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美军试射导弹来看中美海基核力量差距,我国差的不仅是核潜艇

今年下半年以来,美国试射了多枚战略导弹。

最近一次是在9月初,美军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试射了一枚未携带弹头的“民兵-3”洲际弹道导弹。

这是美军自8月试射“民兵-3”以来再次试射此类导弹。

除了“民兵-3”,美军还在6月连射了4枚“三叉戟II”D5潜射洲际弹道导弹,这4枚导弹发射后横跨整个太平洋,最后击中了关岛附近的目标。

虽然不打核战争是所有核大国乃至全人类的共识,但美国如此密集地试射战略导弹,却让人不得不担心,核战争离我们真的很遥远吗?

爆发核战争?这似乎是一件看起来很荒诞的事,但俄乌战争给世人敲响了一记警钟,某些被认为百分之百不可能发生的事,也是有可能发生的。

核战争也是如此。所以,当独霸全球的美军还在强练“核武功”的时候,我们更不能掉以轻心,毕竟中国的核实力与美国还有不小的差距,尤其是海基核力量。

难以企及的“史上最强武器”

在核大国的“三位一体”核力量中,海基核力量无疑是重中之重。

一旦发生核大战,陆基的洲际弹道导弹与空基的轰炸机和机场都可能在第一波核打击中被摧毁,而深藏于茫茫深海中的核潜艇来去无踪,很难被敌人发现,生存能力非常强,所以它才是实施核反击的主力担当。

美国现有71艘核潜艇,数量大约是中国的近4倍。其中主要执行战略任务的是“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俄亥俄”级是由美国通用动力公司制造的第四代战略核潜艇,原本计划建造24艘,后因苏联解体缩减到18艘。

其中14艘为弹道导弹核潜艇,每艘拥有24个垂直导弹发射管,可装备24枚“三叉戟 II”潜射弹道导弹。

另外4艘已改成巡航导弹核潜艇,每艘可携带多达154枚常规弹头的“战斧”巡航导弹。

“俄亥俄”级水下排水量为18750吨,噪音约为90分贝左右,号称“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杀伤力最强的武器”。

理论上讲,一艘“俄亥俄”满载发射可携带最多192枚核弹头,半小时内可一次性毁灭24座1万公里外的大城市。

目前“俄亥俄”级是美军海基核力量的绝对主力。

截至2021年3月,美国处于部署状态的战略核弹头总数为1357枚,略少于俄罗斯的1456枚。其中陆基战略核武器数量大约有400枚,空基大约有300枚,其余则配属14艘“俄亥俄”级战略核潜艇。

相比之下,中国的战略核潜艇在数量上和性能上,都要落后于美国。

根据美国去年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显示,中国海军可能将在2030年才拥有8艘战略核潜艇,包括094型和096型。

其中,094型为当前的主力战略核潜艇,数量已达6艘。该潜艇可携带12枚“巨浪-2”潜射导弹,每枚导弹可携带至少3枚分导式核弹头,如果满载发射可一次发射数十枚核弹头。

094的排水量接近10000吨,比“俄亥俄”级少了近一半,如果对比排水量达20810吨的美国下一代“哥伦比亚”级核潜艇,差距就更悬殊了。

众所周知,核潜艇的最大优势是隐蔽性强,而决定隐蔽性强弱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噪音。噪音越小,就越难被发现。

094型的水下噪音能达120分贝,隐蔽性并不强。因为海洋本底噪音约为90分贝,当潜艇的噪音高于100分贝的时候,就容易被探测出来。所以中国的核潜艇在减少噪音方面,还有很大改进空间。

去年,英国海军“伊丽莎白女王”号航母战斗群穿行南海期间,中国派遣了2艘装备巡航导弹的“商”级攻击核潜艇(093型)跟踪英,结果被英国舰队发现了。如果这不是故意暴露,那么这就说明了中国核潜艇的隐蔽性并不强的事实。

不过,094潜航深度大于300米,稍微高于“俄亥俄”级的最大下潜深度300米。这是094的一个小优势。

除了094型,中国现在还在研制新一代战略核潜艇096型,据称可携带24枚射程不低于11000公里的潜射弹道导弹,足以与“俄亥俄”级相媲美。

不过等096服役了,替代“俄亥俄”级的“哥伦比亚”级战略核潜艇也要交付美国海军了,所以两国差距依然是存在的。

中美海基核力量差距有哪些?

