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规模全球第一!为何扫码支付在中国流行,在发达国家被排斥?

2022年8月29日,有媒体记者从工信部获悉:今年上半年,我国信息消费规模达到3.24万亿元,同比增长6%,移动支付交易规模全球第一。2021年,我国银行机构共处理网上支付业务超1000亿笔,金额高达2354万亿元。

那么,有人要问了:我们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移动支付的身影,大到商场超市,小到菜市场。有了扫码支付,出门带一部手机,走遍全国都不怕,如此便利为何在发达国家被排斥呢?

一、当年彭博社解释过:信用卡业务非常赚钱,谁愿意放弃?

我们都知道,国内信用卡费率大部分1%以下,而其它欧美国家,不少卡组织费率2%到3%,甚至更高。虽然我们可能有所谓的积分礼品等,但这和费率差距都是毛毛雨。这么大的利益,欧美发达国家谁愿意放弃,去推动可能削减自己利益的在线支付?

这个当年彭博社解释过,在美国使用信用卡支付100美元的时候,97.25美元归商家,其他的由发卡行,支付处理商,商家银行,以及信用卡网络进行分摊。具体分摊,请看下面彭博社这个表格:

这还没完,银行还会通过发放现金和管理支票账户来获得收入,如果移动支付介入进来,又要损失一笔。这就导致银行对移动支付非常的排斥。

二、毫无疑问,基础设施的不同,同样也阻碍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要知道,在法国商业pos机的普及率几乎是100%,包括摆摊的。而且基本上西欧应该都有这个水准,在这个pos普及率下,移动支付是以作为信用卡外延,确切是非接触支付的外延形式出现的,二维码和这种支付方式都是不兼容的。

非接触支付,在欧洲2010年前后开始普及,我2008年曾到法国的时候,他们已经有相当多的pos机带上非接触支付功能,机器上有一个闪付的标记。虽然彼时银行卡并没有正式开通这个功能,但当年已正式有这个功能的时候,非接触支付也基本直接到处可用了,而后来的ApplePay等手机支付,做得只是将这个功能继承到个人终端里面。

因此,当线上的微信支付宝向线下突破的时候,自然采用的是另外一套更适合自身的支付逻辑,并不断突破普及,成为一道科技亮点。

根据数据:全球的4G信号基站公有500万个,中国有340万个,占了3/5还多。在发达国家只有商业密集区才有完善的4G手机网络,地广人稀的地方也就只能打电话。

三、最后,移动支付和信用卡于POS机,谁会更好?

其实扫码支付最方便的是商家,它允许商家通过一部手机就可以安全可信地收款,大大降低了商家收款的实施难度。

而其他支付方式,比如NFC,需要一部能够读取银行卡或手机模拟的银行卡的NFC读卡器,然后通过银行的交易协议去做交易。

可见,移动支付和信用卡于POS机,谁会更好?这是一个不需要讨论的问题,因为乔布斯第一次推广IPHONE的时候,讥讽那帮带键盘的手机就已经说过了,那玩意是个死的。

扫码只是一个动作,然而这个动作可以千变万化,比如扫码共享单车、扫码看文章、扫码线上支付和扫码使用移动电源等,扫码可以做很多事,不仅仅是支付。

最后的话:银行要从中挣钱,反对二维码支付,这难道不是落后,不是反动?

这个问题不仅仅你在问,美国人也在问。在美国国会听证会上,扎克伯格被问到脸书为什么没有移动支付?他的回答:中国的金融基础建设领先美国太多了。也就是说,这不是排斥,是还没有做起来。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发达国家   中国   普及率   外延   费率   美国   银行卡   信用卡   玩意   当年   规模   商家   功能   银行   全球   手机   二维码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