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死神的咆哮,自带心理战效果的"斯图卡"轰炸机

看过《敦刻尔克》电影的朋友们想必对电影院里那刺耳欲聋的尖啸声印象深刻,战场上德军对盟军进行轰炸时总是伴随着这样的声音,整部影片在飞机尖啸声的烘托下显得无比的压抑沉重。这款巧妙地令人窒息而又给盟军带来巨大伤亡的便是被称为"死神怒吼"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

上图为多机编队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轰炸机在各国越来越受到重视。轰炸机作为"闪电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德国更是重中之重。然而德国有限的战争资源严重的限制了他们的轰炸"事业"。水平式轰炸的误差很大,想要达到预定的效果需要投入多枚炸弹,而他们又没法像美国那样奢侈的对敌军进行地毯式轰炸。在战争中,盟军的步兵有德军的装甲部队去对付,德国空军的主要目标就是地面部队难以攻克的敌军堡垒和坦克等大型的单个目标,所以德国对轰炸机的精准度有着很高的要求。而"斯图卡"式轰炸机的出现完美的符合了德军对精准轰炸的需求,"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投弹精度十分优秀,炸弹的落点在预计范围的五米以内,这在那个没有精确制导的年代是十分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

正在飞行的"斯图卡"轰炸机。

整体设计

JU-87"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设计与其他飞机相比十分的有特色。在其他国家的航空设计师眼中,不能收起的起落架将会带来无比巨大的空气阻力,这种空气阻力会给飞机的机动性、航速和整体气动带来很大的影响。然而德国设计师郝尔曼·波尔曼却可以神奇般的化腐朽为神奇,他将这两个固定起落架成功的转化为可以在飞机俯冲时所需要的两个大面积的安定面,这两个大面积的安定面为飞机的精准投弹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同时,由于这两个巨大的固定起落架在俯冲时所形成的飞行阻力还可以使飞机达到减速的目的,避免飞机由于飞行速度过快而产生事故。

上图为"斯图卡"轰炸机的三视图。

JU-87"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机身主要结构由硬铝构成,在外壳方面采用的是全金属构造。为了避免飞机在俯冲时由于强度不够发生解体的现象,在机翼和襟翼等承受压力过大的部分使用了一种含有钛合金的材质,一些需要承受较大应力的零件和螺丝则使用了钢铁材质。从外形上来看,"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十分的具有辨识度。它所采用的是弯曲设计的双海鸥机翼。通俗的来说就是机翼并不像常规飞机那样是直的,而是像海鸥那样有一个弧度。这种设计使飞机获得了更高的爬升率,而且在起飞时飞机可以将机翼调节为浅角度来为飞机带来更大的升力,这一特点不但使得飞机对机场的要求大大降低,还使它拥有更短的起飞距离。因此飞机可以在相对简陋的前线机场进行起降来及时的支援地面部队,并且在机翼底下还装有两个减速板,在俯冲时打开可以使飞机的速度降低以便于更精准的投弹,同时也可以降低在投弹完成后拉起时的速度,没有那么高的速度也就意味着没有那么高的过载率,没有那么高的过载率就可以让飞行员有更多的精力去执行其他的任务。

不仅如此,弯曲的机翼还可以使飞行员拥有更好的视野。这个设计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为了避免飞行员在俯冲时所承受的过载力过高而导致意识不清晰或者晕厥,飞机还装有投弹完成后自动拉起的装置。当飞机进入俯冲状态时,自动配平器会让飞机的尾部较重,所以投弹时炸弹在离开挂架之前就会向下荡开,以此来避免炸弹撞到螺旋桨的事情发生。

上图为前线野战机场准备起飞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

尖叫的死神

"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令人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它在俯冲时所发出的尖叫声,这一设计严重的打击了盟军的士气。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士兵在战场上经常被战斗机使用机枪扫射,飞机俯冲时所发出的声音令德国记忆尤深,所以在这款战斗机上安装了不止一个的发声工具。在早期的B型"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机头的进气口装有一个由空气为动力的发声装置,这种装置使飞机在俯冲时获得极高速度的同时还可以发出类似防空警报般的声音,速度越高,声音越响。这种发声装置的绰号为"耶利哥号角"。不仅如此,在机翼后面所加装用来减速的格栅也是具有一定的发声效果的,为了最大化的达到摧毁敌军士气的目的,德军的炸弹上也装有音哨,在这几种发声装置的叠加之下构成了"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带给盟军独有的压迫力。这种尖啸给盟军的士气带来了极大的打击,在战场上一听到这样的声音就知道德军的俯冲轰炸机又来了,这种尖啸声每一次响起都会给盟军带来巨大的伤亡。

