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退役老兵黄玉清:“我给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当警卫员”

讲述人:黄玉清

整 理: 刘萍凝 席梦瑶 张祎婷

1931年,我出生在陕西省保安县(今志丹县)一个农民家庭,16岁时,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50年,我给时任西北军区(当时的第一野战军)政治部秘书长李贞当警卫员,李贞后来也成为新中国第一位女将军。

成为李贞的警卫员后,我工作格外努力,因为当时年纪小,首长们都亲切地唤我为“小鬼”。1952年,我突然生病了,李贞发现我得了天花,当时医疗水平低,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性命。李贞特别着急,和其丈夫甘泗淇两人开车将我送到兰州七里河的陆军医院进行治疗,还专门找了一位有名的大夫并嘱咐他:“一定要给这个小鬼把病治好,谢谢您了大夫。”

当时朝鲜战场局势紧张,1952年5月,李贞和甘泗淇奉中央军委的命令,要出发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我知道后心里特别着急,多次申请出院,但是李贞坚决不允许。“小鬼啊,朝鲜正在打仗,你身体没有完全恢复,要专心养病,一旦出院我们立马召你归队。”李贞交代完,就从兰州出发去了沈阳。

没过多久我康复出院,便收到李贞发来的急电:“请黄玉清火速赶往沈阳,准备前往朝鲜前线。”接到命令后我心情非常激动,连夜踏上了前往沈阳的火车。1952年6月,我跟着李贞和甘泗淇两位首长从沈阳到达丹东,跨过鸭绿江,随后到达朝鲜,并护送两位首长到前线最高指挥部。

当时朝鲜战火纷飞,硝烟弥漫,公路两边的炸弹坑随处可见,美军的战斗机时刻在空中盘旋,朝鲜群众纷纷钻进山里避难。护送首长的过程中,我不敢有丝毫松懈,暗下决心:“我自己牺牲不要紧,一定要安全护送首长抵达指挥部。”

距离前线最高指挥所的路程并不远,一天的车程就能到,但是我们却走了四天时间。白天,美军战斗机不断在公路上方侦察,一有目标就投掷炸弹,企图破坏我军的后勤供给路线。我们只能白天找地方隐蔽,直到太阳落山才敢上路。因为不敢开车灯,我们走得很慢,如果听到山上防空哨兵的枪声,说明敌机又要来了,得立即停止前进,找地方隐藏。美军夜间空袭时,会先从空中投掷照明弹,如发现目标或者异常动静,就是一阵狂轰滥炸。

最危险的一次就是美军的炸弹投到了我们行车的公路上不远处,眼看要爆炸了,我立即组织首长下车,将首长掩护在身下,等待安全后才起身。就这样,我护送着首长们终于安全到达了目的地。彭德怀总司令见到我们很高兴,他亲切地对我说:“你这个小鬼真不错,两位首长能安全到达这里太不容易了,你这个警卫员功不可没啊。”

在前线,甘泗淇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和彭德怀、陈赓等几位首长住在朝鲜一个矿山的石头洞里。这是朝鲜最大的金矿,山洞长约400米,里面阴暗潮湿,见不到阳光。洞口有一个30多平方米的作战指挥室,光线和空气比较好,首长们经常在那里研究作战方案。

有一天晚上,四五十架重型轰炸机突然对矿山轮番轰炸,长达两个多小时。地面山头我军的高射炮英勇还击,爆炸声震耳欲聋,火光冲天,由于山洞在半山腰,美军的炮弹投下来多半落在山坡或山谷,我们的伤亡并不大。

在朝鲜的那段时间,除了危险之外,首长和战士们的生活也很艰苦,首长们每天吃的就是白米饭和从中国运过去的鱼罐头,没有新鲜的蔬菜,更别说肉了。看着两位首长每天为战事熬到深夜,我便想方设法为他们补充营养。当时金日成首相来看望首长时送了几个高丽参,我每天早上用小刀切一两片,用电炉子熬好,给两位首长每天早上饮一杯,为首长们补充营养。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组织了一个“国庆”观礼代表团,甘泗淇担任代表团团长,我也随着两位首长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后,我给多年未联系的家人写了一封信,当时父母以为我已经牺牲了,日日以泪洗面,我心里很内疚,思考再三后,决定回家陪伴年迈的父母。

临别之际,李贞和甘泗淇两位首长将我送到火车站,李贞还亲笔写了一封介绍信,推荐我到西北军区第一速成中学学习文化。1954年,我毕业后,投身大西北的生产建设中,后来转业到甘肃省食品公司秘书科工作,1955年调到服务厅办公室,后又调回到庆阳,并将父母接到庆阳居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庆阳   警卫员   指挥部   朝鲜   兰州   首长   小鬼   新中国   炸弹   美军   前线   女将军   黄玉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