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那么到底是什么毁了伊拉克?

到底是什么毁了伊拉克?

2003年伊拉克战争中,一个疲惫的美国海军陆战队士兵结束了两天一夜的战斗后,对着记者的镜头点燃了一支香烟

2003年2月,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突然掏出一小支装有白色粉末的试管,并向全世界宣布,这是伊拉克正在研发大规模杀伤性化学武器的证据。此语一出,满座皆惊,一个月后,美军凭借这个“莫须有”的理由出兵伊拉克。

2003年,时任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联合国安理会上,举着所谓“炭疽”发表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推测

谁也没想到,这一打就是整整17年。2007年的时候,俄罗斯总统普京在接受国际媒体采访时提及鲍威尔,就开了个玩笑说:那支不明粉末搞不好是洗衣粉”。于是,伊拉克战争也被戏称为“一小支洗衣粉引发的战争”,而“洗衣粉事件”也成了鲍威尔终身难以摆脱的恶名。

站在萨达姆绘像墙壁前的美国士兵们

2020年6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伊拉克根本没有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eapons of mass destruction),我们在那里打了一场没有意义的仗,小布什的这个决定可笑至极”。这番话让世界震动,人们难以想象,伊拉克沦为一片废墟的背后,居然是因为一场“没有意义的仗”。更可笑的是,直到今天,人们也不知道那支试管装的到底是什么。

2020年,特朗普宣布将会把美军撤离伊拉克

针对撤军伊拉克这个前政府的决议,“逢特必反”的拜登上台之后,也罕见地没有反对,而是顺水推舟继续搞。2020年11月,驻伊美军开始着手撤军,最晚于2021年1月全部撤出伊拉克,这个因为美国入侵而沦为焦土的国家,终究没有讨来一个公道。17年过去,美国人来了又走了,4120多万伊拉克人民,就好像哑巴吃了黄连。

伊拉克难民营里的孩子们

美军撤军后,中东局势进一步恶化。伊拉克这个曾经让美国念念不忘的国家,如今只是一个让美国人急于抽身的烂摊子。没有人再关心伊拉克的命运,罪魁祸首美国也没有丝毫悔意。

伊拉克战争中,一名美军随军牧师抱着一个无家可归的伊拉克女孩

从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算起,到美军撤军的2020年,美军入侵伊拉克长达17年,这17年的时间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如今的伊拉克,堪称人间地狱。经济凋敝、社会混乱、政局动荡、战乱频繁、政府无能。全国各地散落着大大小小的军阀和恐怖组织,单说北部的库尔德武装和盘踞西部的ISIS,就让人头大,怎一个“乱”字足以言之。

库尔德人,是一支广泛分布于土耳其、伊朗、叙利亚和伊拉克境内的民族,长期以来一直被各路武装针对

东边打完西边打,北边未平南边又乱,如今的伊拉克老百姓真是活在人间炼狱。因为战乱等原因,伊拉克一度有500多万人流离失所,全国80%以上的城镇到现在依旧是一片焦土,公路、医院、工厂、电力设施等现代化基建毁于一旦,而伊拉克政府显然已没有能力重建。

美军士兵盘查伊拉克人

这个曾经因为美国入侵话题度极高的“明星国家”,如今却被扫进了国际新闻的“垃圾堆”,无人问津,关注度甚至不如阿富汗、索马里。不止美国媒体将其列为“世界十大失败国家之一”,连联合国都将其认证为“世界安全最无法保障的国家之一”

美军轰炸过后的伊拉克摩苏尔

据美军估计,伊拉克境内至少有超过2000支反政府武装和500多个恐怖组织及分支,这些非法武装在美军撤军之后,不仅没有收敛,反倒愈发狂妄,严重威胁着伊拉克的国家安全。如同美国扶持的大多数政府一样,伊拉克政府也是“扶不起的阿斗”。连美国都将自己一手扶持的伊拉克政府唤作“最无能的政府”,看来是真的失望了。

伊拉克特种部队还是具有很强的战斗力以及战术素养的,2017年就是他们从ISIS手中夺回了摩苏尔

除了少部分伊拉克特种部队外,伊拉克政府军几乎是一触即溃,战斗力甚至不如许多国家的民兵。举个例子,2014年,一支300多人的ISIS部队从叙利亚进入摩苏尔,当地的3万多名伊拉克政府军居然害怕得不战而逃。过于依靠美军的下场就是美军一旦撤军,伊拉克政府军基本就打不了什么像样的仗了,一直被反政府武装追着打。

