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脱中国”言论越来越出格,欧洲心里想生意,嘴上讲政治

就像6月份NBA进入热火朝天的年度总决赛一样,美欧对中俄的战略进攻也在六月达到一个高峰:这边“金砖国家唱响合作发展最强音”、“描绘多极世界新愿景”,俄罗斯积极拉拢中亚各国与伊朗等组建对抗美欧新阵营;那边“G7抛出全球基建新计划抗衡中国”,北约“快速反应部队将增兵近7倍”,把俄罗斯定义为“最严重和直接的威胁”,不把中国称为“对手”但“必须对中国构成的严峻挑战保持清醒的认识”……

当俄罗斯政客发出“如果对加里宁格勒的封锁导致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英国伦敦将首先受到打击,将被彻底从地图上抹除”这样的警告加威胁时,这场“总决赛”达到高潮。

2022年6月下旬开始的这一周也许是影响未来、改变未来的一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美战略博弈似乎只有更激烈,没有最激烈。



福 卡 智 库



01


中国外部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



在很多观察家看来,中国的外部形势前所未有地严峻,表现在日本韩国这两个近邻在加速“脱亚入欧”、背弃东北亚一体化战略,两国领导人不但“历史性”地参与北约峰会,而且还在大会上极力表现出与中国经济切割、政治分离、军事对抗的姿态。

比如,岸田文雄在峰会上称欧洲与印太地区的安全保障密不可分,就北约加强对亚洲的参与表示欢迎。

他还放言要从根本上改进此前与北约缔结的《个别伙伴合作计划》,希望在网络、新兴技术、海洋安保等方面推进与北约的合作,并声称将推进向北约本部派遣自卫官、以观察国身份参加北约军事演习等事宜。

急于表现的尹锡悦也在高调宣布希望与北约加强战略合作,争取下半年缔结合作伙伴关系。尹锡悦还积极谋求与欧洲伙伴对接“印太战略”,争取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常设驻北约代表团。

值得注意的是韩国总统府经济首席秘书在马德里公开表示:“通过中国实现韩国出口经济繁荣时代已经结束。”他提出的替代方案是加强与欧洲的合作,以发展韩国经济。

这种“脱中国”政策的言论立即引发韩国国内担忧,“韩国看似已经开始参与到美国和欧洲试图牵制中国的行动中去了”。日韩的“集体倒戈”让东北亚一体化战略的“温度”骤降。

这是美国“单场得分最高的胜利”。但得之东隅,失之桑榆。两场峰会对中国的态度就没有达到美国的预期目标:G7峰会开始之前,德国政府就公开主张要“接近中国,反对与中国脱钩”;峰会结束以后,荷兰首相表示,欧盟因为中国对新疆和香港的政策不符合西方的期望而孤立中国并不能解决问题。

在北约峰会上,各国对华态度差距明显,只有美、英对华态度强硬,所使用的字眼也非常刺激。德、法显得很谨慎,表述也较为慎重。荷兰、比利时等国家明确表示希望继续与中国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欧洲内部对华的“分裂”态度正在走向公开化。



福 卡 智 库



02


中国战术与战略




“上帝在这里关上门,就会在那里开扇窗”,最近一段时期,中国的战术动作已经让美国不得不被迫跟随:中国在南太平洋的战略让美澳紧张、跟进,据英国《金融时报》报道,中国准备要在那里建三个海外军事基地,此举将为中国在南太平洋地区获得极大的影响力。

深谙“海权论”的美国战略家对中国的这种姿态极其敏感,澳大利亚马上跟进,一面骂中国、一面拉三国,结果遭遇“冷拒”;

美国——亚细安峰会后,被寄予厚望的IPEF(印太经济框架)遭到东南亚国家的冷遇,中国对东南亚巨大的磁场效应让美国只能又得再做工作,毕竟用1.5亿美元的拨款(其中有6000万美元还是“协助或帮助提升海事防卫”项目),实现协助亚细安国家加强卫生与健康、气候变化、疫后经济复苏以及教育等领域这样的综合目标,可视为是个侮辱性极强的玩笑(中国去年11月承诺在未来3年向东盟提供15亿美元的发展援助,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

2021年美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额仅为3790亿美元,不到同期中国与东盟贸易额的一半,以至于G7峰会上美国要筹款6000亿美元对抗中国的“一带一路”项目……

此外,中国陆基中段反导试验“六连胜”与美国中导拦截成功率不到一半相比,美军的焦虑可想而知。中国的宇航员上天、第三艘航母下海以及舰队绕日本巡航等一系列军事动作已经在调动美国的军事力量与注意力,美英澳三方联盟(AUKUS)、美日印澳四方联盟(QUAD)为之奈何?中美战略博弈之势异也!

