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生追悼会:李讷与丈夫同行,解放军抬棺徐行,老乡盼将军归根

本文来源公众号:眼近史

2011年5月8日15时20分,德高望重的李德生老将军在北京因病逝世,享年96岁。

噩耗传入党中央后,全党上下一片悲痛

为了倾诉哀思,党中央及其家属决定于5月14日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处为李德生老将军举行追悼会。

参加会议的除了的亲属和老战友外,还有我党中央的全部重要领导人物,和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及女婿王景清。

事实上,在得知李德生老将军逝世的消息时,李讷和王景清夫妇便表现出了格外地关注。

这个自1928年起就与红军一起打天下的老人,他们是从心底敬佩的。

5月13日23时,当他们得知李德生的追悼会将于14日在北京八宝山召开后,便第一时间要求出席送别仪式。

14日,他们夫妇二人一早便来到了李德生将军的追悼会上。

追悼会场的布置肃穆且庄重,李德生老将军的上方,一道黑色的横幅上工整的写着“沉痛哀悼李德生同志”九个大字。

在追悼会上,还有许多从李德生家乡赶来的父老乡亲们,他们凝望着李德生将军的遗像,纷纷忍不住落泪。

哭喊道:“李将军,新县五万烈士等着您回家呢!没有李将军,哪有今天的我们,李将军,您就是我们新县人民的恩人呐!”这一幕,让在场人无不纷纷动容。

那么,李德生究竟为新县人民做了什么?让乡亲们不远万里前来送他最后一程,就连毛主席的女儿与中共中央领导人都纷纷前来为他送行?

1916年,李德生出生于河南新县的一户贫农之家,根本没钱上学读书,小小年纪便要为了减轻家庭负担成为地主的放牛娃。在他十二岁那年,红军来到了李德生所在的小村庄,打地主分田地,才让李德生一家摆脱了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过上有盼头的日子。


1930年,14岁的李德生依旧在村子里做着放牛的活,但整天放牛的日子,并不是他想要的。

在这个乱世之中,成为一名优秀的红军战士,才是他的梦想,在他不断的努力下,最终还是如愿地加入了红军,成为了一名红小鬼。

在由于表现突出,在14岁这年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后来在15岁成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了一名党员。

李德生在1933年8月,出任交通队班长,并先后参加仪南、营渠、宣达、反“六路围攻”等战役。

尽管他在交通队工作,却天生爱打仗,每次都英勇无畏,冲锋在前。

一次作战时,李德生左胸被子弹击中,差点丢了性命,经过紧急抢救后才脱离危险,但因当时医疗条件差,手术不太成功,左手终生残疾。

1935年5月,红四方面军开始长征。作为交通队党支部书记的李德生,经常对战士们做思想工作,让大家要高度集中精神。可不久后就被撤销职务。

这让李德生内心感到委屈,想不通自己为何会遭受惩罚。

时任10师师长陈锡联得知后,立马找他谈话,并让他别想太多,放下“心结”,战胜眼前的挫折,永远坚信党组织,对党忠诚,早晚有一天可以证明清白。

李德生对党的信仰依然没有动摇,义无反顾地跟随部队踏上了穿越雪山和草地的万里长征。

1936年12月,组织上纠正了错误,撤销了由于张国焘错误路线导致的处罚,李德生重新入党并恢复了他的职务。

从这段经历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李德生对党的无比忠诚和坚定信仰。

在抗日战争时期,李德生先后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响堂铺、百团大战等多场著名的战役和战斗,粉碎了日军多次大规模“扫荡”,受到了上级的嘉奖。

1945年,抗日战争进入了最后的大反攻阶段,毛主席在《解放日报》上看到了太行山革命根据地我军收复马坊的捷报,十分高兴地说:“这是我军打歼灭战的典例。”

被毛主席点评为“抗日战争中歼灭战典例”的马坊战役,正是由李德生亲自指挥。在这一场战役中,身任三十团团长的李德生披着破棉袄,背着柳条筐,佯装成农民与另外6名八路军战士入城侦查。在城市内地下党的配合下,李德生等82人组成突击队,一举歼灭了城内的日伪军队,收复马坊。

在解放战争时期,李德生的表现更为突出。1946年12月,李德生被任命为晋冀鲁豫野战军第6纵队第17旅旅长,先后参加陇海、定陶、豫北、鲁西南等多个重大战役。在追随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后,李德生定下了“刀劈三关”的奇谋,夺取琵琶山、真武山、铁佛寺三道关口,为大别山革命根据地打开了局面。淮海战役期间,李德生率部队急行军9天,实现了对黄维兵团的合围,并最终歼灭黄维兵团,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李德生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也从12军35师的师长逐渐成长为副军长兼参谋长。

赫赫有名的上甘岭战役的第二阶段,李德生奉命指挥部队浴血奋战,击退了敌人数百次猛攻,赢得了上甘岭战役的最后胜利。

这场战役取得的辉煌战果,不但打出志愿军的威风,也让李德生荣获朝鲜一级国旗勋章,回国后的李德生被授予少将军衔。

从南京高等军事学院毕业后,李德生一直在部队工作,曾任北京军区、沈阳军区司令员。

1967年,李德生奉命去安徽执行任务。当时李德生一心扑在安徽的工作上,每天起早贪黑想着怎么振兴安徽。

在安徽期间,他搞了“大联合”,对安徽人民说我们大家要团结起来,继续做好工作,与安徽人民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后建立了省和各市县的革命委员会。

