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被开国上将质疑不配当总政主任,主席:他不合适,你合适?

1970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公布一项重要通知——李德生同志正式被任命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而这个消息在当时引起了很大的波澜。

因为,“解放军总政治部”可是负责管理全军党的工作和组织全军进行政治工作的最高统帅机关,当年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有毛主席、刘少奇、任弼时等核心领导人物,其地位不可谓不重要。

而且,李德生是当时唯一一位,以开国少将身份担任政治部主任的人,不客气地说,他已经开了历史之先河。毫无疑问,这个任命震惊了太多人。

因此在1969年,李德生进京前的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当毛主席提出这个建议时,有人便站出来坚决反对这一个任命。但毛主席却始终坚持,甚至直接回击质疑着:“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吗?”

那么问题来了,这位开创历史之先河,甚至让毛主席为了他当众回击质疑声的开国少将,到底有何来头呢?

一、从放牛娃到开国少将

李德生出生于大别山腹地,原本是给地主家做事的“放牛娃”。1930年,他正式参加红军,虽然那时只有14岁,但却是少有得热血沸腾,此前他便是村里儿童团的团长,经常给村里的红军送信、带路。

原本由于年龄小,组织是没有打算让他参加红军的。但耐不住他的执拗,后来领导便给了他一个机会,即:让他与通信员比赛跑步,跑赢了就允许他加入红军。

李德生听到后大喜,立马就拉着通信员比赛,最终获得了参军机会。

——作为一个贫苦农民的孩子,此后他将全身心投入到了党的事业中,从一个小小的通信员(传令兵)干起,后来一路参加各路战斗,战场上几度冲杀,家里三位亲属为革命献身。

期间,他曾几度踏过坎坷,但即使是历经磨难,他也义无反顾,跟随长征的步伐,三次穿过草地,硬是凭借着一颗坚毅的心,先后在营部、团部、师部的相关单位做传令兵,最后成为一名百折不挠的红军“老兵”。

后来在抗战时期,李德生还多次参与过一些硬仗、恶仗,但通过灵活指挥战争,在战火中历练出来了一身本领,他逐渐在猛将如云的129师中脱颖而出,无论是歼灭战,还是据守战,他都有经典“作品”。

比如在响堂铺伏击战中,李德生就打了一次漂亮的伏击战——当时他的连队无一人伤亡,但却帮助全团消灭了敌人两个中队的大部分兵力;后来又在关家垴大战中,带着自己的部队,用刺刀与敌人血战深夜,于无险可守的阵地上拼到了最后一刻,顺利完成任务。

而即便成为了高级干部(团长),李德生依旧热血不减当年,甚至曾化身成“菜农”勇闯敌营,里应外合之下大破敌军。

从1937年起,李德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

——从早期他的职务来看,都是一步一个脚印地从基层做起,几乎是担任了每一级建制单位的主官。这虽然让他积累了丰富的作战与指挥经验,但不得不说晋升还是比较缓慢的。

之后在解放战争,此时他在战场上的表现越来越突出,多次巧用奇兵,取得大胜。

其中最典型的要属:率部连续9天急行军,作为主攻手,协同其他部队形成对黄维兵团的合围,激战两天一夜,攻占双堆集东侧敌核心阵地,为全歼黄维兵团奠定基础。

而由于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也从原来的团长变成后来的旅长、师长,是刘、邓中原野战军麾下最为出色的战将之一。

当然,这还并不是他的高光时刻,李德生最光荣的是参加了抗美援朝中的上甘岭战役——在这场激烈的持久争夺战中,身为12军副军长的李德生是王近山的助手。

他积极协调、解决了包括运输、吃饭以及野战工事、通讯和火力调配等五大问题,率领12军打退了敌人几百次疯狂进攻,坚守住了上甘岭,不仅实现了“把敌人消灭在最前沿,不准他前进一步”的目标,还化被动为主动,为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奠定基调。

早期的李德生绝对是一个极其纯粹的军人。靠着赫赫战功,1955年他被授予开国少将军衔。而从这些战绩来看,李德生的戎马人生也的确值得人们佩服。

二、得到毛主席关注

但客观来讲,相比较于他所获得的“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的位置来说,开国少将的资历稍显不足,李德生的竞争力在诸人之中明显不够。那么为何他会得到毛主席力挺呢?其实这与他在安徽的表现有关。

从朝鲜战场回国后,李德生担任陆军第12军军长。

而在和平期间,他也没有闲着,为防范于未然,他积极以巩固部队战斗力为中心,推动部队全面建设,并且大力发展农副业生产,帮助苏北地区发展生产、改变了落后面貌,而这些毛主席都看在眼中。

