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永定县领导邀请一位农民,去当副县长,被拒绝:我没有时间

陈添裕的概述图

前言

1960年,一位农民正拿着锄头,在地里给禾苗施肥。看着长势良好的庄稼,这位农民的脸上乐开了花。

就在他专心干农活的时候,来了一群人,自称是县里的领导,是来邀请他到县里担任副县长的。听了来人的话,这位农民没有答应。

想到领导的殷殷嘱托,来人也不愿意让他错过这个机会,便再次劝说起来。见来人如此执着,这位农民坚定地说:“我没有时间,你们还是别影响我干农活了!”

毛主席:我一直惦记着你们

1953年,国庆节就要到了,举国上下都在紧锣密鼓地准备国庆节活动。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

在中南海,毛主席仔细地思考着:今年国庆节观礼活动,要邀请哪些人来参加呢?片刻之后,毛主席心里突然一亮,决定邀请陈添裕,来参加今年的国庆节观礼。

随后,毛主席亲自草拟了一封电报,让人发往福建省永定县牛牯扑村,交到陈添裕的手中。在电报,毛主席说:“请你来北京观礼。”

接到毛主席的邀请后,陈添裕非常激动,他没有想到,毛主席工作那么繁忙,有多少大事都等着做,却还能记得他这么一个农民。

然而,陈添裕激动之余,另一件事情也是迫在眉睫,实在是无法分身。那就是他的爱人要生产了,他需要在家里陪着,无法抽身。

捧着这封沉甸甸的电报,陈添裕思来想去,还是不能拂了毛主席的好意,便决定让他的堂弟代替自己去北京,参加这一年的国庆节观礼活动。

毛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一起

得知要去北京参加国庆节观礼,陈添裕的堂弟非常高兴,当即答应了下来。为了赶时间,陈添裕的堂弟很快便买了去北京的车票,踏上行程。

一路上,陈添裕的堂弟非常兴奋。半夜了,大家都睡了觉,陈添裕的堂弟却怎么也睡不着,一个人看着窗外的繁星,是那样的璀璨,靓丽。

9月底,陈添裕的堂弟来到北京。很快,毛主席在中南海怀仁堂,接见了前来参加国庆节观礼活动的陈添裕堂弟等人。

走到写着“陈添裕”的姓名牌前面,毛主席停了下来,仔细地打量着面前的这个人。片刻后,毛主席开口说:“你是看茶桶的,不是背过我的陈添裕。”

毛主席在开会

听了毛主席的话,陈添裕的堂弟心里一愣:“那么多年过去了,毛主席是怎么知道我不是堂兄的?难道他老人家真能认出来吗?”

在陈添裕的堂弟愣神的时候,毛主席笑着说:“你背着我,我的双脚都没法离地。”毛主席的解释,让陈添裕的堂弟恍然大悟:“原来,毛主席是这样判断的呀。”

事实上,陈添裕像毛主席一样,是一个大高个,他的堂弟的身材却是要小一些。陈添裕的堂弟叫做陈奎裕,也是一个诚实可信的农民。

见毛主席这样说,在场的龙开富也感到非常意外,连忙对毛主席解释说:“主席,这位的确不是陈添裕。他是陈添裕的堂弟。陈添裕人到中年,喜得贵子,家里实在是离不开人,就让他的堂弟代替他来了。”

龙开富将军

听了龙开富的话,毛主席也没有责怪,而是替陈添裕感到高兴。随后,毛主席主动上前握住陈奎裕的手,说:

“在牛牯扑治病的经历是刻骨铭心的,我一直惦念着你们,没有忘记,共和国也没有忘记你们!”

陈添裕:杨主任,让我背着你走吧

1928年5月28日,天空晴朗,万里无云,山上的杜鹃花争相斗艳,将象山庵的后山全部染上了红色,让象山庵看起来红红火火。这一天,毛主席和贺子珍在战友们的见证下,喜结连理,成为了志同道合的革命夫妻。

贺子珍旧照

婚后,在象山庵住了两天后,毛主席和贺子珍便各自忙起了红军给农民分田的事情。日子,就这样幸福地过着。

1929年7月,邓子恢将毛主席邀请到上杭县蛟洋,指导在这里即将召开的中共闽西“一大”。

在会议进行的过程中,毛主席突然病倒了。随后,邓子恢将毛主席送到苏家坡治病。在毛主席治病期间,突然传来消息:“国民党金汉鼎部进攻汀州、前锋已抵长汀河源!”