当时安徽的很多工厂的产业效益并不好,经济发展低下,李德生就集合大家组织产业生产,抓经济建设。军队干部缺乏搞生产建设的经验,李德生就找来擅长这方面的干部专家,全力支持他们组织生产。

图丨李德生

工业上,李德生抓合肥、马鞍山的钢铁厂,芜湖的造纸厂,铜陵的铜矿,新建安庆石油化工厂,重点企业全面进行。农业上,李德生支持兴建水利工程,修建公路,改善农产品运输条件。

这样一来李德生不仅稳定了安徽的局面,还做了大量有效的成绩与工作。在他的带领下,安徽的经济大有起色。

1968年10月13日至31日,中国共产党第八届扩大的十二中全会在北京举行。李德生作为安徽省主要负责人列席了会议。

在这次会议上首次见到了仰慕已久的毛主席。

当周总理念到李德生的名字时,毛主席突然主动问道,“哪个是李德生?”

原来毛主席当年到延安时,曾化名“李得胜”,而此时突然听到了李德生的名字,感到非常亲切,便向周总理问询。

周总理随即向毛主席展开了介绍。

随后,李德生郑重地向毛主席和周总理问好,毛主席则不停打量着:“百闻不如一见,果然是名不虚传”。

随后,毛主席又问道,“你是哪里人啊?”

“报告主席,我是河南新县人”,李德生毫不迟疑地答道。

周总理问道,“与许世友是一个县的吧?”

“德生同志和我是一个县的。”坐在李德生前边的许世友接话答道。

一听许世友的表态,毛主席立即觉察到两人关系不错,见自己的两名爱将既是同乡,又是挚友,他不禁露出了会心的笑容。

1970年9月,李德生升任北京军区司令员。

图|李德生

1973年,李德生的才能已经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在他们准备选举共产党员担任中央副主席时,李德生的形象立刻浮现在所有领导人的脑海中,于是在第中共十大时,李德生被选定成为中央副主席。

1985年年底,李德生被调任新组建的国防科技大学担任政治委员,积极贯彻邓小平主席提出的“三个全面”教育方针,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科研人员与干部队伍。

与此同时,他也深入学校师生日常生活之中,为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诸多困难。

1988年9月14日在位于北京的中南海怀仁堂,举行了恢复军衔后的第一次上将军官授衔仪式,时任国防科技大学政治委员的李德生晋升为上将。

这是时隔33年后,李德生生平第二次被授予军衔。

即使在退休之后,年事已高的李德生依然没有停下工作的脚步,仍然心系国家与人民。

1990年,李德生老将军选择退居二线,虽然此时的李德生老将军已经年过七旬,但退居二线的他却依旧十分关心党和军队,而他也一直没有闲下来。

李德生老将军不仅和几个老同志一起创办了一个全国性的社团组织并称作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

李德生老将军更是担任了会长一职,除此之外,李德生老将军还兼任中国滑冰协会、中国武术协会名誉主席。

而且李德生老将军还积极参与中共党史、军史的研究工作,甚至还撰写了《李德生回忆录》《军事思考录》等著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

当年,全国农村的发展都还处于比较落后的状态,新县也不例外。当时的村民打米的主要工具还是石墨,不仅效率低,使用起来还非常费力。

李德生了解到这个情况后,自掏腰包并多方筹款,想方设法为新县搞来一台打米机。十里八乡的乡亲们都挑着担子到新县来打米,为村民们的脱贫提供了一条新道路。

李德生将军

不仅如此,李德生还特别关心家乡的教育情况,因为自己从小没读过书,吃了不少没文化的亏,所以他格外希望新一代的小辈们都能够读上书。为此,他积极向上级争取拨款并在社会中筹集捐赠,终于为新县盖下了第一座教育较好的小学和中学。

1998年,一座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七层审判综合楼,在新县拔地而起,多年来制约法院发展的难题迎刃而解。

新楼落成之际,李德生亲笔题名“清正廉洁,为民服务”八个大字,希望新时代的共产党人依然流淌纯正的血液,带动革命老区的新发展。

他为家乡做出的贡献,一直被新县人民牢牢记挂在心里。

2011年5月8日,李德生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5月13日上午11时,毛主席的女儿李讷和丈夫得知追悼会将在第二天举行,立即要求一起参加李德生同志的告别仪式。

5月14日上午,李德生被鲜亮的五星红旗盖住了遗体,人民解放军慢慢地抬着棺材向前走,新县的村民们满怀着悲伤,希望老将军能落叶归根。

回顾李德生老将军的一生,他为我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太多贡献,甚至可以说奉献了一生,虽然李德生老将军离开了我们,但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记住这位值得尊敬的前辈。

其实还有很多像李德生老将军一样的前辈,正是因为他们的浴血奋战,才换来了今天和平的生活,而我们更应该不忘历史,砥砺前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新县   淮海战役   北京军区   上甘岭   党中央   将军   追悼会   安徽   北京   战役   老乡   解放军   同行   丈夫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