1967年,周恩来要挑选一人去安徽执行军管任务,当时正在苏北地区执行“三支两军”任务的李德生入了他的法眼。入皖后,李德生深入群众做思想工作,实事求是为民众解决疑难杂症,很快将安徽的社会秩序治理得井井有条。

之后李德生开始大力抓经济建设,排除万难,促进合肥铁厂、马鞍山钢铁厂等大型企业的发展。得益于此,安徽的经济逐年上升,甚至创造了年增长率10%的大好局面。

由于在安徽一带作出了成绩,表现极其优异,因此1968年10月召开的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李德生作为安徽省的负责人列席了会议。也正是这一次会议,李德生第一次真正与毛主席面对面说话,不过这一切开始却源于一个“意外”。

当时周恩来正在宣布分组名单,但在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主席立刻来了兴趣,他当场打断了周恩来询问道:“哪个叫李德生?”原来,毛主席曾经取过一个化名,叫做“李得胜”,两人的名字有谐音,毛主席一听就十分熟悉,感觉很亲切。

听到毛主席询问,周恩来便仔细介绍起李德生的履历:李德生同志是12军军长,现任安徽省革委会主任。毛主席听完后,扫了一眼全场,之后向李德生招手,说:“德生同志,请你站起来。”李德生赶紧站起来,向毛主席敬礼。

这是两人的第一次近距离对话交流,此前在中央召开的会议上,他只远距离见过毛主席。

但毛主席却是微笑着说:“不认识你呀,你这个同志。”不过,随后两人便开始了一番细致入微的交流,其中毛主席还询问了李德生的家乡与年龄。

毛主席:“你是哪里人?”

“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李德生回答道。

听到这话后,周恩来也插了一嘴问道:“与许世友是一个县吧?”坐在李德生前面的许世友也接过话回答道:“德生同志是和我一个县的。”

不少人都认为,毛主席询问李德生的个人情况是大有深意的,因为他老人家得知李德生在安徽的成绩后很满意。而且他一直在考虑领导干部的“老中青”组合,而52岁的李德生无疑引起了他的注意力。

而且毛主席并不是偏听偏信之人,他要欣赏、重用一个人必然会多方打听和考察,会用时间去真正了解这个人的能力和品性,并不会听信一家之言。

之后毛主席还问了一些如何治理安徽的问题,而李德生的回答也让他很是佩服。很明显,两人的第一次面谈,李德生给毛主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也为李德生后来的升迁埋下了伏笔。

果不其然,在1969年4月,中共九大召开,李德生再一次参加了会议。不过让他没想到的是,他在大会上还被选举为中央委员。

而且更是出人意料,在九届一中全会前夕,大会秘书送来了中央政治局委员和候补委员的名单,李德生还赫然在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名单之列。

这可吓坏了李德生,因为他觉得自己如今的资历还远远不够,于是他赶紧找到许世友以及陈锡联,希望两位老领导去找毛主席聊聊,劝说其不要选他。

但两位老领导认为这是毛主席与中央的既定安排,不能改变,毫无疑问拒绝了这一请求。

在随后的九届一中全会投票选举后,当周恩来宣布选举结果念到李德生名字时,毛主席又一次点名:“我再看看李德生同志。”随即,李德生摘下军帽,立正站好,让毛主席仔细打量端详。

此时的毛主席眯着眼,边看边问:“多大年纪了?”李德生回答:“53岁。”两年内两问年龄,从中可见李德生在毛主席心里的地位。

会议过后,李德生正式成为政治局候补委员。

而这一任职也刷新了当时的记录因为他可是唯一一个以解放军军长的身份当选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的人,而且他与汪东兴两人还创造了开国少将担任中央政治局成员的历史先河。

但事实上,这还只是李德生人生三次传奇跳跃的第一次,接下来他还会迎来更大的成就。

三、毛主席大力提拔

在中共九大后,李德生再一次得到周恩来的通知:中央决定调他进京工作。听到电话中的指示后,他感到很突然,也有一些惶恐。

于是他对周恩来诉说道:“总理啊,我就是会带兵打仗,长期在部队工作,经验和水平都不高,哪里能去北京呢,还是在下面比较适合,请中央是否再考虑考虑啊?”

