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远起义,张世珍部下与解放军起冲突,毛主席:令解放军后撤原处

前言

在绥远起义的关键时刻,由于国民党特务、反动派等的造谣,一时间省内流言四起,到处传着“傅作义已被共产党枪毙”的蜚语。为了打消人民的恐慌,傅作义决心亲自赶赴绥远,一来使谣言不攻自破,二来动员部分意志摇摆的将领。

当傅作义的“动向”被国民党军统特务截获后,一场有预谋的暗杀就此展开。为了保卫傅作义,张世珍可谓是出力不小。毕竟,张世珍一直视傅作义为榜样、导师。

图 | 张世珍

傅作义视察张世珍部

张世珍于1902年出生在山西闻喜县的一个普通家庭。23岁那年,他加入了国民党第2军第6混成旅,成为了一名士兵。2年的军旅生涯,让他感到没文化晋升难的现实。于是1927年,当太原北方军官学校公开招生时,张世珍果断地报了名。

在军校,张世珍刻苦努力,废寝忘食。待学业结束后,他已经掌握了一身“本领”了。毕业后,张世珍被分配到了傅作义部。

1932年初,锦州遭到日军的侵袭。次年1月,傅作义被任命为第七集团军总司令,麾下的第35军临时改称“第59军”,傅下令将部队从绥远拉到张家口待命。

4月,日军抵进长城董家口、潘家口、古北口等关口。为了阻击日军侵略的步伐,时任420团1营营长的张世珍,奉命率部占领了“昌平县的高各庄——齐家庄”一带构筑防御战线。

月底,420团接到了一封上级电报,说傅作义要来团部视察。5月1日,傅作义在团长李思温的陪同下,来到了1营阵地。接着,傅作义问道:“这里谁管事?”李思温回答:“张世珍。”

随后,傅作义边视察,边嘱咐说:

“要想用落后的武器装备,战胜武器优良的日寇。在诸多因素中,构筑坚固的工事是重要一环。”

张世珍忙说:

“请傅总、团长放心,我们一定按时保质保量完成施工任务。”

傅作义点点头,继续道:

“要想抗击和打垮敌人,不仅要有锐利的矛,还要有坚固的盾。特别是阵地防御战,更是要七分用土石,三分用枪炮!”

李思温插话说:

“傅总说得好,我也常告诫他们只有平时多流汗,才能战时少流血。”

话落,张世珍大声说:

“我们420团1营随时准备迎击敌人的进攻!我们一定能打败日寇!”

尔后,战士们附和道:“我们一定能打败日寇!”

傅作义被1营的这股热血劲儿给震住了,他高兴地连连点头。临走时,傅对张世珍说:“你做得很好,以后要好好带部队。”

经傅作义动员,战士们的战斗热情高涨。在5月份的“怀柔战斗”中,张世珍率部与日寇展开厮杀,最终让敌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后,张世珍奉命撤出战场,率刚刚改回番号的第35军下属的420团1营,回到了绥远地区。

张世珍:“我没管好下属,是我的错”

全面抗战爆发后,张世珍先后参加了“忻口战役”、“奇袭包头”、“乌镇战斗”、“二狼山伏击”、“五原战役”等战役和战斗,他的职务也从营长升任为旅参谋长、团长。

1945年10月,第35军扩编为3个军,即为第35军、暂编第4军和骑兵第3军。张世珍被擢升为第35军32师副师长。

不久,国共内战爆发。张世珍是不愿意看到战争再次发生,他曾对身边人说:“我们和共军打来打去,最后受伤害的还是老百姓啊!”

随着解放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至1949年1月,决定中国命运的“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相继结束,蒋家王朝处在了临近倾覆的境况中。

北平和平解放后,绥远地区传来了“傅总投降共军”的谣言。董其武心神不宁,专程飞往北平找傅作义,商量如何解决绥远问题?傅作义旋即动身去了西柏坡,依照毛主席的说法,要用“绥远方式”来解决。

董其武回到绥远后,立即召集孙兰峰、刘万春、张世珍等师以上的军官开会,在会上,董其武通报了北平和平解放的情况,并透露了“绥远方式”的内情。

会后隔了几天,张世珍的独立第七师下属的杨镇田团,在换防的时候,因为一点小事儿与解放军部队产生了冲突,双方队伍在“陶卜齐车站”附近爆发了一场战斗。战斗持续了2个多小时,解放军顺势占领了归绥市以东15公里的战地。