伊拉克政府军正在接受美军的训练,伊拉克政府军和阿富汗国民军一样,都是美军的仆从军

大量军费和政府公款被贪污,逼得伊拉克财长都对着西方媒体的镜头绝望地说:“伊拉克的腐败已经没救了”。连一个普通的政府文员职位都能卖到5-10万美元的地步,而伊拉克的人均GDP才不过可怜巴巴的5800美元。

极度的贫穷笼罩着这个曾经的“中东富国”:66%的人口生活在温饱线之下,其中超过30%的人口赤贫,失业率高达40%,通货膨胀率超过150%。从政府到军队,这种腐败是全方位的。

伊拉克的孩子们从美军手里接过从中国批发来的书包

最让人揪心的无疑是伊拉克的孩子们。2014年,伊拉克约25%的孩子住进了难民营,他们没有食物,没有教育,没有温暖的床铺,没有干净的水,也没有明天。目前,伊拉克仅有4%的地区保持通电通水,粮食和饮用水的极度匮乏让伊拉克人朝不保夕。这里混乱的局势,让联合国也无计可施。伊拉克,已经成了难以踏足的地方。

伊拉克难民营里的孩子们

曾经,在美国的宣传下,全世界都单纯地以为只要铲除了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就会好转;后来,大家又认为只要有美军在,伊拉克就能维持和平;但直到今天,连美军都走了,伊拉克却还是老样子,甚至更糟。

如今,美国人口万恶的萨达姆政权倒台都已经17年了,伊拉克也根本没有搜出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美军来了又走了,那么到底是什么毁了伊拉克呢?

2016年美国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讲述了一名名叫比利·林恩的美国士兵参加伊拉克战争及归国的故事

伊拉克,何以至此?

伊拉克位于中东地区的心脏地带,这一带是典型的“火药桶”。东接伊朗,北邻土耳其,南抵沙特,西朝叙利亚和约旦,这样的地方注定是兵家必争之地。伊拉克唯一的资本就是油气资源:已探明石油储量高达1470多亿桶,世界第五;天然气3.6万立方米,世界第十二

伊拉克丰富的油气资源,曾经让这个沙漠上的国度拥有不输西方世界的生活水平,并且足以影响世界经济。然而,石油既是馈赠,也是诅咒,如今的伊拉克正是因为石油而饱受民族冲突、恐怖袭击、战乱频繁之苦,成为人们谈之色变的梦魇。

伊拉克政府军控制下的石油开采站

伊拉克是一个典型的中东国家,面积约43.7万平方公里(略小于甘肃),中东第六;人口约3900万(约等于福建),其中阿拉伯人约占70%,库尔德人约占21%,约95%的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什叶派54%,逊尼派40%);经济上完全依赖油气贸易和美国扶持,GDP约2300亿美元(约等于吉林),人均GDP约5800美元(约中国53%),均处于世界中下等水平。

伊拉克和科威特行政区划,伊拉克虽然比科威特大得多,但科威特却完全堵死了伊拉克的出海口

历史上的伊拉克叫做“美索不达米亚(Mesopotamia)”,其所在的两河流域,是西亚最早繁荣的文明,也是人类文明的发源之地。两河流域曾是中东最为富饶肥沃的地区,奔流不息的河水滋润田地,伊拉克地区先后发展出了苏美尔、古巴比伦、亚述等辉煌的古文明。其中,古巴比伦闻名于世,不管熟不熟悉历史,大概都知道“巴比伦空中花园”的传说。

伊拉克所在的两河流域,是指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的一片广阔区域

地处中东世界最富饶的地区,伊拉克注定命运多舛。前6世纪波斯帝国占领巴比伦城,此后,伊拉克就进入了被轮番征服的历史。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崛起,两河流域由于位置好(地处中心)、土地肥沃,成为了“帝国的心脏”,巴格达(Baghdad 伊拉克首都)在那时就是举世闻名的大都会。

