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沙下的古城:从繁荣兴盛到千年沙埋,它留给后世怎样的警醒?

图:网络/侵删

1901年3月,瑞典著名探险家斯文·赫定率领一支队伍,再一次来到新疆罗布泊,寻找一年前偶遇到的古城遗址。几经周折,他们在一堆残垣废墟中安营扎寨,开始一个多星期的疯狂挖掘。在那里,他们挖出了大量汉魏时期的古钱币,还有大量的木简残书,后来经过汉学家解读,这些文书里均记载着一个高频词语:楼兰

楼兰,这个一度被认为是传说中的古国,在一个外国探险家手中得到了证实。然而,这么一座高度文明的古城邦,为何会在一夜之间消失不见?它留给世人的是警醒还是遗憾?

01

楼兰,这个词最早出现是在司马迁《史记·匈奴列传》。

公元前176年,汉文帝刘恒曾收到冒顿单于的一封“求和信”,里面提及:“定楼兰、乌孙等二十六国,皆为匈奴。”可想而知,这时的楼兰已经归属于匈奴之下。

而匈奴作为中原最强劲的敌人,汉朝不可能任其发展下去。经过十几年的休养生息,汉武帝刘彻派张骞出使西域,虽说这一走就是十三年,不可否认,这对中原开辟“丝绸之路”有着重大历史意义。

面对强大的汉朝和匈奴,夹在中间的小老弟楼兰越发感觉难以做人,为了讨好两方强者,当时的楼兰王分别给两国送去了一个人质:去匈奴的是长子安归,去汉朝的是次子尉屠耆。

正因为小时候的这番经历,致使长大后的安归亲匈,尉屠耆亲汉,这也代表着两人倾向的不同。

可惜的是,尉屠耆多次在汉朝触犯法律法规,被处以宫刑。身为一国之君,怎可没有后代?为此,老楼兰王只能让安归继承王位。

不过这新上任的楼兰王倒是个不太聪明的样子,多次被匈奴使用反间计,甚至还诛杀了汉朝来使,这一举动也彻底惹恼了汉昭帝。

公元前77年,大将军霍光受命,派遣平乐监(即养马官)傅介子前往楼兰刺杀安归,这刺杀总得师出有名,傅介子便假借赏赐之名,诱请安归赴宴,趁其酒醉,手起刀落,砍下安归的脑袋。

后来,汉昭帝命傅介子把安归的头颅带回长安,并悬在京城北门,以儆效尤。同时改立尉屠耆为新任楼兰王。

自此,楼兰归附汉朝,改名“鄯善”。

02

从两汉到魏晋南北朝的五百年间,楼兰始终与中原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它不仅作为丝绸之路中最重要的交通枢纽,而且还成为了东西方文明交流融合的中转站。

《史记》记载,东汉时期的楼兰已经有1570户人家,人口14100人,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楼兰逐渐成为了繁华之地,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商人来此经商、生活和交流。对此,《汉书》是这么形容的:“商贾云集,使者相望于道。”

当时的楼兰宛如现在的世博会,可以看到各色皮肤的人种聚集在一起,展示全世界各类好物。

此外,楼兰周边水草丰茂,特别适合居住。《汉书·西域传上》:“其河北流,与葱岭河合,东注蒲昌海。”蒲昌海即罗布泊,又名盐泽,那时候的罗布泊并不像如今咱们所见到的那般干涸恐怖,宛如死亡地带,而是一片生机,波光粼粼。

1906年,英国学家斯坦因在楼兰发现了700多件的“国王诏书”,里面记载着这么一个故事:

有一对楼兰夫妻觉得隔壁的龟兹国(今新疆库车)更为富裕,便把楼兰的家产全都变卖,移居龟兹,可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夫妻两人就觉得还是老家楼兰好,想要搬回去,可此时的他们在楼兰已经没有房子了,回去也没地发住,楼兰国王知晓此事后,就说:“没有忘记我们家园的人,我们都欢迎他们回来。”

由此可见,当时的楼兰不仅包容性强,而且还是一个十分宜居的区域。

另外,楼兰还盛产美女。《二十四史》记载:公元326年,割据敦煌的大军阀张骏趁天下大乱,派兵攻打鄯善(楼兰),为了平息战火,鄯善王元孟不得不把自己的女儿献给了张骏。而这位金发碧眼的鄯善公主深得张骏的喜爱,不仅赐她“美人”称号,还特意为她修建了一座名为“宾遐观”的宫殿。

然而这么一座物产丰富、居民稠密的楼兰古国,在历史上仅仅存在了几百年,便神秘消失了。

公元400年,东晋高僧法显在西行取经时,途经楼兰城后感慨:“上无飞鸟,下无走兽,唯以死人枯骨为标识。”后来玄奘在《大唐西域记》中也有提及:“国久空旷,城皆荒芜。”自此,正史里再也找不到任何有关楼兰的消息。

