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乌克兰人,20岁嫁给中国人,战争爆发,感恩中国把我们接回国

这是我们讲述的第867位真人的故事

我是卡佳@卡佳在中国农村,一个刚在中国农村生活半年的乌克兰姑娘。

19岁时,我在家乡乌克兰遇见一个中国男孩,那时我还在基辅上大学,没想到仅仅一年后我就成了中国媳妇,还生了一双混血儿女。

当时我们的跨国婚姻,双方父母都不看好,老公的父母甚至还去求神问卦,觉得我们太过年轻,20岁的年纪承担不起婚姻的责任。

可现在婆婆逢人就夸我是个懂事的好儿媳。在中国呆的越久,我越觉得自己做的最明智的事情,就是嫁到中国,住在中国。当然,一对儿女必须入中国国籍。

(我是卡佳,一个乌克兰女孩,现在是中国儿媳妇)

1996年,我出生在乌克兰的一个中部城市乌曼。我的家乡乌曼非常美丽,那里有一个非常大的公园—乌克兰索菲伊乌卡公园,被认为是“乌克兰七大奇迹之一”。

在公园里可以看到许多瀑布壮观的峡谷风光,我从小就喜欢去那里玩耍。作为家中的独生女,父母虽然极为疼爱我,但是对我的教育却一点儿也不娇惯。

那时母亲就告诉我一定要学会整理家务,无论下班后多么辛苦劳累,她都会不厌其烦地一遍遍教我叠衣服、收拾房间。

作为一个孩子,我不太理解母亲的这番良苦用心。

长大后的我才明白,只有付出才会珍惜家人的劳动成果,才会更加懂得婚姻的承担,懂得教育的责任,懂得家庭的守护。

(儿时的我,穿着乌克兰的小姑娘都喜欢的裙子)

由此可见,我的家庭是极为传统。在父母的督促下,我的学习成绩一直不错,甚至可以说在同龄学生中遥遥领先。

当时,我的姑姑奶奶都是会计,我的梦想就是也能像她们一样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成为一名优秀的会计。而我父母在乌克兰一直都有一份稳定的工作。那时父亲在木材厂负责采购,母亲则是木材厂的厂长。

2015年母亲的木材厂被一个中国公司收购了,万幸的是父母并没有失业,可以继续留在原单位工作。这也让我的父母对这个中国老板心生好感。

那时我已经在乌克兰基辅的一所大学上学了,假期时母亲说你可以来工厂玩,顺便认识下在工厂里负责管理的一个中国小伙。

(父母的旧照片,年轻时的父母也是郎才女貌)

有人说这世界上有两万人会与你一见钟情,但你这辈子可能一个也遇不到。所以,与其说是一见钟情,不如说是命运的安排。

那时我还没有意识到,母亲这句看似玩笑话,竟然改变了我今后的生活轨迹。那次见面,我遇见了缘分中的另一伴。

遇见我老公那年我只有19岁,老公也只有20岁。他不会乌克兰语,我不会汉语,两个人的交流刚开始简直就是鸡同鸭讲,哪怕用着翻译机也经常闹出笑话。

可即使这样费劲地沟通,我依然能感受到老公的诚恳和务实。开学后,虽然课业很繁重,但我心里还是有了老公的影子。我甚至还开始偷偷学起了中文,每周都从基辅回到乌曼来找他。

(我和老公在乌克兰公园拍的情侣照)

终于2015年9月的一天,恋爱的这个窗户纸被捅破了。

那天我像往常一样来老公的办公室找他玩,没想到他居然用乌克兰语说出了“我爱你”。

看着他通红的脸,我一时忘记了该怎么回复,害羞地跑到了母亲的办公室。握着她的手,我激动的心才慢慢平静下来。当我告诉母亲被表白的事情后,她竟同意了我俩可以相处看看。

当时,我虽然满怀欣喜,但很快冷静下来,毕竟这是我的初恋,还是想再仔细考虑下。回到学校后我又思考了一周才回复了他。

没想到老公见到我后,他还十分懊恼。原来我也是他的初恋,他不知道怎么才能表达这份沉甸甸的爱意,还在为自己的唐突后悔。

(谁能想到,当时腼腆的小伙子现在是我一双儿女的好父亲)