此事发生后,董其武责问张世珍到底怎么回事?张世珍如实说:“我没管好下属,是我的错。”随后,董其武将情况向傅作义作了汇报。傅作义又请示毛主席处理。

毛主席知晓了来龙去脉后,并没有惩处杨镇田,而是下令解放军退守原处。这件事给张世珍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2月11日,董其武再次召集各军、师的将领开会,让大家谈谈对“绥远方式”的看法和意见。

此时,很多人都很担心,但董其武却对他们说:

“绥远的命运只有3种:一是打,我们的结果不会比东北、华东和天津战场更好;二是撤,南撤,我们不是蒋委员长的嫡系,到了江南,也没有好果子吃;西撤,那是马家军的地盘,也是寄人篱下;三是和,傅总所希望我们的,也是中共决定的‘绥远方式’。”

张世珍听罢董其武的发言后,站起身来坚定道:

“我们都是在傅总和董主席的提拔下才有的今天,我完全听指挥。”

随即,其他人也纷纷附和。

图 | 董其武

散会后,董其武又单独找张世珍谈话,问他为何如此坚定?张世珍说除了报恩之外,还有处理“杨镇田”一事,毛主席和共产党的宽宏大量,令他很感动。

2月底,蒋介石给董其武发来急电,让他率部西撤后套地区,与马步芳、马鸿逵互为犄角,以阻挡解放军的攻势。董其武给蒋介石复电,说了一些推辞的话术。蒋介石也没有那么好糊弄,马上停掉了绥远军队的补给,并派遣特务前往暗中调查、破坏。

为了不使蒋介石怀疑,也为了尽快搞到补给,董其武命令张世珍率独立第七师向西开到河套地区。这样一来,不但可以监视二马的动向,还能在关键时刻,防止二马向绥远起义部队进攻。

张世珍:“一定要保护好傅总的安全”

8月份,绥远省内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傅作义已经被共产党枪毙”的流言传得到处都是。毛主席再三考虑后,决定让傅作义亲赴绥远,戳破国民党特务、反动派的阴谋诡计。

傅作义要到绥远来,他的人身安全是重中之重。董其武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张世珍。张世珍知道,傅总到绥远来,必要在归绥市待一晚。这一晚,必不会太平。

张世珍将傅作义的临时住所,安排在了归绥市最大的旅店“万家春大旅店”。为了让傅总住得舒服,张世珍包下了甲等、乙等的全部房间。与此同时,在绥远的国民党特务已探知到了傅作义的行程,决定埋伏在“万家春大旅店”,继而伺机暗杀傅作义。

在傅作义到来前,国民党中统局西北区总督导张庆恩带着2名杀手,已经住进了丙等客房里。在狭小的客房里,他们3人开始复述起具体的暗杀计划。张庆恩和其他2人说:

“行动时,你们两个一起下手,别管我的安全。点火时,莫要慌张,导火线留得很长,足够你们逃出100公尺以外。”

原来,张庆恩将炸药放在了一个大型的皮箱里,只要一点燃,炸药的药量足以将整幢小楼都能掀起,睡在里面的傅作义自然也就活不成了。

接着,张庆恩话锋一转,不知是真心,还是试探地说:

“万一你们被逮捕了,不要充好汉,统统招供。共产党有政策,‘坦白从宽,抗拒从严’,兴许你们这一说,还能留个活路呢?”

2名小弟连连表态:“张先生,我们连抚恤金都领好了,死就死了。”

张庆恩这边正说着,一辆美式吉普车载着傅作义停在了“万家春大旅店”。傅作义下车后,其旁有位贴身警卫,名叫“李远贞”,是中共精心挑选出来的,专程保卫傅作义的安全。

下车后,傅作义在旅店老板的迎接下,住进了张世珍事先安排好的甲等客房。为了保护傅作义的安全,张世珍与李远贞商量,将警卫人员分成两拨,一波由张世珍率领,在室内保护;另一波由李远贞率领,在室外警戒。

“张、李”二人相互配合,将傅作义所住房间围得如铁桶一般。

话说,张庆恩3人缩在丙等客房里,听着前院热闹了一阵后,又恢复了平静,他们就知道傅作义已经住下了。这次执行这项重大的任务,虽然要冒生命危险,但所获的报酬是极为可观的。

根据蒋介石亲批的《关于暗杀解放区干部及我叛变人员之奖励办法》第5条规定:

“凡是杀害解放军高级将领,或是解放区高级干部,或‘起义’的原党国高级将领和高级行政人员的,给予奖金银元二万元之上。”

