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陈云收到林彪女儿的加急信,信中提到了2件事

1994年,陈云叫来了洪学智,开门见山地对他说:

“这次请你过来,主要是有两件事要麻烦你。其他几个野战军的战史撰写工作都已经开始,唯独四野没有展开。所以我想由你来主持编纂四野战史,同时也要将修建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任务交付给你。”

这两个突如其来的重大任务,让洪学智感到意外,因为林彪的缘故,所以关于四野战史的撰写迟迟不能够推进,毕竟,林彪这个人物在当时太敏感了。

洪学智

而平津战役是林彪指导的,自然也就不能修建纪念馆。

如今,陈云主动提出让洪学智监督这两项工作,洪学智内心深处十分惊喜。

因为,他本身就是四野的兵,他对四野感情很深,这么多年,看到四野受到历史的冷遇,他也想做点什么。

可是,洪学智不明白,为什么陈云突然把这两件事情交代给自己呢?

漂泊无依

其实,直接原因是因为一封紧急书信,陈云把这封信拿出来给洪学智看,写信的人正是林彪的长女林晓霖。

林晓霖和母亲

林彪有两子一女,林立果和林立衡是同叶群所生,大女儿林晓霖则是和前妻张梅所生

长期以来,人们都忽略了林晓霖这个人,把她排除在林彪的家庭关系之外。林晓霖本人,也是在一种缺少父爱的状态之下长大的。

可是,在父亲去世之后,最关心父亲身后事的,也正是这长期被忽略的女儿。

林晓霖从小受尽了漂泊之苦,林彪和她的母亲张梅是在陕北结婚的,当时,林彪为了逃避家中的包办婚姻,所以急匆匆的和女学生张梅谈起了恋爱,走进了婚姻殿堂。

张梅是个很不错的结婚对象,她有学识,而且容貌秀丽,人们都夸赞她是陕北一枝花。

虽然结婚结得匆忙,但是,婚后两个人的感情还不错。

1938年,张梅怀上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但正在这个时候,林彪却因为中弹负伤,不得不前往苏联休养。

张梅放心不下丈夫的身体,便挺着大肚子决定同行。可是,长途颠簸导致她的第一个孩子不幸早产夭折。

孩子的夭折给夫妻俩留下了深重的心理阴影,埋葬了孩子之后,夫妻俩到了苏联,可是在长时间的相处中,两个人之间的矛盾却渐渐加深。

林彪剧照

张梅活泼开朗,而林彪安静沉默,他们的性格完全不匹配,但却因为冲动走在了一起,这场婚姻从一开始,或许就不够理智。

但是,张梅再次怀孕让两个人的关系有所缓和,这次怀孕,张梅生下了两人唯一的女儿林晓霖。

初为人父的林彪对这个孩子百般疼爱。而且,因为第一个孩子的夭折,让林彪更加小心翼翼地对待新出生的女儿。

他常常抱着女儿,用一整天的时间陪着她,可是这样温馨的时光却只持续了四个月。

四个月之后,养好身体的林彪决定回到国内,继续上前线指挥战斗。

林彪剧照

可是,四个月大的女儿却不能同行,这样小的孩子,承受不住路途的颠簸,因此,林彪决定让张梅和林晓霖暂时留在苏联。

可是,此时他和张梅之间的感情已经摇摇欲坠,分离,只会让他们的感情更快走向终结。

果然,1946年,张梅便收到了来自林彪的分手信,这完全在意料之中,但还是给了张梅不小的刺激。

当时,张梅的身体和精神状态都不太好,所以她把女儿放在了保育院,交给苏联的护工照顾,这就导致年幼的林晓霖在一种孤苦无依的状态之下长大了。

阴差阳错

1948年,张梅回国并再婚,林晓霖则继续留在苏联生活,她的父亲、母亲各自有了新的家庭,只有她显得像一个多余的人。

没有父母的教导,她不知道该如何同人亲密的相处,甚至连中国话都说得磕磕巴巴。

直到1954年,组织才终于决定,把林晓霖接回国内。

就这样,林晓霖见到了父亲,可第一次见面却并不愉快。

林晓霖当时的状态非常差,她从小营养不良,身体瘦弱,头上还因为生疥疮的缘故,剃光了头发。

当走到父亲面前的时候,她想不出要如何用中文同父亲对话,最后只能怯懦地用俄语问好。

林彪不懂俄语,而林晓霖又不懂汉语。所以,他们之间只能由叶群来进行翻译,而叶群表现出了非常不耐烦的态度。

对于这个继女,她并没有太多感情,林彪问叶群:林晓霖说了什么?

