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发黄的老照片

这张老照片拍摄于1983年端午节,照片中17人。我们少年朋友有20位,那天有2位上班没来,有位外出未归。所以只有17位。

说起这张老照片还有一段鲜于人知的故事,1976年四人帮垮台,结束了十年文革。1977年恢复了高考制度,我们朋友中有三位参加了高考,其中一位高考,二位中考。二位中考中有一位榜上有名进入温州中专学校读书。在入学前他家举办送行酒宴席。

原来我们在此之前一共有四五个少年小群体,有三五位一群的,有八九位一群的,有六七位一群的不等,其中每小群体里有一二位同另外小群体里几位是玩伴,另外小群体里又有与其他小群里的几位玩伴。这样交叉存在着。平时有时集群一起玩,又有时分开与自己的铁杆玩伴玩。

由于这位朋友的送行酒邀请了几位要好的玩伴,这几位又与其他小群体的几位玩伴要好。结果是他去他不去不好意思,邀请方也是他请他不请有失面子。最后大联合几个小群体的20位全部参加了送行酒,并随礼,也叫送人情。从此我们这一群少年朋友就固定了下来。感情也与日俱增。

时间到了1982年,农村实行了生产责任制政策,这年开始分了田,因为我们都是小青年,还未结婚。每个人的家庭都是父母成家。每个人都是家庭里的帮手劳动力,朋友们各自干各的农活。

在过去农村一年的农时基本上分三个阶段,春耕,以插秧为主。稻熟,收早稻种晚稻。秋收,割晚稻。

在这三个农忙季节,有兄弟多的朋友活干得快,主动打听有哪位朋友未完成的就去帮忙,一来二去就形成了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基本上所有朋友或多或少参加过互帮互助活动。

还有一项最费力气的就是交公粮,哪时每家每户上交公粮有任务,多的人家有二三千斤,少的也有一千多斤。根据每户家庭的具体安排,结合天气情况,上交公粮的稻谷都是晒干扬净的符合收购标准的才送去粮站收购。

在晚稻秧苗插布完成后的半个月内也就是公历的八月五日至二十日左右是送公粮的高峰期。一般每户都是一次性完成。各户多的有十几担,少的也有六七担。有时一天有二三位朋友家要送粮。这就需要很多人进入互帮互助的行列。

除了二位朋友上班的外,其余十八罗汉全部上阵,真所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自古英雄出少年,不管有多少担谷,一大群人过去每人一担,有时一次可以完成两户,父辈基本上不用挑,把个父亲们乐的合不拢嘴,见人就夸:这班后生真好!连在粮站里负责维持秩序的驻村干部见了都赞不绝口:这班后生仔打连营,干劲足力气大,互帮互助精神可贵。

如此互帮互助坚持了好几年,直到国家取消了粮食统购统销才告一段落。

从八二年开始,我们这群少年之友进入旺婚期,每年都有几位由父母作主安排婚期。同时也赶上了计划生育的严控时期,大部分都参加了逃生游击队,包括我在内。当时农村的计生政策是:头胎男孩一律一胎,头胎女孩须满六周岁可以申请二胎。二胎不论男孩女孩一律结扎。

由于农村的客观原因,人人都想生个男孩,头二胎生女孩的千方百计要生个男孩。于是乎跑外地做生意的,秘密投亲靠友的,总而言之想尽一切办法,避开计生侦察兵的侦探跟踪,在好几年的时间里,女儿戸们过着老鼠躲猫猫的生活,整天提心吊胆,外出东张西望,为了生个男孩几乎倾家荡产。有谁知道三十年后今天,政策放开生三胎却无人愿意生。又有谁能想到呢?

我们这群少年朋友除了两位参加工作的外,其余人都二孩以上,有几位是二女一男三位,最多的三女一男四位。

1983年临近端午节,有人提议端午节会一会,这提议得到全体朋友的响应。端午节这天经全体同意,上午来到位于城关解放中路八角桥边国营照相馆,照了这张彼具纪念意义的集体照,具体情况文章开头已提过。

三十九年了,原来的照片大都丢失,这张照片是二十年前有位朋友保存的唯一一张原件翻新的,弥足珍贵。它记录了一段少年之友的成长,生活之历程。

今天,这群少年之友全部60多岁,儿孙满堂。条件也不相上下。但感情不减,且端午节聚会一直坚持着。从早几年开始又增加了九月九重阳节,一年二次,旧会新意,在浓浓的酒杯中去品味着人生沧桑。

[赞][赞][赞][赞][赞][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头胎   晚稻   公粮   互帮互助   端午节   玩伴   群体   男孩   少年   朋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