但中央做出这样的决定,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毕竟此前毛主席为了重用他,甚至还为他排除争议与质疑,也就是我们文章开头所说到的那一幕。

当时一次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在讨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人选时,毛主席和中央决心安排他接任。不过这个决定也有质疑声,比如开国上将谢富治在会上表示:李德生是带兵打仗的人,不是搞政治工作的,不适合做政治工作。

但是对于李德生在安徽的政绩,毛主席都全部看在眼里,所以在听到这番话后有些不高兴,当场就批评道:“李德生不合适,你就合适吗?”

这番话掷地有声,让大家看到了毛主席的决心。最后在毛主席的力挺下,李德生成为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唯一人选。

1969年7月28日,李德生乘坐专机抵达北京,而周恩来则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他。

在与李德生交谈中,周恩来语重心长地说道:“德生同志,毛主席、党中央决定你到中央来工作,从现在开始,你将参加中央政治局的活动,除了党的工作,还有军队与政府的工作。”

但李德生考虑到自己是军人出身,加上他当时还在抓安徽经济(刚起步不久),暂时不想离开。于是他再一次表示:自己是军人出身,在部队呆的时间长了,不适合在中央,只想在地方工作。

之后在中南海见毛主席时,他仍旧请求道:“我兼顾了太多的职务,而且既有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头衔,又有南京军区副司令的头衔,还担任了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中央和地方的职务冲突,他担心自己应付不来。”

但无论是毛主席,还是周恩来,都坚定地认为:他可以身兼数职并且做好全部工作。

因此,毛主席不仅没有同意免除他的职务,而且还告诉他:你要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将1/3的时间在北京,1/3的时间读书学习,1/3的时间到下面搞调查研究。

这段话给李德生打了一针强心剂,增强了胜任要职的信心。于是他重新抖擞精神,坦然接受了中央的任命。而事实证明,毛主席的坚持是非常有道理的。

在新岗位上,李德生并没有不适应,他认真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干出的成绩超出预期。

而毛主席从此也更加倚重于他,就这样他创造了人生中的第二次跳跃,也成为了第一个以开国少将身份担任总政治部主任的传奇。

时间来到1973年,中共十大召开,政治局开会讨论党的主席和副主席人选。

这次会议主席人选毫无疑问的自然是毛主席,这是政治局委员的全员共识。不过,选完了主席就要选择副主席,那么副主席又是如何决定呢?

周恩来详细报告了政治局开会酝酿的情况,毛主席听完以后沉思了一下说道:“我看现在的候选人里面,有老的,有青的,还没有中的!我们不是讲究老、中、青三结合吗?我们也应当三结合啊!”

按照当时“中年”的说法是40岁到60岁之间,满足这个区间的可选人员本来就并不多,此时毛主席又认为“中年”应该从军队中选,这其实相当于已经将57岁的李德生作为人选了。

周恩来此时也是心领神会,之后发言说:同意主席的意见,建议李德生同志作为候选人之一,他是军队的,而且五十七岁!”

毛主席与周恩来这“一唱一和”的讲话,让丝毫没有心理准备的李德生当场就懵了,他怎么都没有想到自己居然能成为副主席,因此他十分紧张,赶紧站起来推辞:“我不合适,资历和水平能力都不够。”

说完这句话后,看到毛主席一直在盯着他,他更加不好意思了,于是赶紧转移话题说:“从我们党内来说,李先念同志可以作为党的副主席人选

而李先念当时恰好在李德生身边,他连忙拉住李德生,小声对他说道:“主席都同意你了,就不要再多说了。”于是8月30日,中共十届一中全会上,李德生被当选为中共中央副主席。

值得一提的是,李德生被选为副主席还创造了开国将军担任此职位的一个记录,在此之前只有朱德和叶剑英两位开国元帅做过副主席。

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三次跳跃,他再一次创造了奇迹。而这也是他政治生涯的最巅峰时刻,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和副主席。1985年,因为年龄问题,他退出了中央委员会与中央政治局。

不过在1988年,他再次迎来了自己的荣光时刻,当时担任国防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被授予上将军衔,老将军终于迎来了他军人生涯的最高荣誉。

2011年,李德生因病去世,享年96岁。回顾其一生,他的人生毋庸置疑是充满着传奇色彩的,三次跳跃式升迁,开创多个记录。虽身处高位而不自傲,居于乱局却时刻保持清醒。

在战场上厮杀立功,在政治上挽救危局。虽遭遇坎坷,但却不忘初心,归来依旧是真英雄。老将军的人生虽然已经过去,但这一切会烙印在历史中,为我们后人所铭记、缅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4

标签:上甘岭   总政治部   中央政治局   周恩来   主任   候补委员   总政   少将   安徽   上将   合适   主席   同志   中央   李德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