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饥挨饿4年,被遗忘的哨兵见到解放军后大哭:终于有人来换岗了

1950年,新疆赛图拉哨所,几名被遗忘的国民党哨兵与前来接防的解放军官兵相遇,但双方丝毫没有剑拔弩张的气氛,反而是那些忍饥挨饿4年的国军哨兵痛哭失声:终于有人来换岗了

新疆门户

自19世纪末,新疆就在外部势力的串谋下诞生了分裂势力。所幸清朝大员左宗棠力排众议,亲自带兵收复了新疆,这才避免了新疆分裂独立的阴谋。在左宗棠的部署下,100余名士兵在一处名为赛图拉的高山上建立哨所,成为驻守西部边防的重要据点。

后来无论是清王朝覆灭、北洋政府统治,赛图拉哨所的重要性仍然丝毫不减,这是维系中国对新疆合法主权的依据之一。北洋政府时期,新疆督军杨增新自愿归入南京国民政府,因此国民党军接管了清朝老兵手里的赛图拉哨所。

据历史记载,当时赛图拉哨所的清朝老兵仅剩下17人,他们根本不知道大清灭亡的讯息,但固守国门的职责还是让他们日复一日地坚持了下去。

国民党军队接手老旧的哨所后,调来民工扩建了这里,使哨所成为了容纳1000余人的大型坚固工事,可以直接存放半年以上的粮食、水源等物资。在抗日战争期间,这处哨所的物资供应遭到了严重削弱,但驻守于此的官兵克服了大量困难,不仅坚持巡视八百里的防线,还要自己屯牛粪燃烧过冬。

按照国民党军制度,赛图拉哨所的边防部队1年1换。1946年,一批新的哨兵来到了这个海拔3000米以上的哨所,但他们没想到自己将成为国民政府派来的最后一批边防部队

迎来解放军

在第一年过去后,赛图拉哨所的官兵并未等到预定中的换防部队。而此时国民党军正深陷于内战泥潭,他们对解放区的进攻战略相继宣告失败,这让蒋介石无暇顾及远在西部边疆驻守的赛图拉哨所,甚至连物资供应都渐渐中断了。

在物资断了以后,赛图拉哨所的官兵生存压力陡然增大。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度,一般的农作物根本养不活。而且当地昼夜温差极大,白天可能还感觉良好的温度,到了晚上甚至可以把人活活冻死。

再加上许多官兵本来就不习惯高原生活,经常出现缺氧症状,因此在第二、第三次换防部队失去音讯的情况下,一部分人脱下军装自谋生路了。而剩余的官兵也有不少人在恶劣的环境下病倒,最终不幸牺牲。每当牺牲一个战友,赛图拉哨所外面的土坡上就会多一个坟墓,埋葬这些用生命驻守国门的爱国军人。

唯有到了第4年的时候,赛图拉哨所才出现了转机。此时哨所里还留着的官兵只有四五人了,但他们看到远处内陆走来一支军队时,十分激动:4年了,上面终于有人来换防了!

为了迎接换防部队,这些国民党老兵尽可能打扮精神,擦亮了手里的枪,随后去会见了换防部队。让他们十分惊奇的是,来换防的这支部队军装和他们差别很大。一个国民党老兵还笑道:兄弟!我们部队什么时候换新军装了?

其实这时候已经是1950年了,国民党政府已经败逃台湾,现在来换防的是人民解放军第5师的官兵。看到这些老兵破败的军装与擦亮的钢枪,即使阵营不同,许多解放军战士还是难免为之动容。带头的排长拍了拍国民党老兵的肩膀:我们来换防了!

军人使命的传承

解放军排长给这些国民党老兵展示了自己“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并告诉了他们这些年内陆发生的事情。当这些国民党老兵得知老蒋败逃台湾的结局后,不由得摇头苦笑:我们在这里守了4年,老蒋送过的物资却是少得可怜。如果不是我们和附近村民有来往,恐怕早就全部饿死在这里了!

这时候解放军排长告诉他们:蒋介石统治腐败无能,他的失败是全中国人民的意志与选择。但你们不同,你们在这里忠诚地执行了为国守边的使命,因此上级有命令,无论你们选择加入我军还是回到老家,我军都不会给予任何阻拦,来去自由。

得知解放军的政策后,这些饱经风霜的国民党老兵松了口气。他们带着解放军来到了赛图拉哨所,把这些年巡防的各种记录进行了交接。交接工作完成后,这些老兵也就完成了使命的传承,可以回到自己的老家了。按照我军政策,这些老兵即使回到家乡,也可以享受与我军同等的退役待遇,生活不必担忧。

从国民党老兵手中继承了赛图拉哨所后,直到今天,解放军边防官兵都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履行自己的使命。这个小小的哨所,也浓缩了中国军人对卫国使命的传承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5

标签:图拉   解放军   忍饥挨饿   哨所   哨兵   新疆   边防   我军   官兵   国民党   使命   部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