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最近,乐视视频App做了一次版本更新,App图标也换了新皮肤,下面的横幅上写着“励志上班四天半”,羡慕死了一干互联网打工人。听到乐视,你可能有点发蒙:这不是老板跑路、公司退市、资产被拍卖、惨得不能再惨的一家公司吗,怎么现在又成了全网羡慕的对象?


对,你听到的那些消息不假,但你可能不知道,在这样的重重打击之下,乐视还活着,而且还活得不错。乐视巅峰时期有5000多名员工,现在只剩下1/10,也就是400多名员工。网传这400多名员工现在过的是“神仙日子”,没有老板管着,没有996,没有内卷,工资一分钱不少,社保从没断过。

在今年上半年疫情期间,乐视还发了一封内部信给员工吃定心丸,说疫情对公司业务整体影响有限且可控,公司现金流收支情况良好。居家办公期间,公司实行全员全薪,不会大规模裁员。


对于“神仙日子”的网络传言,乐视不但大方回应了,还顺带凡尔赛了一把,在官方微博上说,“情况基本属实”,“乐视确实没有996,以后也不会有”,“如果有一天,我们合法地率先推行每周工作四天半,36小时工作制,大家也不要感到意外”。话音刚落,乐视回头就把自己的App图标加上了“励志上班四天半”。下面的留言是齐刷刷的一片“羡慕哭了”“乐视还招人吗!”

那么问题来了:现在的乐视靠什么活着?连互联网大厂都难逃疫情影响,为什么乐视有底气说“疫情对公司业务整体影响有限且可控”?其实,答案在乐视的官方微博里已经透露了:“当年无敌高端配置的电视日活仍然不错,靠运营和版权收入养活员工。”

你可能还记得,2013年乐视推出“超级电视”,以“顶级配置+超低价格”的组合成为现象级爆品,推出第二年销量就突破150万台,2016年销售超过600万台。乐视的打算是,硬件不赚钱甚至倒贴钱都可以,只要乐视电视能够霸占每个家庭的客厅,就可以靠之后的内容生态和运营服务来盈利。


这个商业模式没错,但这么好的模式,怎么会没有竞争者?很快,小米、华为、OPPO等都追了上来,互联网电视成为红海。再加上2016年底乐视爆出资金链危机,乐视电视“霸占客厅”的梦想没能完成。从战略上说是失败了,但当年卖出去的上千万台乐视超级电视,却意外成为如今的续命丸。

一来,乐视超级电视在当年确实是顶配,运行速度可以媲美如今的主流配置;二来,电视的更新换代速度没有手机那么快,电视机用上10年很正常。当年卖出去的上千万台乐视电视大多还在用,维持着比较高的日活,这帮用户给如今的乐视贡献了一笔稳定的内容收入来源。这是乐视的第一颗续命丸。

乐视的第二颗续命丸,是影视版权收入。乐视可能是最早具有版权意识的互联网公司,早在十多年前,网上盗版影视横行的时候,乐视就在批量购买影视剧的独家播放权。那会儿不比现在,一部电视剧的网络独播权可以卖上亿元的天价。乐视是以一两万元的白菜价买到了大量早期优秀影视剧的网络独播权,可谓“捡漏之王”。

到2013年底,乐视手握5000部电影、10万集电视剧版权,成为拥有影视版权最多的互联网公司,风头远超如今的优爱腾。像《甄嬛传》《芈月传》《太子妃升职记》《白鹿原》《心理罪》等等,这些热门剧集的互联网版权都属于乐视。乐视把这些版权分销出去收取版权费,光是《甄嬛传》这一部剧,每年就能给乐视带来超过1000万元的收入。大家调侃说,“《甄嬛传》保了乐贵妃一辈子的荣华富贵。”


靠着乐视电视运营和影视剧版权收入,乐视有了稳定的现金流来稳住团队,如今又燃起雄心,准备杀回智能硬件领域。去年5月份,乐视举行了生态大会,发布了新一代的乐视超级电视,以及智能手表、蓝牙耳机、电动牙刷、智能门锁等多款智能产品。如果乐视真的能够凭借智能硬件东山再起,这将成为又一个经典商业传奇。

说到这儿,我想起另一家企业——诺基亚,这简直就是一个升级版的乐视案例。你可能还记得,2013年诺基亚卖出手机业务断臂求生,元气大伤,从此从公众视野里消失。不过,诺基亚并没有死,而且过得挺好。


和乐视一样,诺基亚也有两颗续命丸。一颗,来自当年一项失败的合资项目。在2006年诺基亚手机还如日中天的时候,诺基亚想拓展上游的电信设备业务,就和西门子合资了一家通信设备公司,叫诺西通信,双方各占50%股权。但诺西通信一成立,就被华为和爱立信压着打,年年巨亏,诺基亚和西门子都不想再往里投钱,想尽快脱手。

不过,诺基亚在2013年卖掉手机业务后,没有更好的投资方向,就以极低的价格从西门子手里买回了诺西通信的另一半股份。没想到,这块业务很快就迎来转机。随着3G、4G、5G的不断升级,全球电信市场出现井喷式增长,与此同时,最大对手华为被全面打压。在华为被限制进入的北美、欧洲市场,自然就被爱立信和诺基亚给瓜分。如今,诺基亚已经成为仅次于华为和爱立信的全球第三大通信设备商。

诺基亚的第二颗续命丸,是专利授权。作为一个老牌手机通信厂商,诺基亚手握3万件专利,除了大量的3G、4G专利,还包括4000多个5G核心专利。在诺基亚还生产手机的时候,它需要和别的厂商相互授权专利,纯专利收入并不高。现在诺基亚不生产手机了,专利授权就是纯收入,正好坐地起价,它的专利授权特别贵,而且一言不合就打官司要钱,诺基亚也因此获得了“专利流氓”的称号。我们看一下诺基亚的财报就知道:2021财年,诺基亚的专利授权收入虽然只占总营收的5.7%,却给诺基亚贡献了近40%的净利润。

靠着通信设备市场和稳定的专利收入,诺基亚重新站稳脚跟,一度杀回世界500强榜单。不过,在《财富》杂志刚刚公布的2022年世界500强上,诺基亚又跌出了榜单。诺基亚能不能重回世界一流巨头行列,现在还不好说。

乐视和诺基亚的案例,让我想到“财务自由”这个词。我们知道,个人的财务自由,就是你的被动收入大于日常生活开支,不工作也可以维持生活。那么,企业的“财务自由”,就是企业的被动收入可以覆盖日常经营,不开展业务也能养活员工。被动收入在平时是基本盘,在危机时是续命丸,是支撑企业穿越周期的定海神针。也许,每个已经实现了个人财务自由的企业家,都该想想,你的企业,如何实现“财务自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爱立信   华为   财务   诺基亚   疫情   当年   版权   员工   收入   专利   业务   智能   自由   电视   手机   公司   企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