巴格达,伊拉克首都,两河流域最大的城市之一,也是阿拉伯世界三大圣城之一

那时候的巴格达,商旅不绝,人烟参差,富饶程度甚至不亚于罗马,是阿拉伯世界最发达的城市,被誉为“真主的恩赐”,再对比现在的巴格达,颇有些时过境迁的悲凉。

巴格达

8到13世纪,是巴格达的巅峰期,在阿拉伯世界的声势比起两大圣城(麦地那和麦加)也不遑多让,事实上这座城市的命运正是伊拉克的缩影。好景不长,1258年蒙古铁骑围攻巴格达七个月,破城后屠城整整四十余天,自此阿拉伯帝国荣光不再。

欧洲画家笔下的蒙古军队围攻巴格达

此后,伊拉克多次易主,15世纪来自小亚细亚的突厥人崛起,吞并两河流域,并建立起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奥斯曼帝国(Osman)。

17世纪初的奥斯曼帝国版图

现代伊拉克的版图,就是在奥斯曼时期奠定的。从16世纪开始,奥斯曼和波斯陷入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两方都卯足了劲抢土地,而伊拉克正好是奥斯曼和波斯的边界,兵过如篦,被双方的军队多次洗劫。

伊拉克夹在伊朗和科威特之间可怜巴巴的出海口

今天的伊拉克位于伊斯兰世界的边缘地带,因为它正好处在普遍信仰逊尼派的阿拉伯半岛和什叶派大本营伊朗的交界地带。1639年,奥斯曼帝国和波斯帝国签订《祖哈布条约》,以阿拉伯河和伊朗高原西麓为界,算是划分了边界,但也埋下了两伊冲突的种子。让后来伊拉克最为不爽的问题应该是科威特(Kuwait),奥斯曼帝国将科威特从伊拉克划分出来,此时却咫尺天涯,“伊拉克无出海口”的问题也是那时候埋下的。

科威特地图,从图中可以看到,伊拉克的出海口只有阿拉伯河入海口

时间很快来到18世纪,西方殖民者盯上了摇摇欲坠的奥斯曼帝国。英国是最先染指中东的西方殖民地,然而碍于沙俄虎视眈眈而不敢轻举妄动。1853-1856年,奥斯曼和沙俄之间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英法顺势下场,很快打败沙俄,“西亚病夫”奥斯曼又无力捍卫主权,英法开始肆无忌惮地瓜分中东。

俾斯麦,德意志帝国首任首相,被誉为“铁血首相”,在他的领导下,德国完成了向近代化帝国主义列强的转变

工业革命之后,中东储量巨大的石油资源成为香饽饽。伊拉克作为心脏地带更是引起了各方的关注。1871年德国统一,在铁血首相俾斯麦的领导下,突飞猛进,也想搞点殖民地。很快就勾搭上了看不惯英法的奥斯曼,双方决议修建一条从柏林直抵巴格达的大铁路。

英属科威特

德国人的干涉让英国人非常紧张,于是他们盯上了科威特,准备从科威特入手分裂奥斯曼帝国。科威特和伊拉克的关系十分密切,这里基本都是阿拉伯部落,此前慑于奥斯曼的淫威,纷纷臣服,而英国人的到来让他们欣喜若狂,一场独立运动拉开了帷幕。1896年,科威特酋长倒向英国,独立战争打响,奥斯曼很快就失去了对科威特的控制,将势力收缩回伊拉克。

电影《阿拉伯的劳伦斯》,讲述阿拉伯大起义的英国指挥官劳伦斯的故事

1914到1918年,一战爆发,这个时候的中东就是个软柿子,谁都能捏。英国人顺势在1916年到1918年策划了阿拉伯大起义,彻底打垮了奥斯曼帝国。1920年,英国作为战胜国,北上伊拉克。1921年,英国扶持因为反法而流亡的叙利亚将军费萨尔成为伊拉克国王。

一战后的中东局势

伊拉克自此彻底沦为了英国的殖民地,这时候的科威特也被并入英属伊拉克,这就成了后来萨达姆侵略科威特的借口。

萨达姆正在射击

好景不长,二战爆发后,英国应付纳粹德国的入侵对中东鞭长莫及,1941年伊拉克爆发反英大起义。二战后,世界格局激变,英法旧帝国殖民体系彻底崩溃。美苏崛起,冷战开始。在美苏合力之下,民族独立浪潮席卷世界。

