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诸葛亮为何要害关羽?

一位历史的名人,然后居然公开提出诸葛亮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的观点,说实话,大多数人肯定是不赞同他所说的观点的。但是认真分析章太炎先生给出相关理由,发现他说的并非空穴来风。接下来,就请读者跟随我的脚步一起来了解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吧!

章太炎何许人也?

对于章太炎老先生,我想很多不是那么熟悉中国近代史的人可能不是特别了解,因此我们很有必要了解他是何许人也。

章太炎,浙江余杭人。他是清末明初的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学者、朴学大师。他研究的范围很广,涉及经济、政治、哲学、朴学等领域,创作的著作数量之多让人心中对他充满了膜拜。当然人们可能对什么是“朴学”还不是很了解,其实朴学,指古代质朴之学,后泛指儒学经学。他生活的年代是清朝末年,儒学一统天下的时代。


提出的三大理由

章太炎在他三十岁时写下了《正葛》这本书,其中,他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诸葛亮是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并且给出了以下的理由:


第一个理由就是他认为诸葛亮足智多谋,眼光独具,不可能没有事先预示到荆州的危机。而他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的背后肯定是有着深刻的原因的。因为关羽和刘备是结拜的兄弟,且忠厚勇猛,一心只为匡扶汉室,所以诸葛亮认为如果关羽不死,那么日后必将威胁到他在蜀军中的位置。


第二个理由是想借关羽之死除掉刘备的养子刘封。

在赵云、张飞等人征战西川的日子里,刘封一直跟随,并且立下了不少战功。后来他又率领孟达攻取了上庸后,深得刘备的信任。这时。诸葛亮认为如果刘封后面得到刘备的喜爱而取代刘婵成为下一任主公后将对他不利,所以想到借关羽之死除掉他。何况关羽和刘封素来不和,因为关羽围襄樊时多次要求刘封和孟达两人协助,但是他们却以刚占领上庸为名拒绝了他的求援,就这样关羽战败后,刘备因此而怪罪他们。后来孟达投降魏国军队后,并在诸葛亮的强烈建议下,刘备赐刘封自尽。

第三个理由是因为诸葛亮太过于专权,甚至把同是托孤大臣的李严给贬为了平民,要知道他可是掌管着军事大权的啊!

难以赞成的观点

章太炎先生提出的诸葛亮是假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的观点,尽管他也给出了三大理由,并且这理由也具有不小的说服力,但是为什么一些学者和熟悉三国历史的人对他的观点还是很不赞同呢?我认为存在有以下原因:

第一,诸葛亮并非那么的足智多谋、独具慧眼。最明显的莫过于诸葛亮的用人不善,这是蜀国灭亡的最重要的原因之一。

首先,赤壁之战后曹操败走华容道,而诸葛亮却让关羽去拦截埋伏曹操。但是由于曹操曾经在刘备归曹后不仅十分喜爱和尊敬关羽,而且还想让关羽归顺于他。正是因为曹操曾经对关羽有恩,所以最后关羽放走了曹操。要知道这个是灭亡后来的魏国的最好时机啊!因为曹操一死,曹军就会打乱,内部必然开始分裂,从而更加容易征服。

其次,过于重用马谡,派他率领大军守街亭。刘备曾经告诉过诸葛亮他不能重用,否则必出祸端。但诸葛亮却还是重用了他。后来的事实证明刘备说的是对的。因为马谡不听部下的建议,最终导致被魏军一把火烧得失守了重要的战略要地街亭。也正是因为失去了街亭,诸葛亮不得不转攻为守,开始与司马懿率领的魏军长期对峙了起来。

最后,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想必很多人都知道这句话,因为当时年纪已经74的廖化仍然带兵参与了北伐,所以足以看出当时的蜀国的人才有多么紧缺了。而诸葛亮当时是集三权于一身,他没有把对人才的培养放在心上,这也可以从侧面反映了诸葛亮对人才的重视不够,在用人存在着比较严重的主观决策。

第二,攘外必先安内。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国家都在不断地分裂,那么它还能去攻占其他国家的领土和抵御他国的侵略吗?

当时的蜀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如果诸葛亮真的是想借孙权之手除掉关羽,那么代价肯定是丢掉荆州。荆州的重要性我就不说了,因为周瑜就是因为太想要夺回荆州而被诸葛亮三气给气死了。可以说夺得了荆州,那么攻打东吴就会变得非常的容易。

如果关羽被杀,荆州丢了,那么蜀国就会既损失了大量的士兵,也会损失掉关羽和张飞(张飞在关羽死后因为太想报仇而毒打手下,最终被手下杀害)这样的五虎上将,这样就会为诸葛亮后面的北伐留下伏笔,导致后来无人可用的尴尬局面。

