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六史精选故事414、房谋杜断的启示

有个成语,叫做房谋杜断。成语的出处,来源于唐太宗的两个著名宰相,一个叫房玄龄,一个叫杜如晦。房玄龄多谋,杜如晦善断,两人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辅佐李世民登上帝位,并为开创贞观之治做出了重要贡献。

房玄龄,山东临淄人,出身于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既是著名学者,又当过朝廷高官。房玄龄继承祖上遗风,喜爱学习,博览经史,善诗能文,胸有智谋,还写得一手好书法。

房玄龄在十八岁那年,考上了隋朝的进士,入仕做官。当时是隋文帝杨坚年间,天下太平,国力强盛,人人都认为隋朝能够长久。房玄龄却悄悄对父亲说:“皇上本无功德,仅以外戚的身份篡夺皇位,又不为子孙做长远打算,儿子们互相争斗,其灭亡可翘足而待”。房玄龄的父亲大惊,急忙捂住儿子的嘴,说:“不要胡说!你想灭族吗?”

房玄龄果然没有说错,不久社会大乱,英雄四起。房玄龄胸怀大志,想干一番大事业。他遍观各路豪杰,认为李世民有经世之才,能干大事,便主动前去投靠。当时李世民正在招贤纳士,与房玄龄交谈后,觉得他胸有谋略,见识超群,十分高兴,任命他为参军,作为自己的谋士。从此以后,房玄龄不离李世民左右,跟随他南征北战,为他出谋献策。

房玄龄对李世民忠心耿耿,竭尽全力为他筹谋军政事务。每攻占一个地方,许多人都去搜寻珍宝,只有房玄龄不屑一顾,而是到处招揽人才,与他们结为朋友,让他们为李世民效力。李世民常对别人说:“光武帝刘秀有了邓禹,才获得天下;我有了房玄龄,就像光武帝有了邓禹一样”。邓禹是东汉开国第一功臣。

李渊对房玄龄的才能,也感到十分惊奇。李世民在外领兵打仗,常派房玄龄去向李渊请示汇报军情。李渊说:“每次房玄龄陈述事情,就像我与千里之外的儿子面对面谈话一样。房玄龄深识机宜,怀有大才,应当重用”。因此,房玄龄逐渐成为李世民身边的主要谋士,李世民对他几乎言听计从。

房玄龄发现并推荐了另一个谋士杜如晦。杜如晦是陕西西安人,也出身于官宦世家,比房玄龄小六岁。杜如晦自幼聪慧有悟性,喜欢与人谈论历史、文学文面的知识,性格果敢,遇事很有主见。李渊攻占长安以后,杜如晦见李世民有王者之风,于是投靠了李世民。

李世民起初并没有发现杜如晦的才能,只是把他当一般人看待。房玄龄却看出杜如晦不同常人,向李世民推荐说:“杜如晦能洞察事理,当机立断,有王佐之才。您如果只想当王,不用他还可以;您如果打算经略天下,那就非他不可了。”

李世民听了房玄龄的话,对杜如晦考察了一番,果然如此。李世民对房玄龄说:“如果不是你提醒,差点让这样的人才流失”。从此,杜如晦留在李世民身边,与房玄龄一块参与军机。

房玄龄、杜如晦就像李世民的左膀右臂一样,随他四处征战,出谋划策,运筹帷幄,帮助李世民征伐西部,收复太原,消灭窦建德,打败王世充,平定天下,建立了大功。太子李建成十分忌惮房玄龄和杜如晦,奏请李渊,把二人调离秦王府,到外地任职。

李世民与李建成的矛盾日益激化,房玄龄首先提议,用武力解决,长孙无忌赞同。两人心中不很踏实,又去找杜如晦商议。杜如晦坚决支持,说除此之外,没有别的好办法,而且出其不意,必能成功。于是,房玄龄、杜如晦等人详细策划了玄武门事变,果然一举成功,使李世民登上了帝位。

房玄龄、杜如晦是扶持李世民上台的主要功臣,李世民称帝以后,任命房玄龄为尚书左仆射,杜如晦为尚书右仆射,都属于宰相,两人同掌朝政,协助李世民处理国家大事。

房玄龄博学多才,思路敏捷,富有智谋,但在决断上有些迟疑;杜如晦在谋划上不如房玄龄,但他洞察事理,善于决断,两个人取长补短,十分投合。他俩同心协力,谋划和决策朝廷事务,对唐朝初期稳定社会、恢复经济、制定政策、招揽人才、协调民族关系等重大事项,都做出了重要贡献。房玄龄和杜如晦,成了唐初名相的典范,人们提起良相,必定将房、杜二人并称。因此,房谋杜断的成语,也流传至今。

可惜杜如晦命短,四十六岁病逝。李世民大哭,三天没有上朝,以后每次提起杜如晦,李世民都流泪不止。有一天,李世民吃瓜,瓜味甜美,忽然又想起了杜如晦,潸然泪下,伤感地说:“可惜,杜如晦不能与朕同享美食了”。李世民将瓜留下一半,拿去祭奠杜如晦。

杜如晦死后,房玄龄继续竭力辅佐李世民,他明达吏事,法令宽平,任人唯贤,清正廉洁,受到人们尊重。不过,没有了杜如晦,房玄龄决断不足的缺陷,就逐渐显现出来了。后来,魏徵出任宰相,房玄龄所起的作用,就没有从前大了。

房玄龄在晚年的时候,主要主持修撰史书。他负责修撰的《高祖实录》、《太宗实录》,受到李世民嘉奖,却被后人诟病,说他对史料进行了篡改。

房玄龄七十岁病逝。李世民停朝三天,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房玄龄、杜如晦皆位于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列。

后世在评价唐朝宰相时,无不首推房玄龄,而且总是把他与杜如晦并称“房杜”。唐朝诗人皮日休有诗赞道:“吾爱房与杜,贫贱共联步。脱身抛乱世,策杖归真主。……美矣名公卿,魁然真宰辅。”

房谋杜断,各取所长,互相弥补,是最佳的人才组合。在现实社会中,十全十美的全才,几乎是没有的,绝大多数是偏才,但偏才搭配好了,就会形成全才。李世民能够做到房谋杜断,表现了他在用人方面的高明之处。

可见,如何合理搭配人才,发挥各类人才的最大效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在当今社会,更需要对这门学问进行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继房玄龄之后,辅佐李世民发挥作用最大的,是大名鼎鼎的魏徴。请看下一集,魏徴不想当忠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帝位   全才   谋士   宰相   决断   功臣   唐朝   成语   启示   社会   故事   人才   房谋杜断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