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周恩来骨灰撒在四个地点有何寓意?

1975年6月以后,周恩来已经清醒地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大约还剩半年时间了,他依然拖着被病魔折磨的只剩30余公斤的病重之躯,继续奋斗、拼搏在工作一线。

他坚持自己动手起草和批阅文件,凡是写着周恩来亲启的信件,必须由他本人拆阅,坚持出席各个活动和会议,几个月内完成了大量工作。

1976年1月8日,长期处于昏迷状态的周恩来再也无法醒来了。

弥留之际,他对守在身边的吴阶平大夫说:“我这里没有什么事了,你们还是去照顾其他生病的同志,那里更需要你们……”

这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为人民操劳了一辈子的周总理,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还在惦记着生病的同志们。

1976年1月9日,这是一个举国哀悼的日子。

周恩来逝世的讣告一经发出,各界人士和老百姓都悲痛不已,11日下午,按照周恩来的遗愿,他的遗体要被运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从北京医院到八宝山沿途的十里长街上,自发前来的群众挤满了道路两侧,肃立在北京冬天的凌冽寒风中,含泪送别周总理。

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就向党中央提出了周恩来生前的最后一个要求:不保留骨灰,要将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大好河山。

1月15日下午,追悼大会结束后,张树迎等人和邓颖超一同来到周恩来的骨灰放置地,立正、垂首、默哀。

默哀后,邓颖超强忍悲痛,缓步上前,用颤抖的双手打开骨灰盒,眼含热泪道:“恩来同志,你的愿望就要实现了,你安息吧。”现场当即爆发出此起彼伏的痛哭声。

撒骨灰的任务,最终是由张树迎、高振普、罗青长和郭玉峰四人去执行的,撒骨灰的地点,则是根据周恩来的遗愿定下的。

16日晚,一架飞机平稳地驶过北京、天津和山东的上空。周恩来的全部骨灰依次被撒在了北京上空、北京密云水库上空、天津的海河上空和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在飞扬的清风里,周恩来实现了他的愿望,至死都和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待在一处。

为什么周恩来要令后人将他的骨灰撒在这四个地方?代表的寓意是什么?

头把骨灰撒北京,时刻牢记首都人民

周恩来的第一把骨灰撒在了北京的上空。

作为开国总理,周恩来自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家领导人在北京工作二十余年,对首都的发展和建设倾注了大量心血,学校、工地、农村和工厂,到处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在北京,周恩来留下了无数宝贵经验和精神财富,开国大典和无数重要会议和集都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还提议,将纪念碑建在天安门广场,并主持了纪念碑的奠基仪式。

为了保护颐和园、故宫、恭王府等古建筑,周恩来多次到现场勘查,询问了解实际情况,制定新的建设方案,为了这些古建筑不被破坏付出了大量心血。

对于工作,周恩来向来是一丝不苟的,他不光亲自参与北京站的建设,为了方便人们看时间增设了塔钟,他还是政务院的筹建人,人艺的奠基人,外交的代言人,航空事业的指导人

在周恩来亲自指挥下的“两弹一星”研制,接连克服了100多个重大难题,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惠泽华夏。

在首都,他亲自参与并处理了建国初期的高岗事件多次会见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尼克松、田中角荣、柯西金……逝世前,病重的周恩来还在医院会见了金日成。

皇天不负苦心人,在周恩来的不懈努力下,新中国终于再返国际舞台,重回联合国,人民大会堂里,似乎至今还回荡着他描绘“四个现代化”蓝图时那慷慨激昂的声音。

当他走访时,得知百姓的生活依旧艰苦,不禁潸然泪下,他关心着北京居民的用水难题,也关心着人们的交通问题,他对首都人民无微不至的关怀,时刻将他和首都人民联系在一起。

周恩来为何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北京上空?因为他时刻惦记着自己工作和生活的土地,时刻牵挂关心着首都的人民,他深深热爱着这片土地,时刻牢记着首都人民。

