等人担任攻城指挥,粟裕担任全军指挥。

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命令,且君子和而不同。经毛主席这一调度,两人的关系一下就变成了上下级,许世友也只好接受了粟裕的打法。

1948年,6月,粟裕率领部队前往宁阳,在此处,粟裕既可以主持正面战场的战争,又可以兼顾防御敌方来援部队,一举两得。

而且蒋介石部队内部矛盾重重,一直迟迟未增派更多的援兵前往一线战场。

经过粟裕的周密部署,许世友等人的密切调度,经过八天八夜,我军在济南战役中大获全胜,俘获了包括山东绥靖总指挥王耀武、庞镜塘在内共23名高级将领。

取得了战争的全面胜利,至此揭开了解放战争的决战序幕。

经此一战,许世友完全佩服了粟裕的作战能力,两人尽管在作战部署上打法不一,但是都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全国人民的解放而斗争。

正所谓“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两人很快冰释前嫌,成为了彼此的好友。

粟裕和许世友

奋斗终身,老来托母

然而,解放战争后的粟裕,并没有继续在一线继续指导我军作战训练。这也在根本上局限了其很多行动,导致其晚年不能亲自前往南京照料老母亲。

其实早在1955年,那时的粟裕将军意气风发,跟战争时期一样,认为不断打仗才能使国家富强,那时的粟裕时任解放军总参谋长。

有一天,他突然召集原南京军区副司令等一众司令员前往北京开会,然而此会议并没有经上级汇报、批准,也就是说,这是粟裕将军越级擅自做主组织开展的会议。

会议的内容是部署部队同时进攻马祖三个岛屿,会议上他强调,南京军区要做好随时作战的准备,要求南京做好相关作战部署。

原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等一听事关重大,关系到军队调动部署,也不敢擅自行动。

于是报备禀明了彭德怀元帅,当时的彭德怀元帅时任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军队部署调度一事,理应是由彭德怀元帅等人下达命令。

这一报备,彭德怀元帅却说中央并没有下达此命令,粟裕将军擅自行动的作战计划败露。

尽管事后粟裕将军及时向中央写检讨表示,自己只是希望南京做好相应准备,并无擅自作战的想法。然而此事仍然成为他军事生涯一个致命的错误。

1958年,经中央调度,粟裕将军调离一线,退居二线参加工作,任职军事科学院副院长。

粟裕将军实际上只是一位纯粹的军人,他年少离家参军,一辈子有半辈子都生活在军队中,沐浴在战火中。

军队的生活固化了这位军人的思维,连年的战火也将其训练成了为战争而存在的人物。

在他的思维和记忆力,生活就是不断地战争。所以才会有解放战争后,他仍然想要继续为国家打仗的急切心情。

仿佛这就是证明他存在的印证。然而战争已然远去,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是和平与发展。

1955年,粟裕将军的老友许世友将军调任南京军区司令员,此后就留在南京一带办公。

而粟裕则一直在北京工作,繁杂的工作一度令他分身乏术,也缺少了对年迈的母亲的陪伴。

1969年,粟裕将军的老母亲此时在医院检查出来患上了肺部疾病,母亲十分不能适应北京干燥寒冷的气候。

于是几经考虑,粟裕将军决定将母亲安排到更温暖的南方去养老,然而在南方其他地方他也没有足够信任的人可以托付母亲,就想到了在南京的许世友。

事实证明,粟裕将军选择将母亲托付给许世友是正确的选择。

许世友将军跟粟裕将军挂断电话以后,立马安排了部下亲自照料老人家的生活起居,自己还经常亲自赶往老人家的住所看望,把粟裕的母亲当成自己的母亲一样悉心照料。

后来,据许世友将军的儿子许光回忆:“父亲一直告诉我们粟裕的母亲就是他的母亲,让我们像孝敬奶奶一样孝敬她老人家。”

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

粟裕将军将自己的一生都贡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年少参军,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给了军队和人民。

在他戎马一生的军旅生涯里,他无愧于祖国,无愧于人民,偏偏有愧于自己的家人。

“舍小家为大家”,粟裕将军的一生都在践行这句话。粟裕将军觉得自己愧对于家人,然而其家人却以他为骄傲,其儿子粟戎生,也紧随父亲的步伐,光荣参军。

1984年,粟裕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其家人在其尸骨火化之后,颅骨骨灰中发现了三枚弹片。

然而,粟裕将军从来没有对家人提起过自己所受的伤,这样一位军人,心中只有自己的家国情怀,全然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2003年,粟裕将军的妻子楚青将三枚弹片的其中一枚交予国家军事科学院院史馆收藏。

正如粟裕将军颅骨中的弹片一样,粟裕将军为革命事业奋斗终身的精神,还在感染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作为我国开国大将之首的粟裕大将,一生无愧于祖国和人民。如今中华民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迈向复兴,也许,这正是给予英雄最大的慰藉。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南京   南京军区   解放战争   作战   济南   蒋介石   不便   将军   部队   母亲   战争   许世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