叶群则冷冷地告诉林彪,林晓霖在说脏话,在骂他。

然后,叶群又把林彪的回复说给林晓霖听,她说:林彪责备女儿没有教养。

这让林晓霖伤透了心,她以为父亲嫌弃自己,从那之后,她不愿意再和父亲过多的往来。

林彪

而直到很久之后,林晓霖才意识到,那只是因为翻译的误会,自己和父亲之间,从来不该互相疏远的。

但是,等她明白的时候,一切却都已经太晚了。

接下来的日子里,林晓霖拼了命的读书,希望自己能够融入中国的环境。

她和父亲的关系,虽然因为种种原因,始终不能够亲近,但父亲表现出来的爱却是真实的。

难得几次见面的时候,林彪给女儿买过衣服、书本,林晓霖给父亲看了自己在苏联的照片,还有一些母亲留下的日记。

叶群

但这样的时候毕竟不多,叶群以一种生硬的态度,试图断绝父女之间的往来。

和父亲之间的相处不够,这是林晓霖一辈子的遗憾,她对父亲的了解太少了,在短暂的几次相处之中,她觉得父亲不是一个坏人。

如果不是因为种种阴差阳错,林彪应该是一个很好很好的父亲。可是,随着林彪的去世,这些如果,终究都只能停留在假设的阶段。

1966年,已经毕业的林晓霖决定响应国家号召,去建设大西北。

此时,她对父亲的感情有些复杂,她爱着父亲,可是也怨恨父亲对自己的冷漠。

她抱着一种矛盾的心情收拾好了行囊,但就在这个时候,却又传来了消息,说是父亲希望她回北京,这让林晓霖惊喜万分。

可是她刚坐上飞机,新的通知又来了,说是父亲又给她安排了新的工作,地点在新疆的偏远地区。

这样的事情让林晓霖倍感惊讶,她不明白父亲为何要这么做,后来她隐隐猜出,大约还是因为自己继母的缘故。

总之,又是这样的阴差阳错,林晓霖没能回到北京,更没能见到父亲最后一面,而是在新疆度过了好几年艰苦的岁月。

但是,在新疆,林晓霖竟然获得了难得的平静,在这里没有人打扰她,也没有多少人知道她的身份。

她安安心心的做自己的工作,她是个认真纯粹的人,在工作的时候从来没有出过错,同事们很喜欢这个新来的年轻姑娘。

正面看待

但这样平静的日子随着父亲的去世戛然而止,林晓霖开始不断的接受审查,日夜不休。

她患上了严重的精神衰弱,几年时间里睡不了一个好觉,闭上眼睛,就被噩梦惊醒。

她知道自己再也见不到父亲了,不安的感觉折磨着她。

可多年之后,林晓霖还是接受了现实,并且为父亲、为四野发声。

80年代末,林晓霖终于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被调回了北京,她很少向人提起自己的身世,尽量低调的生活。直到1994年,一件事情促使林晓霖写下了那封给陈云的信。

1994年,国家决定修撰人民解放军的战史。

如果要谈起那段历史的话,就一定绕不开四野辉煌的战绩,可是,在修订的过程中四野却被有意无意的忽略掉了。

林晓霖从看到新闻的那一刻,就倍感担忧,而后来眼看着二野的战史出版了,一野、三野的修订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只有四野,依旧默默无闻。

此外,平津战役纪念馆也一直没有修建。

林晓霖觉得,自己不能够再沉默了,她知道,这一切的原因,终究还是自己的父亲林彪。

可她觉得,不应该因为自己的父亲,便把那些辉煌的历史抹去。

这不仅是对林彪的不公平,更是对四野千千万万战士的不公平,既然要看待历史,就要抱着一种客观的眼光,错就是错,对就是对。

可是,当时的林晓霖只是一个普通的职员,她又能够找谁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浩如烟海的新闻之中,林晓霖注意到了一个名字——陈云。

