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广会客厅|勇于创新、敢为人先

“王工长,不行了不行了,这个辙叉太难换了,多叫几个人过来吧。”一名职工拄着撬棍、呼哧呼哧的大口喘气,即便是数九天,也能看见职工鬓角留下的豆大的汗珠。

谁有什么难题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王工长,他就是太原局集团公司秦皇岛西工务段港站线路车间维修工队队长王怀褚。

王怀褚是爱钻研敢创新的一把好手、技术改造的行家里手、精益求精的技能尖兵,入路11载,他一步一个脚印,从白净稚嫩的生瓜蛋子成长为皮肤黝黑的实力干将,从一知半解的“门外汉”成长为头头是道的“铁专家”,从一名普通线路工成长为集团公司首席技师,先后荣获集团公司技术能手、专业技能拔尖人才、先进生产者、安全标兵等荣誉称号,今年更是获得了2021年度铁路火车头奖章。

从上班的第一天开始,他就拒绝“躺平”,同期来的大家伙儿,都是工长让干什么就干什么,而王怀褚不是,他骨子里有股狠劲、拼劲、较真劲,干活的时候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从上线检查到成组更换道岔,从道尺弦绳的使用到各种机具的使用,无论大事小活,他都认真钻研,捧着技规安规学,扎在现场实地操练,遇到不懂的地方向老师傅们请教,渐渐地,王怀褚摸透了“铁疙瘩”们的“脾气”,成为驾驭它们的高手,“十八般武艺”样样不在话下,工区的人都奇怪道:“怎么在我这就不好使,一到你手里就那么听话?”

知之愈明,行之愈笃。王怀褚平时就注重观察、积累经验,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现场作业他更像是带了“放大镜”,凡事多问一个为什么,看到测量道岔时,他会留心每一处下道尺的位置;看到捣固线路时,他会弄明白如何捣固才能消除线路病害;看到打磨钢轨时,他会问清楚什么情况下钢轨磨耗严重,需要打磨,带着问题学习,砥志研思,如此反复几次,就能真正做到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他常说:“只有把钻研做到了极致,才能练成过硬本领,提升自身技能水平。”

惟进取也故日新。经过不懈地钻研,王怀褚的业务知识越来越扎实,提到他,工区人人都竖起大拇指。他还把自己所学的知识运用到改革创新上,当他听到工区的人都开始抱怨说辙叉太难换了,他反复探索琢磨,研究出了更换P75-18辙叉专用架,将作业人数由20人直线缩减至10人,大大地提升了作业效率,这一发明创造被太原局集团公司评为三等奖。

看到自己的发明创造能够为大家排忧解难,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矛盾,他觉得自己不辍钻研、大胆创新的劲头更足了。一次主任对他提到车间有一难题需要解决一下,王怀褚立即表示没问题。虽然嘴上说着没问题,但是他心里也是会犯嘀咕,既要准确测量出护轨磨耗,又要节省工时,这可是难上加难,但这也让王怀褚有了更多的创新冲动。他带着工区职工一头扎在现场,将每根护轨磨耗的具体位置、严重程度等全部记录下来,反复研究,摸索规律,提出了“关于使用观测标尺测量护轨磨耗的建议”,现场无需携带其他测量工具,护轨伤损情况一目了然,还可提前预警护轨伤损、有效避免了护轨伤损超期服役的现象发生,为提高行车安全提供有效保证,该建议荣获了太原局集团公司2020年下半年合理化建议和技术改进成果四等奖。

王怀褚从未停下学习创造的步伐,他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是践行工匠精神的“技能尖兵”,拥有技术创新成果十几项,平均每年为秦皇岛西工务段节省工时近千余个,解决了许多安全生产上的难题,为推动段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

通讯员:贾志光、李晓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辙叉   伤损   磨耗   秦皇岛   工务段   钢轨   工长   太原   尖兵   工区   道岔   作业   会客厅   测量   集团公司   线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