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上将之首萧克晚年评价林彪:有军事指挥才能但不大容人

林彪究竟是什么样的人?

开国上将之首的萧克曾与林彪共事过,他在晚年这样评价林彪:在革命阵营时,政治上开朗,有军事指挥才能。也存在两个缺点,一是过分自尊,二是不大容人,性格上偏于沉默寡言,城府很深。

萧克为什么会这样评价林彪呢?

这就要从萧克和林彪的革命交集说起……

萧克与林彪初共事

革命战争时期,萧克与林彪两个人因为战争“结缘”,交往也是颇深的。

由于萧克与林彪是同龄人,共同话题较多,经过多次相处,两个人都相互较为了解。

萧克以前在叶挺部队任过职,还是一个货真价实的师范生,林彪对萧克的文化和所具备的军事素养非常认可。

萧克也了解到林彪是黄埔四期的学生,参加过北伐战争和南昌起义,在行军作战中表现突出。

可见,萧克与林彪初期相识时,两人彼此之间是较为和谐的,都有较高的军事素养,是互相欣赏的。

此外,林彪喜欢看兵书,《曾胡治兵语录》、张乃燕的《世界大战全史》这两本书,他都仔细地研读过。

有一次,林彪所在的部队打下了龙岩,收缴了一本国民党军操典,他读过之后,还兴致勃勃地推荐给萧克,并将其中精彩的部分筛选出来,让萧克复刻,分发给大家。

1929年,萧克在林彪领导的军队里任一纵队参谋长,兼任教导队队长,林彪给了萧克很大的自由。

林彪对萧克的任职方面有两个规定:一是萧克在打仗时,执行参谋长的职务;二是不需要打仗时,萧克就执行教导队职务。

其实,从这可以看出来,林彪在知人善用方面做得不错,对萧克也是非常看重的。

在战争过程中,林彪军事思维是极其出色的,他经常亲自和萧克一起观看战争的地形图,对于兵力的部署、宿营、警戒等工作安排,都是在地形看完之后,相应的命令也就决定好了。

萧克与林彪几年的共事中,他对于林彪在战争方面的印象是极好的,认为林彪确实是有非常高的军事指挥才能的,但是颇有些沉默寡言,而且言辞中更多表现为正言厉色,使其他人与他交往时难以交心。

除此之外,在相处过程中,萧克也认为林彪过于看重自尊。

因为林彪曾经和熊寿祺闹过矛盾,朱德曾因此事批评过他们。

后来,新中国成立后,林彪还因为朱德批评他的事情,在一个和朱德无关的会议上,专门指出朱德,用犀利的言辞攻击他。

此外,林彪还出现过打了胜仗缴获的物品,不归公的情况。

1928年,打滨州时,林彪就曾经这样做过,有一些干部曾就此事进行了议论,认为他手脚不太干净,但是后面就没有发现过此类的问题。

萧克说,他认为林彪因为看中面子,知错就改,还是挺佩服的。

之后,萧克由于职务调动,不再任职林彪的参谋长。

萧克本以为这是他与林彪的第一次共事,也是最后一次共事。

萧克二任林彪参谋长

没想到,1949年,第四野战军奉命进军中南时,萧克又一次成为了野战军司令员林彪的第一参谋长,他们再次共事。

当时萧克在野战军中主管军事工作,由中共中央决定将中原军区领导机关与四野领导机关合并,改称第四野战军兼华中军区。

林彪率领军队进驻汉口过程中,萧克作为参谋长,密切配合林彪进行指挥作战。

不得不说,林彪在军事指挥方面确实非常优秀。

这场战争中,林彪指挥先后发起宜沙、湘赣战役,组织策应长沙起义,随后取得衡宝战役的重大胜利,沉重地打击了白崇禧集团,为进军两广,全歼中南地区的敌人创造了有利条件。

然而就是这次共事,让萧克认为林彪的老毛病——过分自尊,又一次表现得非常突出。

在战争中,林彪作为四野司令员,在指挥作战中,集中优势兵力,抓住敌人弱点,将白崇禧国民党军队打败了。

这次战争由于中中央军委正确指导,再加上林彪指挥非常灵活,很多人都认为这一仗很打得非常好,打得对。

在湖南衡宝战役结束之后,我军相关部门还未对战争情况进行查明,没有具体掌握歼敌数目,林彪就上报歼敌第七军全部加上46军的38师(实际是一个团)。

之后不久,萧克说自己发现,发生衡宝战役的地区仍然有38师的敌人在活动,面对实际情况,林彪并不认为自己上报数目是错误的,就需要改正。

林彪夸大了自己的战争成果,用来获得功勋,组织查明情况之后,他仍然不改正,只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自尊。

萧克认为,从这次事件来看,林彪非常不老实。

后来,有一次有人专门记录湖南衡宝战役过程时,询问萧克,关于湖南衡宝战役该怎么描写?

