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日军炮轰河南老君台,13发炮弹一发未响,是天意还是巧合?

1983年,河南鹿邑县明道宫来了一个日本观光团。

参团的大都是白发苍苍的老年人,来到明道宫虔诚跪拜之后,他们又吃力地登上三十三级台阶,去了明道宫的升仙台参拜。

当时的人们还以为是这些日本人也信仰中国的神仙,并没有多想,谁知道十几年之后,其中的一位日本老人又再次来到明道宫。

这位叫梅川太郎的日本老人第二次来到明道宫,还特地带来了根白色的方形石柱,上面分别用中文、英文和日文写着同样一句话: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梅川太郎和鹿邑县的明道宫有什么渊源?他为什么特意带着两根这样的石柱来到这里?

日军炮轰老君台

事情还得从抗日战争时说起。

1938年6月1日,那一天正是农历五月初四,侵华日军从安徽亳州向西行进,来到距离鹿邑县城的营子寨安营扎寨,准备向县城发起进攻。

当时驻守在县城的国民党军队早已撤离,日军却对此毫不知情,他们仗着火力优势,准备先炮击城里的制高点。

通过观察,日军发现了两处高大的建筑,随即就向这两处发起攻击。

炮兵打出的第一炮,就把左边的高楼炸得粉碎,日军见状,哈哈大笑,指挥官拍拍打炮士兵的肩膀,夸他准头好。

接着日军炮兵又往炮膛里装填好了炮弹,指挥官一声令下,呼啸的炮弹又朝右边的高楼飞去。

然而这一次炮弹出膛,眼见着又一次击中目标,日军却迟迟没有听到炮弹爆炸的声音。

日军指挥官十分困惑,又让炮兵换了一个目标,向其他地方又连发几发炮弹,这次发出的炮弹,却是每一发都是落地就炸,连县城坚固的城楼都被炸毁了。

看见这个情况,日军指挥官还以为之前只是巧合,打出去的都是哑弹,于是又让炮手对着之前的目标继续攻击。

炮手又打出了几发炮弹,这些炮弹又是一发都不响,除了第一发炮弹之外,他们打向这处高地的十几发炮弹,无一例外都没有爆炸。

一连十几发炮弹打出去都成了“哑炮”,日军自己也害怕起来了,赶紧停止了对右边高楼的炮击。

等到他们进了鹿邑县城之后,就迫不及待地去右边高楼查看情况,结果到了之后,现场的情景让这些日军目瞪口呆。

他们当时看到的那处高一点的地方,位于这座名叫“明道宫”的道观里,是一处高台上的建筑,据说是太上老君升仙的地方,名叫升仙台,后来被叫做老君台。

他们的炮弹打过来之后,有的炮弹落在地上,有的嵌进了墙里,还有一枚扎进了院里的一棵古树,而且都没有爆炸。

而且在大殿后面,还有两间小殿,据传是太上老君的炼丹房,当日军轰炸老君台时,这里还存有大量国民党军队存放的黑火药。

一旦落在老君台的炮弹爆炸,势必会引爆火药,从黑火药的数量来看,当时候老君台肯定会被炸成焦土。

然而令人惊奇的是,虽然有两枚炸弹落在大殿,却没有一枚爆炸。

在场的日军没有办法用常理解释这样的事情,本能地以为是道观里供奉的太上老君“显灵”了,护佑住了这处地方。

想到这里,日军大惊失色,赶紧跪在大殿前磕头赔罪,希望中国的神仙能饶过他们,让他们平安回国,赔完罪之后,又恭恭敬敬地退出道观。

后来在日军占领鹿邑县的时候,他们在明道宫外派了一个班的兵力保护这里,可能因为这件事,当当地群众进道观参拜的时候,日军从来都不阻拦。

多年后炮弹仍能引爆

