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当了42天的皇帝,42天里他都干了什么?四件事把他送上绝路

#头条创作挑战赛#

公元1644年,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在煤山自缢,统治华夏大地246年的大明王朝就此亡国。

也就是在这一年,“闯王”李自成攻入北京登基称帝,对手下大肆封赏,在这一刻,李自成似乎能重现朱元璋的丰功伟绩,以一介布衣建立一个庞大的王朝。

可李自成的美梦只做了短短的42天,他的“万世基业”瞬间分崩离析。那么他究竟做了什么,才会让风头正盛地“大顺”王朝,落得如此下场?

要想弄清楚这一切,我们还要从李自成的生平讲起。

征战四方

在还没有造反前,李自成只是个小小的驿卒,平日里帮朝廷传递些公文,但之后由于工作疏忽,丢了文件,自此失业在家。

为了生计,他欠了一笔外债,但还不上债的李自成被债主告到衙门,不知道那县令是不是和他有仇,竟然判了他死罪,万幸的是他被亲友救出,捡回了一条性命。

李自成可不讲究“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年底就把自己的债主杀了。祸不单行,刚背上人命官司的李自成,又得知了自己的妻子和别人通奸,一气之下他又杀了妻子。

为了躲避官府的追捕,身负两条人命官司的李自成,只能偷偷离开家乡,和自己的侄儿李过投军去了。

可这兵当了没多久。李自成又因为军队发不出饷银,把参将和当地县令都杀了,发动兵变。至此,李自成正式走上了造反的道路。

可造反这条路并没有李自成想象的那么好走,1633年,在当时明将洪承畴的围剿下,他被迫率部前往山西,投靠自己的舅父“闯王”高迎祥,自称闯将。

同年他们的军队再次被官兵击败,溃逃到河南后被官军围困,危在旦夕。

可上天却非常眷顾他,在1634年,后金大举入侵,包围他们的将领曹文诏被调走抗金,这让他们找到了机会,顺利突围。

可这帮没有任何军事素养可言的军队,误入了一条峡谷,四面皆是峭壁,唯一的出口还被明军堵住了。

本来是十死无生的境遇,却被李自成用诈降计,骗过了守卫的明军。当时明军派人准备将他们送回原籍,可刚出峡谷,监督的士兵就被李自成等人悉数斩杀。

1635年,在明军的压力下,李自成等人率部退守到了洛阳,十几号义军首领开了一个小会。

会上李自成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战略,会后一行人直接攻下了凤阳,掘了明朝皇室的祖坟,还焚毁了曾经朱元璋出家的皇觉寺。

但李自成和张献忠因为分赃不均,产生矛盾,李自成率领自己的人马西走甘肃,而他也成为了大明欲除之而后快的“肉中刺”。

之后的几年,李自成的发展并不顺利,虽然被推举为“闯王”,但几次被明军击溃,只能四处流窜苟延残喘。

直到1638清军入关,明军大将卢象升战死,原先围剿他们的孙传庭、洪承畴等人被调去辽东对抗清军,李自成才得以休养生息,慢慢壮大了起来。

1639年,听闻张献忠再次举兵反叛,李自成觉得机会来了,选择再次出山。

这一次,因为明军的主力都在围剿张献忠,趁无人顾暇之际,李自成便抓住机会,攻城略地,开仓放粮,收敛饥民,军队由几千人扩充到了数万之多。

张献忠

此时他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口号,也是他收买人心的方针政策:均田免赋。

1641年,李自成攻克洛阳,杀了万历皇帝的儿子福王朱常洵,并且把他的肉和鹿肉放在一起煮,与将士们分食,美其名曰“福禄宴。”

