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永贵遗孀宋玉林葬礼:郭凤莲致悼词,气氛凝重,现场人山人海

在陈永贵离世后的第三十二个年头,他的妻子宋玉林以九十二岁的高寿离开了人世,与曾经担任过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相比,宋玉林或许少为人知,但不可否认的是,她这一生,同样也是奉献的一生,光荣的一生。

2018年4月,在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女士安详走后,她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山西大寨隆重举行,按照大寨乡俗举行了安葬仪式,在她的葬礼上,气氛凝重,大家都沉浸在悲伤之中。

在此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大寨党总支书记郭凤莲出席了仪式并且致悼词,与此同时,还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友人出席告别仪式,表达哀悼之情,现场一片人山人海。

因为喜欢,所以选择

1927年7月28日,宋玉林出生在山西昔阳大寨镇大寨村里,大寨是她的根,也是她一生都忘怀不了的地方。

宋玉林从小在大寨村长大,十分的聪明能干,18岁就当上了当地的妇女干部,一直以来兢兢业业,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敬业,尽心尽力为百姓着想。

每次村里带动全村的妇女们一起修梯田的时候,宋玉林也是一整天一整天的干,早上把午饭准备好带着去干活,中饭就直接在田里解决,自己带头吃苦,起到了很大的表率作用。

在那之后,宋玉林还当过妇女委员、妇女队长、卫生委员等,在日本人投降之前,她还给八路军做过军鞋和军服,一直都是支前模范。

宋玉林有过一段失败的婚姻,也有了自己的孩子,离婚之后便一直保持单身,因为她勤劳能干,又是劳动模范,因此有不少人想要给她介绍对象,可是一来二去,介绍过来的人都没能让她动心。

至于陈永贵,早在遇见宋玉林之前就已经与李虎妮结了婚,还有了孩子,一家人其乐融融,也算是幸福美满,可是在1965年,李虎妮因癌症不幸去世,留下了他和孩子。

后来,经过中间人的牵桥搭线,已经离婚的38岁的宋玉林和陈永贵两人正式认识了。

随着两人的深入接触,宋玉林被这个朴实的男人打动了,而对方,也被宋玉林宝贵的品质所吸引。

就这样,从1966年到1986年,两人共同生活了二十年。

无怨无悔,甘居背后

宋玉林两人成婚之后,生活并没有想象中那所谓的轰轰烈烈,他们就像是一对简简单单的夫妻,过着平平淡淡的日子。

在宋玉林的眼中,她虽然没怎么享过福,但是内心感觉很幸福。

结婚后的宋玉林做好了一个贤妻良母,她总是利索地收拾好了家里大大小小的事情,陈家也从一开始的杂乱无章变得井井有条,家里虽然条件不好,但到处都是整整齐齐,一尘不染,这一切都归功于宋玉林的能干。

1969年,宋玉林顺利生下了一个男孩,取名叫陈明亮。

为了让丈夫无后顾之忧地为百姓谋福祉,宋玉林将孩子和家里的事情扛了起来,一直在背后默默付出,同时,她自己也积极的向党组织靠拢,在1974年4月19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后来,她有机会去北京,但宋玉林坚持留在了大寨,因为她是村里托儿所的保育员,所里面的孩子们需要她,她就留在了托儿所给人看孩子,她像这众多孩子的母亲,勤勤恳恳的悉心呵护着这些大寨未来的花朵。

身份的转变并没有让她的生活有什么变化,也没有享受过任何特殊待遇,她把她的爱都给了孩子们,把心操在了工作上,也因而受到了全体村民的敬重。

因为相隔两地,宋玉林像是和自己的丈夫谈起了一场“异地恋”,她也会担心他的冷暖,关心他的饮食以及一切的的生活琐事,可是所有的担忧,她最终也只能通过从新闻里了解到的一点点消息,来了解他的近况,以此判断他过得好不好。

丈夫离世,安度晚年

后来,因为丈夫年岁渐长,宋玉林意识到了,丈夫如今的身体状况,是需要有人在身旁照料的,于是她最终还是带着孩子来到了北京。

在北京的那段日子,大寨人一直惦念他们,两位老人也惦念着大寨的发展,因此时常会有老家的人来看望他们,而每一次来人,宋玉林都是热情招待,她怕乡亲们在北京住旅店太花钱了,总是将他们妥帖的安排住在自己家里。

在丈夫身旁,宋玉林还是一如往常,在背后默默支持他,让他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同时安排好家里的一切事务,只为能让他安心工作。

1986年3月,陈永贵在北京因病去世,终年72岁,只剩下了宋玉林一个人。

在那之后,宋玉林便一直待在家,在她的卧室里,摆放的全都是一些有年头的老东西,最引人注意的是摆放在柜子上的那张陈永贵的照片。

幸好儿子陈明亮争气,有出息,在父亲去世几个月后就考上了当时的北京师范学院,他说,“我上大学以后家里很困难,身上钱最少的时候只有3毛5分钱,当时我就感觉到得挣钱,得改变这种状况。”

从大二开始,陈明亮就一边上学一边打工,毕业后他进入了一家公司,之后开过发廊和餐馆,当过商贸公司经理,做过股份制企业的董事长,最后在朋友的帮助下去了澳洲。

经过两年工商管理的专业化进修后,陈明亮将眼光转向了贸易,尽管当时的市场上,秩序很不规范,坑蒙拐骗的现象经常发生,这期间他也有很多赚大钱的机会,但是他都放弃了。

“有的事情也许陈明亮可以做,但陈永贵的儿子不能做,我不能给父亲争光,至少也不能给他丢脸。”陈明亮一路打拼,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成为了澳大利亚成功商务集团董事和广东东莞新中食品有限公司的集团主席,他也没有让母亲宋玉林失望。

