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娲 伏羲的父母传说

据史书记载,圣母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母系社会“华胥国”的女首领。“国”,“域”也;即一族之都城也。故华胥国因华胥氏而得名,非华胥氏因华胥国而得名,记住此点尤为重要。

《春秋世谱》载:华胥生男为祖龙伏羲,生女为女神女娲 。同时她也是炎帝和黄帝的远祖,被誉其为“圣母人祖”,亦为华夏民族的始祖母。《国语·晋语四》注:《世本》原著载“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曾祖母华胥氏。”祖龙伏羲创制八卦、开天明道,为中华文明始祖。炎帝、黄帝逐鹿中原,征战南北,统一华夏,功勋卓著。此二帝为伏羲祖龙的传人,在华夏文明史中位列“三皇五帝”之首,中华民族由此兴盛,因为十四亿华人都是伏羲祖龙的传人!。


一、 华胥氏族源考证

大多数学者认为,“华夏”和“中华”中的“华”字皆源于华胥。有学者认为“中华”中的“华”字源于华山。但多数学者认为华山是因华胥得名,因为华山的得名应晚于华胥氏族名。

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上讲,“华”与“赫”通。“华”为今音,其发音近乎于腭。“赫”为古音,其发音近乎于喉。“华”的发音为“赫”之古音前移的结果。故“华族”即“赫族”,即最早统一了华夏的,赫赫有名之名门望族。

从字义和字形结构上讲,“赫”与“华”都是“胥”字上端余燃的火光:直接描述是“赫”,是“亮”,用植物顶端的花朵来比喻,就是“华”,是花。

西周青铜器《毛公鼎》、《命毁》等铭文的“华”字,象草木开花。《说文解字》、《尔雅·释草》、《广雅》等,认为“华”即“荣”。“因此,华字便含有美好、光彩、声色、风采等雅称。 ”华、华夏之称,来源于华胥,中华之称亦然。《华夏考源》一文从文字训诂得出结论:“胥、雅、疋、夏等古字相通,华夏就是华胥。因此可以说,华夏文化就是华胥文化,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也就是华胥文化了。

华胥的生地考主要有生于华胥国之说、有生于雷泽之说、有生于九河之说、有生于华胥之洲说等诸说。文史专家大都赞同华胥的故里在今陕西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并死后安葬于此之说。因为此说在文献记载里,既详细,而且可靠。

所以学界普遍认为,地处黄河流域上中游,即西北地区的环天水、宝鸡、蓝田、华山一带,是早期华夏文明最为重要的发祥地。此诸地都有一个共同之处,就是都尊祖龙伏羲为龙祖,都尊祖龙伏羲之母华胥氏为圣母。那么问题来了,华胥是祖龙伏羲的生母,那么华胥所生的子女都能成龙吗?例如同为华胥所生,女娲为什么不能成龙?但必须要尊伏羲为祖龙?而不是尊其他人为祖龙?要搞清楚这一问题,首先要弄清华夏母系社会的族源来历。

有关华胥感应受孕生伏羲的古籍很多,《帝王世纪》、《太平御览》卷七十八引《诗纬·含神雾》、《潜夫论·五德志》 、《纬》卷十一 、《河图握矩起》 、《孝经·钩命诀》 、王嘉《拾遗记》 等文献,均记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有娠而生伏羲。

相传华胥姑娘外出游玩,在雷泽湖边无意中看到一个特别大的脚印,好奇的用脚踩了一下,感应受孕,怀胎十二年后,生下伏羲。

西迁甘肃说:

华胥氏族在华胥之渚(今陕西蓝田)日益发展,人口有所增长,需要寻找新的食源地。于是部落内的氏族,有的留居,有的向北或向东发展,华胥则带领部落之民向西迁徙,一支居于华亭(今甘肃庆阳华池县),本人的一支居于成纪(今甘肃天水秦安县),逐渐形成新的“聚落”。当地的土著氏族与迁来之族和睦相处,并加入其部落,尊奉华胥为首领。她们在生产、生活中,逐步摸索,发明了彩陶器。

这种制陶技术受到先民喜爱,很快在周围的氏族先民中传开,华胥便派族人去传授技术,帮助其他氏族先民制造彩陶。秦安大地湾、天水师赵和西山坪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址的发现和发掘,佐证了距今8000年前,天水确有较为进步的氏族部落。大地湾的聚落遗址和文化,大体可与华胥部落相比附,先民有了半地穴式的方形、椭圆形简陋住房,陶器有红褐色与灰褐色两种。大地湾类型文化遗址在西汉水和嘉陵江上游的西和、礼县、徽县等地区均有发现,说明华胥族人已迁入该地区,或是其文化已影响到今甘肃东南部地区。当时天水地区还迁入了燧人氏族之民。他们和土著逐渐融合,向西(今甘肃中部、西部及青海等地)、向南(今甘肃陇南、陕西汉中及四川等地)以及世界各地迁徙和发展。华胥在成纪住居住一段时间后,留下伏羲女娲氏族于此,便带领一些氏族先民沿渭水东返。携其中一支回到关中故里。

史前那场突入其来的大洪水之后,由于关中平原及中原一带的地势较低,估计那里的原住民能生存下来的希望很小,都应该在那场大洪水中灭绝了。大洪水过后,伏羲带领着他与女娲繁衍的新人类,最终从青藏高原河湟谷地出发,迁徙至大江南北,世界各地!