为了毛主席的安全,闽西特委领导商量后,决定让毛主席化名为“杨子任(客家话为:杨主任)”,派粟裕率领红军的一个连,把毛主席和爱人贺子珍转移到永定县的岐岭乡牛牯扑村,在那里继续治病休养。

给毛主席选的地方要便于隐蔽,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主人要老实可靠。经过筛选,一个农户家的房子被定了下来。这个院子在一个大山里,是一座祖上留下的两层土楼,方圆十几里只此一家。

邓子恢

这户农家的主人叫做陈添裕,刚刚20岁出头,是穷苦人出身,永定暴动后参加了赤卫队,是一位赤卫队员。参加赤卫队后,陈添裕积极参加打土豪分田地的革命斗争,是一个忠诚可靠的革命同志。另外,陈添裕对这里的地形和社会情况非常熟悉。

按照之前的计划,毛主席和爱人贺子珍到达牛牯扑后,便住进了陈添裕家里。陈添裕虽然不知道这位杨主任,就是毛主席。但是他对这位革命同志非常热情,生活上照顾得十分周到。

在毛主席养病期间,他的一应生活用品,都由永定县革命委员会派出专门人员负责采购,与毛主席联络的人,也归永定县革命委员会负责派遣。

在陈添裕家住了四天后,由于在山外发现了敌情:粤军陈维远部进至下湖雷。

这样的变化,引起了组织上的重视,立即要求毛主席进行转移。为了毛主席的安全,陈添裕亲自带着几个赤卫队员,到离家约5里的青山窝,搭了一座竹子寮棚,供毛主席和贺子珍居住。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一起

这座竹子寮棚几乎全是用纯天然的竹子做的,不仅外面是竹子的,“墙壁”和“瓦面”,还有里面的梁柱,都是竹子的,就连门也是竹片扎成的。就连屋子里的那些生活用具,诸如桌、床、凳、瓢、碗等,都是用现砍下的竹子做的。

随后,毛主席和爱人贺子珍便住进了那座竹子寮棚。在搬进来的那一天,毛主席拉着贺子珍的手,将这个寮棚里里外外看了一遍,对这个竹子寮棚十分喜欢。

对这个竹子寮棚,贺子珍也十分喜欢,闭上眼睛,感受着竹子的味道,呼吸了竹子的清香,和毛主席享受着这份难得的清闲。

看着贺子珍迷人的样子,毛主席说:“好地方啊!古人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有肉人不瘦,无竹人却俗。如此古朴清雅之所,得有个雅号才行呀。”贺子珍睁开双眼,微笑着说:“润之,看你雅兴这么好,你一定是给这个小屋想好名字了吧,我去磨墨。”

趁着贺子珍进去磨墨的时候,毛主席在外面找了一块木板,价格模板清洗干净,拿回竹子寮棚。

这时候,贺子珍已经将墨磨好,毛主席取过毛笔,将墨汁沾好,略作沉思,挥毫写下了“饶丰书屋”4个字。墨迹干后,毛主席和贺子珍将木板拿出去,一起用钉子将木牌钉到竹寮门外。

毛主席后退几步,双手叉腰,仔细品味了一番,点着头说:“子珍,你看怎么样?喜欢吗?”贺子珍笑着说:“看你,自得其乐的。”毛主席说:“是啊,子珍,我们要在这只有竹子和夫妻俩的世界,享其乐趣,十分难得哟。”贺子珍又笑着问:“润之,你真想在这儿隐居吗?”毛主席说:“算是隐居吧,也是补度我们的‘蜜月’!”