这仅仅是停留在“术”的层面上,在“道”的层面上的动作则有可能会让美国的“反华统一战线”分崩离析。

这就是针对欧、日最“胸闷”的根本性问题出招,粉碎美国长期拿捏、控制欧日的套路,颠覆战后形成的美欧日那种“不对称”的关系格局,进而改变、扭转中美战略博弈的态势。

具体说就是把欧日从“美国陷阱”中拽出来,帮助他们摆脱美国的控制,逐渐回归正常。这样其行为也不至于如此扭曲、反常,相应地,世界也将渐趋和平稳定。

而美国则会因孤掌难鸣而慢慢退回北美大陆,要么蛰伏以待时机,要么因分裂而一蹶不振。俄乌之战的系统性冲击把这个因缘提前送到,让“算老账”成为一个理性的选项。



福 卡 智 库



03


“欧式陷阱”




先来看“欧式陷阱”。这个概念是指欧洲因缺乏战略自主而对美国俯首帖耳,表现在政治立场、产业结构、科技水平上明显受美国控制,其结果之一是欧洲各国对华反常的态度,心里想找中国做生意、搞合作,但嘴上却又强硬批评、横加指责。

只有这样才是“政治正确”,否则美国立马让你好看,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身败名裂是大概率事件;对企业来说,面临制裁、罚款以及跌入“美国陷阱”将是极大可能。

所以,欧洲对华关系与日韩跟中国关系一样,只要出现缓和、积极的进展,那么必然遭遇美国的“横炮”,然后不得不退回原地。当压力大到忍无可忍时,形势的拐点就到了。

2019年3月欧盟委员会在《欧盟——中国:战略展望》中清晰提出,“在不同的政策领域,中国既是与欧盟有相似目标的合作伙伴,又是欧盟需要找到利益平衡点的谈判伙伴,还是同样追求技术领导地位的经济竞争者,也是推广另一套治理模式的制度性竞争对手。”

因此,欧洲人自己很清楚“中国威胁”主要来自经济、产业、资本等价值链上的竞争,是有限的、良性的竞争,中国的最大威胁就是对欧洲企业、品牌的并购、对欧洲技术的超越(对知识产权的尊重)以及对欧洲市场的占有,至于文化、制度之争以及军事威胁实属无稽之谈,欧洲人早已失去用文化与制度“改变中国”的欲望,而上一次军事威胁还是成吉思汗的蒙古铁骑。其实,对双方都有利、都感兴趣的就是无穷的商机。

7月1日,南航、国航和东航先后发布与空客签订大额订单的消息。这三家公司拟斥资372亿美元订购292架A320NEO系列客机,这批客机计划于2023年至2027年分批交付。

此前,5月南航宣布已从公司机队计划中剔除了100多架波音737Max客机。这一行为被解读为“有一定的地缘政治考量”。因为,转向欧洲制造商可在整体和欧洲的交往中“换取更大的协商空间”。

何况7月本就是中欧贸易投资协定重启谈判之时,有什么比这种大额订单更直接、更高效、更实际的活动呢?假如波音还是要“截胡”——就像对法国的澳洲潜艇生意一样,或者强力破坏,那么矛盾问题就在美欧之间了——互不信任的小苗要长成大树了。

中国是在以实际行动帮助欧洲制造业走出困境。对欧洲经济来说这不是威胁。

“畅通无阻的贸易就是和平”——这句两百年前英国重商主义的口号,至今仍闪亮着光辉、指引中欧发展方向。

欧洲经济上的自由将推动政治上的独立、政治上的独立将带来战略上的自主、战略上的自主将实现欧洲的“再次解放”——摆脱二战以来美国“无微不至”的关怀,美国在欧洲部署4个军事基地群,主要集中在德国、意大利以及东欧国家,5万多人的部队放在哪里,哪里就要说美式英语,就连思维方式也得是美式的。

所以欧洲怎会有战略自主?但与中国的合作是摆脱这个历史窠臼的起点,这份大额订单应该会让欧洲领导人与美国企业家一同再思考对华的立场。

遭遇同样命运的还有日本人,因为紧跟美国制裁俄罗斯而惹火了“北极熊”,普京日前签署总统令将有三井物产和三菱集团参股的远东“萨哈林—2”油气开发项目收归国有,尽管岸田文雄宣称俄方此举不会导致天然气停供,但对于俄方的举动,日本政界和商界都十分紧张。

对此,美国的反应是高价向日本销售液化天然气。日本求告无门又别无选择!为何?

