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超广深 加班比肩北京 成都已成西部卷王?

四川时髦度最高的除了川菜,还有靠慢生活怒刷国民好感度的魅力之都——成都。

成都是卷生卷死的互联网人吃火锅时挂在心头的躺平伊甸园,不知多少顶着黑眼圈的一线城市白领心中都怀揣着怒踹老板、然后润去成都搓麻喝茶啃兔脑壳的美梦, 然而这两年出现了许多泼冷水的声音:

连这座悠闲之都都背叛打工人进化成西南卷王了?

| Seni 图 | 四象设计部

成都的吸引力有多强?

一切卷的源头都是人,成都变卷的历史自然也得从这座城市那该死的魅力说起。

成都对人口的吸引力有多夸张?

根据截止到2021年底的人口统计,15个新一线城市中,武汉的新增常住人口超过120万人排名首位。不过许多专家机构认为这与疫情撤离的人大量回归有关,因此数据看起来较为夸张。

而除了情况特殊的武汉外,其余城市中成都成为了“吸引力”最强的一个。

如果将统计时间拉长,2021年成都的常住人口增加量还只是近10年中的“小年”。2011-2020年,成都的常住人口一直保持每年50-60万人的速度增加。

根据2021年成都统计年鉴和四川统计局数据,从2011年到2021的十年里,成都的常住人口共增加661.7万人,相当于一天有 1812 人来到这座都市落脚成为“蓉漂”。

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标准,城区常住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为超大城市,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共有7座超大城市,成都位列其中排名第6。如果按照全市人口数来算,成都则能超越广州、深圳上升到第4名。

随着人口带来成都的飞速增长。2021年成都的GDP达到了1.9万亿,是2011年的2.7倍。

然而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而人多了离卷也就不远了......

有多少企业可以消化这么多人?

比人多更可怕的是,多的全是牛人。

作为最早一批加入“抢人大战”、“用绳命欢迎你”的城市,成都吸引到了为数众多的高素质青年人才。据统计,成都2017年7月开始实行人才新政,之后仅仅两年就吸引了大学本科及以上青年人才28.6万余人,30岁及以下年龄占比达80.4%。

2020年成都市大学学历人口已占到全市25.58%,比2010年增加了9.87%, 具体到人数则是增加了298万人。

成都的高学历人口比例虽然与上海(33.8%的人口大学以上文化程度)这样的老牌一线城市还有一定距离,但是跟自己比增长速度仍然非常可观。

大量高素质人才涌入对于城市发展来说当然是好事,但是站在普通人的立场看,人变多必然带来的是竞争。如何承载越来越多的人才也在考验这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有媒体在分析成都人口激增时,指出成都的A股上市公司数量与北上广深的差距。截止到2021年底,在A股上市公司数量排行榜上,成都以101家排名第10,人口少于成都的深圳和广州分别有372家和131家。另外杭州(200家)、苏州(175家)、宁波(107家)也排在成都之前。

除了盯着本地企业,有些梦想润到成都的青年还打起了大厂分部的主意。虽然肉体远离了北上广,但心依旧是大厂心,拿着一线城市的薪水享受二线城市的物价岂不是美滋滋?

但在大厂实际的布局中,岗位可能并非许多人想的那样完美,首先数量上可能就限制了选择的空间。

比如以某总部位于杭州的大厂为例,在同期招聘的岗位中,位于大本营杭州的岗位数量超过了900个,上海有500余个,北京超过了300,深圳是165,与此同时成都的岗位数量为55。

除了数量少,岗位类型往往也让很多互联网人哑然失笑。比如有求职者发现大厂招聘的岗位大多都是薪水不高的销售、客服

图片来源:小红书

好岗位就那么多,僧多粥少可能是很多应聘者面对的现实。根据智联招聘发布的数据,2020年和2021年,成都的城市竞争指数(竞争指数=收到的简历投递量/发布的职位数量)分别达到64.1和53.8,位列38个核心城市的第2和第5名。

川菜能抚平加班的心吗?

川渝地区出名的除了慵懒的熊猫,必须还得有慵懒的“巴适”生活哲学。不过也有种说法,巴适只属于老成都人,特指二环以内。而以高新区天府n街为代表的年轻人如今收获的是和一线城市同行一样的996体验券,这里甚至诞生了“天府N街氛围组”的自嘲:

图片来源:微博

据2018年发布的《成都联合办公行为报告》,某入驻数百家企业的门禁系统统计发现,成都上班族下班时间比北京更晚,平均周末加班人数是北京的4倍,加班时长是北京的2倍。

这项调查数据可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仍能让对“休闲之都”滤镜过厚的人重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休闲”两个字真的与快速发展、志在成为西南霸主的成都兼容吗......

同样是加班,成都至少还有一个优点,就是夜宵。曾有媒体用一种充满黑色幽默的方式形容成都:

图片来自网络

虽说美食抚慰心灵,但扪心自问,应该没有人是为了夜宵加班 ......

除了美食多,成都的生活成本对于常年被北京上海高物价捏扁搓圆的上班族来说,仿佛沙漠中的绿洲,不自觉的心向往之。有人说自己算了笔账,北京付首付的钱在成都能全款拿下一套房,于是毫不犹豫跑到了成都。

不过凡事也得多跟自己比一比,内卷骤起在成都人的住房上也留下了一些痕迹:

可以看出,在所有消费类目中,居住一项增幅最大,2020年成都居民平均开销是2010年的5.5倍。前不久“龙王”萧敬腾说想在成都买房,大家除了关心成都的降雨外,也有不少人感慨这里的房价:

图片来源:微博

翻看某房产中介平台的历史数据可以发现,2017年成都房价经历了一轮暴涨,此后一直稳步上涨,如今成都房子的均价大约是2013年的1.7倍。

除了涨不停,在成都买房子可能还要靠抢。成都新房大都要摇号。而由于一二手房价倒挂,许多人和资本都抱着“买到就是赚到”的心态扎进楼市,时不时就会出现某房源中签率仅1%。

有人将成都变卷归咎于媒体的营销,大肆鼓吹成都的悠闲宜居才让受够了“狼性”和加班的年轻人争先恐后地跑到成都,可是当追求安逸的人多了,竞争又开始了。世界上任何选择一定都会有舍有得,工作机会多,薪水高,房价低,生活节奏慢,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理想至少现在看可能并不存在。

或者换个角度来说,怀揣理想是好的,但你真的相信会有脱离大环境遗世独立的世外桃源吗?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9

标签:成都   北京   人口   年成   杭州   深圳   上海   房价   岗位   常住人口   数量   竞争   西部   人才   数据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