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专家茅以升,1989年去世,6个子女为何无人前来给他送终?

桥梁专家茅以升院士1989年去世,6个子女为何无一人为他送终?桥梁专家茅以升,1989年去世,6个子女为何无人前来给他送终?

修桥补路,一直被百姓视为积德善举,是有大福报的。

1989年11月12日,一位修桥补路一辈子的老人,在北京的一家医院病逝,遗憾的是,除了最小的女儿为他料理后事外,其他6个子女都不愿来送他最后一程。这位老人就是受人尊敬的著名桥梁专家、中科院院士茅以升先生。

一个造福社会、受世人尊敬的老人,为何得不到儿女的原谅,至死都不愿为其送终,这中间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呢?

这还得从茅以升先生的家庭与婚恋说起。

茅以升出生于清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江苏镇江人,先后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美国康乃尔大学及美国卡耐基理工学院。回国后,任教于几所著名大学,期间,他曾主持修建了中国人自己设计并建造的第一座现代化大型桥梁——钱塘江大桥,建国后,又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是近代著名的土木工程学家,桥梁专家。

钱塘江大桥是冒着日军的炮火建成通车的,被称为炸不毁的桥。为了阻断敌人,大桥通车一个多月后,茅以升受命炸断了亲手建造的大桥。抗战胜利后,茅以升又主持修复了大桥。如今,70多年过去了,钱塘江大桥依然屹立不倒,成为一种精神的象征。

正如当年的建桥、炸桥又复桥一样,茅以升的婚姻也经历过波折。经营婚姻与建桥并不一样,稍一不慎就会“桥毁人亡”,并给家人留下重重不快与阴影。

茅以升的一生经历了两段婚姻。他与第一任夫人戴传蕙的婚姻,是父母之命型的。那一年,茅以升18岁,戴传蕙年长他一岁。

在镇江,茅家与戴家同是有名的书香门第。茅以升祖父是清朝举人,曾创办《南洋官报》,是镇江市的名士。戴传蕙的祖父也是位饱学之士,文学和书法名重一时。戴传蕙的三婶,是茅以升的姨妈,经三婶牵线,两家才订下婚约的。

那个时代的婚姻大多如此。戴传蕙幼承家学,喜欢读书写字,加之戴氏气质优雅,面容圆润甜美,茅以升一见,就心生欢喜。两人婚后育有2子4女,共6个孩子。

由于工作原因,茅以升常常出差在外,1946年的一次街头偶遇,一下子打破了维持多年的家庭宁静与温馨。那次的上海街头,50岁的中国桥梁公司总经理茅以升邂逅了21岁的权桂云,两人心中都滋生了相见恨晚之感,并很快坠入爱河。

这种家外有家的生活,茅以升的心中也有过愧疚与不安,但是,爱情的力量不可抗拒,他选择了听从内心的召唤,开始与权桂云婚外同居。1949年7月,权桂云为茅以升生下一个女儿。

他的原配妻子戴传蕙曾一度抑郁过,所以,婚外有家的事,他一直不敢对戴传蕙提及,怕她受到刺激,让情结恶化。所以,茅以升的这段婚外情感,一直都是瞒着妻子儿女悄悄进行的。

解放后,茅以升曾提出让权桂云离开他,但是,因为有了女儿的牵绊,又不了了之。时间到了1951年,为纯洁革命队伍,全国自上而下地发动了一场“忠诚老实运动”,这才让茅以升的上海恋情暴光。

茅以升不仅要向组织坦白一切,还要面对家人,尤其是想要得到其原配妻子戴传蕙的审视与理解。本来一直生活在“爱情童话”里的戴传蕙,听到自己曾经信任的男人居然瞒着自己在外风流快活这多年,让她平静接受这一切,是非常不现实的。

更尴尬的是,戴传蕙经过这次事件,她的抑郁症也变得越来越严重。子女们听闻这件事情之后,也是一腔愤慲,深为母亲的付出抱不平,对父亲的行径以各种方式表示不满。从此,给父子(女)间的情感埋下了一条危险的裂线。

声誉日隆的茅以升,那日子过得也是导演煎熬,他既放不下家中的戴传蕙,又不忍舍弃上海的权桂云,一直在两个女人之间游离。母亲日夜生活在痛苦中,让他们的长子茅于越看天眼里,疼在心中,但是,作为子女,他也不好强行要求父母做决定。

这种日子一直持续到60年代那场运动的大暴发,又给这个家庭补上致命一击,终于让戴传蕙的人生沉入绝望的谷底。那时,茅以升被挂上“反动学术权威”和婚内出轨等各种黑牌子,进行批斗。作为妻子的戴传蕙同样饱受惊惧,每天如坐针毡。

1967年1月的一天晚上,茅家的邻居被抄家,那震耳的敲门声,让戴传蕙深受惊吓。第二天一早,家人发现惊吓过度的戴传蕙已陷入病危,救护车还没赶到,就停止了呼吸。戴传蕙带着深深的遗憾与不甘离世,享年73岁。他们的长子茅于越远在国外,连母亲最后一面都没见到,这也让他日后陷入深深的自责。

戴传蕙新形势下后,茅以升为相濡以沫大半生的妻子写下了一副挽联:

一生操劳,半生忧悴,负卿曷极;

满门遗爱,万里留芳,惠我何多。

茅以升一面表达着对已逝原配妻子的怀念,一面又急匆匆地将权桂云与小女接回家中同住。父亲此举,让此时还沉浸在丧母悲痛当中的子女们难以理解与接受。原配妻子的儿女们,与父亲的隔阂越来越。

1972年,茅以长的长子茅于越回国探亲,只住在宾馆,拒绝回家。母亲故去,未能再看一眼。如今,他也不愿再看见权桂云及其女儿。年近八十的茅以升,只能去宾馆看望自己想念已久的长子。

1975年,权桂云也因抑郁症身亡,年仅50岁。此时距离戴传蕙去世不到10年。

权桂云的病逝对茅以升的打击也很大,胃痉挛发作得更加频繁,他的晚年只有小女儿陪在他的身边。原配妻子留下的子女们,直到老人离世,始终都没想过要与父亲和解。

茅以升的晚年如此不堪,是值得引人深思的。建桥虽然是项巨大工程,但是,只是技术过硬、用料合格、施工规范,屹立百年,甚至千年不倒,是可以实现的。但是,对于婚姻的缔结、坚持与维护,却是比建桥更加艰难的。

小时候听过一句老古话:“我走我的桥比你走过的路还多,我吃过的盐比你吃过的饭还多。”对于情感而言,人们在乎的并不是你走了多久,走多远,而是看你的落脚是否越规,不然,一切的努力与付出都是背道而驰。

因为,感情的世界里,容不得半点砂子,而砂子,又无处不在。能在婚姻的长河中平安上岸,都是值得尊重的。

(图片来自网络)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钱塘江   桥梁   子女   修桥补路   原配   长子   大桥   妻子   父亲   婚姻   专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