1940年,外出逃难的道士回到明道宫之后,发现了道观里还有日军残留的炮弹吓了一跳,赶紧把这件事情告诉了鹿邑县慈善会会长赵万成。

赵万成随即委托自己的弟弟,在私塾教书的赵万本带着几个学生去老君台查看情况。

经过赵万本和学生的查找,他们一共在老君台发现了12枚炮弹。

除了落在地上的,还有两枚炮弹穿过了大殿的山墙,一枚卡在大殿的梁上,一枚落在老君像前的神龛上,另有一枚炮弹卡进了大殿东侧的柏树上。

赵万本带着学生,冒着危险把这些炮弹一一取下,带出老君台之后,就在附近挖了大坑,把这些炮弹就地掩埋了。

道观在日军的炮火下安然无恙的消息传出去后,四里八乡的群众也都觉得非常神奇,这也让道观的香火比以前好了很多。

日军投降之后,经过解放战争,新中国也建立了。

道观在经历过战火后,虽然也有过几次修复,但是当年日军炮弹留下的痕迹仍然还在。

1983年,老君台所在的明道宫突然来了一个日本观光团。

这是一个老人团,为首的石井是一位80多岁的日本老兵,抗日战争时期,他隶属于日军骑兵高原联队,是一名中队长,他当时曾带兵驻守在鹿邑县。

还有一位梅川太郎,是当时从安徽亳州进攻鹿邑县的藤田部的士兵,当时向老君台开炮,他就是炮手之一。

团中的其他成员也是当年参与鹿邑县炮轰老君台的日军士兵,故地重游之后,这些日军士兵登上老君台,再一次虔诚跪拜,

梅川太郎还说,当年他炮弹打得很准,但是打在老君台的炮弹却一发未响,不管是偶然因素,还是太上老君显灵的结果,他们当年发动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

离开鹿邑县后,梅川太郎也是九死一生才能回到日本,他这次来跪拜太上老君,就是为了请求中国的老祖先和中国人民的原谅,他们是来忏悔请罪的。

1997年9月19日,梅川太郎再次来到老君台,这一次他特意在这里留下了一根白色的方形石柱,柱子的四面,是用简体中文、繁体中文、日文和英文写的同一句话:

我们祝愿世界人类的和平!

送完石柱回国后,梅川太郎就在日本去世。

梅川太郎虽然不在了,但是他在老君台忏悔时的讲述,却给人们留下了一个疑问。

据梅川太郎说,他们当年一共往老君台打了13发炮弹,这个说法也得到了当时目击此事的老人的证实。

然而当赵万本带着学生收拾炮弹时,却只找到了12发炮弹,最后一发炮弹去了哪里?

就在人们纷纷猜测的时候,没过多久,这最后一发炮弹竟然自己跑出来了。

2003年秋天,老君台连下了几天大雨,到了9月5日清早,正在给老君台上香的李道姑忽然听到一声巨响。

出门一看,才发现老君台的西南角处,在雨水的冲刷下发生了坍塌。

李道姑将事情上报之后,维修人员随后赶到,就在他们对坍塌的地方进行修复时,突然在这里发现了一枚已经生锈的炮弹。

维修人员不敢耽搁,立即请专业的人员妥善安置并鉴定这枚炮弹,经过鉴定,这枚生锈的炮弹,就是1938年,日军炮轰老君台的13枚炮弹中的最后一枚。

当年炮弹打过来后,直接钻入土里,要不是老君台坍塌,大家也发现不了,这下也验证了梅川太郎的话。

这枚炮弹被交给公安部门之后,为了安全期间,公安部门的技术人员在空地引爆了这枚炮弹。

在最后一枚炮弹引爆前,大家还有人推断,是日军当时打过来的炮弹有问题,这才没有爆炸。

然而时隔几十年之后,当年的炮弹仍能引爆,并且威力十足,也说明日军当年的炮弹没有问题,那么真的是老君台的太上老君显灵了吗?