二战至今,日本就基本上充当美国国际战略、策略武器的“试验场”,从原子弹到“广场协议”,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对日本电子产业的“阉割”到当下对日本软件业的“收割”,从麦克阿瑟制定“日本宪法”把天皇打落凡间到日本人挣扎在“耻感文化”中变得“佛系”,美国的策略方法在日本实验成功后,才会把它应用在其他国家身上。



福 卡 智 库



04


“次发达国家陷阱”




因此,这只“小白鼠”始终在一个透明的“次发达国家陷阱”中上蹿下跳,但就是“浪高数丈触山回”:

一是日本的国土面积狭小、市场与产业空间有限,发展到重化工阶段就难以向前推进。

因为,市场已经完全在海外,国内有效需求无法刺激工业向制造业的最高阶段航天航空产业继续发展,所以,日本只好退而求其次,一方面加强“工匠精神”,在制造业做精做尖;一方面在电子、通讯、材料、生物等高科技领域寻求突破。

这就制约了日本成为综合性经济大国的可能,也说明了日本“迷失三十年”、GDP长期徘徊在5万亿美元上下的原因。

没有新市场空间、没有新的外部循环体系,日本就难以摆脱“经济增长乏力、规模当量持续下坠”的状态,只能在以经济规模触顶、产业能级触顶、产业结构触顶以及发展状态停滞为特征的“次发达国家陷阱”中挣扎。

二是美国的作用。对美国而言,日本就像希腊神话里被惩罚的“西叙福斯”,他受罚的方式是:必须将一块巨石推上山顶,而每次到达山顶后巨石又滚回山下,如此循环往复。

每当日本产业发展、经济规模达到一定高度时,美国总会出手打压,比如1985年的“广场协定”就是刺破日本泡沫经济的元凶,日元被迫升值一举扭转出口优势,然后就是1990年股市崩盘以及随后的房市崩盘,日本的辉煌就此凋零!

尽管这一“断崖式崩盘”日本政府难辞其咎,但若无美国的干预,日本的情况也未必如此惨烈。

很显然,日本只有借助外力才能跳出这个“次发达国家陷阱”,依托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完备的工业体系以及雄厚的科技人才队伍,日本才有机会兑现自己的竞争优势。

中日在产业、科技合作空间极为广阔,发展前景极为可期,可惜的是日本政客的战略短视与投机心理以及对形势的误判加之被美国的诱导,让岸田文雄做出“倒向美国、对抗中国”的选择,自己把爬出陷阱的“梯子”亲手打断……

福卡智库在新世纪初就提出“只有企业家出身的政治领导人执政,日本才能走上一条务实的发展创新之路,东北亚一体化的政治格局也才能真正落实”,而这二十多年来的历程表明,日本并没有真切反省问题所在,而是“温水煮青蛙”般地继续安心地在陷阱中玩耍。

韩国的状态也是大体如此,政局操盘的依然是在华盛顿的会议室里。

欧日韩摆脱现状的最大助力就是中国,跟中国的“勾兑”既是他们走出“美国陷阱”的有效途径,也是中国化解美国战略围攻遏制的便利手段,而搞“勾兑”、“权变”本就是政治人物最擅长、最常规的工作方式,这对于政客来说既不稀奇也不为难,之所以出现今日之局面,更大的原因在于这批人对“政治正确”的原教旨主义情结以及不得不对美国表现“忠诚”。

只是,这些都会在高通胀、低增长、移民潮以及高失业率合成的汹汹民生压力下迅速调整——这是他们的机会,也是我们的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2

标签:欧洲   北约   中国   东盟   中美   出格   俄罗斯   韩国   日本   美国   峰会   欧盟   陷阱   言论   生意   战略   政治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