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火柴盒

文革时期的火柴盒,西安火柴厂出品,我这里还保存了七个。那个年代,突出政治,政治挂帅。人们利用火柴盒,来作为一种特殊的宣传工具,因为人民大众都使用它,用途广泛。每个火柴盒上,都有一张方寸大小的火花图案,也随着政治形势的发展而变换。

当时主要以宣传文化大革命,新生事物,工农兵,歌颂八个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火柴盒背面贴有政治宣传口号,毛主席语录或最高指示,具有浓厚的政治背景和时代特色。

火柴盒和火柴棍,以木材,白杨木,松木,六种木材为原料。在火柴厂,经过机械加工,将圆木加工成型,再经过烘干,裁成薄片,然后按工艺要求,折叠成火柴盒,火柴盒侧面粘贴有红磷磨擦片,再将火柴棍头粘上易燃混合物,按规格尺寸标准,装入盒内,然后成批生产成火柴成品出厂。

我国劳动人民,使用火柴有着悠久的历史,火柴的别名叫洋火,是从国外引进的。只要需要有火源的地方,就需要火柴。例如,工农业生产中,家庭生活中,生炉子,点煤油灯,点腊烛,抽烟等,随时都要用,可以说火柴不离手。特別是经常抽烟的,衣裤兜里总是有火柴,火柴的地位比烟还重要,如果没带火柴,就不能点烟,可以说是差火。

50--60年代,火柴价格非常便宜,属日常消费品,价格二分钱1盒,10盒一大包二角钱。火柴用途广泛,很方便。深受劳动人民的喜爱。但是对于木材的消耗量非常大,浪费森林资源,不利于环保。火柴还有一些致命弱点,就是不能受潮,不能受压,受潮受压后,就会影响到使用。

改革开放,引进外国先进技术,推广使用了一次性打火机,提高了人民大众使用需求,火柴就渐渐失去光环,人们对它的使用量减少,也就慢慢淘汰了,火柴厂也就停产不存在了,如今的火柴盒,成了人们怀旧的收藏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5

标签:火柴盒   文化大革命   白杨木   洋火   红磷   圆木   火源   工农兵   大众   火柴   木材   用途   年代   政治   火柴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