二把骨灰撒密云,学大禹治水为人民

周恩来的第二把骨灰撒在了密云水库上空。

周恩来曾经说,解放后20年他只关心两件事,一是上天,二是水利,为防止水患,政府将救灾治水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的重点工作之一。

他曾经用“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勉励水利工作者,告诉大家一定要下决心,以做好水利工作为己任,他一生都在践行这个思想。

1950年签发的指示提出,要将防洪排水和灌溉作为首要任务,以黄河、长江和淮河等主要流域作为工作重点。次年7月,淮河工程一期顺利完工,此后数年,周恩来都在持续关注着淮河水患。

1958年6月,刚刚参观完十三陵水库和怀柔水库的周恩来,还没顾得上休息,就连忙赶到潮白河畔,可见在他心里,时刻将水利工作放在首位

到现场后,他同水利专家一道观察地形,商讨坝址的位置。当时正值酷暑,但周恩来丝毫不觉,照样一丝不苟地工作,一心一意地研究图纸,修改方案。

勘察中下起了大雨,为了安全起见周恩来一行人到附近的村民家避雨,在避雨的短短时间里,他还不忘询问村民的生活、生产和发大水时的受灾情况

回到北京不久,周恩来就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密云水库的建设方案,讨论通过后,将密云水库的建设计划提前至1958年汛期后。

密云水库动工后,每当进入一个关键时期,周恩来都要亲自到现场做周密的调研,部署安排下一步的计划。就算不能亲自到现场,也一定会派人或电话询问情况。

在密云水库建设的十个月里,周恩来前后一共八次来到水库。作为一国总理,时刻要关心国内外动态,主持内政外交,在如此繁忙的工作中还一心牵挂水利工程的建设,所有人都十分感动。

每次到施工现场,周恩来第一时间关心的总是民工们的生活和身体状况,他反复叮嘱民工要注意休息,还将两班的工作制改成三班制,就是为了民工能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密云水库建成后,每次陪同外宾来参观,周恩来都要自豪地向他们介绍:“我们20万人,干了十个月,完成了2000多万立方米的工程量,不到一年就拦了洪,我们打了个大胜仗啊!”

密云水库是周恩来为民谋福祉,为国求发展无数功绩中的一座里程碑,但他从来都不居功,只是由衷为祖国越来越好而感到高兴自豪。

从长江、黄河到淮河,从三门峡、十三陵水库再到密云水库,为了救灾抗洪,为了民生福利,为了百姓饮水,为了治理恶化的环境,众多的水利工程都浸透了周恩来的心血。

密云水库的建设不仅工期短,且工效质量都极好,不仅做到了防洪抗旱,更解决了田地灌溉和北京缺水的问题,以当时的技术来看可以说是举世瞩目的成就,难怪周恩来要将自己的骨灰撒在密云水库了。

三把骨灰撒天津,革命事业的建立地

周恩来的第三把骨灰撒在了天津海河的上空。

他和天津的故事还要从1913年春天说起,当时他的伯父调任到天津任职,周恩来便跟随伯父来到天津求学,考上了南开学校。

“南开的教育,是正常而自由的。”1946年周恩来和记者谈话时说到。

周恩来在南开学校度过了他的中学时代,在校时他积极参与成立社团、主编会刊,多次参与话剧的编剧和演出,1917年6月,周恩来以优异的成绩从南开毕业,被张伯苓称为“南开最好的学生”。

从南开毕业后的周恩来原打算赴日留学,但因日文欠佳屡考不中,在日学习期间,通过对日本社会的观察,他逐渐转变了思想,决心要用自己的“思想”、“学问”和“事业”去开创一个新纪元。

1919年5月,回国后的周恩来再次入学南开,这时正是五四运动爆发的时期,周恩来受邀主办了《天津学生联合会报》

该刊物思想新潮先进,又有主张,很快就在知识分子中流行起来,对后来京津地区学生联合起来,推动全民反帝反封建斗争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当时还发生了一件事,令周恩来印象深刻。