就这样从相识到确定恋爱关系,我俩的感情突飞猛进,互相认定对方就是自己今后要相伴一生的爱人。

2015年底,在老公的极力邀请下,和他一起回到了中国。

那时我还不到20岁,对于这次旅行也没有太多想法。一直听老公说中国地大物博,就想着借这次游玩去看看中国是什么样子,看看老公的家乡和亲人。

可没想到这次旅行回来后,老公的母亲就把家里的祖传的戒指给了我,打心眼里认定了我这个外来的儿媳妇。

就这样,在双方父母的祝福下。2016年的夏天,我和老公就在乌克兰举办了婚礼,婚后按照乌克兰习俗,需要冠以丈夫的姓氏。我把自己的中文名字改为“廖卡佳”,第二年我们的大儿子浩景就出生了。

(我最为自豪的事情,儿女都加入了中国籍)

当我大学毕业拿到了会计学的毕业证书后,紧接着我又生了小女儿嘉馨。三年在校期间,我先后生了一双儿女。原本优异的成绩,也变得勉强及格,但我却一点儿也不后悔。

婚后的时光很甜蜜,每次看着怀里的这一双儿女,我的心简直都要融化了。不为人母,不知父母恩。我毕业后,和大多数传统乌克兰家庭一样,男主外女主内。我在家里照顾孩子,老公每天外出工作。

不一样的是,老公回家后不管多么累还是会和我一起照顾孩子,晚上还要哄睡大儿子。每次看到老公和孩子在一起玩耍开心的样子,我都非常感慨。

(乌克兰的酒桌文化也很盛行)

感慨自己找了这么一个负责任的中国老公,要知道我们当地很多乌克兰的男性在十七八岁的花季就开始酗酒,喝一些高度的伏特加酒。有些家庭比较贫穷的人还会买劣质的自制酒喝,每天喝一两斤,对身体造成很大影响。

不过老公却觉得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投资创业的机遇也不断增多,他想带着我和孩子们一起回中国创业。

一开始我还有点舍不得乌克兰的家,总觉得7000多公里以外的中国很陌生。可看着老公坚定的眼神,我知道这个男人是可以值得信赖的。

于是,我们一家四口就踏上了飞往中国福建的飞机。到家后,老公和朋友合伙开了一家快餐店,我则在家里陪伴孩子、照顾老人、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大我一岁的老公,也是我的初恋)

作为一个外国媳妇,一开始确实很不习惯,最大的差异就是两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在乌克兰,我们并没有说一天三顿准时吃饭的要求,饿了可以随时吃饭,不饿也可以一天吃两顿,并没有硬性规定。可在中国,吃饭似乎是头等大事,一天三顿,必须准时准点。

另外就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时似乎不太注意界限感。在乌克兰,家里如果来朋友或亲戚,都只会在客厅接待,不会去卧室,因为卧室是相对比较私密的空间。但我刚到中国时,有时还在卧室照顾孩子,就经常会碰见亲戚长辈,直接冲到卧室来。

一开始我非常不习惯,也会和老公抱怨这些事情。老公安慰我说,中国有句老话“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在老一辈人眼里,评价一个媳妇好坏,就要先看看她个人的卧室是否卫生。

(一双儿女已经能够完全融入当地的生活)

那时我才明白母亲从小对我的教导,原来收拾家务这样的小事情,在全世界的长辈眼中,都是评判个人的标准。

列宁曾说过:“人要成就一件大事,就得从小事做起。”从小事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好生活中的每一件事,小事做多了才能成就大事。

这段经历对我的启发很大,从那时起我开始尝试去融入当地的生活。

我虚心向婆婆请教制作当地的特色食品地瓜粉、爬树摘龙眼自制桂圆干、磨黄豆做豆腐,甚至还在婆婆的带领下一起去赶海,体会赶海人赚钱的不易。

(我在婆婆的指导下,爬树摘龙眼,学做桂圆干)

