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儿所党委书记刘中勋:凝聚所有资源守护孩子健康,是党交给首儿所的任务

本报记者 孟庆伟 北京报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儿童健康工作的发展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守护、保障好儿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让每个孩子茁壮成长,关乎祖国和民族的未来。近十年来,首都儿科研究所(以下简称“首儿所”)党委书记刘中勋一直在思考并践行这个使命。

在刘中勋看来,守护孩子的健康是首儿所的天职,不仅要守护生理健康,也要守护心理健康,更要把对孩子的关怀体现在儿童生长发育全过程。为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战略”,医院运营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儿童少生病、不生病,这也是首儿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

首儿所创建于1958年,是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奋斗,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在儿童疑难重症、罕见病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化上一直发挥着全国引领带头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首儿所不断丰富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提升儿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已成为京津冀儿科协同发展的“桥头堡”,并拥有两个国家级基地。

不仅如此,在刘中勋的推动下,首儿所一直在积极探索儿童健康保障的新机制、新理念、新路径,借着北京通州新院区建设的契机,首儿所又瞄准了建设“世界一流”,刘中勋希望未来能将成功的探索经验引入新医院的建设,让首儿所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惠及京津冀,乃至全国。

据了解,新院区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守正创新、人民满意的研究型、创新型的现代示范医院,计划于2025年开业运行。

日前,《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了首都儿科研究所党委书记刘中勋。

通州新院区将建成世界一流医院

《中国经营报》:你担任首儿所党委书记期间,亲历并见证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儿童健康和医疗卫生工作所取得的巨大成就,这其中你最深刻的感受和体会是什么?

刘中勋:这个体会非常深,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儿童健康工作的发展建设给予了极大关注和支持。特别是2016年召开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

儿童是祖国和民族的未来,关乎千家万户的幸福和希望,因此,党和国家对儿童健康工作特别重视。近几年,首儿所以党建引领推动各项事业快速发展,同时迎来了通州新院区的建设,这些成绩的取得,我想都是国家重视和支持儿童健康工作的结果。

在这种新形势、新背景下,首儿所也有一些新的认识,我们把守护孩子的健康当做我们的天职,不仅要守护生理健康,也要守护心理健康,更要把对孩子的关怀体现在儿童生长发育全过程,让每一个孩子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

《中国经营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一直在不断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儿童健康服务体系的建设能力也大幅提升。近十年来,首儿所在满足群众不断增加的医疗健康需求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

刘中勋:这些年,首儿所在丰富儿童医疗卫生资源供给,提升儿科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尽一切努力接近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缩小对孩子健康需求的差距。

正因此,首先我们要更好地响应“健康中国战略”要求,医院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让儿童少生病、不生病,这也是首儿所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涵。增加儿童健康保障的服务内容,以减少百姓的医疗服务需求,充分体现了“大医治未病”这个中国传统健康文化的核心理念。

第二,从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上发挥首儿所的优势。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是一家以研究为引领的儿童专科医院,在儿童疑难重症、罕见病鉴别诊断和治疗,以及儿科常见病的诊疗规范化上发挥着引领带头作用,以保证优质的医疗资源更广泛地覆盖和服务千家万户。

另外,我们在关注孩子生理健康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提供有关怀的医疗服务。孩子不仅仅需要疾病治疗,也需要在心理上获得更多关怀。所以,我们提出要打造有温度的医院,要提供有人文关怀的医疗服务,要培养有情怀的医生。只有实现这样的目标,老百姓的就医获得感才能体现得更明显。

《中国经营报》:首儿所通州新院区的建设备受关注,目前建设进度如何?未来是不是能更好地为全国的儿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刘中勋:首儿所通州院区建设是北京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三个一百”市政府重点工程之一。首儿所给这个项目的定位是世界一流、守正创新、人民满意的研究型、创新型的现代示范医院。

按照这样的标准和定位,“世界一流”不仅是医学水平上的“世界一流”,在建筑上,甚至在机制体制、理念上也要建成“世界一流”。因此,我们要守正创新,敢为人先,建设一家智慧化、人文化,让老百姓满意的医院。

目前,这个项目正在建设初期,我们正在全力以赴、按照既定的标准和计划推进。土建已经基本完成,下一步我们要组织大施工,初步计划新院区将在2024年年底建成,2025年年中开业运营。

《中国经营报》:通州院区建成后大概是一个什么样的规模?相比现在的院区,新院区会有哪些创新与突破?

