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常用的五种判断解析

人生活中会用到判断,无论你是在工作,还是在生活,抑或是在游走丛林,遇到问题就需要判断。判断的大小、重要程度不同暂时不说,我们说一下判断的方式,算是一个总结。

第一种判断是理性判断,也就是你通过观察、现象判断事情的合理性,这要建筑在一个人的生活阅历、人情公理上,当然有知识的人也会根据自己的人文取向判断;在判断自然现象的时候也会用到自然常识。可能价值观念也会有一定的作用。这种判断就比如看见人家采菜,知道要做饭;看到天空有乌云,判断要下雨。这是简单的按照原因推测结果。有时人并不需要判断的很准确,你预料的事情未必发生,但这确是一种重要的判断种类。

有时你也可以根据理性判断,找到事情的矛盾,也就是反常,或者是你对自然事件、生活事情发现了不合理性的地方,可能是判断失效,自然现象还有别的原因;或者是你对生活事件感到反常,发现可能有人不合理性。如果是判断案情,那就是有犯案线索。

有些学者总是呼唤理性,认为理性可以帮助人们处理很多问题纠纷,可是除了基本人情公理理性,还有许多理性是有很多说法的,这就有些不同的见解和利益取向。涉及到价值观念问题就扯的更远。

第二种判断是逻辑判断,也就是你按照事情发展、变化的取向判断接下来是什么,或者会发生、推导出什么、演变出什么,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逻辑学》。一个简单的逻辑判断,小明今天郊游去了,你判断说小明没有去上学,这就是逻辑判断,想学的话可以学下逻辑学。逻辑学指出这种判断,应该是希望大家更知道因果、反应、论断的法则,知道事情的真假、辨别结论的成立,或者至少可能成立。逻辑学中有各种反命题,逆否命题,都是为了知道事情的真假,辨别结论的成立而存在的。

这种判断会准确一些,但是许多事情并不是只有反命题、逆命题这么简单,有些事情并不是只会有一种影响,一个结果也不是只能有一个原因,当逻辑判断的链条过长的时候,需要很多步才能从原因导出结果或者从事实导出结论的时候,就会产生差错,就不能判断下去了。可是没有人知道逻辑判断能够进行多少步,可能因事而异,有的情况逻辑判断可以进行的长些,有的情况逻辑判断只能进行不几步。说不定有人想用电脑进行逻辑判断,但是复杂的判断会引发其他判断种类,也不知道能不能为人所接受。可能有人认为逻辑学的逻辑判断就是真命题、假命题,正命题、逆命题、否命题、逆否命题这几个问题而已,别的就没了。

人们有时有一种痴迷,好像很想得到一个逻辑判断,这样就可以给工作、生活大大保障,可是逻辑判断之外还有理性判断、联想判断,逻辑判断的链条因为事情的不同能进行的步骤不同,很可能是遇到不几步的判断链条,然后就没法继续了。

第三种判断是联系判断,或者说是联想判断。也就是你从天上的云,想起旷野的风;从一只小猫,想到一只老虎;从一朵花,想到一个微笑。这是一种很自由的判断,是很让人舒放、自由的判断,文学作品、艺术欣赏、享受自然、人生的时候会用到这种判断。

甚至联系判断的一个简单例子是文学中的比喻,在文学、艺术中,联想判断失去自由性,成为创作、欣赏定型的美感判断。许多时候联想判断可以不局限于美感,可以更自由。

如果这种联想判断,叫成联系判断的话,那就是一些开动脑筋的由此及彼的联系事物、道理的判断。比如从骆驼能吃到高处的树叶,羊却能吃到低处的青草,联想到人、事物各有各的长处。从鹰能展翅高飞,联想到人应该胸怀远大。

这种由此及彼也许不止上边这些,还有很多种类。

应该说联想判断还是很常见的,而且许多人乐于使用。不过他的准确性有时不能保证,你并不可以因为不准确去批评文学、欣赏里的比喻,因为那是创造美感,不是保证正确。具体有多少联想判断可以保证是真的,或者在一定程度上是真的,有多少联想判断是不准确的,这个很难知晓,而且有时是很个人化、情感化的东西,我们并不多管。

文化、艺术、哲学里的判断进行一两步,给人带来某种美感、认知就可以了。要是想使用多步联系判断指明事物的方向,或者依凭以得实效那是不合理的,不能达成的。

联想判断是很常见的现象,让人有某些享受。

第四种判断是数理判断,也就是数学、物理书等科学书籍里的判断,也可以看成是由开头推出结论,一步一步经过推导论证步骤完成。这是做工程或者自然探索用的,这种推理判断在科学、自然领域用的就很多。

第五种判断是阴柔判断。阴柔判断就是曲向判断。有的时候人们的情感得不到宣泄,或者事情办理困难,就会用到阴柔判断。什么意思那,比如说,几个人议论事物,对方先说拿一些现金可以出行保险,那另一个人只好补充说道:手机微信里存些钱也有用、方便。运动会跑步,你没拿第一名,你心里想,其实我刚才弯道绕个大弯或者脚步轻捷一些就可能超过前边的一位。

这就是阴柔判断,有时这是人们处理事情的方式。中国哲学讲阴阳互生,有时阴柔之力很受重视,老子的哲学就认为抱阴覆阳、水阴柔而无所不胜。甚至一些信仰里有西王母这样的阴柔之神。

现在我们看阴柔判断,有时是一种处理事情、反败为胜的手段;有时却是一种暂时退避的现象。杂合在各种离合、自由、另外处理事情等方法现象中也就说不清了。有时认可阴柔判断是保障团队协作的一种办法。

以上就是我们常用到的五种判断方式,不过生活、自然科学中五种判断交织变化,有时整理一下会看到一些踪迹,有时细查一下会有某种收获;有时又杂然交错,不必深究。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4

标签:逆命题   由此及彼   逻辑学   阴柔   链条   美感   命题   结论   逻辑   理性   事物   也就是   事情   现象   常用   自然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4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