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子珍坚信朱道来是毛岸红,身份成谜,毛泽东:把他交给组织

1949年底,贺子珍的妹妹贺怡任职于江西吉安组织部,在本职工作之余,她多方打听寻找毛主席失散的小儿子“毛毛”下落。

当年11月的一天,贺怡得到了“毛毛”的一些线索,便乘吉普车奔赴赣南一代寻找。

进入吉安泰和县境内时,天色已晚,随同人员劝说贺怡夜间行车不安全,可是她急于寻找“毛毛”,没有听从。

在经过一座木桥的时候,发生了意外,车子翻到了小河里,贺怡与一个工作人员不幸当场死亡。

毛主席和贺子珍得知消息,悲痛不已,但“毛毛”的线索也在随后出现在了大家面前。

最终,党组织真的在江西找到了一个与之相似的孩子,可这个孩子最后却蹊跷身亡!

那么,这个让毛主席和贺子珍牵肠挂肚,让贺怡如此执着地寻找,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主席小儿子,真实身份是何,又为何而死?

贺子珍、贺怡姐妹合照


接下来,就为大家讲述这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红色海洋中诞生的“岸红”

1932年6月,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福建龙岩,当年10月,贺子珍在长汀县福音医院生下一个男孩。

当时革命形势一片大好,到处是红军、红旗、红帽徽,于是毛主席给这个孩子取名“毛岸红”。

当时条件艰苦,贺子珍营养不良导致奶水不足,于是就给孩子找了个江西籍的奶妈。

江西人喜欢叫男婴“毛毛”,慢慢地其他人也跟着这么喊,“毛毛”就成了毛岸红的小名。

这个可爱的孩子给工作繁忙的毛主席带了了不少快乐和心灵慰藉。

随着“毛毛”慢慢长大,开始奶声奶气地喊“爸爸”,每次都把毛主席逗得乐开花。

他还很乖巧,会静静等待爸爸回家吃饭,毛主席摸着他可爱的脸蛋,工作的疲惫感一扫而光。

但是因为王明等人错误指挥,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形势日益严峻。

毛主席与贺子珍


一天毛主席回家后就愁眉不展,沉默许久才告诉贺子珍,中央决定进行战略转移,这一路非常凶险,孩子一个都不能带上。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一想到要和儿子分开,贺子珍还是泪如雨下。

他们商量过后决定,把“毛毛”交给留守苏区打游击的毛主席三弟毛泽覃和贺怡夫妇。

临行前,贺子珍拆开自己的旧军装,找来一些棉花,一针一线地给毛毛缝制了一件小棉袄,她希望没有母亲在,“毛毛”也能多感受到温暖。

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苏区的斗争形势日渐险恶,毛泽覃要带兵打仗,“毛毛”带在身边不方便也很不安全,于是他就让警卫员把孩子交由瑞金当地的老乡照看。

毛泽覃为安全起见,对“毛毛”的下落严格保密,除了他和警卫员,其他人都不知道内情。

红军长征


1935年4月,毛泽覃在指挥部队突围的时候,因寡不敌众不幸壮烈牺牲,那个警卫员也遇难,从那时起“毛毛”的下落无人知晓。

革命胜利后的寻访工作

1949年党中央进入北京,5月的一天贺怡找到毛主席兴奋地说有毛毛的消息了,她要南下去把他找回来。

没想到的是,毛主席对她此举却不认可,认为以前没有能力照顾孩子,把他交给人民抚养,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养父母冒着生命危险收养们共产党人的后代,不知道吃了多少苦。

现在进城了,有条件了,就想把孩子要回来,这样做没有考虑到养父母的感受。

毛主席不愧是伟人,任何时候都把老百姓装在心里,但是贺怡还是执意要帮主席和姐姐贺子珍找回亲生骨肉。

贺怡


当年8月她就南下江西,负责吉安的组织部门工作,在与自己的亲儿子贺麓成相认后,又马不停蹄开始寻找毛毛,因为操之过急,不幸发生了本文开头那不幸的一幕。

贺怡遇难后,寻找毛毛的工作中断了几年。

直到1953年,身在上海的贺子珍难忍思念之情,提笔给江西省长邵氏平写了封信,请求帮忙寻找自己流落民间的儿子毛岸红。

邵省长非常重视,指示省民政厅安排得力人选办理此事,最后这个任务交给了优抚处干部王家珍。

毛主席一家为革命事业付出巨大牺牲,两个弟弟没有看到革命胜利,长子毛岸英前两年又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他几个战争时代出生的孩子或夭折或下落不明,王家珍觉得自己必须完成任务。