夜里,张庆恩和手下2人开始行动,他们用装了消音器的手枪,先后干掉了几名站岗的哨兵,按照计划,他们点燃了导火线,随着一声巨响,爆炸成功了。

一切都进行地那么顺利。不过,令张庆恩没想到的是,当晚,傅作义在张世珍的陪同下,去参加了归绥县长摆的接风宴席。主要是县长那边太过热情,连续请了傅作义3次。傅作义转念一想,去了给他们讲一讲共产党的政策也是好的嘛!就这样,傅作义躲过了一劫。

爆炸事件过后,张世珍立即下令让驻军电台向包头紧急报告。不久,董其武回电,催促傅作义赶紧到包头,并嘱咐张世珍路上一定要保护好傅总。

到了包头后,张世珍的心里还是惴惴不安,他主动去找中共派来的警卫参谋李远贞谈话。张世珍开门见山地说:

“依李参谋看,这危险是不是已经过去了?”

李远贞说:

“绝不能掉以轻心,我预计特务已经尾随到包头了。”

张世珍顿了顿,突然灵光一闪。接着,他伏在李远贞的耳边,将接下来的计划说了一遍。李远贞听了,激动地说:“对,就这么办,一定能抓到特务的。”

在包头的宴会结束后,董其武邀请傅作义去他的官邸住下。这时,张世珍和李远贞提出建议,让傅作义去警备司休息。由于傅作义已经得知了他们的计划,所以没有说什么。董其武见傅作义不反驳,便知道傅总已经默认去警备司下榻。

此刻,参加宴会的警备司令部特训处处长赵思武获悉了这个消息。赵思武,此人原是军统分子,后来军统改称“国防部保密局”后,他就成了毛人凤的手下了。原本,中统局和保密局各管各的,但刺杀傅作义事关重大,蒋介石亲自批示两个机构要相互配合。

图 | 毛人凤

傅作义在归绥“万家春大旅店”落脚,就是赵思武将消息传递给张庆恩刺杀小组的。这一次,赵思武又将傅作义在警备司住下的情况,透露给了张庆恩。

张庆恩一听,激动坏了,赶忙派他的手下到了警备司。但他们没有料到,这是张世珍和李远贞合伙布的局。傅作义只是在警备司绕了一圈,随后就去了董其武的官邸。但傅作义在警备司休息的大楼,被严格封控起来。所以,赵思武并不晓得傅作义早就离开了。

不出意料,张庆恩手下的2个小弟被逮捕。经过审问,他们将知道的情况全部说出来了,但他们却不清楚赵思武的身份。张庆恩比较滑头,见事情败露早就逃走了。

张庆恩并不甘心,第二天他打电话给赵思武,约他见面。到了约定地点后,张庆恩鼓动赵思武亲自动手除掉傅作义,还答应3天后接他一起去重庆。

由于中统局和保密局合作之后,张庆恩的身份要高于赵思武的,所以,张下的命令他不能不听。另外,赵思武也贪恋那二万元的银洋。

9月19日,董其武、张世珍等人经过慎重考虑后,决定宣布绥远省和平解放。当天,在包头中学大操场上,要举行阅兵式和庆祝大会。按照之前的一贯做法,会场的警戒工作就落在了赵思武的警备司肩上。

为了保护与会人员的安全,赵思武命令带来了一挺美式重机枪,将其摆放在隐蔽的角落,类似狙击枪一般。当天下午,傅作义、董其武等人乘车来到了包头中学。

当傅作义上主席台演讲时,赵思武支开了重机枪上的士兵。他旋即转动枪口,对准了傅作义。在他要开枪射击的那一刻,张世珍和李远贞带人赶来了。

时隔不久,赵思武被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法庭宣判死刑,在北京伏法。

傅作义:“没有他们,我命危矣”

绥远起义后,张世珍极为高兴。不久,他受到了傅作义的邀请。原来傅作义从李远贞那里已经听说了张世珍为了保护他,而作的努力了。那位,傅作义设宴,款待了张世珍这位大功臣。

席间,傅作义指着张世珍,和其他军官说:“没有他们,我命危矣。”

1950年2月,绥远起义部队进行改编,组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3兵团,下辖第36军、第37军、骑兵第4师,张世珍任第37军军长。

按“干部不升不降,原职使用,允许干部超编”的惯例,起义干部基本都是按原职安排的。唯独有两个人得到提升,其中一人就是张世珍——“师晋军”。

这样的安排,也是对张世珍在绥远起义中做的贡献的认可。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8

标签:绥远   保密局   北平   解放军   包头   警备   原处   特务   部下   旅店   蒋介石   国民党   冲突   张世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