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逝前,卓琳告知中央4条嘱托,中央同意3条,另1条执行一半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一个伟人的去世,就代表着一个时代的落幕。

1997年2月19日晚,93岁高龄的邓小平不堪病痛折磨,在北京与世长辞。这也标志着邓小平的时代为历史,属于他的时代正式宣布落下帷幕。

去世之前,邓小平还留下了4条嘱托给中央,那这4条嘱托是什么呢?还有什么事让邓老临死都放心不下?这4条嘱托是否都执行了呢?

回首邓小平的一生,几乎都奉献给了新中国的建设,奉献给了中国百姓的幸福生活。

邓小平,1904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广安。为了拯救贫瘠的中国,16岁时毅然选择远赴欧洲勤工俭学,5年的学习让他对现代化有了深刻的认知。

于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心中的远大抱负,拯救国家于危难,他于1924年7月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1927年春,邓小平结束在苏联的学习返回中国。

从这一年开始到1929年,邓小平从事的都是具体事务性工作,如担任政治处处长、中共中央秘书长等职位。

直到1929年12月,奉命奔赴广西百色发动起义,并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随后几经辗转又在1930年2月发动龙州起义,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八军。

8月,邓小平抵达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被任命为中共瑞金县委书记。至此,邓小平纵览全局的领导能力彻底展现在众人的眼前。

此时的邓小平本该迎来革命事业的辉煌时刻,可意外缺毫无预兆的来临。

1932年邓小平经历了人生的第一个“落起”。

当时,年仅28岁的邓小平成为中央苏区会场中心县委书记,说是年轻有为一点不为过。

只可惜时运不济,当时中央临时政府“左”倾冒险主义盛行,邓小平因支持毛泽东打破国民党军事“围剿”战略战术和正确的土地政策,于1933年遭到“左”倾路线打击报复。

邓小平不但被撤职处理,还惨遭下狱度过了一段艰难时光。

直到1935年贵州遵义会议时期,确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的领导,邓小平的第一次“落起”才正式宣告结束。

此后邓小平的人生似乎走上了一条康庄大道,一路高歌猛进。

1939年1月与刘伯承在太行山开辟抗日根据地,9月~11月先是与卓琳喜结连理,而后又参加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确立要不断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0年则是奔赴前线,参与并指挥了百团大战,给日军予以痛击。之后的数年里,邓小平为抗日战争做出的贡献难以计数。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宣告成立,邓小平参加开国大典。

1952年7月,邓小平进入中央工作,并于11月随毛泽东访问莫斯科参加十月社会主义革命40周年庆典。

在访问期间邓小平向众人展示了他的聪明才智,与苏工大理论家苏斯洛夫有来有往的辩论,对赫鲁晓夫搞大国沙文主义有理有据的批判,都令众人大吃一惊,他也因此得到毛泽东青睐。

之后10年里,毛泽东每每谈起这次访问莫斯科行动的成功,都毫不吝啬地夸赞邓小平的功绩,还公开称赞邓小平访苏坚持了党的原则。

按照这样发展下去,邓小平此后的人生不出意外,应该是要一路“升官发财”的,然而意外还是来了。

1969年,邓小平受到错误的批判和斗争,全家被下放到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接受改造,迎来人生的第二次“落起”。

据邓小平自己回忆,这段日子是他一生中最痛苦的时期。直到1973年8月邓小平在中共第十届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中央委员,他的第二次低谷时期才算是宣告结束。

好景不长,邓小平的第三次“落起”很快到来。

1975年,邓小平怀揣着雄心壮志,想要整顿中国的科学事业,在着手恢复中国高等教育期间又受到批判。

直到1975年12月前夕,因为要陪同毛泽东与基辛格和美国前总统福特见面,邓小平被特批暂时从批判中脱身,这也是他在去世前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

接见外宾结束后,邓小平立即恢复被批判的身份,再次被打入“冷宫”,之后邓小平又经历了“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风波。