除了核潜艇之外,中美海基核力量的差距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潜射导弹射程不够且数量偏少。

美国核潜艇携带的“三叉戟Ⅱ”,是该国第三代潜射弹道导弹,从射程到有效载荷,从精度到可靠性,都力压各国同类型导弹。

“三叉戟Ⅱ”使用了固体推进剂和新型材料,使导弹的射程最远可达12000公里。

更重要的是,它的有效载荷达2.7吨,可以携带8个爆炸当量为47.5万吨的W88弹头,或携带14个爆炸当量为10万吨的W76弹头。

另外,该款导弹的命中精度在200米以内,甚至可以达到120米,创造了潜射导弹命中精度的世界纪录。

目前“三叉戟Ⅱ”经过升级延寿为“三叉戟Ⅱ”D5LE,已配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和升级的航电子系统,预计2023年全部完成,未来将在美国海军和英国皇家海军服役至2040年。

而中国的“巨浪-2”是在“东风-31”基础上研制的一款潜射弹道导弹。其射程约为8000公里,如果要攻击美国西海岸的目标,需要穿过第一岛链到东太平水域发射。

虽然“巨浪-2”在新世纪初就已经面世了,但后来遇到了一些技术难题,直到2013年12月才重新走上正轨。也是从那时开始,中国的海基核力量才第一次进入IOC阶段(具备初始作战能力)。

在数量方面,曾有美国机构在2013年估计,“未来15年,这种能够打击美国的导弹将超过100枚”。按此推算,现在中国的“巨浪-2”应该不会超过100枚。

而根据美俄的规定,到2018年,双方部署的陆基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及重型轰炸机不得超过700件,其中潜射弹道导弹“三叉戟Ⅱ”保留240枚左右。这个数量比中国的“巨浪-2”要多出不少。

第二,在岛链封锁状态下,活动空间有限。

对于潜艇来说,潜航得越深就越安全。按照目前的声呐技术,水深300米以上空间的噪音,水面声呐基本都可以被探测到。

而在中国四大近海中,渤海、黄海都是浅海,其中渤海平均水深18米,黄海平均水深为44米都不适合较大的战略核潜艇隐蔽。

东海平均水深要深一点,可以达到200米左右,如果到了冲绳海沟附近还可以达到2000米,适合战略核潜艇活动。但问题是,东海距离美日军事基地太近,容易被对方探测和攻击。

众所周知,美国为围堵中国在东南沿海外围打造了三条岛链。其中距离大陆最近的是第一岛链,由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以及台湾岛等组成。

从军事上来说,第一岛链就是一条反潜线,是阻止中国潜艇进入东太平洋的第一道关卡。因为从西太平洋到东太平洋只有几条狭窄的海峡可走,这是很容易被监控追踪的。

此外,部署在韩国的萨德系统的雷达探测距离在1500公里左右,完全可以探测到东海方向发射的潜射导弹,这在某种程度上会削弱中国海基核力量的威慑力。

相比之下,南海则是中国核潜艇的理想活动场所。南海海域广阔,水深可达上千米,而且远离美军亚太的重要军事基地,安全性更高。近些年来,中国核潜艇已多次现身南海,但似乎很少出现在东太平洋。

第三,出海经验和射弹次数不足。

可能是由于隐蔽性不是太好,所以中国的弹道导弹核潜艇似乎很少出海,参与作战巡逻,大多数时候只是在执行简短的训练任务。而美国的核潜艇却可以畅游在世界各大海洋,甚至是中国近海。

中国核潜艇不仅出海少,而且试射导弹的次数也远低于美国。

在三十多年来,美国已通过“俄亥俄”级核潜艇发射了近200次“三叉戟Ⅱ”导弹,基本全部成功。这意味着,至少从稳定性和经验上来说,美国的优势会更加明显。

中国核潜艇还需不需要闯出去?

当然,中国核潜艇很少到远海执行任务,也并非完全是担心安全问题,主要还是因为中国现阶段没有这样的战略需求。

此前中国的常规潜艇在印度洋公开露过面,这意味着中国的核潜艇要潜入印度洋也并非难事。更何况美国在印度洋周边的军事部署还要比东太平洋区域薄弱一些。

不过即使如此,中国也不会这么做,因为这样做难免会引起周边国家的不安,这反而不利于亚太安全局势。总的来说,中国核潜艇的主要任务,是吓阻美国的核潜艇,让其不敢在中国近海肆无忌惮地潜行,不敢对中国发动攻击。

至于中国的核潜艇需不需要孤军深入到东太平洋或印度洋威慑美国,至少目前并需要。中国不会学苏联寻求在美国周边部署战略力量,也不会将舰艇开到夏威夷,毕竟中美大杀器靠得太近,容易擦枪走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核力   核潜艇   俄亥俄   导弹   印度洋   中美   核战争   弹道导弹   太平洋   射程   水深   巨浪   美国   中国   噪音   美军   差距   战略   我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