打开APP查看高清大图

二、华胥姑娘出走成纪后与雷公的艳遇

华胥氏是中国上古时期母系氏族社会杰出的部落女首领,在古史文献里,她颇具神话色彩,“蛇身人首,有圣德”。相传她踩到了雷神脚印(一说履大人足印),感应后受孕 ,先生下伏羲,后生下女娲。又云其“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生帝于成纪,以木德王,为风姓”据史书记载,华胥姑娘成人后曾出门远游至天水成纪,游玩达12年之久,繁衍了很多后代,

据笔者考证,华胥姑娘在成纪游玩时,曾遇到了一位身材高大、名叫雷公的当地美男子,并与之“神交”。当时究竟发生了什么呢?据史料记载,她先是“履巨人之迹,意有所动“,此时”虹且绕立,因而始娠”。然后“生帝于成纪”。

但明眼人一看便知,这是在打暗喻。古人称“履”为鞋,这里是指女阴。“足”是指男根。“履大人迹”是暗喻“足”穿在“鞋”里,是指男女

这是在说:在一个狂风驟起,雷雨交加的夜晚,在天水成纪的某地,华胥姑娘躲在岩洞中避雨时,遇到了一位身材高大的名叫“雷公”的男子,并相互产生了爱幕。母系社会的男女关系较为宽松,两情相悦后,便当即在此野合。


此时洞外狂风大作,雷声隆隆。正在二人颠鸳倒凤时,一道闪电突然划破夜空,伴随着一声炸雷声响,正处于神情恍惚中的华胥姑娘受到了惊吓,惊恐中她抬起头来,一眼便看到了那条耀眼的闪电,即那条在空中飞舞的金“龙”。因伴随着这道闪电随之而来的“隆隆”雷声,华胥姑娘便将这道令人惊恐难忘的闪电称之为“龙”,又将这条“龙”带来的大风称之为“凤”。然后又将那带来欢愉的伟岸美男子暗喻为“龙”,将自己暗喻为美丽的“凤”。龙飞风舞,银虹环绕,电闪雷鸣。颠“龙”倒凤,男欢女爱,双方精疲力竭之后,龙凤呈祥,安祥相伴而眠。于是华胥姑娘此后便暗结珠胎,生下了龙种伏羲,并告之于她的族人。


为纪念因这场令其刻骨铭心的艳遇中而怀上的龙钟,华胥姑娘将生下的男孩用那道电闪雷声来喻其名,称自己生下的男孩是龙种伏羲,这个男孩自出生时便被炫目的虹光所环绕,自然会受到家族的偏爱,定会成为华氏家族当仁不让的大首领。这便是龙祖伏羲名字里的文化内涵!伏羲即降伏牺牲之人,即部落联盟中持有宰杀予夺大权的大祭司,当然也有降龙伏虎之意。

很显然,无雷不成龙!若不是那天电闪雷鸣的雨夜,华胥姑娘与雷神交合种下的龙种,若不是华胥姑娘望子成龙心切,我们中国人就不会有龙!

确定无疑,伏羲是真命天子,是真的人龙!一条生龙活虎的龙!一条活灵活现的龙!一条呼风唤雨的龙!一条无所畏惧的龙!一条能带来风调雨顺的龙!一条能给全世界华人带来好运的龙!所有的中华56个民族于是便都成了龙族,所有的中国人也都成了祖龙伏羲的传人!故龙始于伏羲!龙始于华胥姑娘在雷声隆隆中怀下的龙种伏羲!无雷不成龙!!!

后来,为了记念并感恩于那场狂风暴雨,华胥姑娘特赐“风”姓予祖龙伏羲。这样做不是为了别的,完全是为了记念那场她与一位名叫“雷神”的男神“艳遇”后所种下的龙种。由于那天的“艳遇”是发生在云雨雷电交加时刻,从此在中国古书里,“云雨”之事便专指男女交合之事。

在离天水卦台山不远的半山上,有一处堪称“中华第一洞房”的“龙马洞”,洞中左壁上有一条纯天然岩石纹理形成的黄龙,右壁上亦有一只天然青色岩石纹理形成的彩凤。依我看,现在热炒得某些学者所谓的“龙凤文化图腾“之说是根本站不住脚的。道理很简单,“图腾”一词是西方泊来品,与我们的老祖宗没有关联。我想问的是:8000年前的欧洲有文明可言吗?四大文明古国哪个出自于欧洲?

毫无疑问,正确的结论只有一个:具有8000年历史的华夏史前洞房文化,才是我们大中华龙凤文化的真正源头!

天水的龙马洞,传说就是伏羲女娲入洞房的地方。但据我考证,“龙马洞”的名字里暗含有“上古数字卦“里的“字卦”:从“龙马洞”的名字中能解读出“孕育龙种伏羲的洞房,龙即龙种伏羲;“马”即“妈”的谐音,暗指在此洞中怀上龙种的圣母娘娘华胥姑娘。也就是说,中华第一洞房“龙马洞“不仅是伏羲与女娲的洞房,而且也是当年华胥姑娘与那位青年男子艳遇的洞房!

子承母命,密而不泄,八千年秘笈深藏不露!洞房花烛,一脉单传,十四亿子孙血浓于水!此真乃千古绝唱,别有洞天!

众所周知,自从史前那场灭绝一切的大洪水过后,世界各地的旧人类惨遭灭绝,伏羲女娲兄妹为了繁衍后人,以推磨盘的方法问卦,并得到圣母娘娘的恩准。于是伏羲女娲遵从圣母娘娘的旨意,选择在此圣地圆房

据刘孝义副会长说,在卦台山后,至今还保存着一座名叫“雷公墓”的古坟。也许长眠在地下的,就是那位名叫“雷神“的男人,那个曾经让华胥姑娘刻骨难忘、身材高大的巨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7

标签:女娲   天水   生下   华夏   氏族   甘肃   圣母   洞房   中华   姑娘   父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