听到毛主席说是给他们补度‘蜜月’,贺子珍嗔怪地说:“蜜月?你好意思?”毛主席认真地说:“真的,子珍,我总感觉到我们结婚以后,还欠你一个蜜月。在井冈山那会儿,是那么忙,根本顾不上。现在,正好在这里补度蜜月。”

毛主席和贺子珍

听毛主席这么说,贺子珍也不再怪没有度蜜月,温柔地说:“就按你说的,我们补度蜜月吧。”就这样,毛主席和贺子珍在这里度起了蜜月。

白天,毛主席和贺子珍或在山窝的路上漫步,享受大自然的馈赠,或在竹寮外相对而坐轻声交谈;夜晚,毛主席和贺子珍点上蜡烛,一起在外面的竹凳上坐一会儿,天色黑透的时候,两人便回到竹子寮棚里相拥而眠。

经过一段时间的服药,毛主席的身体逐渐恢复了健康。偶尔,陈添裕送来生活用品和食物,贺子珍把这些东西分类放好,变着花样给毛主席做一些美食。

期间,毛主席这里也有了一些来看他的人,大家对学识渊博的“杨主任”非常佩服,都喜欢和他聊天。毛主席就趁着聊天的机会,向他们宣传革命的道理。

在这些村民中,有一个叫做张克识的人,原本是当地的一名土豪劣绅。在红军在这里打土豪分田地的时候,张克识知道躲不过去,便假仁假义地将土地贡献出来,支持红军的活动。

旧地主

看到张克识如此支持革命,大家便没有为难他,甚至将他看作是地主阶级的典范,加以宣传。

事实上,张克识并不是真心支持革命,在暗地里对红军分了他家的田地十分憎恨,总是寻找机会,给红军使坏。

有一次,张克识和农民赤卫队队长,一起来到竹子寮棚,看望杨主任。从杨主任的谈吐中,张克识分析这位杨主任,绝对不是一个普通的共产党人,很可能是共产党的大官。

于是,张克识便想了一个坏主意:到国民党那里去告密,立功领赏!

回去后,张克识找到了白军的团总林蔚民,将牛牯扑有共产党大官的事情,详细地告诉了林蔚民。

毛主席旧照

经过分析,林蔚民觉得张克识口中的共产党大官很有可能就是毛主席,便纠集了13个乡民团和保安团的600多人,一起向牛牯扑出发。

发现附近有敌人的动向后,粟裕立刻让警卫连的战士和赤卫连一起,与敌人展开战斗。

看到战斗如此激烈,林蔚民更加坚信牛牯扑住的一定就是毛主席,便命令部下不许后退,一定要将毛主席抓住。

见敌人如此死战,粟裕命令战士们边打边退。为了抓住毛主席,林蔚民不惜放火烧山,让情况变得十分危急。

在阻击了敌人一段时间后,决定掩护毛主席转移。于是,粟裕命令陈添裕等人去掩护毛主席,自己带人继续迟滞敌人。

毛主席的照片

此时,正在小屋中看书的毛主席,听到了陈添裕的声音:“杨主任,有情况,快转移!”说着,陈添裕已经来到了毛主席所在的竹子寮棚里。

见陈添裕喘着粗气,毛主席知道是敌人来了,便带着身怀5个月的身孕的爱人贺子珍,收拾了一些东西,向安全的地点进行转移。

随后,陈添裕让两个赤卫队员搀扶着贺子珍一起走,自己和一个赤卫队员则带着毛主席,一起转移。

走了不多远,毛主席便因大病初愈,身体十分疲惫,而大口地喘着气。想到毛主席身体不好,肯定无法走完十华里左右的山路,陈添裕心里十分着急。

此时,枪声越来越近,陈添裕便在毛主席前面蹲下身子,说:“杨主任,敌人已经很近了,情况非常危急,就让我背你走吧!”毛主席说:“要不得,要不得,我走快点就行了。”陈添裕说:“敌人已经不远了,你就不要客气了!”

