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秋冻”不适宜所有人

处暑节气过后,人们感受到明显的凉意,特别是近几天的阴雨天气,气温下降更是明显。白露节气以后,天气会进一步转凉,昼夜温差将继续加大。

常言道,“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冻”使人体适当接受耐寒训练,可提高机体抵抗力,对安度冬季有益,不少人选择在这个时候有意识地让身体“冻一冻”。

商丘市中医院国医堂主任杨华提醒,“秋冻”虽有道理,但并不适合所有人,对于患有一些慢性病的中老年人,不但不宜秋冻,还应注意秋季保暖。

杨华说,生活中,个别中老年人不服老,坚持“春天要捂得住,秋天要挺得住”,结果导致旧病复发。

“‘秋冻’不适合体弱多病的老年人。”杨华说,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能力。然而,秋季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时期,对于有此类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防寒尤其重要。同时,年老体弱者,或是怕冷、阳虚的中老年人也不适宜“秋冻”。

当然,能抗“冻”的人也应该有度。俗话说“寒从脚下起”,杨华提醒,老年人要注意脚部保暖,同时腰部、背部也需注意别受凉。“燥”为秋季主气,称“秋燥”,养生重点在于养阴防燥,以生津润燥、益肺养阴为主要养生原则。

“对于一些慢性病患者而言,如果坚持‘秋冻’,将十分危险。”杨华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慢性肺病、胃肠病、糖尿病、关节病的老年人,不要“秋冻”。

杨华提出,即使是身体比较好、没有慢性病的老人,“秋冻”也十分有讲究,如不注意则会给身体带来损害。我们的身体上有五个部位极其脆弱,即使适合“秋冻”的人也不要“冻”到这几个部位。

秋季头部不宜受凉,尤其不宜晨起洗头,这样头部易受风寒;颈部要注意保暖,否则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还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腹部保暖至关重要,因为肚脐皮下没有脂肪,紧邻丰富的神经末梢和神经丛,对外部刺激特别敏感,容易被寒邪侵袭;关节应格外注意,若在阴冷、潮湿的天气着裙装,腿部会因风寒的袭击而出现发凉麻木、酸痛不适等症状,久而久之会引起关节炎;脚部保暖保健康,因为脚是人体各部位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所以人们常说“脚冷,则冷全身”,全身若冷,病邪就有可能乘虚而入。

“寒从脚生”,脚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杨华说,老年人可以坚持用热水泡脚,有助于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解表散寒,能有效缓解手脚冰冷,温暖全身。在热水中加入生姜、花椒,可加强祛风散寒的功效。泡脚水温不可过高,时间不可过长,水温在40℃左右,泡20分钟即可。(贾红霞)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慢性病   中老年人   风寒   节气   保暖   老年人   秋季   部位   所有人   全身   中医   身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