1941年,英国殖民军镇压伊拉克大起义

1958年,苏联支持以卡塞姆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政变,推翻了费尔萨王朝,伊拉克共和国成立。卡塞姆亲苏反英,还视以色列为洪水猛兽,这让美国很不爽。1961年,美国和英国策划科威特独立,这个小国虽然国土面积只有伊拉克的4%,海岸线却足足是伊拉克的9倍,把伊拉克的出海口堵得严严实实,这就是后来海湾战争的起因。

卡塞姆,伊拉克陆军总司令,伊拉克共和国开国总统

卡塞姆当即炸毛,陈兵数十万,准备“收复”科威特。然而,伊拉克最终在英美的施压之下服软了。此时的伊拉克刚刚独立,国内一片混乱。美苏势力盘根错节,CIA和克格勃都分别在伊拉克扶持了自己的力量。卡塞姆多次遭遇暗杀,而萨达姆就是其中的一个刺客。1963年军政府被推翻,1968年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

青年时代的萨达姆

阿拉伯复兴党主张“统一、自由和社会主义”,得到了苏联的大力扶持,伊拉克迎来了辉煌的时期,工业大发展,经济突飞猛进。1973年甚至直接派兵进驻英美保护的科威特,关系一度非常紧张。除去国外的问题,伊拉克国内的问题也不少,北部库尔德人的分离运动以及什叶-逊尼派冲突都让中央政府焦头烂额,而最大的争端无疑是和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

库尔德女性

1975年,伊拉克和伊朗巴列维王朝达成《阿尔及尔协议》,双方以阿拉伯河为界,本来风平浪静,但历史总是出人意料,1979年总统贝克尔去世,二把手萨达姆上台,自此伊拉克进入了长达24年的“萨达姆时代”。

伊拉克的什叶派人口高达总人口的60%,而逊尼派只有35%左右,然而,萨达姆却是逊尼派,他一上台就高举“反美”旗帜,大肆鼓吹“逊尼派民族主义”。他治下的伊拉克靠着“石油国有化”在短时间内暴富,城市发达,经济繁荣,1979年到1988年的伊拉克,人均GDP是中国的15倍。但繁荣只是假象,伊拉克富裕的从来都只是萨达姆的利益集团。

他对内大肆排除异己,打压占人口多数的什叶派伊拉克人,并且残忍地屠杀库尔德人,从1987-1988年约有20万库尔德人死于非命。对外,穷兵黩武的萨达姆还想要“开疆拓土”。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1980年萨达姆趁着伊朗局势动荡出兵,两伊战争爆发。中、美、苏发了一笔“战争财”。结果,8年的两伊战争,打得伊拉克山穷水尽。

两伊战争中,伊拉克计划吞并伊朗的胡齐斯坦省

萨达姆谋求海湾霸权的尝试彻底破产,两伊战争导致了20多万伊拉克士兵的死亡,烧了800多亿美元,科威特成了伊拉克最大的债主(140亿美元)。内忧外患之下的伊拉克,风雨飘摇,反对派不断搞事,而萨达姆依旧倒行逆施,独断专行。

伊拉克的未来,该何去何从?

1990年,伊拉克的政府赤字高达1000亿美元,国内通货膨胀率近800%,为了平息债务、转移矛盾,萨达姆选择入侵科威特。只用了一天,20万伊拉克军队便占领了富得流油的科威特,引起了世界震动。萨达姆想要独吞海湾石油的狼子野心引起了全世界的反对,那里的石油储量占世界总量65%,美国不可能坐视不管。

萨达姆动员入侵科威特的士兵

1990年,经联合国授权,英美联军宣布进驻科威特,海湾战争(Gulf War)悍然爆发。结果伊拉克所谓的“百万雄师”在美军的面前兵败如山倒,这是一场严重不对等的战争。所有的伊拉克战机坦克没能出动就被摧毁了,美军仅仅用了100小时便打垮了不可一世的萨达姆。

海湾战争是第一次高精尖科技的战争,美国空军发挥了90%的战斗力

经过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伊拉克一夜回到解放前,瞬间成为“世界最惨”,当时的国际新闻每一个版面都是伊拉克。1991年,伊拉克经济到了濒临崩溃的地步,唯一的财政来源只有石油(占95%),混乱、贫穷、战争、暴力、动荡。