剧照:陈添裕背着毛主席

陈添裕说完后,没等毛主席同意,倒穿了草鞋,背起毛主席就顺着山路跑去。一路上,陈添裕不敢休息,汗水打湿了他的整个衣服。

由于陈添裕跑得很快,敌人的枪声已经越来越远,毛主席终于脱离了危险。在背上的毛主席附在陈添裕的耳边,说:“现在安全了,你放我下来吧。”

但是陈添裕认为还没有到达目的地,便继续背着毛主席跑。等到了目的地雨顶坪村,陈添裕把毛主席放下后,便一头栽倒,晕了过去。

见到陈添裕晕倒,毛主席让另一个赤卫队员过来,把陈添裕扶了起来。此时,毛主席看到陈添裕的脚上全是荆棘划破的伤口,双脚都染着鲜血,便让那个赤卫队员将陈添裕扶到床上,为他清理了伤口。

陈添裕醒来后,毛主席十分高兴,说:“多亏了陈添裕同志啊!牛牯扑人民的恩情,我一辈子也忘不了!”一旁的贺子珍拿出3块银元,递给陈添裕,希望他收下,但陈添裕坚持不要。

毛主席和贺子珍在一起

随后,毛主席让贺子珍将陈添裕等人的名字记在本子上,并写了一张3元钱的欠条给陈添裕,说:“革命胜利后,一定要来找我!”

第二天,在永定仙师西洋乡苏维埃政府赤卫大队长马永昌等武装人员的护送下,毛主席和爱人贺子珍离开永定金丰大山,安全到达上杭。

对于这件事,陈添裕从来不想,转眼20多年过去了,这张欠条早已不知在什么地方。然而,在毛主席的心里,却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情,没有忘记在牛牯扑还有一个救了他的农民陈添裕。

1953年,国庆节前夕,毛主席决定见一见当年的救命恩人,便给陈添裕发了一封电报,希望他能来北京参加国庆节的观礼活动。

毛主席在天安门上

让毛主席没想到的是,此时陈添裕的爱人即将临盆产子,便让堂弟陈奎裕代自己来到北京,参加观礼活动。

虽然没有见到陈添裕,但见到了他的堂弟,毛主席依然十分高兴,像招待陈添裕一样地招待了陈奎裕,并托陈奎裕回去后,一定要代自己向陈添裕问好。

回到家乡后,陈奎裕将这次的北京之行,告诉了堂兄陈添裕,让陈添裕十分感动。

后世的纪念

1955年,当地政府特意拨了一笔款项,在牛牯扑村建起了一座纪念亭,并在东侧1.5公里的青山窝下,按当年“饶丰书房”样子,搭建了一座竹寮,供来到这里的人们,进行瞻仰。

1960年初,永定县县领导带着工作人员,来到牛牯扑村,找到正在干活的老农陈添裕,对他说:“组织请你到县政府,担任副县长。”

陈添裕旧照

听了县领导的话,陈添裕说:“我没有文化,不会做官。我没能力,也当不了官。”县领导见陈添裕拒绝了县里的好意,便再次劝说。但陈添裕依然坚持不去,并说:“我没有时间,你们还是别影响我干农活了!”

据陈添裕后人说,解放后,陈添裕享受的唯一一项待遇,是凭政府发给的证件,出门的时候可以享受免费乘车。

事实上,陈添裕一直踏踏实实地在家务农,根本就没有没出过几次门,所以,政府发给他的证件,也一直没有用过。他的后人说,陈添裕是受毛主席教育过的,绝对不会占国家的便宜,就算是出门的时候,他也从来不带那个证件,而是把它锁在柜子里,保存起来。

2021年7月,龙岩市永定区委以“忠诚”为主题,在岐岭镇牛牯扑,利用土楼“重兴楼”,打造了红色教育基地“忠诚馆”,正式对外开放。

“忠诚馆”分为忠诚铸魂、忠厚传家、忠心向党、忠诚家风等四个主题,28个展厅,这也是永定县推出的一张“红色信仰”新名片。

作为著名的革命基点村,毛泽东、粟裕、张鼎丞和谭震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牛牯扑从事过革命活动。

在这个地方,赤卫队员陈添裕倒穿草鞋救护毛主席的故事,也成为了家喻户晓的革命教育题材,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喜欢。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永定县   永定   赤卫队   农民   堂弟   竹子   国庆节   红军   副县长   敌人   主任   领导   时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