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位开国上将,毛主席最器重谁?一声王胡子,令人动容

#头条创作挑战赛#

01、初次相识,点亮明灯

1925年8月,湖南长沙,天气炎热,新河车站,人来人往,车水马龙。

就在车站一个角落,工人纠察队长王应典接到上级派发的一个秘密任务,护送一个教书先生到长沙韭菜园,上级再三强调,这次任务绝对不能有任何闪失。

王应典思虑再三,决定让纠察队小队长王正林,率领3名精干的纠察队员,用铁路上的手摇车将这位先生安全护送至韭菜园。

很快,执行任务的王正林从人群中接到了这位先生。

侯京健饰演的青年毛主席令人印象深刻

王正林马不停蹄,拉着先生就往韭菜园赶。

途中,这位先生耐心地询问王正林和他的队友们的工作生活状况,并且时不时地说一些通俗易懂却又蕴含深刻道理的话。

此时,王正林并不知道这位先生的真实身份,只觉得这个一袭长衫、身材高大、面目清瘦的教书先生,和蔼可亲,充满智慧。

这一年王正林虽然年仅17岁,但他干练老道,也给先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位先生问王正林道:“看你小小年纪就做革命工作了, 为什么呀?”

王正林坚定地回答道:“为劳苦大众的解放!”

先生又说:“干革命, 就得准备牺牲, 包括自己的生命!”

王正林丝毫没有畏惧,斩钉截铁,义正辞严地回答道:“我不怕死,为了劳苦大众的解放, 我愿意牺牲生命!”

很快,韭菜园到了。

王正林和这位先生匆匆而别,此后几年都没有见过面。

直到有一次队长王应典才告诉王正林,他护送的人正是鼎鼎大名的毛润之、毛先生!

这次短暂的交流,让王正林醍醐灌顶,好像心中点亮了明灯,让如同在漆黑夜里的他行看到了光亮,找到了方向。

王正林很快就迅速成长起来。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

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走向失败,全国陷入一片白色恐怖当中。

这年5月,22岁的王正林在最危险的时候,毅然决然,秘密入党!

02、战场相逢,情深义重

大革命失败后,王正林先后在长沙、武汉等地从事工人运动、地下交通和兵运等工作。

1929年,王正林被调到浏阳红军地方游击队工作。

1930年8月23日,红军为了攻占长沙,在浏阳永和将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合编为红一方面军(总司令朱德,总政委毛主席,副总司令彭德怀兼红三军团军团长,副总政委滕代远兼红三军团政委,参谋长朱云卿,政治部主任杨岳彬)

毛主席红军时期高清修复照

9月,浏北游击第1支队在队长张正坤、政委苏劳的率领下,配合红三军团,向长沙发起猛烈进攻。

可惜,由于敌我实力相差悬殊,红军损失惨重,浏北游击第1支队支队长张正坤、政委苏劳身受重伤。

关键时刻,王正林担任浏北游击第1支队长兼政委,继续率部配合作战。

王正林的优异表现,得到了红三军团政委滕代远的高度认可。

9月12日,毛主席鉴于战场形势,命令各部红军从长沙撤围,王正林奉命阻击尾追之敌,从容而退。

王正林率部退至浏阳河畔镇头市村北时,滕代远将他引荐了毛主席。

时隔5年,王正林再次见到了心心念念的毛主席。

5年的时间,革命形势风云变幻,王正林从一个纠察队队员成长为一个优秀合格的指战员,毛主席也有当初的“教书先生”成为了指挥千军万马,开辟中央苏区根据地的中央红军总政委。

尽管,王正林变化很大,可毛主席还是觉得眼前这个叫“王震”的队长非常眼熟。

等王正林走到身前,毛主席终于确定此人正是5年前护送过自己的王正林。

原来,王正林参加游击队后,就改名王震。

这些年来,毛主席也多次听闻过红军队伍里有个叫王震的指战员,能文能武,军事宣传工作都很不错,令敌人闻风丧胆。

只是,毛主席怎么也没有想到,当初那个年轻稚嫩却又精明能干,热情高涨又成熟稳重的纠察队队员就是红军声名鹊起的王震。

从此,王震成为了毛主席的心腹爱将!