刘中勋:新院区总建筑面积是18.8万平方米,编制床位800张。我们希望将它建成为研究型、创新型医院,为此我们有针对性地设置了6个医疗中心,其中第一个就是科技创新中心。

医院的科技创新中心到底是一个什么形式?大家都有所期待,我们也在积极探索。首先,科技创新中心突破了原来传统的在室内,更多考虑的是治疗疾病要用什么药、用什么器械和设备的诊疗模式。科技创新中心针对的是儿童健康领域,我们希望通过科技创新让儿童回归自然,天人合一,让儿童少得病不得病,这是科技创新中心的核心内容。

另外还设置了新生儿中心、感染中心、血液肿瘤中心、神经中心、心脏中心,我们把孩子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不是按照某一个病种、某一个器官来分类。我们不仅把孩子当做整体,更把孩子的发展当做整体来进行研究,以适应当前医学发展进步的需要。

《中国经营报》:新院区建成后,与老院区之间是一种什么关系?

刘中勋:通州院区将作为首儿所附属儿童医院的主院区,老院区作为配套院区。新院区作为京津冀儿科协同发展的“桥头堡”,会让京津冀地区的孩子们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而老院区坐落在使馆区,所以未来的方向是为核心区提供一流的、国际化的医疗服务。

《中国经营报》:建设世界一流的医院,需要有世界一流的人才。在人才培养、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首儿所近几年有哪些好的经验可以分享?

刘中勋:人才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工作,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是人才。因此,我们从2014年开始大量储备人才,儿科人才需要系统化的培养,因此储备需要一个周期。现在儿科医生队伍已经由2013年的不到200人,发展到现在的500多人,人数翻了一倍多。

我们对儿科医生有全面的培养计划,不仅包括临床技能,还有科学研究以及儿童保健,三位一体组合,要求每一名医生要明确发展方向,敢于创新,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将个人的职业发展与首儿所总体发展目标相统一,实现单位和个人共同成长,共同发展。

严格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

《中国经营报》: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中央提出要坚持党对医院的全面领导。作为首儿所党委一把手,你认为这项要求对公立医院的科学决策、良性发展以及坚持公益性等有什么重要意义?

刘中勋:2018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这个《意见》对公立医院的发展来说是一个举旗定向的标志性文件,特别强调要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保证医院的发展方向,这就对医院党委提出了明确要求,就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

落实这样的职责,需要我们严格按照文件提出的“全面执行和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要实现这样的决策形式和组织制度的保障。

另外,我们要发挥党支部和共产党员的作用,让“支部建在连上”,让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体现得更加突出。因此,在这一文件的指引下,我们出台了一系列工作方案,包括打造“爱心品牌”,开展爱心门诊、爱心手术室、爱心窗口、爱心病房等,让“爱心”有一个具体的标准和体现。

同时,每名党员都有一本“口袋书”,按照“口袋书”的要求,党员在接诊患者时,要说“你好”,诊疗完成后要说“祝小朋友早日康复”等。其实这都是很简单的话语,但体现出党员医生对孩子们的关爱更多一分,标准更严格一点。

我们想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出有情怀的儿科医生,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党员医生的高超技术和人文关怀,甚至在孩子幼小的心灵里植下一颗爱党的种子,让党对儿童的关怀体现在具体行动中。这也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一项工作。

我认为,落实《关于加强公立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按照这个文件要求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从医疗保障转向健康保障

《中国经营报》:你之前曾经说过,“凝聚所有的资源来守护孩子健康,是党交给首儿所的任务”。面向新百年,你觉得首儿所和你个人未来会如何践行这份使命?

