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第一高僧虚云,一生弘扬佛法,120岁圆寂时留下一字遗言

他是被誉为我国近代史上第一高僧的虚云大师,他作为领跑者重振佛教,一生为钻研经法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才使千年不朽,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能够更好地传承。他临死前留下了一个字,成了未解之谜,至今无人能解,那么这究竟是什么字呢?

充满传奇色彩的身世

虚云原名萧古岩,字德清,别号幻游,“虚云”是他在50岁以后更换并使用的称号。虚云出生于道光年间,祖籍是湖南的湘乡县,他的母亲姓颜,是一位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女子,相传颜氏是一名佛教信徒,在与虚云父亲成婚后却一直没有怀孕,当时虚云的父亲已经年近四十,如此下去家中将来恐会没有依附所托。于是在百般无奈下信佛的颜氏就跑到观音庙求子,她诚心求菩萨保佑他们能有一个孩子,不知道是不是神明有灵,从观音庙刚回来没几天后颜氏就怀孕了。1840年虚云出生,但颜氏后因为体虚不幸离世,虚云便交给庶母王氏抚养,好在王氏对家中唯一的男孩视如己出,虚云幼时并未受到委屈。

虚云所出生的家庭是书香门第之家,学习环境浓厚,因此虚云从小就饱读诗书,虚云的父亲是泉州德高望重的知府,他对家中唯一的儿子抱有很大期望,希望他能早日功成名就,结婚生子,平凡安稳的承继他的官职。可是虚云志不在此,他不在乎功名与权位,而是对佛教产生着浓厚的兴趣。17岁时,虚云就决定离家出走,去南岳出家,不幸的是遭到了父亲的强烈反对,硬生生被父亲从半路拦截并揪回了家。父亲害怕虚云会再次逃走,就给他硬塞了两个女子强行结婚。但虚云表面上听从安排,实则内心对佛教的兴趣一直没动摇过,两年后他找到机会再次出家修行,并留下一首《皮袋歌》赠送给两位从未有染的妻子。虚云的父亲在得知这一消息后非常气愤,并想要再次将虚云捉回来,可是虚云这一走就杳无音信,跟父亲彻底失去了联系。

19岁的虚云逃到了鼓山的涌泉寺,奇缘巧合之下拜了妙莲和尚为师,他随师傅一起退隐山居,在岩洞之中修心养性,静心观坐长达三年。后来虚云离开涌泉寺,辗转在各大名山大寺里钻研经文,巩固经法,更是为此挑灯夜读,不耻下问。虚云爱好四处游山,于是便在游行中到处学习,投身于恬静自由的书海世界,几年来他走过西藏、四川等地,并寻访过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国家。不论狂风暴雨还是风餐露宿,他都始终坚持在自己的道路上缓慢前行,甚至有几次遭遇险境奄奄一息时,虚云都能强行熬过,将次当做修行的一环。终于在光绪二十三年,虚云如同茅塞顿开,他的内心感到充实并且得到升华。

于无声处听惊雷

虚云进入佛门后一直都在努力地传承佛教信仰,可是在历史的岁月长河中,佛教也遭遇过不少的劫难,战争的爆发打断了佛教文化的传扬。佛法慈悲,这两者间的矛盾是无法避免的。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再从戊戌变法到抗日战争,这一系列重大的历史事件虚云基本都曾参与其中。

有人认为高僧信佛,以依靠佛门获得清静的生活为目的,躲避战争不关心民事。而有句古话叫“于无声处听惊雷,”在黎明前最黑暗的年代,诗人心系国家安危,明明四处万籁无声,但是内心却能够与民同心。虚云大师在战乱的时代做出许多善事,他曾率领一众高僧为战场上的士兵祈福消灾,救死扶伤,还尽可能地节省寺庙的粮食,将其留给身赴前线的士兵们,除此之外虚云还号召民众筹款,将筹得的20多万元全部用来赈济灾民。

后来虚云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战争的纷扰下,依据自己的深厚佛学造诣与学术见解,对佛法进行了改良,使其更好地传扬下去,这也使他名声大振,与近代高僧弘一、太虚、印光并称为四大法师,他们对佛教的发展都有着深远而有意义的影响

虚云高僧临死前曾留下的字“诫”,至今无人能解。

公元1959,享年120岁的虚云高僧圆寂,而他临死的遗言中留有一个“诫”字,一直无人参透。在《虚云和尚全集》中关于“诫”字的提及有“学佛不论修何法门等,总以持戒为本。如不持戒,纵有多智,皆为魔事。”因此可以看出,学佛持诫对修行的重要性,虚云高僧一生为钻研经法弘扬佛教,行善积德遏恶扬善,想必这一留给后人的字必定意义非凡,必有其中的深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高僧   佛法   戊戌变法   佛教   惊雷   佛门   遗言   中国近代   家中   内心   父亲   战争   弘扬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