03

作为一个军事要塞和经济重镇,楼兰曾享誉中外,然而这么一个高度文明的城市,为何会在一夜之间销声匿迹呢?对此,学术界众说纷纭。

战争说

楼兰最后的存在时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当时正是中国历史上政局最为混乱的时期,北方许多民族自立为藩,抢占地盘,导致战乱频繁,民不聊生。而楼兰所在的位置,正是军事要冲和兵家必争之地。

在已出土的“国王诏书”中曾40次提及,楼兰被鲜卑入侵,战争的纷扰使得居民们不得不迁至其他地方生活,而楼兰也在多年战火中走向了颓败。

瘟疫说

喜欢看盗墓探险题材的朋友一定有看过《鬼吹灯》系列,主角胡八一、王胖子和Shirley杨曾一起来到位于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精绝古城遗址探险,后来还引发了一系列的惊险故事。虽说这个故事是作者编出来的,可里面提到的精绝古城却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

在新疆西北部的民丰县,有一处尼雅遗址,这里的前身,正是汉晋时期的精绝国故址。据《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后期,精绝为鄯所并。也就是说,精绝国被鄯善(楼兰)归并,成为楼兰的一部分。

史料记载,精绝不过是一个3000余人的袖珍小国,然而人们却从这里出土了不少文物,其中包括大量的佉卢文木简,这对后世研究楼兰古国有着重要意义。

而在如今的尼雅遗址里,游客依旧能在每个房间里看到一个熟悉的物品——由一块木板和几根铁丝组成的老鼠夹子。据当地向导介绍,原住民家中还在使用这样的捕鼠器。

不难想象,在1500年前,这里曾发生过一场鼠疫,落后的医疗条件致使这里的居民得不到有效治疗,很快便造成了大面积死亡,而有幸存活下来的人们,也迫于现实的压力,不得不搬离这座曾经的家园。

经过千百年的风沙洗礼,这座曾被载入史册的楼兰古国,就这样被掩埋在黄沙之下。

环境说

对于楼兰的消亡,学术界一直有一个公认的原因,那就是环境的改变。

在“国王诏书”里记载着这么一件事:一位官员在祭拜天神时,曾把一头牛扔到水里当祭品,希望天神能保佑他们。然而这头牛扑通了几下,自个儿爬上岸了,一旁的官员失望地说:“天神不接受这个祭品,我们还要继续忍受干旱。”

而在第482号佉卢文木简中,楼兰王曾颁布最早“森林保护法”:严禁砍伐活树,如将树根砍断罚马一匹,如砍断树枝罚母牛一头。当时丝绸之路最主要的运输工具就是马,少了马意味着少了经济收入,这在当时来看是相当严重的惩罚。

文书中还有不少这样的记载:楼兰王在每个水闸处都安排了看守人员,以便时刻关注流水是否有减少;另外作为当时出口最紧俏的葡萄酒,每家每户只能在指定范围内种植葡萄园,不可随意开垦……

这桩桩件件都意味着,当时楼兰所处的环境已经十分严峻,而导致这个局面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河流改道

史书记载,公元300年左右,塔里木河中游曾发生河水倒流,中断了罗布泊的水量。生活在此的楼兰人曾尝试引水进来,然而得到的成效微乎其微,所以楼兰王不得不用法令限制居民用水量,甚至他们希望通过祭祀祈求老天的庇佑,只可惜这种封建陋习并无成效。

二、人为因素

可以说,楼兰古国的消亡,绝对离不开人类的活动轨迹,这在后来的墓葬群发掘中得到了证明。

1979年,考古学家发现了“太阳墓葬”,因其独特的墓葬形制而闻名世界。2003年,考古队在小河遗址发现了一具女性干尸,她就是享誉中外的“小河公主”。而它们的面世,都昭示着当时楼兰人的一个行为——过度砍伐。

“太阳墓地”是因为其外形像太阳而得名,它的四周由七圈环形木桩包裹着,每一个木桩都是一棵高大的胡杨树。有人统计,最外围的一圈一共有130个胡杨树桩,那么一个墓葬至少要砍300棵胡杨树。另外,装着“小河公主”的棺椁,是由一棵完整的胡杨树挖空而成的。

可想而知,长期以往的砍伐,会造成多么严重的水土流失、植被衰退。水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当一个地方开始出现干涸,它将不再适合人类居住。在长期缺乏人类活动之后,再繁华的城市也终将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有关楼兰的消亡,并非只有个体原因,而是环环相扣。人类活动的加剧、水系的变化以及战争的影响,都使得这个本就脆弱的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可惜的是,当人类意识到这是环境发出来的警告,并企图挽救这一局面时,却为时已晚。

我们一直被教育要保护环境,然而要知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今年以来我们遭受了多少极端天气:连续高温炙烤、干旱洪涝交替、北极穿短袖……这些何尝不是地球给我们的一种警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鄯善   罗布泊   楼兰   木简   西域   介子   中原   诏书   墓葬   汉朝   匈奴   丝绸之路   兴盛   黄沙   后世   遗址   古城   繁荣   古国   千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