刘中勋:这个话题很好。对孩子的健康,党和国家很关心,老百姓也很关心,那么如何让孩子更健康,让孩子在党的关怀下茁壮成长呢?其实这是一个重大的课题。

前面提到,我们希望孩子少得病,不得病。医院的运营理念也要由“以治病为中心”转变到“以健康为中心”,从“医疗保障”转变到“健康保障”,这是一个重大的理念上、机制上的调整。首儿所作为新中国第一家儿科医学研究所,我们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此,我们要凝聚学校、家庭、政府、医院等多方面的资源来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学校是儿童成长的主要阵地,社会是儿童成长的大课堂,医院是儿童健康的守护者。向全社会进行健康知识普及、推广健康方案就成为我们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另外,我们要建立相应的工作机制,探索儿童健康保障新模式,聚焦儿童生长发育、近视防治、心理健康、家庭养育照护四个方面,专注解决儿童健康成长焦点问题,以实现儿童医保支付资金的下降。借助建设通州院区的契机,首儿所将为与通州区教委合作的“落户通州,健康先行”专项行动中6所校(园)的6000余名儿童提供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

试点成功后,我们会将经验推广到朝阳区以及京津冀地区甚至全国。现在我们已经进行了网络体系的建设,建立了儿童健康大数据联盟,希望通过大数据联盟把儿童的健康数据收集上来,然后再把这个机制推广出去,惠及到全国每一个孩子。

继续发扬儿童保健特色

《中国经营报》:我知道首儿所的一大特色就是儿童保健,结合你前面所讲的,“以健康为中心”的工作机制也是未来首儿所继续发扬儿童保健特色的一条路径吗?

刘中勋:是的。首儿所是1958年建所的,我们曾看到过一张拍摄于1959年的照片,照片里孩子们在首儿所的实验托儿所里进行日光浴,有营养餐、游泳课,我们感叹那个时候的育儿理念如此先进,现在更应该让孩子和家长们感受体验到先进、科学、全面的儿保服务。

因此,首儿所在婴幼儿照护、儿童早期综合发展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包括“自然养育”“发育‘编程’”等,这些新理念的推广和普及成为我们惠及每一个孩子的重要工作内容。

现在首儿所是儿童早期综合发展的北京市研究和指导基地,也是婴幼儿照护的研究和示范基地,这是国家确定的基地。我们这两个基地要发挥作用,下一步要把这样的方案和工作向全国进行推广,以这两个基地为示范,实现首儿所在儿童保健方面的优势、资源的广泛应用。

《中国经营报》:你提到的医院的婴幼儿照护和家庭的照护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

刘中勋:家庭照护只是婴幼儿照护的一部分,婴幼儿照护是一个科学的体系,更多需要的是专业人员来做专业的事。比如我们的婴幼儿照护研究和示范基地可以对月嫂进行专业培训,通过更全面、更系统的学习和培训,月嫂可以为家庭承担一部分婴幼儿照护工作,对当前的生育政策也是一项积极的支持。

《中国经营报》:首儿所的科研能力非常强,不仅有医院,还有研究所、制剂室和药厂,很多院内制剂全国知名。中央近年一直强调加强医疗领域的科技创新,首儿所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有哪些规划?首儿所的“明星”制剂是否可以惠及全国患儿?

刘中勋:首儿所的科研能力一直很强,设有11个基础研究室,包括细菌、病毒、生长发育、遗传、生化免疫等,这些研究室的研究成果一部分转化成了院内制剂。现在我们有70多个院内制剂品种,比如大家熟知的肤乐霜、复合钙等,很多小朋友是吃着复合钙、用着肤乐霜长大的,对首儿所的院内制剂有很深的情结。

如何把这些好的产品惠及全国?我们需要把院内制剂转化成药品,也就是科技成果转化,这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北京市也把首儿所的部分院内制剂列入药品转化的重点工程。

另外,通过首儿所的互联网医院,任何地区的复诊患者都可以在网上就诊开药,并送药到家,非常方便快捷。

此外,我们还建立了广泛的儿科医联体,首儿所把院内制剂调配到相应的医联体合作单位,再由医联体合作单位向服务的辖区患者提供。

《中国经营报》:我国的儿童专用药、儿童罕见病用药实际上一直是相对缺乏的,除了药企外,实际上医院在药物创新研发方面能发挥的作用也很大。以首儿所强大的科研能力为依托,在药物创新研发方面,首儿所未来有哪些考虑?

