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触台海红线!“台湾政策法”或成中美关系的重大转折点


号称“美国对台政策最全面调整”的“台湾政策法”于美东时间14日在美国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表决通过。


这是个什么法?


2022年的“台湾政策法”脱胎于1979年的“台湾关系法”。该法案由时任美国卡特总统签署,于1979年1月1日生效,1979年4月10日签署成为法律。


今年4月,两位头号“反华”分子——美国参议院预算委员会共和党首席议员林赛·格雷厄姆(Lindsey Graham)和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民主党籍主席鲍勃·梅嫩德斯(Bob Menendez)对台湾地区进行了突然访问,从台湾回来后,二人便于6月共同提出了所谓“2022年台湾政策法”。


这项法案历经两度推迟后还是踏上了立法之路,似乎预示着中美关系有可能发生重大转变。


有何值得关注的细节?

显然,2022年版本是1979年的升级版,该法案完全无视“一个中国”的原则,凸显美国国会近年“积极反华”的意图。


其主要内容包括:提供台湾军援资金,美国会制定一个全面的培训计划并在未来四年向台湾提供近45亿美元的安全援助;为加强对台湾的支持,美国会为台湾参与国际组织和多边贸易架构提供额外支持;为加强台湾的经济发展,美国会强化与台湾之间的经济合作并将台湾纳入印太经济框架(IPEF);为支持与台湾之间的教育交流,美国会创建台湾奖学金计划;授权台湾驻美机构改称“台湾代表处”;以及不再要求“美国在台协会”(AIT)驻台北负责人的任命获得参议院批准等等。


法案最值得注意的地方在于赋予台湾“主要非北约盟友(major non-NATO ally)”地位,这等同于台湾或将成为美国“最亲密的全球伙伴”,特别是在“防务贸易”和安全合作方面。


法案不只强化美国对台湾的军事支持,还大幅升级了美台之间的外交关系。


此法通过的可能性有多大?


虽然法案现在跨出一步,不过还是充满变数和争议的,面临期中选举压力,政党和国会议员面对此法案各有盘算。


自从佩洛西访台后,美国会议员似乎发现了“反中”的“流量密码”,纷纷组团去台湾,或者竞相提出各种“挺台”提案。


这项“台湾政策法案”内容,其实掺和了近年来各种提案的内容;既有军事安全、国际参与,也有学者交流与经贸合作。


法案接下来将送交参院全院审理,但须在2023年1月本届国会任期届满前,在参众两院通过,然后才能递交美国总统签署后生效,当中牵涉了复杂的政治角力,达成并非易事。


而拜登方面,如何拿捏与中国大陆的关系,都会左右这部法案的存废。

一方面,白宫对其中一些条文存有“担忧”,拜登可能认为这部法案存在风险,让美国在涉足台湾问题上失去平衡状态,也就是改变美国对台一贯奉行的“战略模糊”策略,转向“战略清晰”。


因为此法一出,美国不再是“切香肠”的手法,而是直接来了个“大跃进”,不仅是踩红线,而且是大摇大摆地越过红线。


而实际上,清晰与模糊之间的反复横跳达成美国政党的最大利益,给予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可操作的空间。


即使对华政策的鹰派立场已成为美国跨党派的主流共识,不代表白宫已准备好要将长年的对台政策进行大幅度调整。


美国应该不会轻易放弃“战略模糊”这把牌。


但凡事做最坏的打算,另一种可能是最终成法——白宫担忧被指责“软弱”而伤害民主党选情,不会直接否定或是全力阻扰,法案可能微调后通过。


那么这项法案将成为中美关系的一个重大转折点,势必卷起中美及两岸关系的新风暴,中美可能走向全方位新冷战。


美国是典型的“记吃不记打”,8月佩洛西访台在台海掀起轩然大波,两岸差点出现擦枪走火的可能,解放军进行史无前例的“锁台”军演,远程发射导弹越过台湾上空,并且实现此等军演的常态化。


如果“2022年台湾政策法”真的通过了,那么中方采取的反制行动,会不会大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访台时的强度?一旦如此,届时台湾和美国都将会付出更大的代价。

(本刊记者| 李文慧)

本文为香港《经济导报》新媒体文章,

如欲转载请私信联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台湾   鹰派   中美   政策   中美关系   参议院   法案   美国   红线   台海   白宫   转折点   议员   外交关系   模糊   美国会   委员会   战略   关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