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白热化下,从中苏关系看中俄关系,就知道怎么做

苏联,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国家了,大多数的痕迹留在了现在的这个国家——俄罗斯。虽然过去十五年了,但中苏关系让我如何看待中俄关系?我们的老前辈,经常会对这个国家有个挺有意思的称呼,叫苏联老大哥,你见过我们国家何曾如此亲密称呼过其他国家的么?不会。可以看出来中苏这对,我们可以说是兄弟,一定是有着深厚友谊和深远影响的两国。

1917年十月革命之后,苏维埃政权全面取代了二月革命后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首先建立起来的是苏维埃政权是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但苏联这庞然大物并不是这样一蹴而就的,随后的三年里,即1918-1920年,是外国武装干涉与国内战争的时期,那段时期就好像是一个初生婴儿的前三年,苏维埃政权一直在恶劣的环境下坚强地生长,终于熬过来了,在国内战争胜利后,之后并入俄罗斯苏维埃的前三个儿子,乌克兰、白俄罗斯、南高加索相继建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

1922年12月30日,当时的四个社会主义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南高加索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白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召开苏维埃联席代表大会,一起签署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条约》,结成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

至此,我们中国熟知的苏联就是这个时候的苏联,一个由15个加盟共和国组成的,有着2240.3万平方公里的,相当于两个中国加一个印度的当时世界的第一大国,二战后的与美国并驾齐驱的超级大国。

因为在十月革命到苏联成立之前,之前也说了,俄国其实也处于自己自顾不暇的国内战争,保护脆弱的初生苏维埃政权的阶段。中俄虽然互有交往,但确实影响还是不多。所以我们就从苏联正式建立的这一年1922年开始到苏联解体的1991年,阐述中国和苏联关系一直以来的演变。

既然是中苏关系,必然离不开对中苏不同时期国情和政策的了解,那现在我们先大概过一下这中苏关系的七十年。

在1922-1991年这70年间,中苏关系大致分为大的两个时期,一个是1922-1949年,第二个阶段是1949-1991年。

先说第一个时期,是1922-1949年,中苏发生了什么样的大变化,而这些大变化怎么影响到双方的关系呢?十月革命后,苏俄政府初步成立,而我国在辛亥革命后也建立起南方国民政府。两国政府建立联系。而受到十月革命胜利鼓舞的孙中山先生,也将注意力转向苏俄,逐步建立联俄的决心和制定联俄的政策。

1924年1月24日,国民党一大也正式决定创办陆军军官学校,当时苏联也有军事顾问小组参加了军校的筹备工作。这军校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黄埔军校。由苏联资助创建的黄埔军校,不但在后来北伐中立下功勋,还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

黄埔军校成立不久,孙中山先生就逝世了。不久,广州就成立了国民革命政府,随后就是国共第一次合作,这就是著名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针对当时军阀的北伐战争。我们称之为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在此期间,苏联共产党为了给中国培养更多干部也为了纪念孙中山先生,在莫斯科筹办中山大学。这是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

更为重要的是,1924年5月31日,中俄签订了《中俄解决悬案大纲协定》,以此基础,中苏两国恢复建立了新的外交关系,实现了双方关系正常化。但好景不长,孙中山逝世后,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将联俄联共政策转变为反苏派共,不仅第一次国共合作最后宣布失败,苏联也断绝了和南方国民党政府的关系。未完待续!!!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1

标签:苏俄   黄埔军校   苏维埃   白俄罗斯   中苏   苏联   关系   俄罗斯   共和国   联邦   战争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