刘中勋:在药物创新研发方面,我们也做过一些研究和尝试。当然,原研药的研究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需要我们做出更艰苦的努力。

针对儿童罕见病,比如我们选择了一部分患SMA(脊髓性肌萎缩症)的孩子,通过国际合作,优先把治疗该疾病的药品在首儿所做 GCP验证,让需要紧急救治或者是医疗救治的孩子优先用上药品。

另外,首儿所副所长谷庆隆曾在海南省人民医院挂职。海南是自由贸易港,博鳌乐城是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一些国际先进药品会在博鳌乐城进行使用。2021年首儿所与海南省人民医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将来我们会通过合作的方式,让一些临床急需或者是罕见病药物及时用到患儿身上,同时探索出一些用药的新机制和新模式。

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引领

《中国经营报》:2021年到2025年是我国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关键5年。按照国务院的要求,公立医院要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体系。你如何理解“高质量”“新体系”?

刘中勋:我理解的医院高质量发展首先是要由“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这是第一个高质量。高质量的落脚点应该是落实到孩子健康上。如果说医院发展了,但是孩子的健康没有保障好,我认为这不是真正的高质量。

第二个方面是科技创新,医院高质量发展必须以科技为引领。首儿所是以所带院,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因此,我们通过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多学科融合、医工结合等来实现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应用,然后促进医学水平的提高,这也是我们下一步要重点构建的内容。

第三个方面是我们要针对儿童全生命周期进行学科发展,研究所和医院都要跟随时代的需求,再定位、再思考,这是高质量发展更重要的一个内容。

因此,我们从这三个方面来实现医院高质量的发展,也是在落实国家对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中国经营报》:在“高质量发展”这样的目标要求下,有了世界一流院区、智慧医疗后,未来孩子在首儿所能获得什么样的照护和医疗服务?

刘中勋:我想将来如果小朋友到首儿所,首先不认为这是一家医院,而是一个儿童乐园,有“大熊猫”、秋千、木马,有专门的活动场所,孩子们就在这个很放松的环境中看病就医。这是我们希望看到的,也是大家很期待的。

《中国经营报》:我国医改的核心,就是要解决“看病难”、“看病贵”。在推进分级诊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辐射方面,近些年首儿所开展了哪些工作来发挥“桥头堡”的作用?

刘中勋:首儿所作为北京市两家公立儿童医院中的一家,是一定要发挥引领和保障作用的。因此,我们建立了朝阳区儿科紧密医联体、朝阳区儿童医联体、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儿科医联体。

另外,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我们和河北、天津等地区建立了医联体关系,希望把优质的医疗资源覆盖到京津冀地区的每一个孩子,这也是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内容。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要发挥首儿所作为京津冀儿科协同发展“桥头堡”的作用,又能实现首儿所自身的高质量发展。

当然,我们也希望当儿童健康保障这种新机制、新理念、新方案出台,实验成功以后,能通过儿童健康大数据联盟的方式,覆盖到全国。

《中国经营报》:在政策层面,你觉得还需要哪些支持来把保障儿童健康这件事做好?

刘中勋:其实现在国家针对儿童健康和医疗卫生工作给予了很多政策优先或者重点倾斜。我相信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对儿童健康以及全面健康提出很多新的理念或者新的要求,首儿所也会将二十大的政策要求贯彻好、落实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31

标签:儿童医院   通州   孩子   健康   党委书记   院内   儿科   制剂   婴幼儿   未来   儿童   医疗   医院   全国   工作   中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