萧克回答:应该实事求是,将整个战役的事实讲出来。

1950年,这次作战还未结束,萧克就被调任为军委军训部部长。

萧克认为,自己在20年后,还能再次担任林彪的参谋长,有人对他说是林彪专门点名,要求他做事的。

最后萧克被调离林彪的队伍,也是林彪要求他离开的,他自己也不清楚到底是什么原因。

萧克说,他所有的命令都是听从党中央的安排,他的性格也是坚决为党工作,不愿意受到个人方面的驱使。

关于这方面问题,还有待考证,不过,也有很大的可能是林彪要求的。

因为萧克说过,他自己在接到调任军委军训部长的命令时,林彪夫妇曾为他践行,林彪平时沉默寡言,但是当时在践行过程中,却对他说了很多勉励的话。

萧克从林彪的话语和行为中认为,林彪觉得自己与他在军事上配合得很不错,对他的工作能力较为满意。

后来,萧克回忆起自己与林彪第二次共事一年的情况时,说林彪在战争指挥中非常勇猛、有计谋,但是他们两个人的交往过程实际上并不如20年前那次共事愉快。

最初进军中南时,萧克认为林彪在工作、业务方面对他是信任的,但是,战争期间却有过一次争吵,主要与中南地区的工作重心有关。

林彪认为中南地区的工作重心应该以农村为主,并说了很多理由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萧克则认为中央已经提出了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城市,还提出来多条理由反驳,但是林彪却我行我素,依旧固执己见。

之后,林彪坚持自己的意见,在华中局会议上提出来他的想法仍觉不够,还在武汉地区纪念党的28周年大会上大讲了一遍。

次日,林彪又将自己的讲话发表在《长江日报》上。

当时,中央是同意林彪按照自己的想法实施城乡工作的,不过,邓子恢从北京回来后,传达中央的指示,要求华中局将登报的话仔细说明白。

本来林彪仔细讲清楚自己的想法,这件事的最终走向可能会发生改变,但在正式讨论过程中,林彪却含糊其辞,不能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既不认可中央的指示,也固执的认为萧克否定了一切。

在这之后,萧克和林彪产生了间隙。

“招人恨”的林彪

萧克说林彪此人,非常看重个人尊严,在游击战争时期,那种上下级之间相互批评的和争论的和谐风气林彪是赞同的。

只是随着林彪的地位和名望大了之后,他就不能适应这种风气了,别人依旧用这种已经习惯的方式给他打招呼,他却无法容忍,这是萧克没有想到的。

可见,林彪的个人性格特征是十分明显的,虽然他一生中所作的贡献是巨大的,但是他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为林彪拥有独特的智慧和能力,创造出耀眼的成绩,在他的地位上创造出来的震动,十分巨大,带来的灾难也是巨大的。

可是林彪却依然我行我素,肆意批判他人,不能容人,给别人带来伤害。

对于林彪的前半生,很多老一辈领导的评价较为客观,无一不敬佩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但是对于林彪个人性格整体表现,进行的评价却也是极其相似的,都是偏向于说,林彪沉默寡言,城府极深等方面。

新中国成立后,林彪因为身体原因,处于长期休养状态,这并不意味着林彪就是真的安静养病了。

林彪在休养身体期间,因为自己的所作所为,使得他在新中国成立22年之间,给很多人都留下了极其不好的印象,有一些甚至颠覆很多人对他以往的认知。

林彪指责过朱德、彭德怀、刘伯承、萧克等人,可以说,几乎所有的元帅他都横加指责过,其中还有很多军长、副军长都被林彪指责过。

这些元帅好几位都比林彪年长很多,按理说是他的长辈,并在指挥军事作战上,经历丰富于他,可林彪还是对他们进行了无端指责,这造成了很多不好的影响。

很多人说林彪几乎沉默寡言,大体是平常的交往中很少说话,但是在关键时刻,林彪总能用最简单的话语,一针见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

萧克也曾这样评价过林彪:20世纪60年代后,林彪在政治上的所作所为,使自己一路升迁,成为一个手握大权的人,战争年代的林彪是令人敬佩的,但是晚年的林彪却是令人发指的。

就连林彪的女儿都认为:自己的父亲林彪晚年至少犯了三条错误,使得他晚年“招人恨”。

由此可见,关于萧克对林彪的评价,是较为中肯的。

后来林彪逐渐走上了背叛党和人民的道路,直至飞机坠毁身亡,很多人都认为他之所以有这样的结局,性格原因占据了很大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3

标签:晚年   中南   评价   野战军   军事   参谋长   沉默寡言   上将   战役   战争   工作   林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