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嫫》:在欲望中迷失的女人,逃不过被“榨干”的宿命

萧伯纳曾说:“生活中有两个悲剧,一个是你的欲望得不到满足,另一个则是你的欲望得到了满足。”人生悲剧往往是从成为“欲望”奴隶开始的。

当“奴”的滋味,被《二嫫》这影片讲透了。一个农村女人,耗尽了本来茁壮的生命力,不过是为了买一台连县长家都买不起的29寸彩色电视机。

她是疯了吗?

她没疯,也没傻。您可能无法想象也无法理解这个女人的行为,但看完影片你就能理解二嫫为何会对那台电视机如此执著、疯狂、不可理喻、甚至愚昧。


《二嫫》是一个倔强、自尊的中国农村妇女的故事,是一个看似荒诞,却极具哲思的电影。周晓文用二嫫书写着他的现代寓言,书写着他对当代中国的洞察,他对人生的探索。

一位倔强的农村妇女为了几句闲话,一份闲气,萌动了买一台全村、甚至全县最大的电视机的愿望。

她为了这个愿望不惜一切﹕她夜以继日地压面、卖面,离家打工,连续卖血,碎了心、搭上半条命,终于成就了这番“美梦”。

遗憾的是,这番成就并没有为她赢得一份充实或确认,那一度充满鲜活生命力的二嫫,也因欲望而迷失,逃不过被“榨干”的宿命

故事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

二嫫这个听起来不怎么样名字是为了“好养活”而取, 她人长的不难看而且有着勤快、麻利、要强的性格。丈夫是前任村长,可却得了病,落下病,不仅床上那事不行,还干不了重活,二嫫被迫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二嫫有个上小学的儿子,叫虎子,平日没事就喜欢往隔壁邻居“瞎子”家跑,因为他家有电视机。

瞎子其实不瞎,只是因为眼睛小,村里人便这样叫了。

瞎子早年是个穷光蛋,得了机遇,发了一笔小财,成了村里先富起来的那批人,盖了漂亮的房子,买了电视机和一辆卡车。

那个年代的农村,电视机是稀罕物,村里人都喜欢去瞎子家蹭电视看,可时间久了,瞎子媳妇也有了诸多怨言。

瞎子媳妇和二模向来不对付,常因为一些琐事吵架,偏偏自己儿子总往瞎子家跑,这让瞎子媳妇很不爽,经常把虎子轰出来,这让二嫫觉得很没面子。

于是她决定买一台电视机,买一台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机。

二嫫偏执于买电视机的原因无非两点;

扭曲的自尊、骨子里争强好胜;

还有对欲望的宣泄。

丈夫生病后,二嫫从全村风光的村长夫人到家里顶梁柱,巨大的生活落差让她决心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挽回曾经的尊严和荣耀。

电视机是权力是金钱是面子是尊严的符号,买电视机,是二嫫挽回尊严的最后的倔强。

为了买得起电视机,二嫫拼尽全力。

晚上起来和面,白天编筐,能拿的都拿到县上去卖。后来听说卖血也可以挣钱,一个平日怕抽血的女人,为了能挣到钱,三天两头跑医院去卖血,为了让自己多卖血,每次都会先喝点盐汤水,以为这样就能多抽点血。

影片中二模一口气喝下三碗海水的“长”镜头,无疑是整个影片最令人震怵的一个镜头。


在二嫫的努力下,终于,买电视机的钱攒够了,一家人去县城把那台据说县长都买不起的电视机买了回来。

狭窄的老屋放不下一台现代的彩色电视机,二嫫也身心交瘁,于是只能将彩电放在炕上。

家里又恢复了往日的热闹,全村人都来看电视。

尊严貌似有了,可二嫫也倒下了,二嫫却因劳累和卖血不能下炕,她和电视机靠在一起躺在床上,成了村里的“展览品”。

一边是生动活泼有声有色的电视节目,一边是被“榨干”的“气息奄奄,人命危浅”的二嫫,这是怎样一个惨烈的对比。

也许,我们都是二嫫

二嫫去县城卖麻花面,其实生意做得不错,也攒了一些积蓄,丈夫打算盖房子。但二嫫坚决不同意,因为她去县城卖麻花面是为了买电视机,她要争这口气,不想因为没有电视机而被人看不起,不想自己的儿子再被瞎子媳妇轰出来。

二嫫是值得尊敬的,她渴望独立自强不甘宿命的平凡,但她也是悲情的女性。心理的期待理想和现实生活的落差鸿沟太大,所有的努力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心理与现实的终极矛盾就这样永不得解,没有答案。

自以为电视机是出路,其实电视机只是生活的一口气,只是暂时获得慰藉的毒品,终究解决不了问题。

物欲横流的今天,我们被新事物不断包裹,在欲望中迷失自己,成为满足自己自以为是快乐的“工具人”。

以至于我们的双眼被蒙蔽,从而失去理智最终迷失人生的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2

标签:萧伯纳   欲望   虎子   顶梁柱   全村   瞎子   县长   村里   县城   媳妇   倔强   电视机   宿命   尊严   家里   丈夫   女人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