10月6日,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将莲花、万载、浏阳、茶陵、醺陵、萍乡等地的几支地方游击部队合编为湘东红军独立1师(这就是红六军团红8军22师的前身)

浏北第1支队和茶陵游击第2志队合编为组成独立1师3团(团长谭家述,政委王震)

不久,王震又改任湘赣独立1师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师长刘沛云)

1931年,组织准备派王震去苏联学习。

当毛主席看到调动文件后,他考虑到王震是浏阳人,长期在湘赣根据地工作,是湘赣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非常熟悉根据地情况。

他认为把王震留在湘赣根据地工作才更能发挥作用,因此,他意味深长地说道:“王震者,湘赣人也。”

在毛主席的坚持下,王震继续留在了湘赣根据地。

03、患难真情,不离不弃

1932年10月,宁都会议后,毛主席陷入了人生的低谷,总政委职位被撤销,被迫离开了红军领导岗位,他的正确主张得不到实行,饱遭王明、博古等人的排挤。

毛主席表面担任苏维埃政府主席,实际坐了冷板凳。

很多人都担心与毛主席往来,会受到牵连,因此往往会与毛主席保持距离。

霎时间,毛主席无人问津,门庭冷落。

长征王震剧照

然而,王震有一次来瑞金开会时,却提着一壶酒,一只鸡看望毛主席。

那天夜晚,毛主席和王震彻夜长谈。

礼轻情意重,患难见真情。

1934年1月,王震回瑞金参加会议,汇报工作。

此时正值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期,在李德、博古等人的错误指挥下,中央红军反“围剿”作战节节失利。

性格火爆的王震心急如焚,怒不可遏,公开表示要坚决支持毛主席的战术。

王震在会议上与李德、博古爆发严重冲突,不欢而散。

离开会议室后,王震第一时间来到毛主席家中,向毛主席汇报工作,明确表示自己支持毛主席的主张。

当毛主席问他接下来的打算,他毫不犹豫地说:我听主席的!

王震的回答让毛主席十分感动,甚至有些不敢相信。

宁都会议结束两年了,还没有一个人像王震这样态度鲜明地支持自己。

毛主席意味深长地说:“你听我的?现在是博古、李德当权……”

王震笑着点了点头,而后再一次重申道:“你叫我怎么打,我就怎么打;叫我到哪里去,我就到哪里去。我听你的!”

此言一出,毛主席非常激动,紧紧握住王震的双手,动情地说道:“好!王震者,湘赣人也!”

红军时期的王震

毛主席再一次发出了“王震者,湘赣人也”的感叹。

这七个字,见证了毛主席和王震的深厚友谊!

这七个字,也让任何红军将领都无法取代王震在毛主席心目中特殊的地位。

04、委以重任,敬重有加

1935年1月,遵义会议后,毛主席重回红军领导岗位。

时任红六军团政委的王震坚决支持毛主席。

不久,张国焘闹分裂,坚持南下。

长征时期的王震(中)

红六军团军团长萧克竟然同意张国焘的主张,王震顶着巨大压力,配合贺龙、关向应等人,做顽强的斗争,最终北上陕甘,胜利完成会师。

长征结束后,毛主席对王震委以重任,多次让王震负责保卫中央的重要任务。

比如,抗战时期,王震率八路军359旅保卫延安;比如,解放战争时期,王震率领西北野战军1纵也承担保卫中央的任务。

抗战时期的王震,这是他标志性的笑容

毛主席曾高度评价王震的优点:政治可靠,能够完成任务,勇敢,不怕牺牲。

军政全能,独当一面,拿枪杀敌,放枪垦地,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总是出色能完成各种艰辛任务的王震,怎么能不让毛主席敬重有加,推心置腹?

因此,每当毛主席有了难啃的骨头,难过的关,他首先想到的都是王震。

比如,1944年7月,毛主席就派王震率领南下支队,先南下广东,而后重返延安。

这个任务九死一生,可王震没有任何犹豫,率部南下北返,克服重重困难,历经艰险,从蒋介石的包围圈中杀回一条血路。

1946年9月27日,王震率领南下支队,返回延安,顺利完成第二次长征!

1944年7月,朱德、毛主席、王震检阅南下支队,为支队践行

毛主席亲自迎接,当他看到衣衫褴褛、满头长发、满脸胡须的王震时。

毛主席,热泪盈眶,紧紧握住王震的手,激动地说:“王胡子,你受苦了啊!九死一生, 重返延安,了不起!”

在场所有人,无不动容。

这一声王胡子,饱含了毛主席与王震的深厚的革命友谊。

这一声王胡子,见证了王震在毛主席心中特殊的地位。

结语、

1955年9月27日下午,为了表彰在艰苦卓绝的革命过程中为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做出了卓越功绩、巨大贡献的功勋将领们,毛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隆重的授衔仪式。

王震被授予上将军衔,这是人民对王震最好的表彰。

共和国开国将帅总计有1614人,分别有10名元帅、10名大将、57名上将、177名中将、1360名少将。

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和王震握手

57位上将,每一位都深受毛主席的器重和喜欢。

尤其是许世友、韩先楚、陈锡联等上将,深得毛主席信任,毛主席对他们可谓是钟爱非常,委以重任。

可如果非要从中选一位毛主席最器重的上将,或许王震才是最终的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博古   浏阳   延安   湘赣   器重   政委   长沙   根据地   支队   上将   红军   军团   胡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