他询问了一些老红军,但是知道内情的毛泽覃已经牺牲,从其他人口中没有得有用的线索。

毛泽覃


随后他又查找党史等资料,甚至翻阅《瑞金县志》,其实想想也知道,民国时期的县志怎么可能记录一个普通百姓收养红军的后代,最终王家珍一无所获

到这时候只能深入地方实地走访了,王家珍每到一地,就与干部群众交谈,了解是否有当地人收养红军后代。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天在瑞金叶坪乡,他在田间询问两个农民时,得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一个叫朱盛苔的当地农民,在30年代受人所托收养了一个男孩,当时孩子是几个红军送来的。

瑞金是革命老区,在土地革命时期,当地人收养红军后代的情况时有发生,不知道这个朱盛苔的养子是不是毛岸红,不过就算不是,那也是革命者的后代,寻回来也是很有意义。

王家珍顾不上休息,立马赶往朱坊村朱盛苔家里。

朱盛苔家


他说明了来意,朱盛苔和妻子黄月英表示,他们的确收养了一个红军干部的孩子,时间大概是1934年10月,因为孩子是“半道而来”的,就取名朱道来,今年22岁了。

时间和年龄很吻合,王家珍抑制住自己激动的心,继续追问细节。

朱盛苔说,那天他们正在吃饭,突然来了两位红军,领头的干部模样的说红军主力暂时转移。

而他们也要与国民党军队打游击,带着幼小的孩子很危险,请求他帮助抚养这个孩子一段时间。

朱盛苔夫妻是善良朴实的农民,老朱又是党的外围组织成员,红军觉得他们作为养父母很可靠。

夫妻俩看了看那个孩子,浓眉大眼长得十分可爱,他们都喜欢这孩子,就答应了。

王家珍又问,当时红军战士留下什么东西没有?

朱盛苔想了想答道,没啥东西,孩子穿了件小棉袄,红军还给我塞了几块银元。

红军战士


小棉袄,王家珍听到这差点高兴地跳起来了,贺子珍的信中特别提到了当时给孩子缝了件小棉袄,看来真的找到毛岸红了。

他当即提出要亲眼看看“朱道来”,令人没想到的是,朱盛苔夫妻说,孩子的妈妈已经把他带走了。

两个妈妈“抢”儿子

王家珍听到这消息大吃一惊,朱盛苔解释说,几个月前,一个名为朱月倩的女人来到他家,出示了南京空军司令部的介绍信,说他收养的孩子是她与烈士霍步青的孩子,请求把孩子要回去。

老朱夫妻看她拿着官方的介绍信,而且朱道来确实是红军的孩子,看那女人慈眉善目应该会好好待孩子,就依依不舍地让抚养了20年的孩子跟她走了。

见不到真人,王家珍问老朱是否有朱道来的照片,幸好朱道来从南京寄回来过一张照片。

毛主席


照片上的年轻人天庭饱满,浓眉大眼,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与年轻时的毛主席有几分神似。

这个朱道来到底是毛岸红还是朱月倩的孩子,还需要与南京方面沟通,这超出了王家珍的职权范围,所以他只能将现有的调查成果上报邵氏平省长。

邵省长把资料发给中央有关部门,中央组织部收到消息后将资料转给了贺子珍。

贺子珍看到照片就觉得很亲切,结合朱道来的年龄和被收养时间,还有那件“信物”——小棉袄,她感觉这就是自己的儿子“毛毛”。

于是她向中央组织部报告说,朱道来很像自己的儿子毛岸红,请求把朱道来带到上海亲自辨认。

上级很快同意了,于是由王家珍从江西出发带上朱道来夫妻,然后到南京接上朱道来,一起奔赴上海与贺子珍会面。

贺子珍


1953年6月的一天,贺子珍终于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毛毛”,看到朱道来的第一眼她就确信这就是“毛毛”,顿时泪流满面,一把将他抱在怀里。