用现在的网络流行语来说,这等于是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1976年,邓小平党内外的一切职务都被撤销,他的事业进入短暂的停滞期。直至1977年7月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才从“冷宫”放出来,他的第三次低谷期才正式宣告结束。

此后,邓小平的革命大道路途平坦,一路走向辉煌。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一生过得并不平静,新中国成立前后的操劳给他的身体带来了不可磨灭的伤害,也为他患上“帕金森综合征”埋下了伏笔。

自1994年春节之后,邓小平就鲜少再显露于人前,而境外媒体也不止一次揣测他是否已经病危。

事实上,当时邓小平的身体状况确实不算很健康,不论其他因素,咱就单看年龄,90岁高龄的老人,身体出点问题实属平常,但是要说病危也确实没有那回事儿。

他只不过是退休后一直在北京四合院里修养身体,过着当代年轻人所期望的“有钱有闲有房”的晚年生活而已。

直到1996年12月的一个清晨,邓小平的身体健康状况才敲响警钟。

这天早晨,作息时间一直很规律的邓小平起床后,本应按照往常的生活习惯,先散步半小时再去卫生间洗漱,而后紧遵医嘱按时吃早饭。

这时秘书会将他的眼镜、手表、文件和报纸等物品放到办公室,吃完饭的邓小平就泡在办公室看地图、翻字典,甚至闲余时间还看看《聊斋志异》。

然后等到10点钟,护士回来提醒他出去走走,活动活动筋骨,退休生活过得很是丰富多彩。

然而这天早晨邓小平从醒来就觉得自己的状态不对,不光呼吸不畅,还一直在咳嗽,也吃不下任何东西,喝杯水都显得困难,更别提完成散步、看报纸等活动。

医生见此情况也大吃一惊,随即给他做了简单的检查,发现自己已经无法应对邓小平此时的身体状况,于是通知警卫人员将其送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邓小平家到解放军总医院不过短短10公里,平时很快就能到达的路线,此时却显得无比漫长,众人都恨不得插上翅膀立刻飞到医院。

载着他的车子经过了“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街,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将是邓小平最后一次路过这个地方。

“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邓小平的妻子卓琳后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哽咽地说道。

1997年1月1日,本该挂满红色灯笼,充满喜气的元旦节,突然下了一场小雪,北京被一片白覆盖,解放军总医院每个角落也雪白一片,气氛十分压抑,仿佛昭示着什么不好的事即将发生。

邓小平被安置在医院南端的一座小楼顶层房间里,病床前站着很多人,医生护士不停的进进出出,步履匆匆,每个人的脸上都乌云密布,仿佛随时都会有暴风雨降落。

黄琳,邓小平的随身医护人员,从始至终守在病床前没离开过半步。

“那边,走过来的那个。”邓小平强打着精神,指着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的电视剧问道,“是谁啊?”

黄琳看了看邓小平,又看了看电视上的人笑着回道:“那个是您啊!你看清楚了吧?”电视里的人影逐渐清晰,邓小平终于看清楚那确实是自己。

看着他精神头不错,知道他耳背听不见电视里说什么,黄琳俯身告诉邓小平这部电视剧的名字叫《邓小平》,新鲜出炉,一共有12集,讲述了他的生平事迹,里面有很多赞扬他的话。

听完黄琳的介绍后,他什么也没说,只是笑了笑,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好意思。

谁也没想到,这短暂的精神后,邓小平的身体每况愈下,病情越来越严重。

据黄琳回忆,邓小平从早到晚都生活在病痛的折磨中,但他从不大喊大叫的呻吟,他很平静,平静得仿佛生病的人不是他一样,难以想象。

病入膏肓那段时间,邓小平时而昏睡,时而异常清醒,就是不怎么说话了。

日复一日地看着这样的邓小平,黄琳觉得心里有块大石头压得喘不过来气。

她觉得邓老肯定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于是找了个时间问他还有没有什么话要交代,或者还有什么愿望没有达成。