1642年,黄河决堤冲毁开封,为久攻开封不下的李自成等人创造了机会,一举攻克了这座坚城。而此时面对清军的攻势,明军节节败退,洪承畴也被招降,大明王朝已摇摇欲坠。

1644年一月李自成在西安称帝,国号“大顺。”同年三月十八日,围困京城,恰好这个时间点北京刚爆发完鼠疫,城中几乎没有可用之兵。

志得意满的李自成先是与崇祯进行谈判,要求崇祯犒劳自己的军士,并让他割地称王,崇祯当然不会答应,谈判就此破裂。

三月十九日,在内奸的帮助下,李自成顺利走入了德胜门,远在煤山眺望军队入城的崇祯,此时身边除了太监王承恩,再无一个大臣陪伴。他长叹一声,在衣服上写下遗言:

“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完便自缢,以身殉国。至此,李自成距离那个高高在上的皇位只有一步之遥,可天时地利人和俱全的他,为什么只当了42天的皇帝?

一、贼心难改

李自成能暂时当上这个皇帝,说实话是运气居多,他根本没有身居高位者的眼光和谋略,只会烧杀抢掠的他,从没有想过该如何治理这片广袤的国土。

初入京城,李自成下令不许部下袭扰百姓,可没过两天,就土匪本性发作,自己就开始侵占后宫的嫔妃、前朝贵族的宅子、搜刮宫中的财物。

上有所好下必效之,见到李自成都这么做了,底下那些视财如命的叛军,哪里能让白花花的银子从自己眼前溜走。

为了充实自己的腰包,李自成的军队做出了非常荒谬的行为:抄家。

无论是不是已投降的旧明官员,不认脸面,只看钱面,没有足够的银两,就别想保住自己的小命。

不仅如此,为了榨干这些起义军眼中的贪官污吏,李自成的亲信还制作了许多刑具,严刑逼供,只要官员说的数字不合他们心意,那么等待官员的就是无尽的拷打。

可京城的官员再多,油水也有榨干的一天,等到榨完官员的最后一滴,他们就将目光盯上了城中的百姓。

其实明朝对李自成的称呼并没有错,名为“闯王”实为“闯贼”。

在他的默许下,士兵开始在城中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只要你家中有钱,就算你是普通人家,也会给你安上一个莫须有的罪名。

当时的北京城堪称人间地狱,人人自危,没有人知道自己会不会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二、缺乏能力

从本质上讲,李自成的发展过程并不顺利,直到明朝对抗清军失利后,再加上当时天灾频出,大明王朝烽烟四起,根本没有精力去关注他,他才慢慢发展起来。

所以李自成其实并没有真正靠自己的能力推翻大明朝,而是靠自己的运气捡了个大漏。

俗话说:“德不配位必有余殃”。李自成根本没有能力成为一个帝国的领导者,带着手下烧杀抢掠是拿手好戏,一旦扯到治国理政就两眼一抹黑。

与其说他的手下是因为他的能力和个人魅力跟随他,不如说是因为他那句均田免赋的口号才跟随他。

在李自成大军入京城后,其实他最应该做的就是稳定军心、收拢民心,维持京城的治安,让自己的皇位坐得更加名正言顺。

他想到了,下令对百姓秋毫无犯,可他根本管不住手下那帮“流寇。”

他自己忙着收妻纳妾,组织前朝官员筹备登基大典,顺便搜刮一下皇亲国戚,根本无暇顾及下面的人怎么做。

“大顺”大小官员忙着“抄家搜银”,寻欢作乐,更想不到去约束自己的手下。

至于底下的士兵,说好听点是义军,说难听点就是流寇,见长官们都在敛财,自己也想喝口汤,这么一支无人管束的军队在北京城肆虐十数日,可想而知会带来多大的灾难。

当时李自成的大军入京城后,城里的安福胡同一晚上就死亡了女子三百七十多人,多是被奸淫后杀害。

最关键的是,李自成提出的口号是均田免赋,当初他招揽军队就是靠着这句话收买人心,现在大明朝被推翻了,免赋税?

那么军饷从哪里来?国家重建的资金从哪里来?筹备登基大典的钱又从哪里来?

答案已经显而易见了,抢劫,就是他们最主要的财政收入。这样的施政手段,又怎么可能将“大顺”建立起来呢?

