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不长寿,不仅看基因,还要看饭后养生8法

很多人吃完饭,特别是晚餐后,就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看手机、聊天等。更有人“晕饭”,吃完饭后就躺在床上睡一觉。饭后做这些事确实让人舒适,但却让健康大打折扣,日积月累,疾病就会找上门。


饭后保健是十分重要的养生方法,我国古代养生家都非常重视饭后保健。老年人肠道消化能力变弱,更需要在饭后做一些事情来帮助消化。下面介绍几条食后养生经,简单易行,长期坚持可以延年益寿。




一、食后漱口



“药王”孙思邈在《千金方》中指出:“食毕当漱口数过,令人牙齿不败,口香。”食后漱口,可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减少口腔内细菌数量,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可降低胃肠患病率。


正确的漱口方法是,将漱口水或清水含在口内,闭上嘴,鼓动两腮与唇部,使水液在口腔内与牙齿充分接触,并利用水力反复地冲洗口腔各个部位,清除掉存留在牙齿各处缝隙的食物残渣和软垢。漱口必须持之以恒,每食后必及时漱口,漱口水以淡盐水和茶叶水为佳。


二、歇一会儿



吃完饭后静坐休息10~30分钟,再去睡午觉、散步或是做别的事情,这对于肝脏的保养很有益。吃完饭后闭目养神,能使血液多流向肝脏,供给肝细胞氧和营养成分。对于胃下垂的老年人,饭后最好适当平躺一会儿,因为胃下垂受体位影响大,平躺时感觉稍好些。


三、揉揉腹



脐腹部相当于胃幽门腺的肠腺部位,频频摩擦可使胃肠蠕动加快,胃液增多,有助于消化和排泄。


孙思邈就提倡“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认为“食毕摩腹,能除百病”。宋代养生家刘词在《混俗颐生录》中也说,饭后宜“先以手摩肚数十下,兼仰呵气二十下”。食后摩腹还能作为一种良性刺激,经神经传入大脑,有益于内分泌功能的调节,对治疗多种疾病,如消化不良、慢性胃炎、慢性肠炎、胃肠神经官能症、慢性胆囊炎等疾病有帮助。


具体做法是: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30圈。


四、听小曲



中医古籍《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愉悦心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波兰医学专家曾建议胃病患者每顿饭后听一听巴赫的音乐唱片,以促进他们的胃病痊愈。


不建议老年人听喧闹嘈杂的声音、强烈激昂的音乐、缠绵悲哀的曲调,否则会对情绪和消化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五、慢慢走




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曾说:“食毕行步踟蹰(要走不走的样子)则长生。”《摄养枕中方》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食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


同时饭后散散步,还能消耗一定热量,起到减肥作用。但食后不可疾步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否则会给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散步的时间应是在饭后20分钟,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疾病者饭后不宜散步,应平卧10分钟。


六、练跪姿



据报道,科学家发现,在还没发明椅子之前,医史资料中竟找不到肥胖症、肠胃病的相关记载。而在椅子发明之前,人们多采用跪姿来谈话、吃饭等。跪姿练习适合运动量不够的人,特别是饭后做一做效果更好。如果吃完饭后还忙着办公,或是窝在沙发上,肠胃容易“闹情绪”,变成“小腹婆”“小腹翁”的概率也会大增。跪立姿势有利于肠胃蠕动,防止腹部脂肪堆积。


此外,跪着走一走也有“引血下行”的作用,可戴着护膝做一做。足部离心脏较远,供血相对不足,跪着行走,气血容易流向膝盖,足部的供血也会更充足,还有一定的驱寒功效。当然有下肢骨病疾患的人不宜采用此法。


七、要制怒



古人云“食后不可怒,怒即食积”“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后,若处于恼怒烦闷的情绪之中,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中医认为“怒则气上”,生气发火会使肠胃气机紊乱,不利于消化吸收。


八、嚼口香糖



当胃酸分泌过多时,会出现烧心的感觉。英国研究人员发现,咀嚼口香糖有利于缓解烧心的症状,保护胃肠道。嚼口香糖不要少于30分钟,这样才能保证口腔中产生充足的唾液来稀释食道和胃中的胃酸。需要提醒的是,不要吃柠檬或橘子等酸性口味的口香糖,否则会加速胃酸的分泌,加重烧心症状。


本文合作作者:王延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饭后   胃下垂   长寿   胃酸   口香糖   胃肠   肠胃   老年人   基因   牙齿   口腔   疾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