五四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时,京津地区的几千个学生们,聚集在总统府门前请愿示威,徐世昌怎么可能被区区几个学生威胁呢?挥挥手命令军警将带头的学生统统抓了起来。

闻讯赶来的周恩来,积极在各界爱国人士中奔走,在全国人民的声讨和强大的舆论下,北洋政府只得释放被捕的学生们。

经此一事,周恩来深觉一定要建立一个更牢固的团体,才能同帝国封建主义作斗争。

返回天津后,周恩来便主导成立了觉悟社,很快地,觉悟社成了天津爱国运动的领导核心,被《晨报》称为“天津小明星”。

1920年1月,周恩来作为总指挥,带领数千名学生赶赴直隶省公署请愿,正是这次活动,令周恩来被捕,遭受了长达半年的牢狱之灾

在之后的多次斗争里,周恩来都将此次的入狱经验作为警示,他深刻意识到,只有将五四运动以来全国上下所有进步的团体统统联合起来,勠力同心,才足以跟帝国封建势力抗衡,挽救中国。

8月16日,觉悟社在陶然亭召开了集会。这次聚会使得周恩来受到更大的启发,他的思想已逐渐从支持革命走向社会主义,于是他决定远赴欧洲,去到巴黎公社的故乡一探究竟

此后二十余年,戎马生涯和紧张的工作,周恩来未能得闲回到青年时代的故乡,建国后,他曾多次来到天津视察或出席会议,他曾深情说道,天津就是他的第二故乡

对于周恩来而言,天津不仅是第二故乡,还是他革命事业建立的地方,他与妻子相识相知的地方,承载了他青年时代梦想和深刻记忆的地方,正是如此,周恩来要把自己的第三把骨灰撒在天津。

四把骨灰撒滨州,难以忘怀母亲恩情

周恩来的最后一把骨灰撒在了山东滨州的黄河入海口。

黄河是华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和中华儿女的繁衍生息紧密相关,赴日期间,周恩来就经常在日记中表达对母亲的怀念和感激之情

有一次,周恩来一行人要东渡黄河,他还热情地对船员表示感谢,感谢船员们将他送入母亲怀抱,感受母亲的温暖。

可惜的是,周恩来自年少离家后,先是为了求知求学,后又为了追求社会主义真理,再到投身为无产阶级革命而奋斗,此后数年他都未能再回故乡。

他嘱托后人将自己的骨灰撒进黄河,何尝不是希望在他死后能够重回母亲的怀抱,随着黄河的奔流不息,得以观赏祖国的大好河山。

正如他生前常说的,人活着就是要为人民服务的,生前要工作劳动,这是在为人民服务,死后把自己的骨灰撒在山川田野,成为肥料滋养庄稼鱼虾,也是在为人民服务,循环往复,人类才会生生不息

据周恩来的部下所述,其实周总理的骨灰撒在黄河入海口还有另一层寓意,他希望通过海水的流动将他的骨灰带到台湾海峡去,他希望能够亲眼看见祖国的统一,他一直盼着这一天早日到来。

周恩来将他的一生都无私地奉献给了他深深热爱的祖国和人民,死后他还要将自己的遗体捐给科研人员做研究,更将自己的骨灰撒向山川大河,为人民做最后的贡献。

16年后,周恩来的妻子邓颖超逝世,按照她的遗愿,用周恩来当年的骨灰盒,将她的骨灰撒入16年后跟周恩来同一处的山川河海,这对革命伉俪,自此都清清白白地去了

每当海棠花开的时候,人们总会想起那位最为敬爱的周总理,想告诉他,我们现在飞机不用再飞两遍了,粮食也多得吃不完,人们再也不用挨饿了,只是我们,真的很想你。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周恩来   骨灰   淮河   密云   南开   黄河   天津   寓意   北京   水库   地点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