但是轰炸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只有在取得制空权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出它最大的作用。德军在战争后期逐渐失去的制空权之后就悄悄地拆除了这种发声装置,因为在空中一听到这种声音盟军的战机就像看见了老鼠的猫一样朝着他们扑过来,而且这种发声装置还会影响飞机的飞行性能,使德军本就不足的空中力量更加薄弱,在面对盟军的战斗机的纠缠时更加的难以逃脱。在种种不利因素之下,"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发声装置最终被决定拆除。

注意上图中"斯图卡"俯冲轰炸机的起落架位置的小风扇,此处就是发声装置。

"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所取得战绩。

"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初露峥嵘是在1936年的西班牙内战当中,当时这种轰炸机所承担的任务是攻击敌军的桥梁和指挥部等重要的战略设施,德军在"斯图卡"轰炸机这次的实战当中对它的作战理论进行了完善。在德国对波兰发起"闪电战"的时候,铺天盖地的"斯图卡"向波兰的机场,交通要地,集结地和指挥部等重要地点扑去,取得了绝对制空权的德军空军在地面部队呼叫时可以第一时间给予支援,可以说"闪电战"的成功与"斯图卡"轰炸机的及时支援密不可分。在纳粹德国覆灭之前,这种型号的俯冲轰炸机一共生产超过了6500架,创造了大约519辆苏军坦克的战果,这相当于两个坦克集团军的坦克总数。

上图为俯冲形态的"斯图卡"轰炸机。

战术使用

俯冲轰炸机的俯冲二字就已经说明了它是如何使用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军将俯冲轰炸机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在对波兰的"闪电战"中,只要地面部队稍有受阻便呼叫空中的"斯图卡"轰炸机过来进行定点清除,波兰很多的地面碉堡在没有发挥出他们应该发挥出来的作用之前就被德军的空中力量给摧毁了。在与苏联的战争中,德军的"斯图卡"就像一只老鹰一样从空中向地面的苏联装甲部队扑去,在炸弹被投掷完成后,获得了更高机动性的"斯图卡"轰炸机就使用高达7.92毫米的航空机枪向地面的坦克进行扫射,这种口径的机枪在高度的加持下往往可以突破苏军坦克的装甲,给予苏军很大的损伤。

在它准备投弹时,飞机进入轰炸空域后开始减速,而后改变飞行姿态,由平飞改为俯冲,在与地面垂直时稍稍拉起,此时将炸弹投下,然后在自动改平装置的帮助下飞机再次拉升。使用这种方式投弹的"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给德军带来了类似定点打击的收益,深受地面部队的喜爱。

上图为"斯图卡"轰炸机的攻击示意图。

总结评价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德军给人们最多的印象就是"精锐"这两个字,无论是从兵员素质上来说还是从武器装备的水平上来说都处于世界领跑者的位置上,"斯图卡"轰炸机的出现更是说明了德国的设计师们的优秀程度。然而德军没能理解"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的含义,即便有着再精良的装备也无法取得最终的胜利。德军的这些科学家们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哪怕在他们彻底的败北以后,德国的那些专家们都是各国抢着要的人才。

斯图卡轰炸机是一款十分优秀的俯冲式轰炸机,它的出现改变了长久以来世界各国对俯冲式轰炸机只能用于对水面舰艇进行攻击的偏见。这种轰炸机在西班牙内战中的抢眼表现使德国空军对它的重视更进一步,使其最终成为了"闪电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服役生涯涵盖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随着战争的不断发展,"斯图卡"轰炸机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进,其衍生型号也是十分的多。从这么多的衍生型号中我们就不难看出德国空军对它的重视,而它也没有辜负德国空军对它的重视。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军对心理战也是十分的重视,尤其是在武器声音的这一领域里更是无人能出其左右,无论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都给盟军造成了很大的心理阴影。比如MG-42通用机枪开火时特有的撕布般的声音,再比如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斯图卡"式俯冲轰炸机都是如此。

总体来说,"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带给德国的意义是无法被替代的,因为有了它的存在才使德军的"闪电战"名副其实,比如在波兰战争中,如果没有它在空中及时的支援,德军的地面部队就会受阻,不但要付出严重的人员伤亡,还会影响整个作战计划。直到今日,"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独有的尖啸声还在各大影片中频频出现,可以说没有"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尖啸的反法西斯主义电影是不完整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斯图卡"俯冲式轰炸机的德军也是不完整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9

标签:轰炸机   波兰   闪电战   机翼   盟军   德国   德军   世界大战   坦克   炸弹   死神   部队   装置   地面   心理战   飞机   声音   效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