只可惜,邓小平只是摇了摇头,表示:“该说的都已经说过了。”黄琳见此忍不住落泪,却也无计可施。

除夕夜,邓小平因为病重没有回家,留在了医院。

当时营养室的主任侯生伟看他精神头还不错,就跟炊事员做了几个菜,煮好了饺子,拿到邓小平的病房,还叫了邓小平身边几个医护人员一起陪他吃年夜饭。

看着这样的场景,邓小平也发自内心地感到高兴。饭桌上,大家衷心地举杯祝愿:“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新年新希望,众人心里还抱有深切的期盼,渴望能有奇迹出现。可惜奇迹并未降临,该来的还是来了。

2月7日是大年初一,邓小平的亲人和随行医护人员都挤在病房随时候命。

整栋楼都寂静无声,病房里也气氛沉闷,所有人都预感到那件事要来了,但又不敢表现得太明显,怕影响到邓小平的心情。

2月19日,深受病痛折磨的邓小平成为强弩之末,93岁高龄的他呼吸功能已经衰竭,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短暂的生机。

下午5点多,邓小平病发被紧急送往抢救室,众人在医院走廊上焦急等待,或坐或站或走来走去,没有一人的心能静下来。

此时,大家依然在盼望奇迹的发生,期待邓老能挺过这次危机,迎来春天。

当时实施抢救的医生叫付春恩,从邓小平送入抢救室开始,他的抢救行动就没停止过,直到邓小平的心脏停止跳动他才不甘心地停手。

2月19日晚上9点零8分,解放军总医院正式宣布对邓小平‘停止抢救’,这也意味着邓小平永远地离开了人世。

一时间医院的医生、护士终于憋不住哽咽,哭声响彻整栋楼,所有人都在为这位伟人的去世感到心痛。

付春恩医生接受采访时,说到邓小平抢救和去世的场景也是一度哽咽。

之后邓老81岁高龄的妻子卓琳带着全家人匆匆赶来向他告别,看着病床上没有生病特征的邓小平,卓琳扑上去将头埋在他的颈窝处放声痛哭,现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邓小平一生历经“三起三落”,才迎来自己的发展机遇,站在中国发展命运的转折口,凭借一己之力改变整个中国的走向。

改革和探索两个词始终贯穿于邓小平的思想,用他的话来说:“胆子要大一些,要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新中国成立前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的改革开放、一国两制,桩桩件件都离不开改革和探索,而邓小平的功绩则值得后代永远歌颂。

由此,为了表达对邓小平同志逝世的深切哀悼,以及对他的崇高敬意,1997年2月20日凌晨,天安门广场升旗仪式上举行了“降半旗”致哀活动。

据影视资料显示,2月20日凌晨,天安门广场上早早就有密密麻麻的群众聚集,每个人脸上都充满哀戚之色,投胎目不转睛的看着桅杆的红旗。

7点01分,护旗队中队长王金耀挺直身板,一声令下:

“奏国歌,升红旗。”

不一会儿红旗就升至旗杆顶端,突然!一声喝令传来:

“降——半——旗!”

顿时护旗兵的眼泪大颗大颗的滚落,周围群众也都发出响亮的哭声,一时之间举国同悲,为邓小平这位世纪伟人表达最崇高的敬意。

到这里文章开头提到的邓小平逝世前留下的4个嘱托也展现于人前。

原来,在邓小平逝世4天前,卓琳写给江泽民的信里转告了“邓小平的嘱托”:

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眼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里。

“我是中国人民的好儿子,我深情的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1981年邓小平在《邓小平文集》的序言里这样写道。

看完卓琳的信,再联想到邓小平同志的这番话,江泽民心潮起伏,一时之间竟说不出话。

片刻之后,江泽民做出选择,尊重邓小平同志的遗愿,但也还是举行了一个小小的告别仪式,给众人一个缅怀的场地。

2月20日凌晨,世纪伟人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传遍全国,一时之间举国同悲。

各个城市哀乐声此起彼伏,全国人民皆是痛心疾首,就连当时还未回归的香港也在全港38个地铁站,整整放了10分钟的哀乐,以此表达对邓小平同志去世的哀悼。

在解放军总医院附近的五棵松路口,出现了万民空巷的盛况,为送这位世界伟人最后一程,人民群众自发聚集在路口等待。

“他为国家、为人民做了那么多贡献,不能让他一个人走,一定要送送他,一定要送送他才行!”

