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军三个连冻成了冰雕?美国人根本不理解,蒋介石似乎理解了

1950年12月,朝鲜长津湖滴水成冰。由于紧急入朝,志愿军官兵只穿着薄薄的冬装开赴战场,用少量的炒面填肚子。尽管如此,但志愿军宁可冻死、饿死也不放弃阵地。

海拔1519米的死鹰岭,位于长津湖南端。美陆战1师要撤出长津湖,必须经过山下的简易公路。26军的某部6连奉命埋伏在死鹰岭上,紧紧扼住了美军生死存亡的咽喉要道。这一天,长津湖的气温骤降到零下40摄氏度。

本以为这场阻击战,志愿军可以稳获全胜。可是直到美军战战兢兢地爬上死鹰岭,竟然未见志愿军一枪一弹。美军官兵被服前的景象惊呆了:6连125名官兵全部冻成了冰雕,眉毛、睫毛结着白霜,胡须上吊着的冰凌。但他们的战斗姿势没变,枪口直指山下公路。



而这并非个例。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一共出现了3个“冰雕连”,他们是:20军的某部2连,26军的某部6连,27军的某部5连

饿了就要寻找食物,冷了就要避风御寒,这是人类天性。而志愿军官兵却没有遵从本能的召唤,忍受着体温慢慢散去,血液慢慢凝固,肺部慢慢停止呼吸,心脏慢慢停止跳动,而一动不动,他们以极大的勇气和超人的毅力,像钢钉一样铆在阵地上,宁死不退。

上甘岭0号阵地上,黄继光爬到最后一个地堡前的时候,全身也已经7处负伤。他坚韧地爬起来,用血肉之躯堵住喷射的枪眼。牺牲后的黄继光全身伤口都没有流血,地堡前也没有血迹,都在路上流尽了。

在上甘岭战役中,拉响手榴弹、手雷、爆破筒与敌同归于尽,舍身炸地堡、堵枪眼的烈士,仅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没有留下姓名的还有许多。


冰雕连幸存老兵


志愿军官兵穿的是单薄的军衣、带着一周的干粮,用的是旧杂式武器,在零下3、40度的情况下与美国为首的联军作战。他们是军舰、飞机、大炮、坦克和充足的后勤保障,士兵有鸭绒袋、热咖啡、火鸡腿。对此,毛泽东形象地比喻我们是“叫化子与龙王比宝”。

即使这样,美军在志愿军强大的攻势下,从鸭绿江边退到了38线。而且是精神上的彻底溃败。当时,绝大多数的美国人都对中国军队的这种誓死如归的行为难以理解,他们也根本理解不了。

美军的战史中是这样描述的:“在地面密集的炮火和各种火器编织的密不透风的封锁下,在天空上铺天盖地的飞机的航空炸弹、凝固汽油弹和机关炮所构成的死亡的大网下,中国士兵一波一波地进攻潮水般涌来。在照明弹惨白的光亮中,联合国军士兵惊恐地看着这些后面的士兵踏着前面士兵的尸体毫无畏惧地向他们冲击数米。这些中国士兵义无反顾,毫不退缩。”

美国参联会主席布莱德雷五星上将似乎理解了,他说:如果把战争扩大到共产党中国,就会把我们卷入一场在错误的地方、错误的时间和错误的敌人进行一场错误的战争。

而理解最深的,应是败退台湾的蒋介石。他在1949年底总结失败教训时说到:我们的军队是“无主义、纪律、无组织、无训练、无灵魂、无根底的军队”,我们的军人是“无信仰、无廉耻、无责任、无知识、无生命、无气节的军人”。

这里,毛主席一语道出真谛:美国钢多气少,我们钢少气多。这个“钢”就是武器装备,就是物质条件;这个“气”就是精神意志,就是理想信念。理想不灭,精神不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冰雕   志愿军   上甘岭   地堡   美国人   美国   官兵   蒋介石   阵地   美军   士兵   错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