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一条猜疑链贯穿始终

猜疑链这个术语是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三体》小说里提出来的,我觉得用它来解释安史之乱同样适用。

(身处黑暗森林,你的选择:先发制人 or 后发制于人)

本质上,安史之乱全程充斥着不信任,君臣之间,父子之间,同事之间……

很难想象,安史之乱居然发生在唐玄宗统治下的天宝年间,要知道早几年可是海内富实的黄金时代——开元盛世啊!Ps:此处的黄金时代和王小波的黄金时代不是一回事儿,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九州道路无豺虎,远行不劳吉日出。

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宫中圣人奏云门,天下朋友皆胶漆。

百馀年间未灾变,叔孙礼乐萧何律。

这是诗圣杜甫回忆往昔盛况的诗句。开元年间的国之富、民之丰、海内之升平,由此可见一斑。

安史之乱的导火索,绕不开杨贵妃的堂哥杨国忠。唐朝官场有个不成文的规则:出将入相。也就是说,节度使镇守边关干出成绩了,可以回京任宰相;同样地,战时,宰相也要能带兵出征。好巧不巧,久居苦寒之地的安禄山也想回京谋个宰相当当。可是,奸相杨国忠猜忌他,想着法儿的污蔑、造谣安禄山要起兵造反。没办法,刀都架在脖子上了,安禄山不得不反。

(安史之乱 战场态势图)

杨国忠也是真够蠢的,逼别人造反,也得先掂量掂量自己能不能压得住对方不是?一心只知党同伐异、巩固相位的杨国忠也不想想,承平日久的太平军如何敌得过久经沙场的野战军呢?毫无悬念,“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禄山领导的军团联盟一路闯关夺隘、势如破竹,先取东都洛阳,而后兵锋直指西京长安的东大门——潼关。

(安禄山军团联盟 攻城略地)

潼关以西,已无险可据。因此,坚守不出是最佳的应敌策略。可是,由于猜疑不信任,杨国忠强制要求守城将领出城迎战。两军对垒,拿自己的短枪去还击敌人的长矛,果不其然,换来的是潼关失守、长安沦陷,唐玄宗连夜仓皇逃往蜀地。逃亡途经马嵬驿时,在太子李亨和禁军将领的密谋下,扈从的禁军群情激愤,以致发生哗变,三个历史性人物也随之迎来了自己的宿命:奸相杨国忠刀杀,贵妃杨玉环缢杀,唐玄宗李隆基架空。令人惋惜的是,以“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而著称于世的杨贵妃又有什么错呢,真是红颜薄命!

(红颜薄命的杨贵妃)

闲话休叙,攻陷洛阳后,“见宫阙尊雄”,安禄山便急不可耐地要称帝。于是,定都洛阳,建立伪燕政权,自称雄武皇帝,国号大燕,以范阳为东都。接下来,一系列迷之操作,真是令人瞠目结舌,活脱脱的家庭伦理大戏:公元757年,次子安庆绪谋杀安禄山成功上位;没多久,降唐复叛的史思明又干掉了安庆绪借势称帝;又没过多久,史思明又被自己的儿子史朝义踹下龙椅、一命呜呼了!果然,在帝位面前,父子亲情啥都不是,这都是李世民开的好头!

猜疑并没有结束。唐肃宗至德二载,在回纥族援军的帮助下,李唐军队虽然成功反扑并夺回了长安和洛阳,但是叛军余孽并没有完全消灭,田承嗣、李怀仙等所领导的叛军残部始终控制着河北诸郡,直至李唐王朝覆灭,河北三镇“讫唐亡百余年,卒不为王土”。这是因为,负责扫除余孽的外族将领并没有全力清剿剩下的割据叛军,而是以寇养兵,毕竟,领兵剿匪的外族将领仆固怀恩也深知『兔死狗烹』的道理。

安史之乱结束后,李唐君王也越发忌惮和猜忌外族将领,毕竟,挑起叛乱的安禄山本就不是同族人,而是粟特族人。这场玄宗末年的叛乱令李唐皇族的内心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经此一役,夷夏之防的观念日益强化,从此外族将领便得不到重用。比如,铁勒族将领仆固怀恩是平定安史之乱的有功之臣,平叛后却被唐朝中央政府所防备和嫌弃,最终被逼造反。安史之乱平息后,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强敌环伺,君臣却日渐离心离德,唐王朝自此便一蹶不振、苟延残喘,步履蹒跚地走向帝国墓场!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偶有宪宗中兴,亦不能挽危亡于二一耳!

红岸基地 你期待地外文明的联络信号吗

由此可知,同住地球村,有一定社会交往的人类,尚且都互相猜忌,那些完全陌生的地外生物又怎会不猜疑我们呢?黑暗森林法则,宇宙普遍奉行吧!?如不奉行,恐有朝一日被开除球籍的,将是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安史之乱   潼关   开元   洛阳   叛军   长安   外族   黄金时代   贵妃   将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