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少女十三四岁就嫁人,朝廷鼓励,皇帝以身作则,难道有癖好?

根据二十四史的相关记载,大多数皇帝都喜欢纳十三、十四岁的少女进宫,甚至第一位正妻也处于这个年龄阶段。

公园前192年,十一岁的张嫣成了汉惠帝的皇后;公园557年,十四岁的孤独迦罗成为了杨坚的妻子;公元613年,十三岁的长孙氏嫁给李世民。

除了皇亲贵族以外,民间一些有钱有势的商人、地主也喜欢纳少女为妾,年龄也是在十三、十四岁。

难道古人真的有一些不为人知的特殊癖好?各朝各代都有礼制,倘若真是如此,上至王朝下至百姓都允许这种事情存在,那就真的说不过去。

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古人的错误观念:她们生孩子不仅快、还健康

秦朝衰亡以后,汉朝建立,短短数年之间,人口骤降到一千三百万,历史的时间轴继续推移,到了三国乱世即将落下帷幕时,人口已经缩减到七百万。

朝代更迭,苦的一直是百姓,也应了诗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唐宋元明清,这些朝代每次发生动荡,人口数量都会呈现出直线下降的趋势。

各个朝代兴起之际,百废待兴,朝廷会鼓励百姓多生育。长期在这种环境的渲染下,他们就会形成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即使家中揭不开锅,也要多生孩子。

哪个年龄段的女人最适合生育呢?根据现代的医学观点是23-30周岁,然而在古人的观念中,他们认为是在十四岁左右。

因此,为了生下的孩子更加健康、为了能够获取更多的子嗣,无论是皇亲国戚还是达官显贵,他们都喜欢迎娶十三、十四岁的少女。

为什么古人的生育观念如此离谱?

根据两年前国内一项调研结果显示,中国人的平均寿命,男性为73.64岁女性为79.43岁(预计平均寿命77岁)。

古代由于战乱、医疗水平、洪涝灾害等各种因素的限制,人类平均寿命在45岁左右,根据更早的一些史料记载,夏、商时期的人均寿命在18岁左右,周、秦大约为20岁。

古人要在短短的四十年间完成娶妻生子、外出谋生、孝顺父母、安置孩子等各种事情,压力自然很大,他们的适婚年龄很少拖到二十多岁,大多数在十五岁之前就找到携手白头之人。

由于古代医疗水平有限,很多女子在分娩之际去世,即使母亲侥幸存活下来,新生儿的夭折率则很高。

就如清朝的顺治皇帝,他一生有八个儿子,其中四个不幸夭折。康熙皇帝在幼年时还险些因为天花而丧命。

在古人传统的观念认知中,十五、十六岁的少女正是年轻力壮之际,分娩孩子的时候更加得心应手。

这种观念在现在看来是无稽之谈,然而在古代则根深蒂固。

三百年的王朝要完成二十三代人的任务

在中华五千年的璀璨历史长河中,能够维持三百年统治时间的王朝屈指可数,大多数王朝的存亡时间并不长,或许说只是时间轴上的一个点缀。

如果按照现代人类正常的生育规律计算,三百年的时间大概能够有十二代人左右,而古代王朝则能达到二十三代人。

在冷兵器时代,王朝要想实力庞大,子民的数量就要庞大。王朝的宫殿、庙宇等建筑要想宏伟,参与建造的人数就要众多。

几乎所有的问题都指向“人口数量”,这也是古代王朝鼓励百姓多生育的最主要原因。

“童养媳”存在于古代,也是女子早嫁的映射

再把时间轴拉近一些,我们不难发现民国时期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童养媳。

一些家境较好的人家会提前为儿子物色媳妇,将面容姣好、乖巧懂事的女娃娃带到家中养育,等到了婚配年龄再让她和自家儿子结婚。

一来是为了让女娃娃帮家中干活,二来是提前培养和女娃娃之前的情感,三来是为了让女娃娃能够存活下去,免得她跟着自己的父母居无定所、风餐露宿。

这种现象在古代也存在,一些地主富商也会收养穷人家的孩子当做童养媳,等她到了十三、十四岁便会和这家的公子结婚。

其实古人结婚年龄太早并不是某个人规定的,而是整个大环境下的必然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古代   童养媳   王朝   以身作则   癖好   朝代   朝廷   古人   皇帝   观念   年龄   娃娃   百姓   少女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