陈云

当时,陈云担任着中央顾问委员会的主任,有比较大的话语权。而且,另一件事情让林晓霖认识到,陈云是能够客观看待林彪的功绩的。

此前,陈云负责《辽沈战役》的修订,当时他就指出:

“四野是四野,林彪是林彪,二者不可混为一谈。”

这样的态度让林晓霖看到了希望,所以她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希望陈云能够重视关于四野的问题。

这封信让陈云的内心很受震动,其实关于这个问题,他也早已经想过无数遍。

这封信让他下定了决心,顶住压力,完成林晓霖所托付的这两件事。

洪学智

而要完成这两件事情,又要把重任交到洪学智的手中。

陈云和洪学智都是四野历史的见证者,他们看着四野一路风风雨雨地走过来,如果要问四野的历史功绩,他们两个人感受最深。

何况,洪学智是有名的办事靠谱,不管是战争年代搞后勤,还是和平年代搞生产建设,都是一把好手。

让四野出身的洪学智去完成这样一份光荣的历史任务,也算是有始有终了。

洪学智立刻决定接受这份任务,同时,他询问陈云,在修订四野战史的时候,到底该按照怎样的原则?

要知道,那个时候但凡提到林彪,大家的神经就非常紧张,很多资料在谈起关于林彪的时候,都不约而同的采取忽略或者一笔带过的态度,用最少的笔墨去避免争议。

但是,这样的办法在编写四野战史的时候,是行不通的,要去描绘四野,又怎么可能绕得过林彪这个人物呢?

别说四野了,即便在整个中国解放军的历史上,林彪也绝对是不能够忽略的。

公平公正

这是洪学智最担忧的问题,既然已经下定决心,要去修订四野的战史,那就要做到最好,如果还是一笔带过的话,那这件事情就没有意义,不如不做。

陈云

而陈云的一句话,终于让洪学智吃了定心丸,陈云说: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总结起来就是四个字——客观公正。

按照这个原则,洪学智很快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了四野战史的修订工作,他和陈云一起,向中央军委递交了申请。

等待了一段日子之后,军委的批示终于下来了,中央同意进行陈云提到的两项工作,这下,两个人终于真正的放心了。

洪学智和陈云立刻亲自担任顾问,同时,又邀请了一众当年的四野将领,大家群策群力,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

战史的修订工作比想象中更快,1998年,四野的战史编纂完成,正式亮相。

这次事件意义重大,意味着关于四野、关于林彪的历史,我们不再采取回避的态度,我们会公平公正地去评价林彪。

另一件事情,平津战役纪念馆的修建,也提上了日程。

这件事情激发了人们更大的热情,因为平津战役在整个解放战争历史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一段非常宝贵的故事,人们发自内心的希望,能够有一个场所去纪念。

但是,争议也随之而来,主要的争议是关于地点的选择。

平津战役,自然是发生在北平和天津两个地点,那么,纪念馆是修建在北京还是天津呢?

大家争论不休,最后,还是只能找到洪学智做决定。

洪学智的意见是建造在天津:

首先,天津是主要的战场,而北平是和平解放的。

虽然两座城市的解放都意义重大,但是,既然要修建战役纪念馆,主要的目的肯定是为了纪念那些舍生忘死的战士们,如此一来的话,天津自然更加合适。

再者,北京作为政治文化中心,有名的建筑实在太多了,一座纪念馆建造在这里,可能吸引不了太多的关注,对于北京本身也是可有可无。

可是,当时天津还没有大型的战斗纪念馆,因此,把平津战役纪念馆放在天津是双赢的局面。

洪学智的理由说服了所有人,就这样,纪念馆在天津破土动工。

洪学智又强调,纪念馆建造完成之后,一定要免费开放,因为我们做这个纪念馆,不是为了经济效益,是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到那段历史。

1997年7月,纪念馆正式建造完毕,开放参观。如洪学智将军所交代的那样,直到今天,参观都是免费的,这座纪念馆成为了洪学智的骄傲。

四野的战士们如在天有灵,应该也会感到高兴,他们的功绩从未被人遗忘,而是永远存在于中华大地上。

参考资料:

洪学智、陈云等《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战史》

张云生《毛家湾纪实:林彪秘书回忆录》

李诚文《林晓霖:我的父亲是林彪》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平津   苏联   女儿   战史   天津   纪念馆   战役   四野   父亲   历史   陈云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