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创新+激励,山东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小新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实施以来,各地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扎实推动国企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主体任务完成进度超过预期,取得了决定性进展。

今年是国企改革三年行动的收官之年,各地国资国企按照“可衡量、可考核、可检验、要办事”的要求,扎实推进改革深化,以确保实现高质量收官。近期,小新将聚焦地方国企改革亮点举措和突出成效,推出系列报道。今天为您带来第三篇《整合+创新+激励,山东国资国企深化改革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夏末秋初

山东港口的船只穿梭

货运往来不断

2019年8月

青岛、日照、烟台、渤海湾

四大港口集团整合为一

成立山东省港口集团

如今山东港口货物吞吐总量已居全球首位

从推进山东省国有企业重组整合

优化国有资本布局

到推动各项改革

激活内生活力

山东省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背后

离不开国企改革的不断深化

在2021年国务院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组织的两次三年行动评估中

山东均列A级

01 深入推进重组整合,做强做大优势产业

山东是当之无愧的港航大省

3345公里的海岸线上

不仅有青岛港、烟台港、日照港

3个年吞吐量超4亿吨的大港

30个沿海县(市、区)

还遍布26个大大小小的港口

几乎一县一港

与此同时

山东各港口之间盈利水平差距大

同业竞争、腹地交叉现象突出

因此,山东推动组建了

山东省港口集团

山东港口集团成立以来

有力、有序推动一体化改革

杜绝各港口同质化竞争

彻底解决你有我也有

各自为战的问题

实现全省港口规划“一盘棋”

管理服务“一张网”

资源开发“一张图”

图为山东港口码头

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启动以来

山东省国资委把加快推进省属企业重组整合

作为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的关键一招

一批主责主业更加聚焦

业务结构更加清晰

综合竞争力更加突出的产业集团

相继涌现

2020年7月

山东能源集团与兖矿集团重组为

新的山东能源集团

新山能定位为山东省能源产业的

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肩负着引导带动山东经济转型发展

和能源结构优化的使命

图为山东能源集团新巨龙公司现代化矿井自动化采煤现场

除了开展同类企业间的横向合并

山东省国资委还推进

以产业为基础的专业化整合

山东将分布在10多家省属企业中的

非主业文化旅游

医养健康资产

以市场化方式整合组建了

山东文旅和山东健康两个集团

既解决了相关产业“小散弱”问题

又解决了部分企业主业不突出的问题

有效提升了国有资本配置效率

山东文旅打造的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泰山九女峰夜景

为推进跨区域的省、市同业资源整合

提升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山东省国资委推动整合省内6个机场

组建山东机场集团

整合济青高铁、鲁南高铁等铁路资源

组建山东铁投集团

重组整合后

相关企业规模实力

协同效应加速显现

山东能源煤炭产量跃居全国第三

世界500强排名上升至第69位

山东高速运营高速公路里程居全国同行业首位

山东港口货物吞吐量稳居全球首位

02 突出科技创新引领,培育企业核心动能

重组只是开始

创新引领发展

重组后的山东能源集团

积极实施重大科技专项攻坚突破

先后建立8个国家级研发平台

340项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奖励

智能化建设等技术走在行业前列

成为国内唯一一家掌握高温

低温费托合成技术的企业

“大型煤气化及煤基新材料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新序列管理

山东能源集团建成世界首个7米超大采高智能化综放开采工作面液压支撑

山东省国资委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核心位置

出台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若干意见

和加快科技创新十条激励措施

建立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增长机制

对研发费用支出在考核时全额视同利润

对承担国家和省重点研发计划产生的研发费用

分别按2倍和1.5倍加回

对获得国家和省重大科技奖项的

分别给予1.5倍、1倍配套奖励

对承担国家和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的科研团队

工资总额实行单列

在这样的激励政策下

山东重工推出

全球首款本体热效率51.09%柴油机

“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

及应用项目”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山东港口青岛港自主开发建成全自动化码头

作业效率比国外同类码头高50%以上

山东省属企业科技创新成绩亮眼

2022年1—5月份

山东省属企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9%

规划建设山东国资科创基地

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关键资源信息协同平台

省属企业已拥有国家级研发平台53个

省级研发平台302个

图为全球首个顺岸开放式全自动化集装箱码头庆祝仪式现场

03 健全考核激励机制,激发企业高效运转

改革激发活力

面对领导干部职数过多

年龄偏大、僵化保守等问题

中国重汽集团开展

公开、公平、透明竞聘

彻底次打破了领导干部使用的封闭机制

解决了干部能上不能下的问题

中国重汽领导干部

年轻化、知识化、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

为彻底解决干好干坏一个样

干多干少一个样的问题

深入推进KPI考核

引入360°素质体检

实现了人人背指标

人人有压力

全球引才提速

连续两年每年引进高校优秀毕业生过千人

中国重汽通过改革迅速建立了

干部能上能下

员工能进能出

收入能高能低的常态化机制

打破“铁饭碗”

搬掉“铁交椅”

破除“铁工资”

实施“强激励”

山东省国资委紧紧抓住

三项制度改革这个要害

一系列改革“组合拳”强力实施

一系列“政策包”和“工具箱”进一步丰富

激发企业高效运转

全面建立员工常态化退出机制

实现全员业绩考核全覆盖

在各级子企业全面推行经理层成员任期制

和契约化管理

管理人员薪酬结构中

绩效年薪占比超过60%

同类管理人员薪酬差距平均在2.6倍以上

在16家省属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

320家非上市公司实施中长期激励试点

……

截至2022年上半年

山东省属企业员工市场化公开招聘率

全员绩效考核覆盖率均达100%

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达84.3%

末等调整或不胜任退出人数占比达1.97%

通过开展三年行动

山东省国资国企正加快形成

反应灵敏、运行高效、充满活力的

市场化经营机制

图为山东重工集团所属潍柴集团部门正职集体“休课”,竞聘再上岗

与此同时

山东省国资委在全国首创

国企改革述职问询制度

每年组织企业负责人

向省国企改革领导小组述职

并接受问询

问询过程中

企业负责人现场抽题作答

成绩当场公布、等次强制分布

同时,对企业负责人在问询时承诺的事项

全部登报亮相

按季度公开通报整改情况

对企业重点改革任务完成情况实行量化考核

考核结果按30%权重计入经营业绩考核

直接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

对考核结果位次靠前的企业主要负责人

优先推荐为全省优秀企业家

位次靠后的

在综合研判基础上

实行末位调整

近年来

共对9户企业正职领导人员就地免职

降职或调整

树立了“不改革、就下台”的鲜明导向

图为2021年度国企改革述职问询现场

通过外部资源的优化配置

和内部改革的持续推进

山东省属企业的面貌焕然一新

即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等不利因素的冲击下

仍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

使山东省国有经济的

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抗风险能力

都得到了进一步增强

———— / END/ ————

责任编辑丨郎 媛

执行主编丨刘海草 张灏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山东   产业   山东省   高效   国企改革   管理人员   主业   首位   国企   港口   新格局   国有资本   能源   集团   国家   全球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