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邓小平复出,主动约见陈锡联,陈锡联痛哭:是我对不起您

1977年对邓小平来说是最特殊的一年,因为这年夏天他重新回到了当初的领导职务上。

邓小平

邓小平复出之后接连召见了几位自己的老部下,时任沈阳军区司令员的陈锡联也在邀请名单上。

陈锡联在收到邓小平会面邀请之后,内心瞬间五味杂陈,愧疚让他忐忑不安,他不知该如何面对自己的老领导。

陈锡联与邓小平相识于1937年,共同经历了浴血太行、跃进大别山、决战淮海、解放大西南等等重大历史节点。两个人不仅是领导与部下的关系,更是生死之交。

陈锡联

那他为什么会害怕见自己的老领导呢?

他又为什么会对邓小平满怀愧疚呢?

这一切都要从1976年,那场会议上发生的事说起。

陈锡联的愧疚

1976年春天,邓小平成为了风口浪尖上的人物。

陈锡联每次回想起那场会议内心都无比煎熬,当时现场的气氛十分焦灼。

邓小平是陈锡联的老领导,陈锡联在他的带领下经历过几百次生死。看着老领导落难,陈锡联内心如同热锅上的蚂蚁一般煎熬。

陈锡联当时的发言可以说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是他全程都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态。

邓小平

他也想替老领导说上几句话,表明老领导的政治立场和赤子之心,可是他不能!在那样的情况下,如果自己贸然发言不仅救不了老领导,还很可能把自己也搅和进去。

这件事情成为了陈锡联心底的疮口,自己是在邓小平的爱护与提拔下成长的。邓小平在他心里不仅亦师亦友,更是他做人从政的榜样。如今自己敬重的人落难,自己不仅没有伸出援手反而还“冷眼旁观”。

现在邓小平重新回到了领导层,陈锡联当然是替他高兴的,可在得知邓小平召见自己之后,他的心还是咯噔了一下。他担心之前自己的冷眼旁观成为了邓小平心底的疮口,让两人之间有了间隙。

陈锡联

陈锡联就这样惴惴不安辗转反侧了一夜,第二天一大早就收拾得干净利落来到了邓小平面前。

这已经是邓小平第三次复出了,有了前两次过山车般大起大落的人生经验,第三次复出的邓小平脸上多了几分岁月的痕迹。

一见到邓小平,陈锡联的忐忑一扫而光,因为老领导依旧是那样地熟悉又亲切。愧疚与悲伤一下子涌上了陈锡联的心,他把自己内心的话,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一股脑地说了出来。

“在我这一生中,感到最对不起你的就是在你第二次落难的时候,我没有站出来为你说话。我是政治局委员,在政治局会议上可以说一句话吧,但是在当时的气氛下,我却没有说……”

邓小平

陈锡联想,如果老领导能骂自己两句,撒撒火,自己也有个心理安慰。可让他没想到的是,邓小平只是摆了摆手,要他不要再说了,还和他说

“那个时候,谁也没有办法,你也无能为力。”

邓小平一句宽慰的话,更是让陈锡联陷入了无比的自责之中。他向邓小平细细地数落起自己这么多年以来在工作中的不足和错误,邓小平一边听一边宽慰他: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错误改正就好。

邓小平的豁达并不是伪装出来的,而是真情实感地不怪罪陈锡联当时没有为自己说话。纵横军政几十年,邓小平的人生可谓是一波三折,经历过几次大起大落。他早已明白一个道理,政坛如战场,瞬息万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

邓小平

邓小平深谙其中的道理,所以从未怪罪过陈锡联。他才会在陈锡联忏悔时,说出你也是无能为力的话。

之后,粉碎“四人帮”的战斗就已经悄悄地展开了。当时陈锡联临危受命,受毛主席钦点统帅三军。想要粉碎“四人帮”,那么手握重权的陈锡联一定是关键人物。

四人帮

同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的李先念找到了陈锡联,提出了粉碎“四人帮”的事情。陈锡联想都没想就答应了,并且给予了李先念等人最有力的支持。陈锡联能够做出这样的举动,何尝不是在弥补自己之前的“冷眼旁观”呢?

“四人帮”刚被粉碎没多久,陈锡联就迫不及待地前往了邓小平所在的西山。正在忙碌的邓小平一见到陈锡联,就满心欢喜地快步向他走来,一把就握住了陈锡联的手。

两人就这样手握着手,相对无言。一直到过了好久,陈锡联才哽咽地说:

“不粉碎‘四人帮’,就见不到您了。”

陈锡联说完这句话,邓小平仍然什么都没有说。也许他想说的话,早已在见面时的一握手里说完了。

邓小平

邓小平从未怪罪过陈锡联,之所以会在复出后召唤他也绝不是为了责怪于他,而是出于对陈锡联的一种保护。

再加上当时的政治环境非常复杂,人心叵测,有不少人捏住这点,对陈锡联暗中进行诋毁。故意搞一些让陈锡联下不来台的小动作,他也非常地无可奈何,只能忍气吞声。

后来陈锡联在自己的回忆录中写道,那个时候没有一个人帮自己,唯独只有邓小平坚定地站在自己身边。

“陈锡联不是那样的人”

