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芯国际最新人事变动有两点值得重点关注

在大洋彼岸通过芯片法案,并拉拢日韩等构建多方机制的关键时候,作为我国芯片制造的龙头企业中芯国际昨日发布重要人事变更,非同寻常!

本文主要就新增吴汉明院士为第一类独立非执行董事、董事会提名委员会成员及战略委员会成员,及赵海军博士辞任执行董事职务,分享一下笔者的看法。

吴汉明,201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微纳电子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院长,担任多家企业的董事。吴院士曾经担任英特尔高级工程师,自2001年8月至2018年10月担任过中芯国际研发部技术总监、副总裁及顾问,如今算是再次回归。

吴汉明院士长期工作在我国集成电路芯片产业,主持、参加了包括国家重大专项在内的 0.13微米至14纳米七代芯片大生产工艺技术研发,攻克了包括刻蚀等一系列关键工艺难点,与世界先进水平差距明显缩小,用理论模型支持我国首台大生产等离子体刻蚀机研发。可以看出吴汉明院士回归中芯国际,对于中芯国际产线去美化意义重大!

我们知道,此前,2021年2月份,中科院院士刘明被聘任为中芯国际第三类独立非执行董事及战略委员会成员,2021年11月,刘明被新增为中芯国际薪酬委员会成员。

刘明现任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教授、微电子器件与集成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刘明在半导体行业从业长达33年,在集成电路微米/纳米加工、半导体存储器件等方面贡献突出。

近来,刘明院士的研究重点在芯片堆叠方面,去年秋季,笔者参加上海临港新片区半导体产业高峰论坛,刘明院士认为,现阶段单纯依靠尺寸微缩为处理芯片带来的性能提升只有3%左右。基于先进封装集成的芯片已经成为高性能芯片的首选,在同等工艺节点下,如果采用先进封装技术来进行芯片集成,能够实现15%左右的性能提升。可见,先进的封装集成工艺将是先进光刻机无法满足的情况下,提升芯片性能的有效路径。

一家企业,有两位院士把持,很少见!这必然带动中芯国际的自主创新及技术赶超,不仅发挥两位院士在各自领域的优势,更重要的还能调集各方资源。

在上海的多次集成电路相关学术论坛上,笔者都聆听过刘明院士和吴汉明院士的精彩报告,下图是2021年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暨两院院士圆桌会议现场,笔者拍摄,刘明院士和吴汉明院士同场报告。

再说说赵海军博士辞任执行董事职务。中芯国际公告称,赵海军辞任执行董事职务,将专注于履行其作为本公司联合首席执行官的职责,也说得过去。下图,同样是笔者现场拍摄的2021年中国(上海)集成电路创新峰会上的赵海军。

不过,笔者感到,这两年中芯国际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及人事变动,有一种趋势,国资比重越来越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外籍人士可能要逐渐淡出,美籍蒋尚义、新加坡籍赵海军等等的退出,也许都有这方面的因素。

一家国资占大头的企业,高管团队满眼都是外籍人士,大家感觉如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6

标签:中国工程院   微电子   下图   院士   集成电路   上海   笔者   职务   芯片   性能   成员   先进   委员会   工艺   最新   技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