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历史上三位死不得的顶梁柱将领,他们死后国家随即灭亡

都说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难,回顾中国历史上的一些皇帝,在坐稳江山后,害怕功臣威胁到自己的皇位,便会对功臣举起屠刀,正所谓“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而这些功臣,都曾经是力挽狂澜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忠臣良将,他们对内保家卫国,对外开疆拓土,是国家机器的核心。

这三位被称为顶梁柱的将领,在历史上遇见了昏庸无道的皇帝,惨遭杀害。在他们去世后,国家也随着灭亡,他们都是谁呢?

第一位是伍子胥。

春秋时期的吴国大夫伍子胥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他辅佐的吴王阖闾夺得王位,吴国更是凭借伍子胥的谋略,西破楚国、北击徐、鲁、齐,成长为春秋诸侯一霸。他深得吴王阖闾信任,是姑苏城(今苏州)的缔造者,至今城中仍有胥门见证着伍子胥的巨大贡献。

吴王夫差继位后,虽然打败了越王勾践,却不顾伍子胥的劝谏,听信太宰伯嚭的谗言,陷在勾践的美人计里无法自拔,竟然放过死敌勾践,给了越国喘息的机会。

当年夫差急于率军进攻齐国,伍子胥再度劝谏夫差应该先灭满目疮痍的越国,再攻齐国,遭拒。

夫差征伐齐国凯旋,觉得自己先攻齐国的策略是正确的,便轻看伍子胥。伍子胥一夜白头,对吴国的未来失去了信心,他不仅不再上朝,还将一家老小送去了齐国。

太宰伯嚭又向夫差进谗言,说伍子胥意欲倚托齐国反吴,夫差信以为真,派人送剑令其自绝。

伍子胥叫人将他的眼睛挖出置于东门之上,他要亲眼看着越国是怎样灭掉吴国的。

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绝地反击,趁吴国发兵北上的时机一举灭掉吴国。夫差见大势已去,后悔当初不听伍子胥的规劝,用白布遮住双眼后举剑自刎,意思是无颜再见伍子胥。

第二位是袁崇焕。

袁崇焕是明末战将,他生于万历年间,35岁考中进士,他自诩军事才能出众,1622年,毛遂自荐镇守山海关,一直到1626年,袁崇焕凭借军事谋略及破釜沉舟的胆量,守护宁远安然无恙,获得了声望。

在对抗皇太极的战斗中,袁崇焕屡立战功,宁锦和宁远大捷给后金皇太极的军队沉重的打击,袁崇焕坚守辽东,成为当时北方最安全的屏障,使金军不敢轻易涉足中原。

崇祯二年,忌惮袁崇焕的皇太极绕道蒙古,避开袁崇焕的防区,从大安口入侵明朝,一度兵临北京城下,袁崇焕率领宁远将士浴血奋战,击退皇太极,保全了京城。

结果袁崇焕被奸人陷害,被扣上谋反欺君的罪名,遭凌迟处死。有人称中国历史上最大冤家错案应该是崇祯杀袁崇焕,而不是宋高宗杀岳飞。

明朝自毁长城,皇太极听闻袁崇焕已死,再次兵临城下。崇祯帝追悔莫及,因为这一次,再也没有了力挽狂澜的将领可以护驾,崇祯自缢而死,大明帝国也在袁崇焕死后十年间轰然倒塌。

第三位是蒙恬。

蒙恬是秦朝著名将领,出生于武将世家。公元前221年,蒙恬跟随王贲攻打齐国,灭齐国、俘齐王。

公元前215年,蒙率领30万秦军北拒匈奴,势如破竹,在黄河之滨一举收复河南地,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威震匈奴军队。

蒙恬是开发宁夏第一人,他最早开发了中国的西北部,还监修万里长城,设置要塞,凭借天险,遏制匈奴南进。

蒙恬功勋卓著,勇猛忠心,深得秦始皇的宠信,也正因为如此,惨遭奸臣赵高陷害。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出巡途中病死,赵高和胡亥密谋篡夺帝位,又与李斯合谋,假传遗诏,令扶苏和蒙恬自绝。公子扶苏不辨真假,饮毒酒身亡,蒙恬内心重重疑虑,向胡亥请求复诉,但赵高却派人将他囚禁,蒙恬不堪受辱服毒自尽。

蒙恬死后1年,秦国失道寡助,国内民反风起云涌,北方匈奴再次占领河套重地,统一北方草原。

4年后,刘邦进入关中,秦朝二世即亡。

这三位大将的结局令人惋惜,他们都是国家栋梁之才,他们的死亡之所以导致了亡国,不难看出皆是因为他们在国家局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军事战略中地位非凡。

如果他们不死,也许中国的历史就会是另外一种走向,正应了《阴符经》那句:“沉水入火,自取灭亡。”

你还知道有哪些将军在沙场所向披靡,在他们死后,国家走向了灭亡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吴王   将领   宁远   勾践   崇祯   太极   吴国   顶梁柱   齐国   匈奴   公元前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