三、失去人心。

李自成军队的做法,让百姓们都看穿了李自成的真面目,尤其他还要求军队驻留在百姓家,由百姓供养,极大地增加了百姓的负担。

再加上李自成军队在城中为所欲为,令城中上到大明官员、下到平头百姓,都产生了深深的厌恶。

他们现在的日子可谓是朝不保夕,还不如当初崇祯在位的时候。时间一长,民怨沸腾。

当初投降的官员,没有等来荣华富贵,等来的却是牢狱之灾,想要闯王来过好日子的百姓,最后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由此导致当时的京城管理十分混乱,没能力做事的都在敛财享乐,有能力做事的都在明哲保身。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李自成和大顺军的行为,彻底打破了城中官民的幻想,流寇终究是流寇,根本不可能突然变成义军。

如果只是谈李自成提出的口号,以及他在进京前颁布的措施,我们必须承认,那时的他心向百姓,所有的政策都是为了维护百姓的利益。

可当他们这支军队踏入北京城的那一刻起,他们的贪婪、残暴统统暴露在了世人面前,这样军队和领导者,与中国历代的开国皇帝相差甚远。

他们根本没有能力,为一座王朝打下根基。

四、缺乏战略眼光。

李自成入京后,只是贪图享乐,既没有想要去防备虎视眈眈的清军,也没有想过平息明朝余孽,更没有去收拢其他起义部队。

好像从他踏进北京城的那一刻起,就已经万事大吉了,他只需要舒舒服服地享受就好,没有什么事再能值得他操心。

但现实给了李自成血的教训。大明覆灭后,其实最能够帮到李自成的,就是手握重兵的吴三桂。

吴三桂手中的兵马,长年与清军作战,是明朝极富战斗力的军队之一,如果李自称能够真正用心招揽吴三桂,那么这支军队绝对能成为李自成最大的助力。

可惜李自成看不到那么远,他一面用吴三桂的家人做威胁,企图迫使吴三桂投降,一面又掳走了吴三桂的宠妾,给吴三桂戴了一顶绿油油的帽子。

本来还有投降念头的吴三桂,被李自成的行为彻底激怒。因此一方面吴三桂假意投降李自成,一方面又悄悄与大清多尔衮联系。

看不清局势的李自成,还在为自己能够降服吴三桂而洋洋得意,殊不知对方早已给他布下了天罗地网。

权衡得失后的吴三桂,选择放清军入关,当李自成发现吴三桂的真实目的时,已经来不及了。

双方初战,李自成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小胜一场,但就在李自成想接着谈判时,多尔衮抓住时机,突然向李自成的军队发起进攻。

在清军与吴三桂的联手下,李自成大败而逃,清军也顺利攻下了北京,定都后封吴三桂为平西王,自此,存在了仅42天的“大顺”王朝,从实际来讲,已经“亡国”了。

李自成的失败是注定的。他的所作所为,一半是运气使然,一半是当时大明气数已尽。

如果当时大明举兵围剿的是他李自成,那么坐在北京城称皇帝的很有可能就是张献忠。

二人之间没有什么太大的差距,从本质上讲都是土匪,只不过李自成能够用一个响亮的口号包装自己,所以骗过了世人。

但事实是嘴上说得再好听,还是要落实到行动中去。

当初李自成将崇祯的棺材放到东华门示众的时候,就是想用旧王的死来树立新王的权威。

可令他没有想到的是,崇祯只是生不逢时,并非一个荒淫无道的君主,他的行为不仅没有给自己树立威信,反而让他在臣民心中的形象大打折扣。

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李自成充其量只能算是一个军阀,他根本没有为人君的胆识、魄力、胸怀以及能力,所以当他竖起“大顺”那面可笑的旗帜时,败亡早已是注定的结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闯王   崇祯   大顺   北京城   大明   明朝   王朝   京城   绝路   军队   皇帝   百姓   李自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