在丈夫离世后,宋玉林就和小儿子一起住在北京,子女都很孝顺,尽管组织上对她的生活诸多关照,但她早已习惯了凡事都亲力亲为,对于现在已经拥有的一切,她感到十分满足。

忙碌操劳了一生的她,也有了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时间,可以慢慢地停下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仔细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她依然时刻关注着大寨的发展,感受着时代的进步,因为那代表着丈夫陈永贵的努力没有白费,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或许是出于落叶归根的想法,宋玉林老人最后还是回到了大寨村老家生活,在那里细细地感受着大寨的变化和曾经经历过的点点滴滴,在美好的回忆中走完人生最后的路,在孙女陈新春的眼中:

奶奶出身平凡,却有着宽厚、豁达、仁爱的品性,从小到大,我的父辈和我们这些孙辈都是在奶奶的慈教之中成长起来的,奶奶生前经历了人世的风风雨雨,历尽波折始终坚强,为我们这些后辈树立了处事低调、宽厚仁慈、积极进取、勤俭节约的榜样,她的一生,平凡而伟大。”

大寨崛起,接班人—郭凤莲

2018年4月6日晚上,宋玉林在山西昔阳大寨镇大寨村家中去世,享年92岁,她在大寨走完了她人生的最后一程。

在4月10日举行的遗体告别仪式上,作为大寨的“接班人”,一心带领大寨致富的“铁姑娘”,郭凤莲做了深情的致悼词,向这个为大寨付出过的宋玉林女士表示深深的哀悼与不舍。

宋玉林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热爱着党和人民,热爱着自己的工作和事业,一直默默无闻地奉献自己,也没有向国家提过任何额外的要求,坚守了一个共产党员积极向上、大公无私的品质。

而郭凤莲,也并不简单,她同样是一个优秀又积极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人,如果说陈永贵为改变大寨的落后面貌做出了巨大贡献,那郭凤莲就是从他手上接过大寨的这面大旗的人。

大寨一开始只是山西省昔阳县一个普通的小山村,如果要说什么特点,那大概就是穷得出名。

全村村民360多人,却仅靠700多亩零零碎碎分成4700多块散落在山沟土坡的农地存活。

可是1963年夏天长达一星期的倾盆大雨,引起的洪灾,更是直接将大寨房子和田地全都冲没了,在这艰难的时刻,年仅16岁的郭凤莲从众多人当中脱颖而出,当起了大寨“铁姑娘队”的队长,也扛起了大寨的重担。

那时候的郭凤莲,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到地里干活,村人把早饭送到地里,吃的是糠面糊糊,小米壳里面再掺上一点玉米,顶多再加点野菜,而这也是因为“纯粹吃玉米吃不起,粮食也没那么多”,只有到中午,才有玉米面条,吃完继续干活。

即便忙到了天黑,也没有喘息的机会,硬扛着饿,还得先挑砖块、石头、石灰,去修补村里被洪灾冲毁的房子,大概到黑夜11点,才能休息。

付出终会迎来回报,大寨成了万众瞩目的模范,而郭凤莲家也家喻户晓,并且被选为大寨的党支部书记,到了1991年11月15日,中共昔阳县大寨乡党委再次任命郭凤莲为大寨村支部书记,她的任务是:带领大寨致富。

这位当年的模范农家女从此学习搞企业,1992年,大寨成立经济开发总公司,并相继建立了水泥公司等多家企业,到2002年,大寨悄悄变了样。

大寨村民不过500人,可大寨集团公司那时已经雇佣职工多达1000余人,十年时间,全村的总产值也由百万级别直接上升到了亿。

也正是凭着这股干劲,在郭凤莲的带领下,

2007年,大寨的经济总收入攀了新高,村民们的手上的钱也多了起来,收入成倍的增长,大家都看到了充满希望的未来。

郭凤莲这样形容自己,“我就是大寨老马车的驾辕,我就得拉着大寨这一车子的人往前走,究竟要拉到哪里去?我怎么也不能把他们拉到贫穷,我得拉他们到富裕之路。”

在她的努力下,大寨的村民们都住进了精美别墅,或者是高大的楼房里,本村的孩子只要考上了大学,就能拿到奖学金,村里老年人也有养老金,村民也都全部实现了合作医疗。

集体报销除去国家统一的农村合作医疗之外,每人每年还享受大寨村委给予1000元的大病现金补助等等。

虽然已经年过古稀,但是郭凤莲依然充满斗志,她并不会止步于此,她还准备在大寨继续搞改革,要将大寨打造成知名的生态旅游品牌,让游客们能够看到大寨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充分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体味体味”大寨人的新生活。

大寨完成了自己的蜕变,郭凤莲也从十几岁的小姑娘变成了奶奶辈的人物,但是经历岁月流逝的她,却依旧风采动人,因为她和宋玉林夫妻俩一样,那颗为大寨谋发展的心,是一样的赤诚无比。

文献来源:

《奥运会火炬手郭凤莲:大寨人支持北京举办奥运会》:中国新闻网

《国务院原副总理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在大寨去世,享年92岁》:澎湃新闻

《陈永贵遗孀宋玉林女士遗体告别仪式隆重举行200余人出席悼念 全国网友网上悼念》:山西商人网

《从“铁姑娘”到集团董事长 郭凤莲现身中共十六大》:中国新闻网

《大寨“铁姑娘”郭凤莲;“我得拉着大寨人走向富裕”》:中国新闻网

《陈永贵夫人:幸福昨天享福今天》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02-12-15 知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遗孀   昔阳县   悼词   大寨   山西   全村   遗体   人山人海   凝重   葬礼   村里   北京   村民   奶奶   气氛   妇女   丈夫   家里   姑娘   现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