是凑巧哑火还是老君显灵

老君台供奉的太上老君,原名叫做李耳,是春秋末期人,是春秋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作老子。

老子曾在周朝当官,因为他博学多才,春秋时期的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还专门向他求教。

作为一个学派的创始人,世人对老子的崇拜在汉代达到了一个高潮,这是因为汉朝早期的统治者信奉“黄老之说”(黄帝和老子),在他们的推崇下,老子的出身和学说也得到了重视。

关于老子的故里有两个说法,其中之一就是河南周口的鹿邑县,这一说法在社会上的接受度高于另一处地方。

鹿邑的老君台,据说就是在汉代修建的,距今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

传说老子修炼成仙之后,就是在老君台飞升成仙的,所以老君台之前被叫做升仙台和拜仙台。

老子之所以会从“人”变成“神仙”,是因为东汉后期形成的中国本土宗教——道教。

东汉后期,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团体相继产生,后来逐渐发展成道教,他们以老子的《道德经》为经典教义,所以老子就被奉为道教的创始人。

随着道教神仙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太上老君也从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摇身一变,成了道教神仙中地位最高的“三清尊神”中的道德天尊,又被称为“道祖”,在民间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李唐王朝建立之后,因为同为“李”姓,唐朝皇室便认老子为祖先,作为老子故里的飞升之地,老君台也先后迎接过唐、宋好几位帝王的参拜。

据当地县志记载,老君台高13米,台顶面积约700多平方米,整个老君台的形状就像一个有棱角的圆柱,台体是由24个平面围起来的。

这样就能解释为什么日军把这里当作中国军队的据点了,因为被青砖包裹的台体,远远看上去就像碉堡的外墙一样。

老君台上的建筑不多,只有正殿、偏殿和山门,正殿原来供有老子紫铜坐像一尊,可惜在上世纪已经被毁了。

在正殿的左前方,还有一根铁柱,相传这是老子的“赶山鞭”,大殿后面,就是当年存有国民党军队黑火药的“老君炼丹房”。

要想登上老君台,就得先上33级台阶,这也暗合老子升上33重天的故事,而且巧合的是,老君台上存留至今的古柏,一共有13棵。

所以当年的日军,就是因为了解到了太上老君在中国神仙系统中的地位,才会在发现炮弹没有爆炸之后这么胆怯。

其实日军的胆怯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他们自己内心深处,也认为入侵中国是非正义的战争。

日本的文化受中国唐代影响很大,所以对中国的神仙也有敬畏之心,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看到打进去的炮弹没有爆炸,难免会让日军心生恐惧。

至于炮弹没有爆炸的原因,科学的解释是当时的天气状况,在加上老君台的土质,可能刚好凑巧无法让炮弹的引信无法被触发。

炮弹的引信无法触发,炮弹肯定就爆炸不了。

后来也有人做过类似的实验,他们找来日军当年使用的炮弹,将炮弹打出去之后发现,这种炮弹落在松软的泥土中,就不会爆炸,落在其他地方就可以。

所以当时落在老君台的13枚炮弹,很有可能是同一种类型,相同的天气和土质,都没有爆炸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至于后来被公安机关引爆的那枚炮弹,这是因为引爆的时候,除了引信之外,还有其他的手段,这和我们点鞭炮时,除了点燃捻子之外,把鞭炮放进火堆里,鞭炮依然能点着的道理一样。

所以当年这13枚炮弹没有爆炸,也许只是一个巧合,至于是不是民间认为的“老君显灵”,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了。

结语

不管故事是真是假,如今的老君台上,还陈列着5枚当年的炮弹,梅川太郎带来的“悔罪碑”,也被称为“和平碑”,他们和老君台留下的弹痕一起,向世人展示着这座千年古台,在战争中承受的一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和“老君显灵”同样重要。


参考资料

1.宁新路.“昏迷”的炮弹[J].百姓生活,2015,(第10期).

2. 王庆顺.发生在抗战期间的三件古怪之事[J].文史天地,2020(06):68-70.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8

标签:老君   鹿邑县   炮弹   日军   明道   太上老君   道观   河南   日本   天意   巧合   老子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