这一年我在中国的生活越发开心满足,很多时候婆婆都觉得除了皮肤发色不同,作为一名儿媳妇我是百分百的合格,经常夸赞我是她的好帮手,一双儿女也成功加入了中国的国籍。

可是老公的餐饮生意却经营惨淡,抛去成本,披星戴月忙了一年还亏了三万多。不是每一个成功都是值得庆幸的,有时候失败也是老天对你的一种保护。

在这种情况下,老公及时止损,思来想去,觉得他最擅长的还是在乌克兰做木材加工的生意。

作为妻子,无论何时我都坚定对老公的支持。2021年我和老公又一起回到了乌克兰,去我的家乡创业。只不过这次,我们把孩子放在了中国,希望孩子能够在中国长大。

(不管老公工作多么辛苦,每天都坚持给孩子讲故事)

在乌克兰的创业,老公顺风顺水,原本以为我们在乌克兰的生活可以一直这样幸福下去,可没想到俄乌战争爆发了。战争爆发之初,全家人都很害怕。

因为谁也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明天会怎么样?毫不夸张地说我们每天都战战兢兢生活在恐慌当中。

那时基本上每天都会有防空警报,虽然我们的生活区不是受打击的地方,但是还是可以看到飞机、导弹从头顶上空飞过去,看着非常害怕。

战争时期还有宵禁,每天早上六点到晚上九点之间我们可以自由活动,但其他时间是不能外出的。

除了人心惶惶,乌克兰的本国货币也贬值得很厉害,甚至出现了通货膨胀。原来对标美金是1 : 25到28的波动,现在几乎是是1 : 35到48左右的波动。

物资的紧缺和货币的贬值,民众抢购饮用水和食物的问题比较普遍。

(战争爆发后,马路两旁破败的楼房)

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情况,老公在乌克兰的工作也都全面暂停了,就在我们一筹莫展时,老公接到了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回国的通知。

中国驻乌克兰大使馆发言人曾说:“使馆将努力克服困难,一旦飞行条件能够确保我公民安全,将第一时间接我公民回国。”

幸运的是,我作为中国人的家属也在撤侨范围之内,真得非常感恩中国政府。

从乌克兰到中国距离7000多公里,返程的这一路上我从乌克兰乌曼市乘车赶往波兰,又在波兰等待了10多天,最终才坐上了大使馆的飞机。

一路走来,我们看到了小镇墙壁上遭炮轰的弹孔,听到了定期响起的空袭警报,还有无数堆积在纪念碑前的沙袋……

当我和老公手牵手历经辗转终于安全回到福建莆田时,我才敢相信自己真的回来了。当我在家门口抱住自己的儿女时,我终日惶惶的心才终于平静了。

(莆田的景色也很美,和我的家乡乌克兰很相似)

现在我和老公、儿女在莆田已经生活了小半年了,儿女也在当地办理了入学的手续。虽然现阶段我们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以线上自媒体工作为主,但是可以陪伴儿女在和平的环境里慢慢长大,我已经非常知足了。

只有失去过自由才知道和平的美好,只有经历过战争才明白和平的重要。

有时我也会暗暗担心我的父母,他们现在还依然在乌克兰生活。因为乌克兰规定18岁到60岁的人不能离开乌克兰边境,所以54岁的父亲只能留在当地以修车为生。母亲为了照顾父亲,也选择在他身边陪伴。

(中秋节当天,远方的父母也准备了丰富的晚餐)

作为家中的独生女,每当过节的时候我都异常想念远方的父母。

前几天过中秋的时候,看着婆婆准备的一桌子丰富的饭菜,我还和远在乌克兰的父母视频通话,让他们也一起感受中国传统节日的浓厚氛围。

对于未来,我只希望两个宝宝能够在中国健康成长,长大成才。我一直都相信,未来还有很多的好年月,在那长远日子里,我和我的家人都会一直幸福的走下去。

【口述:卡佳】

【编辑:珺君和】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6

标签:基辅   中国   莆田   乌克兰   波兰   儿媳妇   大使馆   婆婆   儿女   卧室   老公   母亲   父母   中国人   孩子   工作   乌克兰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