这是邓小平对陈锡联的评价,满满的都是信任。

而这一次邓小平主动约见陈锡联,也是为了让大家看看,扣在陈锡联身上的黑锅是莫须有的。这已经不是邓小平第一次“爱护”陈锡联了,就连陈锡联的回忆录中都记载了对邓小平知遇之恩。

邓小平陈锡联初遇

1938年初,邓小平作为新上任的一二九师政委参加了一场军政领导的会议。

虽然邓小平刚上任,但是丝毫没有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架子,反而非常亲切地调侃在座的将官们都很年轻、身体很好。见新来的政委这么平易近人,将士们也都大声起哄道政委也很年轻。

邓小平

就是这个时候,邓小平注意到了陈锡联,因为他喊的声音最大、语调最为欢快。

邓小平虽然没有长官的架子,但是肚子里却装的是真才实学。玩笑过后,邓小平针对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群众、建设和巩固抗日根据地等问题做了一系列的分析,有条不紊地阐述了自己的想法以及目标。

这一番发言直接惊艳了在场所有的人,让大家对这个年轻的政委有了更深层次的认知。

邓小平的条理清晰、深谋远虑给陈锡联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一直到几十年后,陈锡联回忆起与邓小平初次见面时的那段发言还感慨良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邓小平上任之后第一件事情,就是对将士们的秉性进行一次大摸排。而那个在会议上笑得最欢、叫得最大声的陈锡联,自然也是邓小平的主要了解对象。

陈锡联的性格骁勇善战,自从15岁参军以来,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数百场,每一次他都是英勇冲锋的头阵兵。因为陈锡联敢打、敢拼、打起仗来干劲十足,所以别人都叫他小钢炮

陈锡联的表现大家都看在眼里,就连师长刘伯承、副师长徐向前提起这个英勇善战的小钢炮来都啧啧赞叹。每次和邓小平说起陈锡联,大家都是止不住地赞叹。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很快陈锡联就凭借一场硬仗证实了别人的赞扬,让邓小平实打实地看到了他出众的能力。

当时陈锡联刚被升官成为团长不久,就接到了深入敌后为正面战场争取时间的任务。陈锡联二话不说,带上自己的人马披星戴月日夜兼程,以最短的时间行进到了敌后五十多公里的地方。

他们刚进入山西代县以南的位置,就发现了日军砸下重金修建的阳明堡机场。源源不断的飞机带着大量军火从阳明堡起飞,向正面战场发出支援。

陈锡联心想,如果想要彻底截断日军的支援,那就只有一条路——炸机场!经过缜密地观察,陈锡联果断地将炸机场的计划定在了夜里。神不知鬼不觉地,给了日军当头大棒。

仅仅用了一个小时,陈锡联带领的769团就炸毁了日军24架战斗机,歼灭了明阳堡机场的日军几百名。要知道769团当时的装备就是最简陋的步兵装备,能够扛着日军高精尖武器的压力炸毁飞机24架,这样的战果简直堪称神迹!

这场胜利,是一二九师出师抗日之后迎来的首胜!陈锡联回归的时候,迎来了无数的夸奖。代表党组织的邓小平在见到陈锡联的时候,第一句话就是:

“你陈锡联能打仗,是个将才!”

陈锡联早就对邓小平崇拜不已,现在能得到他的夸奖,开心得不行。陈锡联和邓小平就好像千里马遇伯乐,携手展开了他们的抗战时光。


啃骨头与吃肉

邓小平在见到陈锡联的能力之后,立刻对他加以了重用,经常把一些难事、大事交给他去做。

1938年春天,在邓小平、刘伯承的安排下陈锡联率领769团前往了黎城,准备截断日军的补给线。

邓小平

陈锡联这一次的主要任务仍然是牵制,给正面战场争取时间。虽然最后主力战场将日军杀得片甲不留,取得了绝对性的胜利,但是打辅助的769部队却没沾上多大的光。

习惯打大仗的陈锡联对此,颇有微词。他悄悄地和自己部下发牢骚,怎么不给自己吃肉只让啃骨头。

这件事很快就传进了邓小平的耳朵里,邓小平并没有生气,而是公开向陈锡联许诺到:

“陈锡联这门‘钢炮’不会闲着,总有他开火的时候。下次让他吃肉,但啃骨头的劲头不能丢!”

邓小平一言九鼎,事件仅仅过去了半个月,邓小平就兑现了自己的诺言,给了陈锡联和769团一块大肥肉吃!

当时日军占领了山西东南方向的绝大多数城镇,其中就包括“兵家必争之地”临汾。临汾的地理位置可以说是非常地特殊,关联着陕西、山西、河南三个省份。拿下临汾,相当于拿下了三省的运输关卡。

日军在占领临汾之后,立刻打通了邯郸长治临汾三地的交通,忙进忙出地向各地输送资源。三省的重要公路,变成了日本人侵华的最好帮手。而且日军不仅侵占公路,还抢男霸女欺负周边的百姓,让老乡们叫苦连天。

邓小平和刘伯承在掌握了具体情报之后,立刻就决定派兵解决晋东南乌烟瘴气的情况。可这么艰巨的任务,交给谁好呢?