正在练习射击的伊拉克妇女

2001年,911事件爆发之后,萨达姆愈发成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小布什认为正是萨达姆包庇了袭击美国本土的恐怖分子。同年,阿富汗战争爆发,美国开始了全球反恐战争。

美军占领萨达姆的总统府

2003年,布什政府以“怀疑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悍然入侵伊拉克,伊拉克战争爆发。仅仅2个月不到,美军就宣布占领巴格达,统治了伊拉克24年的萨达姆政权宣告倒台。

伊拉克战争中,一个华裔美军士兵用美国国旗包住了萨达姆雕塑的脸

被压迫了二十余年的伊拉克人民以为“拨云见日”了,他们纷纷来到街头欢迎美军入城,并推翻萨达姆的雕塑。别的不说,伊拉克人民是真的受够了萨达姆这24年的高压统治。

巴格达市民围观美军拉倒萨达姆雕塑

2003年美军占领巴格达后,当地的市民推翻萨达姆的雕塑

然而,情况并没有像布什政府预料的那样,只要萨达姆倒台了,伊拉克就会安定下来。一个萨达姆倒下了,结果出现了无数个“萨达姆”。大量的伊拉克政府军伙同伊拉克民族主义者转入地下斗争,还有不少恐怖分子也借机进入伊拉克,他们打起了游击战,让美军疲于应命。

一个美国士兵抓着一个伊拉克游击队员

萨达姆政府倒台之后,伊拉克陷入了权力真空。美军虽然正式接管了伊拉克,但是连绵不绝的游击队、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冲突以及库尔德人问题,让美国人也无计可施。治安战、巷战、游击战,伊拉克的反抗力量越打越多,越打越狠。

2003年,萨达姆被伊拉克法院判处死刑

美国人惊奇地发现,过去被萨达姆政权压制住的伊拉克逊尼派和什叶派的斗争重新燃烧,同时,库尔德人也开始谋求独立,更糟糕的是,伊朗支持下的武装也进入了伊拉克,而这些武装都把矛头对准了美军。

美军进入伊拉克

美国在伊拉克建立了“总督区”,推行所谓的“美式民主”,然而并不管用,结果就是美军彻底不管了,甚至连伊拉克政府都不组建了。在这样的情况下,伊拉克社会动荡不安,伊拉克一半的人口失业。没有工作的伊拉克人,只能加入反美游击队,恶性循环。而美国人在乎的只有石油。

美军训练伊拉克政府军

激烈的民族冲突、教派冲突以及复国主义最终催生了恐怖主义。可以说,美国人的粗暴占领和管理,是伊拉克惨淡今天的主要原因。美国人只管推翻萨达姆,却又无法建立新的政府,结果就是伊拉克沦为了军阀混战、群雄逐鹿的战场,2000多支各色的武装组织混战,苦的只是老百姓。

2003年,一个伊拉克壮汉在销毁萨达姆的雕塑

被美军抓获的伊拉克游击队

对此,占领伊拉克的美军也没有办法,2011年奥巴马政府宣布撤军伊拉克,拍拍屁股走人了。2014年,驻伊美军战略收缩,紧接着ISIS席卷中东,伊拉克再次陷入危机。2018年美军撤离库尔德地区,2020年美军撤出伊拉克,时至今日,伊拉克仍然万劫不复。

美军士兵控制伊拉克人

民族、宗派、军事力量纵横交错,库尔德人、逊尼派、什叶派三分天下,伊拉克陷入巨大的分裂危机。

库尔德女兵

萨达姆世俗政府的垮台,让伊拉克的极端宗教力量疯狂生长。美军的撤军让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利用中东乱局横空出世;同时,伊朗也积极支持伊拉克什叶派的力量,甚至想要“吞并”伊拉克;而库尔德人更是抓住机会趁机独立,如今的伊拉克“乱成了一锅粥”。

现在来思考一下“是什么毁了伊拉克”这个问题,想必各位都有自己的答案。没有人知道伊拉克的明天该何去何从?没有了萨达姆,也没有了美军,伊拉克人得自己思索自己的明天了,不过那就是他们的历史任务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伊拉克   库尔德   奥斯曼   科威特   巴格达   阿拉伯   中东   杀伤性   帝国   美国   美军   武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