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前61座无头石人,千年来无法解释,却被两个农民揭开谜底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公元705年11月,千古第一女帝武则天在上阳宫病逝,唐中宗按照武则天的遗命将其入葬乾陵,与唐高宗李治一起合葬。

乾陵也是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的陵墓,不过在这座陵墓外却有61座“无头石人”。

而这个问题困扰人们千年,终于在1971年被两个农民揭开谜底。

六十一蕃臣像

乾陵陵墓中有许多的陪葬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120多座巨型石雕。

这些石雕中,有动物像也有人像,后者共有61座,分列在朱雀门外神道两侧。

开始的时候,考古专家们对这些石像的身份也很疑惑。

后来人们偶然发现,在极少数的石雕背后有着刻字,大致写着石人像的姓名、官职以及国别。

虽然经历了千年来的风吹雨打,这些字迹已经相当模糊了,不过隐约中还能看出“吐火罗王子持羯达犍”、“木俱罕国王斯陀勒”等字样。

由此专家们得以确定,这些石人的原型应当是当初大唐的蕃臣,它们身上穿的少数民族服装也证明了这一点。

事实上,在唐高宗和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与少数民族来往也相当频繁,有这样的石像也是很正常的。

只是有一点令人感到很诧异,那就是这些石像全都没头,仅有人身。

是石像在建立之初就没有头?还是后来石人头因为各种原因掉落了呢?

考古学家在一番研究后,认定应当是前者。

一来,石人像脖子那里断口并不平整,甚至各个石像的断口形状还不一样,很明显是受外力影响断裂的。

二来,宋朝人游师雄在考察这里的时候,曾经留下规定文字记录。

根据他的记载,那时候石人像的头还是在的,由此可见,石像的准确损毁时间应当是在宋朝以后。

至于石像损毁的原因,大家也是众说纷纭。

有人说,这些石像是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候被损毁的。

当那些外国人看到石像时,发现里面居然有外国使臣,感觉非常愤怒,冲动之下将石像损毁了。

也有人说,这些石像是被当地百姓损毁的。

相传在明朝时期,当地曾流行瘟疫,很多百姓因病而死,当时大家觉得发生瘟疫是石像在作祟,于是砸掉了石像的头部。

还有人说,这些石像是被外国使臣和当地百姓联合毁掉的。

相传在明末时期,有外国使臣来乾陵游玩,结果发现这里居然有自己祖先石像,觉得丢人便想使计将其毁掉。

可他又不想承担责任,于是就在夜间偷偷派人,毁掉了附近庄稼地里的粮食,然后再引导舆论说是石像做的。

最后果然成功,石像的头部被百姓砸掉了。

这些说法不一,到底哪一种才是真的呢?

石像断头原因

后两种说法有一定可能性,至于第1种则完全是谣传。

因为明朝诗人李梦阳就曾在诗中记载,乾陵石像存在断手折枝的情况,由此可见,在明朝时期,石像就已经被损毁了。

恰好在这段时间内,陕西曾被金、元陆续统治,而这两代又都是少数民族创建的,他们损毁石像的可能性很高。

可这种说法同样站不住脚,因为如果是少数民族的人想要损毁石像,肯定不会只会去头部,反而是会将有少数民族风格的石人身体也同样毁掉。

综上所述,专家们针对断首石像的研究,又陷入到了困顿中。

好在他们最终又在文献中找到了线索,他们发现在1555年1月23日,陕西华县一带曾经爆发过一场剧烈的关中大地震。

这次地震的震级可能高达8~11级,完全有可能导致石像损毁。

再联系石人像的脖子那里比较细、用材也比较特殊来看,我们似乎找到了石人向头部掉落的原因。

可无论是古代的文献,还是石像脖子那里的断口,都无法作为石像曾经有头的绝对证明,要想证明石像有头,那还得将其找出来。

为此专家们找了很久,可惜全无收获,而谁也没想到的是,最终解决这个问题的居然是两个农民。

1971年,陕西乾县的两位农民正在田中劳作,结果挖着挖着竟挖出了一个精美的石人头。

陕西作为“古文物大省”,很多宝贝都是从地里挖出来的,因此农民的第一反应就是自己挖到了古董,于是便将其交到了县文管会。

文管会的工作人员们,也很快就想到了乾陵的石人,试着把石人头拿去跟石像配对,没想到还真的在靠后的一座石像上匹配成功了。

至此,“乾陵前61无头石像”的奥秘算是彻底被解开了。

可能有人会觉得太巧合了,毕竟就算是地震,也很难精准将石人像的头部震落。

可实际上,当时像晃动的时候,应力集中在较为清晰的脖子部位,最终导致石像脖子断裂,这是很正常的。

这种情况也不仅仅体现在人像上,动物像上同样也是如此。

我们上面所提到的60多座动物像,其实也有纤细部位被震裂的情况,有的是爪子,有的是头部,只不过相对来说不像石人像断裂的这么密集。

除了石人像之外,武则天的陵墓中还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东西,“无字碑”。

相传武则天早就说过,“是非功过,任由后人评说”,所以她特意列了一块无字碑,以表明自己的淡然态度。

那么这位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千古一女帝”,是非功过究竟如何呢?是否真的像她表现的那么淡然?