邓小平一想,让陈锡联吃肉的机会到了,于是便指派陈锡联带着769团出征了。

在将士们出征之前,邓小平还亲临769团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他说:

上次你们说光啃骨头没有肉吃,这次可是一块大肥肉。但是这块肥肉上面连着最硬的骨头,要是你们啃不下来这块骨头,那肉怕是也吃不到了!

这番话看似在鼓舞将士们,实则在提点陈锡联,不骄不躁,只有拿出啃骨头的真本事才能大口吃肉。陈锡联一听就明白了是怎么回事,他向着邓小平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铿锵有力地承诺道,保证完成任务!

最终陈锡联不负众望,以最少的伤亡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带着将士们大口吃肉了。陈锡联凯旋的时候,邓小平还特意带着连队的将士为他开了庆功会。

陈锡联

看着春风得意的陈锡联,邓小平止不住地称赞道

“陈锡联有吃肥肉的胃口,更有啃骨头的劲头!”

当然邓小平对陈锡联也不是一直都这么和颜悦色的,当陈锡联有错误的时候,邓小平就会板起脸来训人了。邓小平生气的样子让陈锡联印象深刻,他称之为“邓小平的不拉手会议”

邓小平的不拉手会议

亲切是邓小平给野战军留下的主要印象,他和人说话从来不在乎阶层,总是会像长辈一样拉起将士的手,再说上一些掏心窝子的话。

在每次开会前,邓小平都会和每一位将士轮流握手。邓小平温暖、宽厚的手,就像是一碗热乎乎的鸡汤,抚慰了每一个将士的心。这样的习惯持续了很久,以至于每次开会的时候陈锡联都会下意识地伸出双手。

可有一次,陈锡联伸出的手很久都没有得到回应,他抬头一看,就看到邓小平往日里如春风般和煦的脸上冷若冰霜。邓小平冷冷地说道:

今天不拉手!

于是陈锡联等人连忙收起了笑脸,忐忑不安地就座,等待邓小平接下来的训话。邓小平紧紧皱着眉头,斥责道:

“不要刚打了两个胜仗就沾沾自喜!”

原来将士们在一连打了两场大胜仗之后,有些骄傲了。不仅松懈了练兵,甚至纪律也变得非常松散。要知道骄兵必败,如果任由部队这样发展下去,那么常胜之师最终会变成败家之犬的!

这场不拉手会议开了整整一夜,一直到陈锡联等团长深刻地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并且立下誓言好好整顿军纪才结束。

邓小平第一次不拉手会议,成效非常好,会议开完没两天,将士们练兵的精神头就又回来了。那些因为胜利而沾沾自喜的人都将他们飘飘然的想法收了起来,变得谦逊有礼。

邓小平的第二次不拉手会议是1949年的冬天。经过了艰苦的内战,大军终于打进了重庆,接管了这座繁华的大都市。一直在土坷垃里生活的野战军,一下就被这座富丽堂皇的城市迷花了眼。

在农村打仗的时候,大多数时间战士们都是席地而睡。条件好的时候,也不过挤在老乡家的土炕上睡一晚。进入重庆之后,映入眼帘的全是高级宾馆和有钱人家的豪宅,那些松软的大床、洁白的被褥深深地吸引着他们,恨不得立刻就躺上去,好好放松一下疲惫的身体。

于是他们欢呼着,涌向了宾馆和豪宅。战士们你争我抢,都想住进最高端的“城市房子”。这场闹哄哄的“抢房大战”很快就引起了邓小平的注意,他冷着脸又召开了一次不拉手会议。

这一次不拉手会议是在邓小平和刘伯承的住所召开的,那座房子并不高大也不豪华,甚至屋顶还在漏水。看着眼前的破房子,陈锡联等一众将士就已经明白了邓小平的意思。

紧接着,邓小平展开了一些列的发问,把所有将士问得哑口无言。看着表情严肃的邓小平和破烂的房子,陈锡联的内心说不出的崇敬。

邓小平

从这两次不拉手会议之后,邓小平在陈锡联心里的地位越发地崇高了。之后的日子里,无论是军事上还是生活中陈锡联都会向邓小平虚心求教,而邓小平也非常耐心地为他解决所有问题。他们建立了亦师亦友、坚定而真挚的革命感情。

1978年那次会面,邓小平只用了“无能为力”四个字就化解了陈锡联心里的疙瘩。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天都有太多无能为力的事情发生了,和自己和解才是唯一的解决办法。和自己和解的陈锡联内心不在忐忑,平心静气地和邓小平坐在一起,两人像以前一样握手、谈天说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李先念   临汾   政委   将士   日军   肥肉   战场   内心   主动   领导   会议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