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昭通六祖分支的传说

1)六祖与昭通

现存的18部《指路经》分别来自云南的路南、双柏、红河、弥勒、武定、禄劝、罗平、中甸、宁蒗,四川的普格、喜德、甘洛、美姑、盐边,贵州的大方、威宁、赫章、盘县。这18部《指路经》所指的路线,不论出发地点、迁徙路线如何不同,大部分终点都指向滇东北地区,特别是昭通。比如,《乌蒙卷·指路篇》说:“到了这地方,德布卸马鞍,德施把马歇,古侯作小憩。”

云南昭通

在云南省昭通市西郊十余公里处,有一座石山,名叫老鸹岩。山崖下面有一眼泉水,因井内泉水上涌时形如葡萄,故名“葡萄井”,文人们称之为“珍珠泉”。几乎每部《指路经》中,都记载着葡萄井这个“六祖”取分支水的地方。这里陈放着新旧攀藤和新钵、旧钵,凡“六祖”子孙到此,都用新藤攀登、开拓,好自为之;用新钵吃饭、喝水,“口渴得喝三坛水,不渴得喝三坛水”。

《指路经》是彝族“六祖”后裔迁徙的信史。毕摩必须准确无误地念诵《指路经》,方能指引死者魂灵返回祖先的发祥地。有人说,各地的彝文《指路经》证明:葡萄井是彝族“六祖”饮用过的甘泉,他们从这里走向分支的道路,去披荆斩棘开创自己的新天地。因此,昭通市修建了“六祖文化广场”。

2)六祖文化广场

昭通彝族六祖分支文化广场景区位于昭阳区旧圃镇,规划用地26.5公顷。工程于2009年8月14日启动。彝族祖先阿普笃慕及六个儿子的圆雕塑像为景区主体雕塑。整组雕塑将突出地域文化和支系文化,体现传统文化与现实创意相结合、历史意义与现实理念相融合。《西南彝志》说:“武、乍二长子,居楚吐以南;糯、恒二次子,往洛博而北;布、默二幼子,实液中部漫。天上布满星,地上布满人,六祖的后裔,各处去定居。”由于彝语地名的消失和演变,今天难以判断“楚吐”、“洛博”、“实液”等地是现在的什么地方。但大部分专家学者认为,武、乍居云南,糯、恒迁四川,布、默徙贵州,从而形成今日彝族主要分布于川滇黔的格局。

昭通六祖文化广场

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广场及葡萄井我亲自去看过,有一定的特色,但景区显然还未完善。我在浙江龙游出差时,一位浙江老先生告诉我,是他们亲戚接了昭通那个彝族老祖先雕像的工程。这个彝族老祖先就是阿普笃慕。老鸹岩下面有一条河,古代估计是很不错的,因为云南的小河,春节不枯水的不多,葡萄井旁边这条河看上去四季水满。古人迁徙基本都是顺着河流走的,因为人可以3天不吃饭,但不能够1天不喝水。水乃生命之本。

3)葡萄井

在全国范围,宜宾葡萄井似乎比昭通葡萄井更知名,百度一下时,优先跳出的是“葡萄井是今四川省长宁县长宁镇南双河镇东门外的古迹,因井内泉水涌动,状如葡萄而得名。”。

我小时候经常去登山,在山泉处喝水时,也见过水从石缝涌出,在水面形成一个个半球形凸起,状如葡萄。有可能葡萄井并非一个特定的地点。因为昭通旁边的宜宾及威宁都有葡萄井,一部分研究者看到《指路经》中的葡萄井都以为是昭通葡萄井,其实,未必是这样。

昭通葡萄井

昭通葡萄井我2020年亲自去看过,井旁那条河现在有点污染,水质已经不太好。


4)六祖

昭通彝族六祖文化广场为六祖塑了像,搞得挺好:

昭通六祖雕像

阿普笃慕与六祖的故事广泛流传于云贵川桂,没有人怀疑他们曾经的存在,反倒是,六祖分支的洛尼白(黑虎山)现存有多个版本,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的。昭通没有洛尼白,但昭通人说他们的葡萄井就是六祖分支的地方。彝族离开洛尼白后,在附近一个人口较少的地方开垦及放牧,几代人后,人口增长了,田地不足了,一部分人又会再次分支,搬到旁边另一个人口相对较少的地方。一般是9年分支一次,2450年来,一个直系再次分支了近300次。六祖系彝人就这样扩散到云贵川桂、湘鄂东部、东南亚等。

昭通是云贵川三省交界处,在古代彝族迁徙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我们前面说过,彝族把希慕遮第14代窦米能视为始祖,因为这一代希慕遮家绝嗣,过继了窦度10子(也有说9子)。昭通古称窦甸地,我认为窦家就是居住在昭通的。窦家10子继承了希慕遮家基业,迁到以东川为核心的地区。过继桥在贝谷(东川有碧谷镇,嵩明有白谷村),故有研究者认为窦氏在东川。我认为昭通葡萄井是六祖后人再次分支的地方,不是最初六祖分支的地方。


5)朱提

《蜀王本纪》记载:蜀王杜宇从天堕,止朱提。朱提与“书识”同音,为昭通的古称。朱提先为山名,继为县名,再为郡名,后为银名(朱提银),文献所载始自西汉,沿用至唐初,持续了近800年,朱提一词在明清笔记小说中比比皆是,朱提银在全国经济与货币史上曾有过一席之地。朱提文化所覆盖的地域,即包括今云南昭通地区全部区县及云南曲靖市的会泽、宣威,云南昆明市东川区,贵州的威宁、赫章、毕节、水城等地。也就是说,朱提涵盖了滇东北、黔西部乌蒙山地区。是彝族卢夷国的疆域。昭通古称窦甸地(窦家坝子),我认为蜀王杜宇可能应该叫“窦宇”才对,音译为杜宇。南方汉语没有普通话那样字正腔圆。

昭通老城区

大理国在彝语里叫武输史,朱提古代有“书识”的发音。说明了大理与昭通的渊源关系。昭通彝人西迁大理,形成白子国,白子国后期发展为南诏。南诏的基业由大理国继承。有记载说,昭通迁大理的早期彝人被称为“下方夷”。

昭通城民国风格建筑

昭通古称曲(求)地(吐靡),威宁古称靖地(借靡),昭通卢夷国后裔阿卓仇部迁往石城后。顺便送了石城2个名字,一个汉语名字曲靖,一个彝语名字阿卓底(阿卓坝子),一直叫到了今天。而石城自己的另一个名字南宁却送给了邻居,直到今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昭通   云南   昭通市   东川   石城   分支   彝族   大理   葡萄   地方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