随后黄月英又拿出了件朱道来小时候穿过的棉袄,贺子珍用手摸了又摸,时隔二十年,她思绪又回到了那晚一针一线缝小棉袄的场景。

贺子珍的哥哥贺敏学当时是上海防空军司令,得到消息带着妻子李立英马上赶来。

他们仔细端详朱道来,都觉得这个小伙子和年轻时的主席太像了。

谨慎的贺敏学还带朱道来到医院做了检查,结果显示朱道来的血型与贺子珍一致,虽然现代人知道这其实不能说明什么,但是在当时却是堪比“DNA检测”的亲子鉴定方法。

“认亲”结果很快传到了中央,中央组织部要求王家珍带朱盛苔夫妻和朱道来前往北京,刚相认的儿子又要分别了,贺子珍十分不舍,但她明白去北京儿子才能又更好的发展。

毛主席


来到北京后,中央领导人周恩来、朱德、邓颖超等人都来看望,众人都觉得朱道来神似年轻时的毛主席,朱道来是毛岸红这事看来是板上钉钉的了。

没想到事情又出了波折,朱道来的另一个“妈妈”朱月倩听到消息赶到北京,严正声明:朱道来是她与霍步青的儿子,请求组织把儿子还给他。

事情的发展令中央组织部感到很棘手,他们连续召开了几天的会议,请事件亲历者说明情况,但是不管哪一方都没有拿出决定性的证据。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一个简单的DNA亲子鉴定就能解决的问题,在医学较落后的上世纪50年代确实让人束手无策。

朱道来究竟是毛主席的儿子还是朱月倩霍步青的儿子,有关部门无法查清,这件事最终只能由毛主席给出处理意见了。

毛主席


“把他交给人民吧”

毛主席其实也一直在关注事情的发展,他在看过朱道来的照片后,并没说像不像“毛毛”,只是说:“这孩子很像年轻的毛泽覃。”

后来朱月倩到北京讨要孩子,中央组织部几次开会讨论也没得出结论,周总理将此事汇报给主席,征询处理意见。

毛主席思虑良久,最后说,不管他是谁的孩子,都是革命者的后代,把他交给人民吧。

就这样争子风波告一段落,朱道来到底是谁的孩子也没有确定,中央组织部把他交给中组部副部长帅孟奇抚养照顾。

朱道来没有弄清楚自己的身世,但是他与黄月英、贺子珍、朱月倩都保持着联系,都把他们当做自己的妈妈。

之后朱道来进入北京的中学读书,他学习认真刻苦,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清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科研部门工作。

毛主席


王家珍1974年找到黄月英询问朱道来情况,黄月英心痛地说:“孩子在60年代因为意外去世了。”

但是据朱月倩所说,朱道来在1971年得癌症去世了。

两种说法相去甚远,到底那个是真相已经无从考证了。

朱道来到底是不是毛主席与贺子珍的儿子呢?

仅凭他的年龄和收养时间看,那个时期在原中央苏区收养红军后代情况不少见,这并不能作为有力证据。

至于小棉袄,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棉袄几乎都一个样,也不足为凭。

朱道来血型与贺子珍一致这一点,我们根据医学知识知道,孩子的血型由父母双方决定,血型与母亲一致不能说明什么。

在此不得不感叹毛主席的伟大无私和见解深刻。

朱道来不管是谁的儿子,他都是革命者的后代,他后来也接受了很好的教育,走上了建设祖国的岗位。

毛主席他们这辈人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不就是为了中国人民的后世子孙能过上好日子吗?

在此,向革命先烈致敬,因为他们,我们才能有如今的美好生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3

标签:中央组织部   瑞金   江西   南京   红军   北京   后代   儿子   身份   消息   组织   孩子   贺子珍   毛泽东   朱道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