千古一女帝

人们针对武则天的评价,可以说是毁誉参半。

欣赏她的人说,她是能和唐太宗相媲美的人物,是当之无愧的“古来明君”。

一来,她在位期间大力打击门阀,解放奴婢部曲,擢升了很多寒门子弟。

虽然很多人说唐周鼎革很残酷,可不可否认的是武则天有力地打击了豪强地主,消灭了关陇门阀和功臣集团的部曲佃客制。

能够将盘踞关陇的百年世家一举铲除,同时大量解放劳动力,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确实是很了不起的,限制奴婢数量也的确保障了奴婢人身权益。

二来,她大力改革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武则天的改革分为几个方面,比如说改革三省六部制以及设置十道分巡制等等。

通过这种方式,她选拔出了大量地贫官员,其中很多都出身寒门,大大加快了科举官僚的兴起进程。

每年定期派御史巡查地方,更是对各地州县官员起到了很好的监察作用,这些人在巡视过程中还可以举荐人才,也算是对科举制进行了有效补充。

三来,她设立匦检制度,广听民意。

相传,武则天为了能听到百姓的声音,特意设立了一个“延恩匦”。

无论是各级官员还是普通百姓,都可以借此直接给君主上书。

无论是言明朝政得失,还是自荐求仕途进步都可以,甚至还可以举报别的官员。

当然,赞赏她的人很多,不赞成她的也不在少数。

有人说,为了打压异己、以唐代周,武则天做了许多恶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刘祎之,这个人原先是她的班底,但是后来由于反对他称制,而遭到了她的厌恶,最终被无情杀害。

有人说,武则天屠戮名将,导致唐朝外战无功不振。

像黑齿常之、王方翼等人,都是因为被武则天视为威胁,最终遭到贬斥或者杀害的,最终的结果就是唐朝对外作战败绩连连。

比如说突厥复国漠北。吐蕃几次大胜唐军,乃至于契丹霍乱营州,都多少跟此有些关系。

还有人说,武则天是“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治国不太行”。

她早年间虽然打压豪绅,提拔了不少寒门子弟,但是人到晚年便没了之前的远见卓识,摧毁了很多人才,败坏了国家政治风气。

不仅如此,从武周时期开始的恶钱通行之弊,一直延续到了唐玄宗年间,就连名相宋璟都是因此而下台的,由此可见其中祸患。

由于武则天的一切行为,都是以称帝为出发点,所以作为权谋家的私心,自然就取代了作为政治家的公心,各种恶政自然也就产生了。

公允地说,以上的褒贬放在武则天身上都是合适的。

倘若要用一句诗来形容她,那便是“时来天地皆同力,远去英雄不自由”。

这样的一位君主,用淡然来形容,自然是不太恰当的,毕竟让外国使臣的石像站立在陵墓中,这本身就是一种耀扬威风的表现,可见功利心颇重。

那么在我国历史中,像武则天一样,陵墓中有石像的,还有哪些人呢?

石像的对比与意义

首先要说的是宋代谱陵,这里边有石像十余对,虽然数量不多,但是做工颇为精巧。

还有北京明十三陵,清东陵以及西陵,皆有石像18对,这个数量就颇多了,不过保存得不太完整。

至于陵墓中石像数量最多的,则是朱元璋父母的那座。

可能有人会问,不是说乾陵之中有石像百余座吗?

的确如此,但是那里的石像中有60多座都是蕃臣石像,这种是不算在规格内的。

至于这些人为什么喜欢在陵墓中立下石像,这就涉及到雕刻艺术以及风水学了。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雕刻艺术一直在蓬勃发展,而仪卫性雕刻更是作为一种特殊的表现形式,受到了人们的青睐。

不仅仅是皇帝与皇族,就连古代的那些王公大臣,同样有这方面的爱好,只不过出于礼仪限制,他们一般不敢僭越罢了。

实际上,在封建王朝的统治时期,石像本身就是皇权威仪的缩影。

在很多朝代举行大典的时候,文武百官以及各类仪仗人员都要站立在两侧,彰显威风。

这些有威势者,生前讲究荣耀,事后同样不能丢了威风,还有什么事能比那一座座雄立的石像显得更威风的呢?

除此之外,石像主要起的就是定风水的作用了。

当下很多人都觉得风水堪舆纯粹就是封建迷信,是虚假的,可事实上并非如此。

从《周易》到《葬法倒杖》,在我国风水堪舆一科是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的,传下来的知识中也的确有一些精粹,并非全然糟粕。

若非如此,那些香港大富豪也就不会如此迷信风水大师了。

抛开那些装神弄鬼骗取钱财的人不说,真正配得上大师一称的“风水从业中”,大多是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在专业精深的同时,各方面的知识也都懂一些。

陪葬的石像,在风水一学中就很有说法,在规制方面也有很严格的规定。

一般来说,都是石狮、石象、石马、石雕文臣与武将各一对。

当初乾隆皇帝为了证明自己孝顺,不过大神们的反对,非要建制五对石象生,就和大神们闹得很不愉快。

其实,很多朋友应该也发现了,这些石像和陪葬秦始皇的“兵马俑”也有一定相似之处,唯一不同之处就是一个是石像雕刻,一个是陶土所筑。

历史上遗留下来的那些陪葬石像,在今天的我们看来,工艺性可能不高,但是却有极高的历史研究意义。

能让我们一窥过去时代的风貌,见证雕刻工艺的不断进步。

就像乾陵的那些无头石像,虽然很多都是断首残肢,但是也意义非凡,我们在研究石像的过程中,本身也是在研究武则天那个时代,这是相辅相成的。

如果没有这些石像以及类似的东西,我们的研究就只能停留在纸面上,这未免有些无趣,也正因如此在发现无头石像的石部时,考古从业人员才会那么惊喜。

如今,那些无头石像依旧摆在乾陵,跨越千年的时光守护在那里,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看,近距离目睹一下时间的厚重,以及旧时代的风韵。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5

标签:物像   明朝   使臣   石像   陵墓   陕西   石雕   谜底   头部   风水   墓前   年来   时期   农民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