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6岁台湾老兵无儿无女,打电话问大陆亲侄子:我没钱你还养我吗?

2022年8月2日,美国国会众议长佩洛西窜访中国台湾,引发岛内外一片谴责之声。

岛内无数爱国人士齐聚佩洛西下榻的酒店门口抗议示威,其中不少人都是台湾老兵的后代,他们继承父志,为祖国和平统一而奋斗,令人动容。

很多台湾老兵没有等到回家的那天就已经离世,这也成了他们一辈子的遗憾。当然也有不少台湾老兵与家人团圆,邓雪桂便是其中一位幸运的老兵。

撤退台湾

1947年1月21日,家家户户喜气洋洋,欢度除夕。湖南常宁一户姓邓的人家家里格外热闹,美酒佳肴齐上桌,亲朋好友来相聚,邓家各个喜上眉梢,好似有大喜事发生。

一问才知,原来是邓家当兵多年、久未回家的大儿子邓雪桂要回来和家里人共度春节。

得知消息后,家里人是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到了除夕夜。夜幕降临,邓雪桂踏着爆竹声匆匆而来。

当黝黑消瘦的邓雪桂出现在大家面前,家人看着这个“陌生人”,一时没有认出来。邓雪桂大喊一声:“爸妈”,这才让大家回过神来。

母亲心疼地上前抱住儿子,失声痛哭道:“怎么瘦成这样,我的儿。”邓雪桂再也按捺不住内心的情感,与母亲相拥而泣。

除夕夜哭哭啼啼不合适,众人赶忙在旁劝说道:“雪桂回来一趟不容易,让他先吃饭,肯定饿坏了。”母亲反应过来,赶紧让儿子上桌吃饭。

饭桌上,大家互道家常,举杯相庆。这一夜,大家似乎都忘却了烦恼,只留下了合家欢的幸福。

在这之后的每一年除夕,邓雪桂总是会回想起1947年的除夕,因为这是他与父母最后的团圆夜。

邓雪桂1923年出生,少年时加入国民党,成为军队士兵。1947年,局势紧张,军队只放他两天探亲假,因此除夕夜和家人守完岁后,邓雪桂稍作休息后便回了部队。

分别之际,邓雪桂表示等自己下次回来就修缮一下老家房子,明年春节一家人一起住新房子,同时他语重心长地叮嘱弟弟妹妹要好好照顾父母。

明年春节邓家注定是住不上新房子了。

国民党大势已去,撤往台湾,邓雪桂是撤退台湾的大部队中的一员。

开往台湾的轮船上,人满为患、拥挤不堪。邓雪桂缩在角落里,泪流不止。

他不知道这一走,何年何月才能能回到大陆。与此同时,他也十分后悔参加国民革命军。

俗话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邓雪桂出身贫穷,没什么文化,当初之所以加入国民党,完全是为了精忠报国、抵御外侵。

日本战败后,国民党对共产党人展开行动,这是邓雪桂万万没想到的,他当然一百个不愿意将枪口对准国人。

奈何身为国民党士兵,如果不听从命令,轻则坐牢,重则没命,邓雪桂挂念家中亲人,不敢轻易赌命,只能违心上了战场。

世上没有后悔药,事到如今,邓雪桂只能祈求上苍让大陆和台湾尽快实现统一,这样他就能回家了。

别时容易见时难

在去往台湾的轮船上,邓雪桂结交了几位湖南常宁的老乡。几人拜了把子,不求同年同月生,但求同年同月死。在人生地不熟的台湾,他们也算是有了依靠。

到达台湾之后,他们被安排到桃园定居,住在国民党给士兵们修建的眷村。

台湾的气候、饮食等都与老家湖南截然不同,这让邓雪桂一时半会适应不了。不过好在常宁的兄弟们互相照顾,一起倾诉衷肠,这才让他渡过难关。

20世纪50年代初,国民党为了反攻大陆,不断地给军人们画大饼,并制定了《戡乱时期陆海空军军人婚姻条例》,该条例规定了低阶士兵不能结婚。

正到适婚年龄的邓雪桂也因此错过了结婚生子的最佳时机。奇葩的结婚条例让军队上下怨声载道,折腾了几年,国民党军队军心涣散,士气不振,反攻大陆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国民党也意识到了自己是在做白日梦,为了稳固军心,遂将结婚条例废除。