“小平一路走好!我们会永远铭记你的功劳。”

“没有他就没有今天的我们。”

“邓爷爷,一路走好!”

诸如此类的喊话声不断,现场送别的人无不声泪涕下。

这场送别没有刻意安排,响彻街道的哭声全是人民对邓小平同志做过的贡献的感激和对他去世的心痛。

死者为大,遗愿自当遵从,但真情实感的期盼也同样令人为之动容,所有人都想对他进行最后的告别,陪他再走一程。

于是,在人民热切的期盼下,中央举行了小规模的告别仪式。

2月23日下午,插画艺术家王绥枝来到解放军总医院邓小平的遗体告别室,为其布置灵床。

为表达对邓小平同志的崇高敬意,灵床一周均用君子兰做装饰,王绥枝的任务是用插花手法布置灵床四周,且务必在晚上9点前结束。

时间紧任务重,王绥枝强忍着内心的哀痛推进着工作,晚上8点55分,整个花带才布置完成。看着花带中央的灵床,王绥枝再也绷不住了,眼泪大颗大颗的砸在地面。

王绥枝

2月24日上午,遗体告别仪式定在医院南楼小礼堂,江泽民、朱镕基等人到场送别。

个子小小的邓小平躺在满是鲜花和常青松柏的灵堂上,面容看起来依旧和蔼可亲,身上盖着中国共产党的党旗,花圈和花篮摆满了整间屋子,气氛庄重又压抑。

上午9点28分,在人们的目送中,邓小平的灵柩由8名解放军抬起,缓缓走出送别礼堂。

在去往八宝山的路上,挤满了来送别的10万多人民群众,个个手持鲜花,眼含热泪,目送这位伴随中国度过将近一个世纪风雨历程的伟人离去。

3月2日11点25分,邓小平的骨灰被专机运上1800米高空,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同志的骨灰久久不肯撒手,一遍遍呼喊着邓小平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洒向大海。

之后,邓小平的眼角膜、遗体也被捐献出去,当做医学研究的对象,衣物也让秘书全部焚烧。

只是当秘书将衣服拿到焚烧炉前时,旁边的工作人员突然看到一件带有大窟窿的内衣,大家的泪水再次决堤。

试问,一位穿有窟窿衣服的国家高层领导人,历史上能细数出几个?

邓小平同志真真切切做到了“两袖清风为人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他什么都没留下,但又什么都留下了。

结语

1979年邓小平在中国南海边划了一个圈,圈里的地方如今早已成为中国首屈一指的大城市,之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吹到了中国大地的每一个角落。

如今的中国高楼林立,公交、地铁、高铁打通了全国各个城市的联络,人人吃得饱穿得暖,人民的幸福指数连年攀升。

中国也早已屹立于世界舞台,成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被认为是潜在的超级大国之一。

而这些成就都离不开邓小平同志心系百姓,情系民生,呕心沥血的奉献。

“红旗捷报飞歌日,万民身怀邓小平。”

今年是邓小平同志逝世25周年,让我们谨以此文表达对这位世纪伟人的敬意。

对于邓小平同志的一生,大家有什么看法?可以在评论区留下您的看法。


参考资料: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卓琳:“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

《邓小平文集》

石仲泉——《邓小平与新中国七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中国工农红军   灵床   中央   遗体   高龄   骨灰   伟人   中国   身体   医院   卓琳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