第三,关羽乃一介武将,对政治不感兴趣,根本对诸葛亮的政治地位构不成威胁。

关羽和刘备、张飞,三人桃园结义后,他便跟随刘备东征西讨,开始了漫长的军旅征战生涯。在关羽的一生中,可以用精彩、辉煌来形容。他的主要成就很多,人们比较著名的是关羽温酒斩华雄;在攻打曹操时曾经一度大败曹军,让曹操非常苦恼;威震华夏,让曹操都想迁都以避其锐气。

在历史中,我们看到的全是关羽怎么征战杀敌的故事,没有听说过关羽给刘备献计之类的。而且自关羽死后,他的忠义勇猛逐渐被人神化,出现了关公庙等来供奉他。可见,关羽一身正气,一心只为追随刘备匡扶汉室,对政治基本上不关心。所以诸葛亮也不会因为关羽会给他在蜀国的政治地位造成威胁而借刀杀掉他。

第四,刘备死后,诸葛亮的权力到达了顶峰。因为诸葛亮是蜀国唯一的一个手握军权、政权、财权的人了。这时就算是刘封上位也得听从于他,而刘备的白帝城托孤的意思大概就是如果你想辅佐刘婵就辅佐吧,如果你不想辅佐他,你就自己当皇帝算了。但是刘备知道诸葛亮忠心耿耿,断然不会做这样遗臭万年的事,所以诸葛亮想借关羽的死来杀死刘封也是不太可能的。

综上所述,诸葛亮想借孙权之手来杀死关羽这个观点可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但是博学多才的章太炎先生为什么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来提出这样的观点呢?

背后隐藏的深层次的原因

就像诗人写下的诗歌一样,我们如果想真正理解诗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那么就必须了解诗人当时处于什么样的背景以及他的遭遇。

而章太炎先生写下《正葛》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是清朝末年,各地军阀独立,朝廷腐败不堪,各地的军阀连年混战,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聊生。

于是章太炎先生为了叫醒世人,希望引起大家的思考,所以提出了这个让大多数人都不能接受的观点。在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作为革命家的那股激情和热血,也可以看到他作为思想家的睿智和富有哲理。

当人们读到他这样的观点时,会去进行更加深层次的思考。当人们理解如今的社会是什么样的时,他们就会明白章太炎先生的良苦用心。因为他在里面讽刺的是那时很多军阀和一些专权的人为了权力不惜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包括卖国等行为来保证自己手中的权力不会丢掉或被人夺取。

而章太炎先生的这些观点让很多人都看清了现实,可以说他为启发民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埋下了萌发的种子,使人们能够自主地选择自己的国家是什么样子,也为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提供一些精神食粮。

知错就改

虽然章太炎先生提出这个观点的根本目的是借故讽今,解放人们被传统文化所禁锢的思想枷锁。但是由于观点太不符合人们的常识和认知,给出的理由也漏洞百出。所以遭到了很多人的反驳和批评。

15年后,章太炎先生也认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于是开始重新查阅史料,对这篇文章进行了大量的修改,改《正葛》为《思葛》。使里面的很多观点更加客观化、真实化。

给人的启发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讨论,我相信读者不仅知道了章太炎先生提出这样的观点的来龙去脉,而且还了解了当时的背景、清楚背后的原因。正所谓“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会从这件事上获得不同的启发和思考。

首先,我们在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时,不能够过于依赖于常识和主观印象去评价一个人物的好坏,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

诸葛亮借孙权之手杀掉关羽,虽然一开始我们无法理解和接受,但是对于章太炎先生给出的理由还是值得我们加以思考分析的。虽然经过大量且全面的分析以后,我们认为他的观点根本就站不住脚。但是我们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独立思考的习惯,使自己成为了一个敢于去追逐真理的人。

其次,我们要更加关注现实的社会变化,对于社会上出现的不好的地方,如一些不良风气等要坚决加以批评和纠正。

章太炎先生敢于在乱世中写出这样的文章,提出这样的惊世骇俗的观点,就是为了讽刺当今社会的乱象,使人们早点醒悟认识到错误,早点加以改正。

如今的我们更需要学习章太炎先生的这种精神,我们要改掉只读书而不关心社会的死板思维,养成对社会上发生的大事进行分析和判断的能力和为社会做出积极贡献的广阔胸怀。积极主动地关心时政,参与到社会中的一些大事上去,从而提高我们建设和谐美丽中国的能力。

最后,我们要做一个敢于认错,谦虚好学,知错就改的人。

中年的章太炎先生意识到自己年轻时犯下的错误,于是果断地加以改正。而在我们生活中,如果你犯了错误,你会主动认错并改错吗?我相信大多数人都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这就是人性的逃避和懦弱,如果你没有改正的勇气和决心,那么我想你根本就不会认错,更别说改错了。

而我们只要保持谦逊,知错就改,那么我们的未来大道肯定会越走越宽畅。

参考文献:

1]袁武.《章太炎》[J].艺术品鉴,2022(22):177.

[2]梁衡.亦人亦神诸葛亮[J].当代贵州,2022(29):79.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章太炎   魏国   朴学   荆州   街亭   蜀国   军阀   要害   观点   理由   政治   诸葛亮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