可惜,彼时的邓雪桂老大不小,要财没财,哪有人会给他提亲呢?几个常宁的兄弟也是如此,大家都成了光棍。

退伍之后,邓雪桂便开始忙活找工作,身无一技之长的他找工作屡屡碰壁。最困难的时候,他连用牙膏刷牙都成了奢侈。

普通的生活用品都买不起,就更别提烟酒了。因为抽不起最便宜的五毛钱一包的烟,烟瘾犯的时候,他只能通过不停地喝水来缓解痛苦。

为了生存下去,他只能干最脏最累的活,搬运工、建筑工,只要有活干,什么活他都干。

辛辛苦苦十几年,邓雪桂多少也存了点钱。看着破旧不堪的房子,他便想着将房子修葺一下。

1987年除夕,经过翻新的房子焕然一新,邓雪桂便邀请兄弟们共度佳节。美酒佳肴,好友相伴,这一切放佛回到了1947年的除夕,只可惜亲人不在身边

每逢佳节倍思亲,自来到台湾后,每年的除夕都是老兵们想家的日子,今年也不例外。

“我想回家。”微醺的邓雪桂诉说着自己的心声,这又何尝不是众人的想法呢。大家泪如泉涌,思乡情切呐!

另一边湖南常宁邓家,每年除夕他们都盼望着邓雪桂能如最后一次见面那样踏着爆竹声回家过年,这一盼就盼了40年。

1987年的除夕对于邓家人来说过得异常煎熬。邓母久病不愈、身体虚弱,吃喝拉撒都需要人照顾,病入膏肓的她嘴里常念叨着大儿子邓雪桂的名字。

邓家人都明白这极有可能是母亲最后一个除夕,其实早在几年前,邓母的身体就每况愈下,当时医生就说她命不久矣。

然而,邓母却异常顽强地苦熬了几年,让医生都惊叹不已。邓家人知道母亲这是放不下朝思暮想的大儿子,所以硬撑着。

自从1949年国民党战败后,邓家人从同乡逃回来的国民党残兵那里得知了邓雪桂跟随部队逃往台湾。之后,邓雪桂音讯全无,邓家人不知道他是生是死。

邓母坚信大儿子还活着,所以总是一个人坐在村头的大树下,等儿子回来。可惜等了那么多年,终究没能等回儿子。

1987年9月,邓母没能扛过去,驾鹤西去。造化弄人,邓母刚去世半年,镇上有台湾老兵回家探亲的的消息就传遍了大街小巷。

一听这消息,邓家人激动不已,连夜赶到镇子上老兵的住所,打听大哥邓雪桂的消息。

“邓雪桂还活着呢,身体健康,没结婚没子女,住在桃园。”老兵说。得知大哥好好地活着,邓家人喜极而泣,决定托老乡给大哥带一封家书。

上过学的邓雪桂侄子立即提笔写信,信中邓家人表达了对邓雪桂的思念和记挂之情,并真诚希望他能回家看看。

同时,为了催促邓雪桂尽快回来团圆以及害怕他因母亲逝世悲伤过度,邓家人还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

探亲结束后,老兵便启程回台湾。邓家人也焦急地等待着回音,他们实在是太想念邓雪桂了。

邓雪桂拿着家书,泪如雨下,信封很快就被泪水打湿了。他小心翼翼地拆开信封,文化不高的他有些字不认识,读得磕磕绊绊。

“母亲还在世”,这几个字映入眼帘,邓雪桂激动不已。他赶紧跑出家门,向常宁的几个兄弟分享这份喜悦。

与此同时,邓雪桂开始计划回家看望家人朋友。其实1987年两岸刚开放的时候,他就有回家的想法。

无奈,开放政策一发布,申请回大陆探亲的人数就达到了惊人的10万余人,一票难求。再加上不知老家亲人的近况如何,地址有无变迁,他的心里顾虑重重。

如今收到家书,得知家人一切安好,邓雪桂打消顾虑,急不可耐地收拾行李,去见久未谋面的家人。

1988年,邓雪桂踏上了归途。山重重水重重,他坐轮船转汽车,最后再步行,历经千辛万苦,耗时三天三夜才终于到了老家常宁。

得知大哥回来了,邓雪桂的弟弟妹妹赶紧出来迎接,一家人紧紧相拥。那山那水还是旧日的模样,只是大家都老了。

被弟弟妹妹迎回家后,邓雪桂便开始找起了母亲,信上说母亲还健在,怎么不见她的身影呢?他百思不得其解。

这时邓雪桂的弟弟才将事情的真相和盘托出,母亲已于去年去世,骗你是怕你伤心过度。

这个消息如五雷轰顶,邓雪桂原本喜悦的心情立马被悲伤笼罩。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这份遗憾和思念注定将伴随着邓雪桂的一生,直到他的生命尽头。

在母亲坟前,邓雪桂不知道磕了多少个响头,头都流血了,也没有停止。家人害怕他悲伤过度,赶忙将他拉回家休息。

村民们得知邓雪桂回来了,纷纷来到邓家庆贺,这一天村里比过年还热闹。

这不由得又让邓雪桂想起了1947年的除夕,也是这般热闹,只不过那时父母安康。别时容易见时难,没有人会想到再次团圆需要41年。这也告诫我们世事无常,要珍惜眼前人。

我养你老

1988年,大陆改革开放刚好第十年,处于起步的阶段,很多农村地区依旧贫困。

看着街坊四邻还住着泥房,用着旱厕,邓雪桂的心里不是滋味。他掏出大部分的积蓄为村里翻新校舍,力所能及地帮助父老乡亲。教育是强国之本,邓雪桂的一片心意不言而喻。

除此之外,邓雪桂还给村里的孤寡老人包了红包。看到这些和母亲年纪相仿的老人,他总是会想起母亲。

此番回来,他本来打算给母亲养老送终,只可惜母子早已天人永隔。母亲生前信佛,爱做善事,因此将留给母亲养老的钱孝顺给孤寡老人,也算是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了。

村民对邓雪桂感激涕零,为了表达对他的感谢,各家各户都准备了过年才有的菜肴宴请他。

回家没几天,他就参加了大大小小二十多场的宴席,这足以看出他受人尊敬的程度。

团圆的时间总是过得飞快,一晃眼就到了回台湾的时间。家人村民都劝他年纪大了,就不要东奔西跑,安安稳稳留在家乡才是最好的。

他何尝不是这样想呢,之所以坚持回台湾,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是常宁的几个当兵兄弟都在台湾,他们之前发过誓要互相照顾,直到终老,因此他不能背信弃义。

二是父母已过世,侄子们也都长大成人,有了家室。再加上自己年纪大了,留在老家还需要他们照料,他害怕给家人添麻烦。

三是在台湾的老兵可以领取“终生俸”,享受退休医疗待遇,晚年也算有了保障。

回到台湾后,邓雪桂非常挂念家人,因为邓家住的房子早已破旧不堪,他便省吃俭用地攒钱,打算给老家造个新房子。

上世纪90年代初,邓雪桂再次回到湖南探亲。他带来了厚厚的一沓现金,这笔钱正是他积攒已久给老家盖新房子用的。

是因为有了邓雪桂的帮助,邓家成了村子里第一个住上二层砖瓦房的人家。

在这之后,邓雪桂每隔三四年便会回家走亲访友,每次回来,家人村民都对他热情相待。

随着年纪越来越大,邓雪桂每次回家探亲间隔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弟弟担忧他孤家寡人不能顾全自己,便三番五次邀请他回家养老。

和第一次一样,邓雪桂每次都拒绝了。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态度还会如此坚决吗?

人人都想要长寿,可殊不知长寿也有长寿的烦恼。因为长寿的人要经历太多的生离死别了,邓雪桂就是这样一个既幸运又不幸的人。

时间匆匆,当初共患难的几个兄弟陆陆续续地离开人世,只留下邓雪桂孑然一身,这让他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

年纪越大,邓雪桂照顾自己越力不从心。他总是担忧哪天自己突然就没了,想到自己没了都不会有人发现,他就害怕不已。

思来想去,邓雪桂想到了回老家养老。但是此时的他没钱没势,只是个会给人添麻烦的老人,家人还会接受自己吗?

2019年,怀着忐忑的心情,96岁的邓雪桂拨通了老家的电话。电话接通后,他东拉西扯,紧张到语无伦次。

接电话的人是他的侄子,感受到了大伯的反常,侄子猜测大伯是想家了,便主动提出让大伯回家养老。

侄子的一席话让邓雪桂一下子愣在原地,潸然泪下,过了一会,他像是想到什么似的开口问道:“我没钱,你还养我吗?”

“养,我去台湾接您回家。”侄子说道。

就这样,邓雪桂踏上了回家的路。不同于以前,这次的回家路有侄子相伴,最重要的是他再也不用做游子了。

结语

邓雪桂倾尽所有帮助家人村民,有情有义,令人动容。当他垂垂老矣时,家人不离不弃,贴心照顾。这代代传承的中华孝道是我们炎黄子孙刻在骨子里的记忆和温情。

两岸一家亲,邓雪桂回家了,可是还有多少人没有回到心心念念的家呢?两岸统一势在必行,游子回家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台湾   侄子   长寿   湖南   除夕   团圆   国民党   老家   家人   母亲   大陆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